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81818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9 19:11
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含有来自植物的内源RNA病毒的基因组双链RNA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能够预防及改善病毒性疾病、癌症、多发性硬化症等多种疾病。

Composition for Promoting Immune Stimulator Production

The invention can prevent and improve viral diseases, cancers, multiple sclerosis and other diseases by means of an immunostimulator composition containing double-stranded RNA from plant genom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
技术介绍
对于所有病毒性疾病,并未确立有效的治疗法,通常采用对应于各个病毒性疾病的治疗法。例如,对C型肝炎等进行干扰素疗法,对流行性感冒等特定的病毒性疾病进行抗病毒药(达菲、瑞乐沙等)的给药。但是,从副作用的风险、成本等角度出发,难以以预防为目的而持续利用干扰素疗法。此外,目前的抗病毒药以合成低分子化合物为有效成分,从成本等角度出发,依然难以以预防为目的而持续利用。对于癌症,进行了以作用于DNA合成等来抑制癌细胞增殖为目的的抗癌剂疗法、以使免疫活化来抑制癌细胞增殖为目的的干扰素疗法等药物疗法。但是,从副作用的风险及成本等角度出发,难以以预防为目的而持续利用干扰素疗法。此外,目前的抗癌剂通常以合成低分子化合物、抗体等为有效成分,从成本等角度出发,依然难以以预防为目的而持续利用。关于多发性硬化症,也与病毒性疾病、癌症等相同,虽然通过低分子化合物、干扰素等进行治疗,但从副作用的风险、成本等角度出发,难以以预防为目的而持续利用。如上所述,仍然没有一种可广范围地适用于病毒性疾病、癌症、多发性硬化症等各种疾病、且可利用于这些疾病的预防(即副作用的风险低、成本低)的治疗法。另一方面,有报告称内源RNA病毒(endornavirus)存在于植物中,特别是存在于青椒、稻等日常摄取的食用植物中(非专利文献1、非专利文献2等)。也有人指出某种RNA病毒通过经由MDA5、RIG-I等的信号转导途径而诱导干扰素产生,其结果,引起生物体内的免疫刺激。然而,仍不清楚内源RNA病毒与病毒性疾病的关联。现有技术文献非专利文献非专利文献1:JournalofGeneralVirology(2011),92,2664-2673非专利文献2:JournalofGeneralVirology(2011),92,2674-2678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对病毒性疾病、癌症、多发性硬化症等各种疾病的预防及改善方法。解决技术问题的技术手段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鉴于上述技术问题进行了认真研究,结果发现,来自植物的内源RNA病毒的基因组双链RNA具有促进干扰素等免疫刺激因子产生的作用。进一步发现,根据该双链RNA,能够预防及改善病毒性疾病、癌症、多发性硬化症等广泛的疾病。本申请的专利技术人基于上述见解进一步进行研究,其结果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包含下述实施方式:项1.一种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含有来自植物的内源RNA病毒的基因组双链RNA。项2.根据项1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中,所述植物为辣椒属植物、稻属植物或蚕豆属植物。项3.根据项1或2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中,所述基因组双链RNA的长度为8~20kbp。项4.根据项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中,所述基因组双链RNA为直链状。项5.根据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为医药组合物。项6.根据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为经鼻制剂形态。项7.根据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为口服制剂形态。项8.根据项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为食品组合物.项9.根据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被用作为免疫刺激用组合物。项10.根据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被用作为抗病毒用组合物。项11.根据项10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中,所述病毒为RNA病毒。项12.根据项1~5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被用作为佐剂。项13.根据项1~8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被用作为癌症的预防或改善用组合物。此外,本专利技术还包含下述实施方式:项14.一种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方法,其包括将来自植物的内源RNA病毒的基因组双链RNA适用于动物或人。项15.一种来自植物的内源RNA病毒的基因组双链RNA,其用于促进免疫刺激因子的产生。项16.一种来自植物的内源RNA病毒的基因组双链RNA的应用,其用于制备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项17.一种来自植物的内源RNA病毒的基因组双链RNA的应用,其用于促进免疫刺激因子的产生。专利技术效果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使用来自植物的内源RNA病毒的基因组双链RNA,促进了干扰素等免疫刺激因子的产生,由此能够刺激体内的免疫。因此,来自植物的内源RNA病毒的基因组双链RNA能够利用于基于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作用、免疫刺激作用的各种用途(例如,病毒性疾病、癌症、多发性硬化症等的预防及改善、佐剂等)。此外,在用于抗病毒用时,也能够适用于广泛种类的病毒。进一步,由于来自植物的内源RNA病毒的基因组双链RNA为包含在植物(特别是食用植物)中的成分,因此认为其安全性较高。此外,根据本专利技术,还能够从植物中有效地提纯该双链RNA。因此,能够以更安全且更低的成本利用来自植物的内源RNA病毒的基因组双链RNA,适宜以预防病毒性疾病、癌症、多发性硬化症等疾病为目的而持续利用。附图说明图1表示实施例2的invitro(体外)免疫刺激因子产生试验1的结果;纵轴表示相对表达量。图2表示实施例3的invivo(体内)免疫刺激因子产生试验1的结果;纵轴表示相对表达量。图3表示实施例4的invivo免疫刺激因子产生试验2的结果;纵轴表示相对表达量;“京铃RNA”表示实施例1中得到的totalRNA(总RNA)。图4表示实施例5的病毒感染试验1的结果;左侧的图的纵轴表示存活率,右侧的图的纵轴表示体重;横轴表示感染后的经过天数;“Greenpepper(青椒)”表示给药实施例1中得到的totalRNA的情况。图5表示实施例6的病毒感染试验2的结果;左侧的图的纵轴表示存活率,右侧的图的纵轴表示体重;横轴表示感染后的经过天数;“Greenpepper”表示给药实施例1中得到的totalRNA的情况。图6表示实施例7的病毒感染试验3的结果;纵轴表示存活率;横轴表示感染后的经过天数;“京铃RNA”表示实施例1中得到的totalRNA。图7表示实施例10的invitro免疫刺激因子产生试验2的结果;纵轴表示相对表达量;“dsRNA(双链RNA)”表示实施例8中得到的totalRNA。图8表示实施例11的invivo免疫刺激因子产生试验3的结果;纵轴表示相对表达量;横轴表示给药后的经过时间。图9表示实施例12的病毒感染试验4的结果;纵轴表示存活率;横轴表示感染后的经过天数;“dsRNAtreated(经双链RNA处理)”表示给药实施例8的RNA的情况,“PR/8control(PR/8对照)”表示给水以代替实施例8的RNA的情况。图10表示实施例13的病毒感染试验5的结果;上侧的图的纵轴表示体重,下侧的图的纵轴表示存活率;横轴表示感染后的经过天数;“GP”及“Greenpepper”表示给药实施例1中得到的totalRNA的情况。图11表示实施例14的invivo免疫刺激因子产生试验4的结果;纵轴表示相对表达量;在各图表中,左侧的柱表示野生型小鼠的结果,右侧的柱表示MAD5及TRIF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含有来自植物的内源RNA病毒的基因组双链RNA。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8.02 JP 2016-151836;2017.02.08 JP 2017-021001.一种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含有来自植物的内源RNA病毒的基因组双链RNA。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中,所述植物为辣椒属植物、稻属植物或蚕豆属植物。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中,所述基因组双链RNA的长度为8~20kbp。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中,所述基因组双链RNA为直链状。5.根据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免疫刺激因子产生促进用组合物,其为医药组合物。6.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尚志加藤博己中崎铁也
申请(专利权)人:国立大学法人京都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