径、混流式三元叶轮单轴进刀铣削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4463 阅读:2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径、混流式三元叶轮单轴进刀铣削工艺,使用常规数显铣(镗)床,配用数显万能回转工作台,利用X、Y、Z、A、B单轴进刀,可完全取代五轴联动数控铣,整体铣制出圆柱面割线元素径、混流式三元叶轮。对于任意空间直线元素三元叶轮采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为五轴联动数控铣节约90%以上的工时,对于“全可控涡”任意空间曲线三元叶轮,可节约80%以上的五轴联动数控加工工时。(*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一、所属领域本专利技术属于机械加工领域,涉及一种叶轮机械的加工工艺,特别涉及一种径、混流式三元叶轮单轴进刀整体铣削的工艺方法。本专利技术旨在克服任意空间直线元素三元叶轮必须使用五轴联动铣床的限制条件,提供一种径、混流式三元叶轮单轴进刀铣削工艺,可以大部分或全部避免采用五轴联动的数控铣削。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根据对国外任意空间直线元素三元叶轮的分析,其叶片表面与以叶轮旋转轴为中心的圆柱面交线十分接近直线(圆柱面展开后),即使是西安交大“全可控涡”三元叶轮的空间扭曲叶片与圆柱面的交线也相当接近于一条直线,对于西安交大另一专利技术“径、混流式圆柱面割线元素三元叶轮”,则是一条精确的直线。因此本专利技术针对这一特点构造了一种新的直线元素三元叶轮的铣削工艺。以所加工叶轮叶轮转向顺时针为例,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工艺步骤是1.经检验合格的上道工序(立车)叶盘用中心压板紧固在万能工作台上;2.将万能工作台用压紧螺丝紧固在镗床工作台面上;3.叶轮是垂直摆放,万能工作台倾角回转轴调至零度(数显α=0°);4.移动镗床水平X轴及垂直Y轴,使键槽铣刀(精铣则用球头铣刀)上端A对准叶轮中心,使数显水平轴X=0,垂直轴Y=0;当叶轮转向为逆时针时,则上端点改为下端点;5.移动水平轴,使键槽铣刀上端点A移至叶轮外径处,水平轴数显X=R2然后将铣刀略向外移(X>R2),再使铣刀端面位于叶轮流道底面基准处,使主轴数显Z=Zmax;6.移动主轴Z及水平轴X,使铣刀端面A点接触叶盘最高点,检验此时主轴坐标值Z=Zmin,X=R0;7.按序分别移动X轴及Z轴,此时Y轴始终保持Y≡0,使铣刀A点位于轮盖外径处X=R2,θ=0°,Z=Z2;8.转动万能工作台中心轴,使叶顶包角数显值θ与数据表相合;9.转动万能工作台水平回转角,使叶轮倾角α值与数据表相合;10.检验刀具A点与轮盖回转面接触处R、Z与数据相合;11.视主轴总进刀量δ值减去底面余量3mm后,沿Z轴进刀,用一刀/或二刀进刀至(δZ-3);12.X、Y、α、Y轴保持不动,手动万能转台中心轴,摆铣δθ1角度,此时数显值为(θ+δθ1),完成一个圆柱面的一个流道的摆铣;13.移动主轴,将铣刀提至轮盖回转面处,手动万能转台,将转角转动δθ角度,此时数显θ=θ+(360°/叶片数);14.重复10---13步骤,直至R圆柱面上各叶道粗铣完毕;15.沿半径方向进刀,对应不同的R(x)值,重复7---14步骤,将整个叶轮流道粗铣完毕。本专利技术的效果是1.