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车灯后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8140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4 04: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车灯后盖,组件筒体的两侧端面均连接有微孔膜,筒体内填充有可吸湿微粒物质和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的物质微粉颗粒的混合物;车灯后盖包括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该组件装配于带有若干通孔的后盖壳内。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确保汽车车灯和电气电子设备的壳体内无结雾凝露现象的产生,电子设备的壳体内的镜面上或光滑的电子元件表面就不会有雾水现象产生。

Using infrared radiation drying to remove the film components and the rear cover of the lamp for the defogging of the humid gas in the shell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film assembly and a rear cover of a car lamp for discharging wet gas defogging from the shell by infrared radiation drying. Both sides of the cylinder body of the assembly are connected with a microporous membrane, and the cylinder body is filled with a mixture of moisture-absorbing particulate matter and material micro-powder particles which can efficiently absorb far-infrared radiation energy; the rear cover of the car lamp includes a material for discharging wet gas defogging from the shell by infrared radiation drying. The membrane assembly is assembled in a rear cover shell with several through holes. By the above way, the utility model can ensure that there is no fog condensation phenomenon in the housing of automobile lamp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that there will be no fog and water phenomenon on the mirror surface or the smooth surface of electronic components in the housing of electronic equipmen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车灯后盖
本技术涉及一种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及其制备方法、车灯后盖。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汽车消费的审美的提高,汽车车型外观多呈流线曲面型,尤其是汽车车灯是汽车的眼睛,外观形态更曲面化,生动美观,车灯成熟使用的卤素灯泡、氙气灯外,新增了LED大灯新技术;现代化的车灯,为了追求美观,其形状越来越复杂,而形状复杂亦导致灯壳内产生温度差,因此在外界空气(湿度)进入后,极易产生雾气,影响行车安全。汽车车灯的曲面化和新增的LED大灯新技术使得汽车车灯透明玻壳在冷处曲面、尖角过渡区域等局部的玻壳内表面结雾凝露更重,国外汽车强国常用的散雾除露的技术也解决不了上述影响行车安全的车灯凝雾结露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车灯后盖,能够确保汽车车灯和电气电子设备的壳体内无结雾凝露现象的产生,使得电气性能不受潮湿空气环境的影响,又能够阻挡灰尘的渗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包括:筒体和微孔膜,筒体两侧端面均连接有微孔膜,筒体内填充有可吸湿微粒物质和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的物质微粉颗粒的混合物,湿气从微孔膜进入筒体内,经过混合物从微孔膜向外排出。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可逆吸湿微粒物质为可逆干燥剂、膨润土、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分子筛、碳气凝胶吸附剂和吸水性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敏感的物质微粉颗粒包括:碳元素制品、生物炭、电气石、远红外陶瓷、碳化锆、金属氧化物及碳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微孔膜包括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或有双向对流能力的具有水汽渗透孔道的薄膜。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筒体两侧均连接有双向对流能力的具有水汽渗透孔道的薄膜的模切制品,壳体内湿气由水汽渗透孔道进入筒体内部的,经过可吸湿微粒物质和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的物质微粉颗粒的混合物,从水汽渗透孔道排出,外部空气是经此膜组件干燥过滤后进入壳体内部,进入壳体内的是干燥空气。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当筒体一侧连接有双向对流能力的具有水汽渗透孔道的薄膜的模切制品,另一侧连接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的模切制品,壳体内湿气由水汽渗透孔道进入筒体内部的,经过可吸湿微粒物质和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的物质微粉颗粒的混合物,从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单向排出。