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轮椅车对接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93550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3 2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椅车对接装置,用于与轮椅车进行对接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一侧具有第一槽体,第二侧具有第二槽体;第一限位件,具有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槽体中;第二限位件,具有第二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槽体中;第一拉环,设置于底座上,邻近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拉环,设置于底座上,邻近第二限位件;其中,拉动第一拉环,第一限位件的第一滑动部于第一槽体往复移动;拉动第二拉环,第二限位件的第二滑动部于第二槽体中往复移动;其中,当轮椅车对接装置与轮椅车对接时,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分别用于定位轮椅车的大轮圈。

A Wheelchair Dock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wheelchair vehicle docking device for docking and fixing with a wheelchair vehicle,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a base, a relative first side and a second side, a first groove body on the first side and a second groove body on the second side; a first limit piece, with a first sliding part, a first sliding part sliding in the first groove body; and a second limit piece, with a second sliding part. The movable part and the second sliding part are slidably arranged in the second groove body; the first pulling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adjacent to the first limit member; and the second pulling ring is arranged on the base and adjacent to the second limit member; where the first pulling ring is pulled, the first sliding part of the first limit member moves back and forth in the first groove body; the second pulling ring is pulled, and the second sliding part of the second limit member is located in the second groove body. The body moves back and forth; when the docking device of the wheelchair car is docked with the wheelchair car, the first limit and the second limit are respectively used to locate the large wheel rim of the wheelchair ca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椅车对接装置
本专利技术关于一种与轮椅车进行对接的对接装置。
技术介绍
轮椅车在于为由于生理机能变化的老年人,先天或意外致残等行动不方便人士提供一种能方便自我操作、使用安全、能将代步、跨越沟、坎、台阶与楼层(楼梯)融为一体的工具。解决他们在康复前的生活、学习、工作、交流等实际困难,减轻健康人群的工作压力。目前的轮椅、电动轮椅能在坡度小于12度平坦的路面上行驶,但遇到楼梯台阶、沟槽、坎就无法跨越。因此,当遇到需要具有一定倾斜角度的坡道或者楼梯时,需要在轮椅车上安装爬坡或是爬楼梯的装置,使得轮椅车能够实现爬楼梯或是爬坡的功能,但是加装的爬坡或是爬楼梯装置分别针对每一种轮椅车进行设定,且往往价格昂贵。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椅车对接装置,利用简单的结构件即可使得其能够与不同型号的轮椅车进行对接,以实现不同型号的轮椅车在遇到坡道或者楼梯时可以方便地被移动。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轮椅车对接装置,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需要对每一型号的轮椅车单独设置特定的在坡道或者楼梯上移动装置,以增加对接装置的通用性。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轮椅车对接装置,用于与轮椅车进行对接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一侧具有第一槽体,第二侧具有第二槽体;第一限位件,具有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槽体中;第二限位件,具有第二滑动部,第二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槽体中;第一拉环,设置于底座上,邻近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拉环,设置于底座上,邻近第二限位件;其中,拉动第一拉环,第一限位件的第一滑动部于第一槽体往复移动;拉动第二拉环,第二限位件的第二滑动部于第二槽体中往复移动;其中,当轮椅车对接装置与轮椅车对接时,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分别用于定位轮椅车的大轮圈。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限位件包括第一容置部、相对的第一侧板与第二侧板及两个第一连接板,两个第一连接板分别连接第一侧板及第二侧板的两端,第一容置部用于容置轮椅车的大轮圈。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二限位件包括第二容置部、相对的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及两个第二连接板,两个第二连接板分别连接第三侧板与第四侧板的两端,第二容置部用于容置轮椅车的大轮圈。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还包括背靠支架,背靠支架与底座相连接,背靠支架具有相对的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第一连杆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杆与第二支撑杆,第一连杆的第一端设有第三限位件,第一连杆的第二端设有第四限位件,第三限位件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端,第四限位件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端。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一连杆的第一端具有第三槽体,第三限位件具有第三滑动部,第三滑动部设置于第三槽体中,且可于第三槽体中滑动;第一连杆的第二端具有第四槽体,第四限位件具有第四滑动部,第四滑动部设置于第四槽体中,且可于第四槽体中滑动;第三拉环及第四拉环分别设置于第一连杆上;其中,拉动第三拉环,第三滑动部于第三槽体中滑动,拉动第四拉环,第四滑动部于第四槽体中滑动。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三限位部包括第一本体部,第一本体部的一端设有第一凹部,第三滑动部部分容置于第一凹部中,第一本体部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凹部,第一卡扣部设置于第二凹部中;第五拉环设置于第一本体部上,且对应于第一卡扣部;其中,拉动第五拉环,第一卡扣部的卡扣被拉开而远离第一本体部,第一卡扣部的卡扣卡合于轮椅车上。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三滑动部的侧边具有多个第一锁固孔,第一本体部具有第二锁固孔,于多个第一锁固孔的其中之一与第二锁固孔对应,通过第一锁固件锁固第一本体部于第三滑动部上。