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压轴承逃气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8333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7 13: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动压轴承逃气结构,其包括:一外壳、一轴承本体、一转轴;其中,在外壳内部形成一圆筒状的第一容置空间,轴承本体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内,转轴贯穿设置于轴承本体的一转轴孔中;轴承本体底面与第一容置空间底侧壁间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轴承本体的一侧面设置一切面部,切面部从轴承本体的上端延伸到下端,并且切面部与转轴孔中心轴线的间距小于底部容置槽的半径,而使得底部容置槽与切面部相邻的位置处形成一逃气缺口。该动压轴承逃气结构能够增进动压轴承底部空间的排气效率,而提高动压轴承的散热能力及运转的稳定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动压轴承逃气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压轴承逃气结构,特别是指一种高转速动压轴承的动压轴承逃气结构。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散热风扇为散热模块中主要的组件之一。而近年来为了配合笔记本电脑与平板计算机等信息产品不断朝向小型化、薄形化且处理器操作功率不断提升的趋势,使得散热模块也必须随着朝向小型化、薄形化且同时要兼顾提升散热效率的方向发展。为了因应风扇微型化、薄型化且高转速的需求,目前相当多的散热风扇已经改采动压轴承的设计取代传统的轴承。因动压轴承运转时,因轴心与耐磨片接触转动时产生热气,热气若无排出,将导致轴心无法稳定转动,故动压轴承上必须设置逃气结构,以供排放热气。现有的动压轴承采用的逃气结构,大致上为在轴承本体的外侧表面设置多个轴向的逃气沟槽,通过所述逃气沟槽使得热气能够排出。然而,现有动压轴承的逃气沟槽是位于轴承本体侧面,但逃气沟槽的空间有限,使得排气效果不佳,且逃气沟槽无法连通到轴承本体底部的空间,而使得轴承本体底侧空间的气体不易排出。此外,部分动压轴承在转轴的底侧设置有扣片或止推板的环形结构,这些类型的板体结构会阻碍轴承本体底部空间的热气排出,造成轴承本体底侧空间的气体压力增加,因此使得现有的动压轴承底部空间的逃气流量不足的问题更为严重。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解决现有的动压轴承底部空间的逃气流量不足,导致动压轴承运转不稳定且温度容易升高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动压轴承逃气结构,其包括:一外壳、一轴承本体、一转轴;其中,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具有一内侧壁,所述轴承本体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轴承本体的中心具有一转轴孔,所述转轴孔从所述轴承本体的上端贯穿到所述轴承本体的下端,所述转轴孔的内侧壁设有多个导油沟槽,所述转轴贯穿设置于所述转轴孔内;所述轴承本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一逃气通道,所述逃气通道沿着与所述转轴孔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从所述轴承本体侧面的上端延伸到下端;所述轴承本体的底面还设置有一底部容置槽,所述轴承本体的底面邻近所述逃气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所述逃气通道和所述底部容置槽的一逃气缺口,使得所述底部容置槽经由所述逃气缺口与所述逃气通道相互连通。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轴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一切面部,所述切面部沿着与所述转轴孔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从所述轴承本体的上端延伸到下端,当所述轴承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时,在所述切面部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所述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逃气通道;所述底部容置槽具有以所述转轴孔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一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的半径大于所述切面部与所述中心轴线的间距,使得所述底部容置槽的所述环形侧壁被所述切面部切断,使得所述底部容置槽与所述切面部相邻接的位置处形成所述逃气缺口。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第一容置空间的下侧的位置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内侧壁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内侧壁的直径,因此使得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交界处形成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外围的一止挡部。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第二容置空间具有一底侧壁,所述转轴具有一下端部分,所述下端部分延伸进入到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中。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还,所述动压轴承逃气结构包括一止挡片,所述止挡片容置于所述轴承本体的下方与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之间的位置,所述转轴的所述下端部分穿过所述止挡片。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止挡片的中央设置有一穿孔,所述转轴的所述下端部分穿过所述穿孔,且所述穿孔的直径大于所述转轴的下端部分的直径,使得所述穿孔与所述下端部分之间具有一间隙。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转轴的所述下端部分的末端形成一接触端部,所述接触端部的直径大于所述穿孔的直径,并且在所述转轴的下端部分及接触端部穿过所述止挡片的所述穿孔之后,所述穿孔套合于所述下端部分的外侧,且所述接触端部卡合于所述止挡片相对于所述轴承本体的一侧。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止挡片套接于所述转轴的所述下端部分的外侧,所述止挡片的外径小于所述环形侧壁的直径,且所述止挡片朝向所述轴承本体的一侧容置于所述底部容置槽内。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止挡片为一止推板,所述止挡片至少在朝向所述轴承本体的一侧面设置有导油沟槽。本技术一优选实施例,其中,所述外壳相对于所述底侧壁的一端形成一开口端,在所述开口端内设置有一环形的止挡环,所述止挡环的内径小于所述轴承本体的外径,且所述止挡环接触于所述轴承本体的上端,以用于将所述轴承本体定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中。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能够增进动压轴承底部空间的排气效率,而提高动压轴承的散热能力及运转的稳定性。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