可以绝大部分或完全避免使用五轴联动数控铣床,改用普通数显立铣、卧铣或镗床配用万能工作台即可完成。2.为提高工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最好是数显。3.无须五轴联动,可以分别单轴进刀。图2是铣刀直径为d,X轴方向进刀步距为s,则残留高度h=d2(1-cosθ)]]>的示意图。5.1叶片残留高度h与半径R(水平X轴)进刀步距的关系参见图2,图中所示的铣刀直径为d,X轴方向进刀步距为s,则残留高度h=d2(1-cosθ),]]>式中θ=sin-1(sd).]]>实施例1铣刀直径d=30mm,步距s=10mm,则h=0.86mm;铣刀直径d=30mm,步距s=1mm,则h=0.00057mm;精加工的二种方式5.2.1手工抛光若采用手工抛光,则要求水平X轴方向进刀步距在1mm左右,则因其残留高度仅0.6μm,手工抛光即可,此工艺适合于圆柱面割线元素三元叶轮。5.2.2五轴联动数控铣对于任意空间直线元素或“全可控涡”三元叶轮叶片表面,最终仍须五轴联动数控铣。则单轴进刀切削工艺仅适合于粗加工或半精加工,此时水平轴进口步距可在10mm以上。因流道表面余量很少,可节约五轴联动数控铣床80%以上工时。其特点是1可以绝大部分或完全避免使用五轴联动数控铣床,改用普用数显立铣、卧铣或镗床配用万能工作台即可完成。2为提高工效降低工人劳动强度,最好是数显。3无须五轴联动,可以分别单轴进刀。实验实施例今年,申请人承接了52万吨尿素二氧化碳压缩机第三级叶轮的加工任务,该叶轮外径D2=650mm,叶片出口宽度b2=19.6mm,若采用全可控涡三元叶轮,应用五轴联动加工中心整体铣制,工时为20天;申请人采用本专利技术的工艺,在昆明机床厂产生的(型号TX6113A/1)普通铣床上粗加工3天、五轴联动加工中心3天,共计6天就加工完成了任务。权利要求1.一种径、混流式三元叶轮单轴进刀铣削工艺,使用常规数显铣(镗)床,配用数显万能回转工作台,利用X、Y、Z、A、B单轴进刀,完全取代五轴联动数控铣,整体铣制出圆柱面割线元素径、混流式三元叶轮;其特征在于以所加工叶轮的转向顺时针为例,具体工艺按以下步骤进行1.经检验合格的上道工序(立车)叶盘用中心压板紧固在万能工作台上;2.将万能工作台用压紧螺丝紧固在镗床工作台面上;3.叶轮是垂直摆放,万能工作台倾角回转轴调至零度(数显θ=0°);4.移动镗床水平X轴及垂直Y轴,使键槽铣刀(精铣则用球头铣刀)上端A对准叶轮中心,使数显水平轴X=0,垂直轴Y=0;当叶轮转向为逆时针时,则上端点改为下端点;5.移动水平轴,使键槽铣刀上端点A移至叶轮外径处,水平轴数显X=R2然后将铣刀略向外移(X>R2),再使铣刀端面位于叶轮流道底面基准处,使主轴数显Z=Zmax;6.移动主轴Z及水平轴X,使铣刀端面A点接触叶盘最高点,检验此时主轴坐标值Z=Zmin,X=R0;7.按序分别移动X轴及Z轴,此时Y轴始终保持Y≡0,使铣刀A点位于轮盖外径处X=R2,θ=0°,Z=Z2;8.转动万能工作台中心轴,使叶顶包角数显值θ与数据表相合;9.转动万能工作台水平回转角,使叶轮倾角α值与数据表相合;10.检验刀具A点与轮盖回转面接触处R、Z与数据相合;11.视主轴总进刀量δ值减去底面余量3mm后,沿Z轴进刀,用一刀/或二刀进刀至(δZ-3);12.X、Y、α、Y轴保持不动,手动万能转台中心轴,摆铣δθ1角度,此时数显值为(θ+δθ1),完成一个圆柱面上一个流道的摆铣;13.移动主轴,将铣刀提至轮盖回转面处,手动万能转台,将转角转动δθ角度,此时数显θ=θ+(360°/叶片数);14.重复10---13步骤,直至R圆柱面上各叶道粗铣完毕;15.