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器和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93407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20 14: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和车辆,变速器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油孔;壳体,与连接板相连接,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轴孔;导油部,设置于壳体上,导油部的一端与油孔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轴孔相连通。通过在连接板上设置油孔,并在壳体上设置与油孔相连通的导油部,使得连接板另一侧的变速器箱体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油孔流入壳体内的结构中以实现润滑作用,具体地,导油部与第一轴孔相连通,润滑油在导油部的引导下直接流入第一轴孔并作用在第一轴孔内的轴承、传动轴等转动结构中,从而在不增设油泵等复杂导油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变速器壳体中结构的润滑。

Transmission and Vehicle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 transmission and a vehicle. The transmission includes a connecting plate with oil holes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a shell connected with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a first shaft hole on the shell; an oil guide part is arranged on the shell, one end of the oil guide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oil hole, and the other end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haft hole. By setting oil holes on the connecting plate and the oil conducting part connected with the oil holes on the shell, the lubricating oil in the transmission box on the other side of the connecting plate can flow into the structure of the shell through the oil holes to achieve lubrication. Specifically, the oil conducting part is connected with the first shaft hole, and the lubricating oil directly flows into the first axis hole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oil conducting part and acts as the first axis hole. In the rotating structure of the bearing and transmission shaft, the lubrication of the structure in the transmission case can be realized without adding complex oil guiding equipment such as oil pump.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变速器和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辆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变速器和车辆。
技术介绍
相关技术中,根据动力传输的需求,许多汽车变速器的后壳较长,导致变速箱内部的润滑油很难流通至后壳中的待润滑结构中。针对该问题,常规的变速器中,安装在后壳内的后轴承及油封的润滑是通过在壳体内辅助安装集油槽或在中间轴上辅助安装搅油叶轮来实现的,但是该变速器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点:一、增加了零部件数量,成本较高。二、容易受零部件质量及装配的影响而产生导油不畅,造成后轴承及油封润滑不良。三、集油槽零件在变速器工作过程中,因振动会产生异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变速器。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在于提出了一种车辆。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变速器,包括:连接板,连接板上设置有油孔;壳体,与连接板相连接,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轴孔;导油部,设置于壳体上,导油部的一端与油孔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轴孔相连通。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变速器,壳体设置于变速器输出端或输入端,用于定位并支撑输出轴或输入轴以将动力传入或输出,其中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轴孔,第一轴孔为壳体上的传动轴定位结构,传动轴和轴承在第一轴孔内工作从而实现变速器的动力输入和动力输出。连接板为壳体与变速器箱体之间的定位连接结构,用于将壳体准确定位至安装位置处,以保证壳体以及壳体内部结构的正常工作。在此基础上本申请在连接板上设置了油孔,并在壳体上设置了与油孔相连通的导油部,使得连接板另一侧的变速器箱体内的润滑油可以通过油孔流入壳体内的结构中以实现润滑作用,具体地,导油部与第一轴孔相连通,润滑油在导油部的引导下直接流入第一轴孔并作用在第一轴孔内的轴承、传动轴等转动结构中,从而在不增设油泵等复杂导油设备的情况下实现变速器壳体中结构的润滑。本申请通过在与壳体相连的连接板上设置油孔并在壳体内设置沿壳体轴向延伸的导油部使得变速器内被齿轮搅起的润滑油可以从连接板处的油孔流入壳体内部,其后在导油部的作用下润滑油流入壳体第一轴孔内的轴承及油封上,以通过变速器箱体内的润滑油实现壳体内部结构的润滑。