一株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菌株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982568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株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菌株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一株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ECO,2018年07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号:CGMCC No.16104。本发明专利技术首次公开了一株通过自然界筛选获得的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ECO,该菌株与现有已知的荧光假单胞菌相比,耐盐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可应用于高盐碱环境下的解磷及土壤改良。

A Phosphorus-solubilizing and Salt-tolerant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Strain and Its Culture Method and Applica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relates to a phosphorus-soluble and salt-tolerant strain of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and its cultiv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A strain of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ECO was deposited in the General Microbial Center of China Microbial Species Preservation and Management Committee on July 13, 2018. Address: Institute of Microbiology,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 No. 3, Academy of Microbiology, No. 1 Beichen West Road, Chaoyang District, Beijing, Preservation No. 16104.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for the first time an ECO strain of phosphorus-solubilizing and salt-tolerant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obtained by natural screening. Compared with the known Pseudomonas fluorescens, the ECO strain has remarkable advantages in salt-tolerance, and can be applied to phosphorus-solubilizing and soil improvement in high salinity and alkali environ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株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菌株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株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菌株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属于微生物

技术介绍
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是一种环境污染菌。对于人类是一种罕见的机会致病菌。荧光假单胞菌属于假单胞菌属,是化能异养型的革兰氏阴性菌,呈杆状,有鞭毛。能分泌黄绿色荧光色素发出荧光,能产生抗生素、水解酶等代谢产物,在4℃-37℃范围内,中性环境中生长,生理生化特性显著,作为嗜冷菌是牛奶中危害最大的微生物。荧光假单胞菌分类学上属于细菌域、变形菌门、γ-变形菌纲、假单胞菌目、假单胞菌科的假单胞菌属。细胞为直的杆菌,大小为0.7-0.8×2.3-2.8微米,不产芽孢,革兰氏染色阴性。有数根极生鞭毛,运动。需氧,进行严格的呼吸型代谢,以氧为最终电子受体。能以硝酸盐为替代的电子受体进行厌氧呼吸。化能营养异养,不需要有机生长因子。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阳性。能利用葡萄糖和果糖,有些菌株能从蔗糖合成果聚糖,明胶液化。生长温度范围4-37℃,最适生长温度是25-30℃。DNA中G+C含量是60-61%。广泛分布于自然界,如土壤、水、植物及动物活动环境中。该菌生化能力活跃,可降解许多人工合成化合物,常被用于环境保护。解磷菌,又称溶磷菌,是指土壤中具有能将植物难以吸收利用的磷转化为可吸收利用的形态这种能力的微生物。土壤磷素循环是以微生物活动为中心的。微生物的活动对土壤磷的转化和有效性影响很大。目前,报道具有解磷作用的微生物解磷细菌类有芽孢杆菌(Bacillus)、假单胞杆菌(Pseudomonas)、欧文氏菌(Erwinia)、土壤杆菌(Agrobacterium)、沙雷氏菌(Serratia)、黄杆菌(Flavobacterium)、肠细菌(Enterbacter)、微球菌(Micrococcus)、固氮菌(Azotobacter)、根瘤菌(Bradyrhizobium)、沙门氏菌(Salmonella)、色杆菌(Clromobacterium)、产碱菌(Alcaligenes)、节细菌(Arthrobacter)、硫杆菌(Thiobacillus)、埃希氏菌(Escherichia);解磷真菌类有青霉菌(Penicillium)、曲霉菌(Aspergillus)、根霉(Rhizopus)、镰刀菌(Fusarium)、小菌核菌(Sclerotium);放线菌有链霉菌(Streptomyces);AM菌根菌。盐碱地是盐类集积的一个种类,是指土壤里面所含的盐分影响到作物的正常生长,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粮农组织不完全统计,全世界盐碱地的面积为9.5438亿公顷,其中我国为9913万公顷。我国碱土和碱化土壤的形成,大部分与土壤中碳酸盐的累计有关,因而碱化度普遍较高,严重的盐碱土壤地区植物几乎不能生存。改良盐碱地首选需要有能够耐盐碱的菌株对其进行土壤改良,进而使土壤中的盐碱成分能够达到植物能够正常生长的程度。中国专利文献CN104609992A(申请号201410844584.0)公开了一种盐碱地专用复合菌肥及该复合菌肥的制备方法,属于复合菌肥
