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强韧轨道交通车体铝型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851513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3 09: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强韧轨道交通车体铝型材,包括支撑板、底板、侧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支撑板设置在底板上方,支撑板与底板之间设置多个第四加强板;支撑板与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组侧板上,并且底板设置与侧板的底部;第一加强板的上端设置在侧板上,第一加强板的下端设置在支撑板上,以在支撑板与侧板上形成三角形结构;第一加强板并排设置多个;第二加强板与侧板的上端相连接,第二加强板下端与第三加强板的上端相连接;第二加强板为具有多个折面的折弯板;第三加强板下端与侧板的底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中,提高设备的抗撞击、抗形变能力,避免外界挤压、撞击对电源造成的损坏,设备对电源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强韧轨道交通车体铝型材
本专利技术涉及型材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强韧轨道交通车体铝型材。
技术介绍
型材因其结构形式多样,使用方便而使用广泛,如高铁导轨型材等。由于型材加工时多采用轧制,挤出,铸造等工艺制备成型,故而其结构一般采用一体成型技术制造。铝型材因良好的力学性能、质地轻、易加工性能和耐腐蚀性能被广泛用于制造生产业。现有的电源放置架防撞能力和缓冲能力都较弱,需要及时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高强韧轨道交通车体铝型材,提高设备的抗撞击、抗形变能力,避免外界挤压、撞击对电源造成的损坏,设备对电源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高强韧轨道交通车体铝型材,包括支撑板、底板、侧板、第一加强板、第二加强板、第三加强板和第四加强板;支撑板设置在底板上方,支撑板与底板之间设置多个第四加强板;支撑板与底板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组侧板上,并且底板设置与侧板的底部;第一加强板的上端设置在侧板上,第一加强板的下端设置在支撑板上,以在支撑板与侧板上形成三角形结构;第一加强板并排设置多个;第二加强板与侧板的上端相连接,第二加强板下端与第三加强板的上端相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高强韧轨道交通车体铝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底板(2)、侧板(4)、第一加强板(3)、第二加强板(5)、第三加强板(6)和第四加强板(7);支撑板(1)设置在底板(2)上方,支撑板(1)与底板(2)之间设置多个第四加强板(7);支撑板(1)与底板(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组侧板(4)上,并且底板(2)设置与侧板(4)的底部;第一加强板(3)的上端设置在侧板(4)上,第一加强板(3)的下端设置在支撑板(1)上,以在支撑板(1)与侧板(4)上形成三角形结构;第一加强板(3)并排设置多个;第二加强板(5)与侧板(4)的上端相连接,第二加强板(5)下端与第三加强板(6)的上端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强韧轨道交通车体铝型材,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板(1)、底板(2)、侧板(4)、第一加强板(3)、第二加强板(5)、第三加强板(6)和第四加强板(7);支撑板(1)设置在底板(2)上方,支撑板(1)与底板(2)之间设置多个第四加强板(7);支撑板(1)与底板(2)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组侧板(4)上,并且底板(2)设置与侧板(4)的底部;第一加强板(3)的上端设置在侧板(4)上,第一加强板(3)的下端设置在支撑板(1)上,以在支撑板(1)与侧板(4)上形成三角形结构;第一加强板(3)并排设置多个;第二加强板(5)与侧板(4)的上端相连接,第二加强板(5)下端与第三加强板(6)的上端相连接;第二加强板(5)为具有多个折面的折弯板;第三加强板(6)下端与侧板(4)的底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高强韧轨道交通车体铝型材,其特征在于,支撑板(1)上设置多个安装槽(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高强韧轨道交通车体铝型材,其特征在于,安装槽(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开健王超陈未荣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鑫铂铝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