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四限位部包括第二本体部,第二本体部的一端设有第三凹部,第四滑动部部分容置于第三凹部中,第二本体部相对的另一端设置有第四凹部,第二卡扣部设置于第四凹部中;第六拉环设置于第二本体部上,且对应于第二卡扣部;其中,拉动第六拉环,第二卡扣部的卡扣被拉开而远离第二本体部,第二卡扣部的卡扣卡合于轮椅车上。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第四滑动部的侧边具有多个第三锁固孔,第二本体部具有第四锁固孔,于多个第三锁固孔的其中之一与第四锁固孔对应,通过第二锁固件锁固第二本体部于第四滑动部上。作为可选地实施方式,所述第一锁固件及第二锁固件分别为螺丝,所述第一锁固孔、第二锁固孔、第三锁固孔及第四锁固孔分别为螺丝孔。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通过轮椅车底座的两侧设置可滑动的第一限位件及第二限位件,使得第一限位件与第二限位件之间的间距可调,以适应不同尺寸的轮椅车,实现了轮椅车对接装置的通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轮椅车对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轮椅车对接装置的后视图。图3为图1中轮椅车对接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轮椅车对接装置的侧视图。图5为图1中轮椅车对接装置的第四滑动部与第四限位件结合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得对本专利技术的内容有更清楚及更准确的理解,现在将结合附图详细说明,说明书附图示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示例,其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元件。可以理解的是,说明书附图示出的比例并非本专利技术实际实施的比例,其仅为示意说明为目的,并未依照原尺寸作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轮椅车对接装置的立体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轮椅车对接装置的后视图;图3为图1中轮椅车对接装置的俯视图;图4为图1中轮椅车对接装置的侧视图。如图1至图4所示,一种轮椅车对接装置,用于与轮椅车进行对接固定,包括:底座5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一侧具有第一槽体(未图示),第二侧具有第二槽体51;第一限位件5,具有第一滑动部(未图示),第一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槽体中;第二限位件6,具有第二滑动部6d,第二滑动部6d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槽体51中;第一拉环13,设置于底座50上,邻近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拉环14,设置于底座50上,邻近第二限位件;其中,拉动第一拉环13,第一限位件5的第一滑动部于第一槽体往复移动;拉动第二拉环14,第二限位件6的第二滑动部6d于第二槽体51中往复移动;其中,当轮椅车对接装置与轮椅车对接时,第一限位件5及第二限位件6分别用于定位轮椅车的大轮圈。本实施例中,第一拉环13及第二拉环14分别连接于弹性机构,弹性机构通过弹性力分别抵持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6d,使得第一拉环13及第二拉环14未拉动时,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6d分别稳定的结合于第一槽体及第二槽体51。例如,弹性机构包括弹簧和定位柱,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6d分别具有定位孔,定位柱进入定位孔使得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6d分别稳定结合于第一槽体及第二槽体51中,拉动拉环,拉环拉动弹簧,弹簧带动定位柱移出定位孔,进而使得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6d分别于第一槽体及第二槽体51中往复移动。第一滑动部与第二滑动部6d的数量例如分别为两个。继续参照图1,第一限位件5包括第一容置部5a、相对的第一侧板5c与第二侧板5e及两个第一连接板5b,两个第一连接板5b分别连接第一侧板5c及第二侧板5e的两端,第一容置部5a用于容置轮椅车的大轮圈;第二限位件6包括第二容置部6a、相对的第三侧板6c与第四侧板6e及两个第二连接板6b,两个第二连接板6b分别连接第三侧板6c与第四侧板6e的两端,第二容置部6a用于容置轮椅车的大轮圈。较佳地,第一限位件5与第二限位件6具有相似的结构,且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椅车对接装置,用于与轮椅车进行对接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5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一侧具有第一槽体,第二侧具有第二槽体(51);第一限位件(5),具有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槽体中;第二限位件(6),具有第二滑动部(6d),第二滑动部(6d)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槽体51中;第一拉环(13),设置于底座(50)上,邻近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拉环(14),设置于底座(50)上,邻近第二限位件;其中,拉动第一拉环(13),第一限位件(5)的第一滑动部于第一槽体往复移动;拉动第二拉环(14),第二限位件(6)的第二滑动部(6d)于第二槽体(51)中往复移动;其中,当轮椅车对接装置与轮椅车对接时,第一限位件(5)及第二限位件(6)分别用于定位轮椅车的大轮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椅车对接装置,用于与轮椅车进行对接固定,其特征在于,包括:底座(50),具有相对的第一侧与第二侧,第一侧具有第一槽体,第二侧具有第二槽体(51);第一限位件(5),具有第一滑动部,第一滑动部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一槽体中;第二限位件(6),具有第二滑动部(6d),第二滑动部(6d)可滑动地设置于第二槽体51中;第一拉环(13),设置于底座(50)上,邻近第一限位件;以及第二拉环(14),设置于底座(50)上,邻近第二限位件;其中,拉动第一拉环(13),第一限位件(5)的第一滑动部于第一槽体往复移动;拉动第二拉环(14),第二限位件(6)的第二滑动部(6d)于第二槽体(51)中往复移动;其中,当轮椅车对接装置与轮椅车对接时,第一限位件(5)及第二限位件(6)分别用于定位轮椅车的大轮圈。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车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限位件(5)包括第一容置部(5a)、相对的第一侧板(5c)与第二侧板(5e)及两个第一连接板(5b),两个第一连接板(5b)分别连接第一侧板(5c)及第二侧板(5e)的两端,第一容置部(5a)用于容置轮椅车的大轮圈。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轮椅车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二限位件(6)包括第二容置部(6a)、相对的第三侧板(6c)与第四侧板(6e)及两个第二连接板(6b),两个第二连接板(6b)分别连接第三侧板(6c)与第四侧板(6e)的两端,第二容置部(6a)用于容置轮椅车的大轮圈。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椅车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背靠支架(40),背靠支架(40)与底座(50)相连接,背靠支架(40)具有相对的第一支撑杆(41)和第二支撑杆(42),第一连杆(70)用于连接第一支撑杆(41)与第二支撑杆(42),第一连杆(70)的第一端设有第三限位件(2),第一连杆(70)的第二端设有第四限位件(3),第三限位件(2)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一端,第四限位件(3)可滑动地连接于第二端。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轮椅车对接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连杆(70)的第一端具有第三槽体,第三限位件(2)具有第三滑动部(2b),第三滑动部(2b)设置于第三槽体中,且可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施聚河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艾尔楠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