对应不同的R(x)值,沿半径方向进刀,重复7---14步骤,将整个叶轮流道粗铣完毕。16.根据粗、精加工残余高度的需要,确定R方向的进刀量;其残余高度h=d2(1-cosθ),]]>θ=sin-1(sd).]]>式中d为铣刀直径,S为R方向进刀步距。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径、混流式三元叶轮单轴进刀铣削工艺,使用常规数显铣(镗)床,配用数显万能回转工作台,利用X、Y、Z、A、B单轴进刀,可完全取代五轴联动数控铣,整体铣制出圆柱面割线元素径、混流式三元叶轮。对于任意空间直线元素三元叶轮采用本专利技术可为五轴联动数控铣节约90%以上的工时,对于“全可控涡”任意空间曲线三元叶轮,可节约80%以上的五轴联动数控加工工时。文档编号B23C3/18GK1400075SQ02139380公开日2003年3月5日 申请日期2002年8月2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径、混流式三元叶轮单轴进刀铣削工艺,使用常规数显铣(镗)床,配用数显万能回转工作台,利用X、Y、Z、A、B单轴进刀,完全取代五轴联动数控铣,整体铣制出圆柱面割线元素径、混流式三元叶轮;其特征在于:以所加工叶轮的转向顺时针为例,具体工艺按以下步骤进行: 1.经检验合格的上道工序(立车)叶盘用中心压板紧固在万能工作台上; 2.将万能工作台用压紧螺丝紧固在镗床工作台面上; 3.叶轮是垂直摆放,万能工作台倾角回转轴调至零度(数显θ=0°); 4.移动镗床水平X轴及垂直Y轴,使键槽铣刀(精铣则用球头铣刀)上端A对准叶轮中心,使数显水平轴X=0,垂直轴Y=0;当叶轮转向为逆时针时,则上端点改为下端点; 5.移动水平轴,使键槽铣刀上端点A移至叶轮外径处,水平轴数显X=R↓[2]然后将铣刀略向外移(X>R↓[2]),再使铣刀端面位于叶轮流道底面基准处,使主轴数显Z=Z↓[max]; 6.移动主轴Z及水平轴X,使铣刀端面A点接触叶盘最高点,检验此时主轴坐标值Z=Z↓[min],X=R↓[0]; 7.按序分别移动X轴及Z轴,此时Y轴始终保持Y=0,使铣刀A点位于轮盖外径处X=R↓[2],θ=0°,Z=Z′↓[2]; 8.转动万能工作台中心轴,使叶顶包角数显值θ与数据表相合; 9.转动万能工作台水平回转角,使叶轮倾角α值与数据表相合; 10.检验刀具A点与轮盖回转面接触处R、Z与数据相合; 11.视主轴总进刀量δ值减去底面余量3mm后,沿Z轴进刀,用一刀/或二刀进刀至(δZ-3); 12.X、Y、α、Y轴保持不动,手动万能转台中心轴,摆铣δθ↓[1]角度,此时数显值为(θ+δθ↓[1]),完成一个圆柱面上一个流道的摆铣; 13.移动主轴,将铣刀提至轮盖回转面处,手动万能转台,将转角转动δθ角度,此时数显θ=θ+(360°/叶片数); 14.重复10---13步骤,直至R圆柱面上各叶道粗铣完毕; 15.对应不同的R(x)值,沿半径方向进刀,重复7---14步骤,将整个叶轮流道粗铣完毕。 16.根据粗、精加工残余高度的需要,确定R方向的进刀量; 其残余高度h=d/2(1-cosθ),θ=sin↑[-1](s/d)。式中d为铣刀直径,S为R方向进刀步距。...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尚锦
申请(专利权)人:西安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61[中国|陕西]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