所述复合菌肥,包括如下重量百分比的原料组成:解磷解钾类复合菌剂10%-20%、餐厨垃圾40%-60%、硅藻土30%-40%。其中解磷解钾类复合菌剂是将巨大芽孢杆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荧光假单胞菌、解淀粉芽孢杆菌、胶质芽孢杆菌、圆褐固氮菌分别培养离心、冷冻干燥后等量混合获得;餐厨垃圾是将经分拣、除杂并脱水除油的餐厨垃圾粉碎后,加入复合菌剂和混合酶制剂,好氧固态发酵后获得。该复合菌肥将餐厨垃圾和废弃硅藻土等废物利用,并可从根本上改良盐碱土。以上技术通过利用菌剂和其他成分复配后加入需要改良的土壤中,从而实现对土壤的改良。但由于其菌株为普通菌株,因此限制了该菌剂的应用范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株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菌株及其培养方法与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如下:一株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ECO,2018年07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号:CGMCCNo.16104。上述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ECO的培养方法,步骤如下:(1)取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ECO划线于固体活化培养基上,活化培养,制得活化后菌株;(2)取步骤(1)制得的活化后菌株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制得种子液;(3)取步骤(2)制得的种子液,按体积百分比1%~10%转接至扩大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制得菌液。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固体活化培养基为LB固体培养基,组份如下: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琼脂20g,水定容至1L,pH自然。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活化条件为:28~37℃倒置培养1~2天。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液体培养基与步骤(3)中的扩大培养基均为LB液体培养基,组份如下: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水定容至1L,pH自然。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摇床培养条件为:28~37℃转速为100~200转/分钟的条件下,摇床培养1~2天。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步骤(3)中的扩大培养条件为:28~37℃、溶氧20~70%的条件下,扩大培养1~2天。上述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ECO在盐碱地土壤改良中的应用。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应用,步骤如下:向待改良盐碱地表面喷施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ECO菌液,每亩待改良盐碱地喷施500~1000升,然后旋耕,重复上述喷施、旋耕步骤1~2次,维持土壤温度为25~40℃,改良时间2~5天,即可。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菌液菌体浓度为107~109cfu/mL。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待改良盐碱地含盐浓度不超过9%。上述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ECO在盐碱地种植耐盐作物中的应用。根据本专利技术优选的,所述应用,步骤如下:向待改良盐碱地表面喷施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ECO菌液,每亩待改良盐碱地喷施500~1000升,然后旋耕,重复上述喷施、旋耕步骤1~2次,种植耐盐作物,维持土壤温度为25~40℃,即可。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菌液菌体浓度为107~109cfu/mL。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待改良盐碱地含盐浓度不超过9%。根据本专利技术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耐盐碱作物为黑麦草,碱蓬,芦苇,向日葵,苜蓿,豌豆。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首次公开了一株通过自然界筛选获得的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ECO,该菌株与现有已知的荧光假单胞菌相比,耐盐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可应用于高盐碱环境下的解磷及土壤改良。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阐述,但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株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ECO,2018年07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号:CGMCC No.16104。

【技术特征摘要】
1.一株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ECO,2018年07月13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菌种保藏号:CGMCCNo.16104。2.权利要求1所述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ECO的培养方法,步骤如下:(1)取解磷耐盐的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fluorescens)ECO划线于固体活化培养基上,活化培养,制得活化后菌株;(2)取步骤(1)制得的活化后菌株接种至液体培养基中,摇床培养,制得种子液;(3)取步骤(2)制得的种子液,按体积百分比1%~10%转接至扩大培养基中,扩大培养,制得菌液。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中,固体活化培养基为LB固体培养基,组份如下: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琼脂20g,水定容至1L,pH自然;优选的,所述步骤(1)中,活化条件为:28~37℃倒置培养1~2天。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中的液体培养基与步骤(3)中的扩大培养基均为LB液体培养基,组份如下:蛋白胨10g,酵母提取物5g,氯化钠10g,水定容至1L,pH自然;优选的,所述步骤(2)中的摇床培养条件为:28~37℃转速为100~200转/分钟的条件下,摇床培养1~2天。5.如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强季蕾傅晓文王加宁宋繁永李天元郭书海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省科学院生态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