在本技术一个较佳实施例中,该组件与车灯或电器设备的通气或维修调试用辅助后盖结合使用。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车灯后盖,其特征在于,包括所述的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该组件装配于带有若干通孔的后盖壳内。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能够确保汽车车灯和电气电子设备的壳体内无结雾凝露现象的产生,使得电气性能不受潮湿空气环境的影响,汽车电气电子设备的壳体内的镜面上或光滑的电子元件表面就不会有雾水现象产生,使得汽车电气电子设备的性能得以发挥出来,彻底颠覆了欧美日对壳体内湿度控制调节的传统方法,又能够阻挡灰尘的渗入,使得汽车电气电子设备的壳体内达到无污染的尘密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其中:图1是本技术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车灯后盖一较佳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图3,本技术实施例包括:一种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包括:筒体1和微孔膜,筒体1两侧端面均连接有微孔膜,筒体1内填充有可吸湿微粒物质和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的物质微粉颗粒的混合物4,湿气从微孔膜进入筒体1内,经过混合物4从微孔膜向外排出。其中,筒体1本技术优选的为注塑件圆筒。微孔膜包括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或有双向对流能力的具有水汽渗透孔道的薄膜,优选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微孔膜3。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微孔膜3是一种具有特殊功能高附加值的高分子新材料薄膜,是经特殊工艺双向拉伸制成的,该薄膜的微纤维构成了里外通透的0.1μm~18μm孔径的微孔,是真正意义的透气膜。膜表面每平方英寸能达到几十亿个微孔,每个微孔直径小于轻雾水珠的最小值(20μm-100μm);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微孔膜耐环境老化,在电气电子防水透气等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混合物4中的可逆物质快速吸收缓存小微空间内大量的水蒸汽且能释放传递出水气,可逆吸湿微粒物质为可逆干燥剂,如氯华镁及其结晶水合物等、膨润土、二氧化硅气凝胶、碳分子筛、碳气凝胶吸附剂和吸水性树脂等亲水吸水强的物质的一种或多种。混合物4中的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的物质微粉颗粒接收到使用对象(如车灯点灯工作或LED控制模块、ECU模块)的红外辐射能量后,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的物质微粉颗粒自身的温度升高,使得可逆吸湿物质的温度相应加热升高而加快其向外释放出水蒸气,筒体内可逆吸湿物质的释放出的水气传递给膨体聚四氟乙烯(ePTFE)微孔膜3排出或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2持续排出湿气,使得可逆吸湿微粒物质逐渐干燥从而保持持续吸湿排湿能力;使得车灯之类的小微空间内的湿气保持在较低的水平。远红外辐射是指波长介于可见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辐射,也叫热辐射。其短波方面界限一般为0.75μm,长波方面界限约为1000μm。产生远红外线主要方法选择热交换能力强、能高效吸收及储存热辐射源的热能,放射特定波长远红外线的材料。该膜组件内混合的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的物质微粉颗粒,将有利于辐射传热吸收的强化。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敏感的物质微粉颗粒包括以下材料中一种或多种:碳元素制品:碳纳米管、石墨烯、碳气凝胶、碳分子筛等微粒。生物炭:例如高温竹炭、备长炭、竹炭粉、竹炭粉纤维以及各种制品等颗粒。电气石:例如电气石原矿、电气石颗粒、电气石粉、电气石微粉纺织纤维以及各种制品等。远红外陶瓷:例如利用电气石、神山麦饭石、桂阳石、火山岩等高负离子、远红外材料按照不同的比例配各种用途的陶瓷材料,再烧制成颗粒。碳化锆、金属氧化物及碳化硅:碳化锆、致密多孔的金属氧化物(如氧化铝),以及疏松多孔的碳化硅物质颗粒等,碳化锆具有高效吸收可见光,反射红外线和储能等的特性。由于碳化锆具有吸热、蓄热的释放红外线特性,使接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和微孔膜,筒体两侧端面均连接有微孔膜,筒体内填充有可吸湿微粒物质和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的物质微粉颗粒的混合物,湿气从微孔膜进入筒体内,经过混合物从微孔膜向外排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和微孔膜,筒体两侧端面均连接有微孔膜,筒体内填充有可吸湿微粒物质和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的物质微粉颗粒的混合物,湿气从微孔膜进入筒体内,经过混合物从微孔膜向外排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微孔膜包括有持续单向排出湿气的疏水疏油能力的膨体聚四氟乙烯涂层膜或有双向对流能力的具有水汽渗透孔道的薄膜。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采用红外辐射干燥排出壳体内湿气除雾用的膜组件,其特征在于,当筒体两侧均连接有双向对流能力的具有水汽渗透孔道的薄膜的模切制品,壳体内湿气由水汽渗透孔道进入筒体内部的,经过可吸湿微粒物质和高效吸收远红外辐射能量的物质微粉颗粒的混合物,从水汽渗透孔道排出,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荣华王祺陈卫红宋海民陈宇锋薛小骏吴志超秦嫦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泛亚微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