技术实现思路
,请参阅以下有关本技术的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提供的附图仅用于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技术加以限制。附图说明图1为一使用本技术动压轴承的风扇模块的组合剖面图。图2为本技术动压轴承逃气结构一具体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图3为本技术采用的轴承本体的剖面图。图4为本技术采用的轴承本体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采用的轴承本体的仰视图。图6为本技术采用的轴承本体一变化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采用的轴承本体另一变化实施例的剖视图。图8为本技术动压轴承逃气结构另一变化实施例的组合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为一采用本技术的动压轴承逃气结构的风扇模块100的具体实施例。其中所述风扇模块100包括:一基座101,基座101设置有一轴承固定部102,用以将一动压轴承1固定于基座101上,以及一风扇叶片103,所述风扇叶片103连接于动压轴承的转轴上,以及一定子104,所述定子104设置于基座101上,以及一转子105,所述转子105设置于所述风扇叶片103上,通过转子105和定子104的磁场互斥,能够驱动风扇叶片103产生旋转。如图2所示,为采用本技术技术制成的一动压轴承1的组合剖面图。所述动压轴承1包括:一外壳10、一轴承本体20、一转轴30、及一止挡片40。其中外壳10具有大致呈圆筒状的断面形状,外壳10的内部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11,第一容置空间11的上端形成一开口端,而使得轴承本体20能够从第一容置空间11的开口端置入到第一容置空间11中。第一容置空间11具有一圆筒形的侧壁111,内侧壁111的直径和轴承本体20的外侧壁的直径相配合,而使得轴承本体20能够容置于第一容置空间11中。第一容置空间11的开口端的内侧还设置有一止挡环12。如图2所示,所述止挡环12的内径小于轴承本体20的外径,当轴承本体20组装于第一容置空间11内时,止挡环12的底面扺压于轴承本体20的上端,藉以将轴承本体定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1中。如图2所示,外壳10内部在位于第一容置空间11下方的位置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13,第二容置空间13的内侧壁的直径小于第一容置空间11的内侧壁111的直径,因此使得第二容置空间13与第一容置空间11的交界处形成一位于第二容置空间13外围的止挡部113。第二容置空间13的底面具有一底侧壁112,底侧壁112上设置一耐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动压轴承逃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轴承逃气结构包括:一外壳、一轴承本体、一转轴;其中,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具有一内侧壁,所述轴承本体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轴承本体的中心具有一转轴孔,所述转轴孔从所述轴承本体的上端贯穿到所述轴承本体的下端,所述转轴孔的内侧壁设有多个导油沟槽,所述转轴贯穿设置于所述转轴孔内;所述轴承本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一逃气通道,所述逃气通道沿着与所述转轴孔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从所述轴承本体的侧面的上端延伸到下端;所述轴承本体的底面还设置有一底部容置槽,所述轴承本体的底面邻近所述逃气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所述逃气通道和所述底部容置槽的一逃气缺口,使得所述底部容置槽经由所述逃气缺口与所述逃气通道相互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压轴承逃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动压轴承逃气结构包括:一外壳、一轴承本体、一转轴;其中,在所述外壳的内部形成一第一容置空间,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具有一内侧壁,所述轴承本体能够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所述轴承本体的中心具有一转轴孔,所述转轴孔从所述轴承本体的上端贯穿到所述轴承本体的下端,所述转轴孔的内侧壁设有多个导油沟槽,所述转轴贯穿设置于所述转轴孔内;所述轴承本体的一侧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内侧壁之间形成有一逃气通道,所述逃气通道沿着与所述转轴孔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从所述轴承本体的侧面的上端延伸到下端;所述轴承本体的底面还设置有一底部容置槽,所述轴承本体的底面邻近所述逃气通道的一侧形成有连通所述逃气通道和所述底部容置槽的一逃气缺口,使得所述底部容置槽经由所述逃气缺口与所述逃气通道相互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压轴承逃气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承本体的一侧设置有一切面部,所述切面部沿着与所述转轴孔的中心轴线平行的方向从所述轴承本体的上端延伸到下端,当所述轴承本体设置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内时,在所述切面部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所述内侧壁之间形成所述逃气通道;所述底部容置槽具有以所述转轴孔的中心轴线为中心的一环形侧壁,所述环形侧壁的半径大于所述切面部与所述中心轴线的间距,使得所述底部容置槽的所述环形侧壁被所述切面部切断,使得所述底部容置槽与所述切面部相邻接的位置处形成所述逃气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动压轴承逃气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位于第一容置空间的下侧的位置形成一第二容置空间,所述第二容置空间的内侧壁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内侧壁的直径,因此使得所述第二容置空间与所述第一容置空间的交界处形成位于所述第二容置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友约游晴晖
申请(专利权)人:东培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