该技术方案中,导油部为壳体上的固有结构,随同壳体一体成型,不需要设置导油叶轮等复杂的连接和工作零部件,从而解决了一般的变速器中导油结构零部件繁杂,成本较高的技术问题;并且该导油部不存在装配环节,不会产生因装配精度不达标或连接松动所引起的导油不畅、油路阻塞等技术问题,保证了润滑油的流通可靠性;同时该技术方案中的导油部不会在变速器工作过程中产生任何干涉和震动,解决了一般变速器中集油零件产生异响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变速器导油结构,提升变速器导油稳定性与可靠性,降低变速器装配难度,节省变速器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技术方案中的变速器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技术特征: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器还包括:筋板,设置于连接板上,筋板位于油孔的一侧,工作过程中,润滑油沿筋板流入油孔。在该技术方案中,筋板为连接板上的润滑油收集结构,通过在连接板上设置筋板,使得变速器内的齿轮在转动过程中所搅起并飞溅至箱体内表面及连接板上的润滑油可以被筋板所收集,其后被收集的润滑油在筋板的导流作用下流入油孔并通过导油部作用在第一轴孔内的转动结构中,从而通过筋板实现了润滑油的收集工作,取代了一般变速器中的油泵,进而简化了变速器内的润滑油导通结构,并进一步降低了变速器的生产成本,以实现优化变速器导油结构,降低变速器生产难度,节省变速器生产成本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筋板为弯折结构,弯折结构的折弯方向朝向油孔一侧。在该技术方案中,筋板为朝油孔一侧折弯的弯折结构,通过在筋板上设置该折弯,使得箱体内壁及连接板上流动的润滑油可以在流动至筋板时在折弯的导流作用下流入油孔内,一方面扩大了筋板的润滑油收集范围,另一方面避免出现润滑油堆积在筋板上无法流入油孔的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变速器润滑油收集结构,提升变速器润滑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导油部包括:导油槽,导油槽的一端与油孔相连通;通孔,设置于壳体上,通孔与第一轴孔相连通,且导油槽的另一端与通孔相连通。在该技术方案中,导油部由导油槽和通孔两部分组成,导油槽设置在壳体上,其沿第一轴孔的轴线方向延伸,润滑油流入导油槽后,在导油槽的作用下流动至远离连接板区域的壳体结构中,从而解决了一般的变速器中润滑油无法作用在较长壳体内的转动结构的技术问题。通孔为三向连通结构,通孔在壳体上具有开口,且一端与导油槽相连通,另一端与第一轴孔相连通,润滑油流动至导油槽末端后流入通孔并注入第一轴孔内,从而实现了第一轴孔内转动结构的润滑。并且通孔在壳体上的开口一方面可以实现润滑油的排出,在更换润滑油时壳体内部的润滑油可以从通孔排出,另一方面该开口可以实现变速器的内压卸载,当变速器内部压力过大时,可以通过打开该开口降低变速器内的压力。进而实现了优化变速器导油结构,提升变速器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提升产品实用性,提高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通孔的中心线与第一轴孔的中心线相互垂直。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通孔的中心线与第一轴孔的中心线垂直设置,使得润滑油在由导油槽流入通孔后可直接流入第一轴孔内,垂直设置的通孔可以降低润滑油粘附在通孔内壁上的可能性,从而提升润滑油的流动通畅性,避免因通孔倾斜过大所引起的润滑油流通不通畅及润滑油阻塞等技术问题,进而实现了优化变速器导油结构,提升变速器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器还包括:封堵件,设置于通孔的开口处。在该技术方案中,封堵件为通孔在壳体表面上的开口的封闭结构,当变速器工作时,将封堵件设置在通孔开口处以避免润滑油从通孔在壳体上的开口处流失。同时可拆卸的封堵件可以提升用户的可操控性,方便用户根据工作需求选取对应的通孔状态。进而实现了优化变速器结构,提升变速器可操作性,提升用户使用体验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器还包括:第二轴孔,设置于连接板上;传动轴,穿设于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轴承,套设于传动轴上。在该技术方案中,第二轴孔为连接板上的传动轴定位结构,在装配过程中传动轴由第一轴孔和第二轴孔穿出,同时轴承套设在传动轴上,从而通过第一轴孔、第二轴孔和轴承准确定位传动轴的工作位置,以保证传动轴的工作可靠性,进而实现提升变速器工作稳定性与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变速器还包括:油封,设置于第一轴孔内,且套设于传动轴上,以封闭传动轴和第一轴孔间的间隙。在该技术方案中,油封为壳体内部的润滑油封堵结构,通过将油封设置在第一轴孔内并套设在传动轴上,使得壳体内部的润滑油可以被油封所阻挡,从而防止第一轴孔内的润滑油从传动轴和第一轴孔孔壁间的间隙中泄漏,进而实现了优化变速器结构,提升变速器密封性,提升变速器工作可靠性的技术效果。在上述任一技术方案中,优选地,壳体为铸造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在该技术方案中,壳体为铸造成型的一体式结构,其中铸造工艺适用于批量生产的产品,采用铸造工艺生产壳体可以降低壳体的生产成本。并且一体式结构的壳体上不存在结构断面,可降低壳体在工作过程中出现应力集中的可能性,从而提升壳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油孔;壳体,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轴孔;导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导油部的一端与所述油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孔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变速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上设置有油孔;壳体,与所述连接板相连接,所述壳体上设置有第一轴孔;导油部,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导油部的一端与所述油孔相连通,另一端与所述第一轴孔相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筋板,设置于所述连接板上,所述筋板位于所述油孔的一侧,工作过程中,润滑油沿所述筋板流入所述油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筋板为弯折结构,所述弯折结构的折弯方向朝向所述油孔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变速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油部包括:导油槽,所述导油槽的一端与所述油孔相连通;通孔,设置于所述壳体上,所述通孔与所述第一轴孔相连通,且所述导油槽的另一端与所述通孔...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习江章卫英张秋贵申文权徐万洪谢小兵章建辉赵后华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万里扬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