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虾脊兰植株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802403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10 02:5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虾脊兰植株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属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领域。其中包含以虾脊兰未成熟种胚作为外植体,依次经过种子灭菌、原球茎诱导、生根诱导得到完整虾脊兰植株的过程。所述种子灭菌溶液为75%酒精和0.1%升汞溶液;所述植株再生体系培养基为MS培养基上添加了NAA。本发明专利技术方法可使虾脊兰属植物再生,对后期虾脊兰种质资源扩繁及保存极其重要,可为虾脊兰属植物及兰科植物种子萌发难题的解决提供研究材料和参考,为园林及药用等植物资源开发及保护生物学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虾脊兰植株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植物组织培养
,涉及一种虾脊兰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方法。
技术介绍
虾脊兰属CalantheR.Br.植物隶属兰科(Orchidaceae),为多年生地生草本植物,全球约150种,我国有49种和5变种,主产于长江流域及以南地区。虾脊兰属植物形态多样、花色丰富、花型奇特,具有极高的观赏价值,有“兰中西施”的美誉。虾脊兰属植物同时具有较好的药用价值,以全草、根、假鳞茎或根茎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润肺止咳、活血散结和止痛消肿等功效,可用于瘰疬、淋巴结核、跌打损伤、腰肋疼痛、扁桃体炎、肌腱拉伤、脱肛和痔疮等的治疗。此外有报道称,同属内某些虾脊兰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多种肿瘤细胞株具有显著细胞毒作用,相关酶水解产物具有抗白血病作用,同时,在虾脊兰属植物中还发现吲哚苷以及具有生理活性的生物碱,这些生物碱的存在使虾脊兰在传统中药中有抗炎、抗菌、抗毒素等作用。兰科植物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类群之一,虾脊兰属作为兰科植物的一种,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第一卷将其全部物种列为珍稀濒危物种。2017年中国高等植物受威胁名录中,受威胁物种,共3879种,其中28种虾脊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虾脊兰植株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种子的选择:野外采集未成熟虾脊兰蒴果;种子的灭菌:将步骤1)所采集荚果进行表面清洗及灭菌消毒,经灭菌后,获得的种荚内部的种子作为外植体;原球茎诱导:将步骤2)得到的外植体均匀撒播至种子诱导萌发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虾脊兰原球茎;诱导植株生根:将步骤3)得到的虾脊兰原球茎接到诱导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得到虾脊兰完整植株;完成虾脊兰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虾脊兰植株再生体系建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种子的选择:野外采集未成熟虾脊兰蒴果;种子的灭菌:将步骤1)所采集荚果进行表面清洗及灭菌消毒,经灭菌后,获得的种荚内部的种子作为外植体;原球茎诱导:将步骤2)得到的外植体均匀撒播至种子诱导萌发培养基中进行培养,得到虾脊兰原球茎;诱导植株生根:将步骤3)得到的虾脊兰原球茎接到诱导生根培养基中培养得到虾脊兰完整植株;完成虾脊兰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1)所选虾脊兰未成熟荚果为健康完整,未被蚊虫蛀咬破坏的蒴果。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2)灭菌方法为依次经过流水冲洗、70%-80%酒精、0.1%-0.2%氯化汞溶液灭菌。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培养温度25±2℃,光照强度900-1100lx,光照时间12-14h/d,培养时间为120d。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3)种子诱导萌发培养基包括基础培养基和其他添加物,所述基础培养基为花宝1号...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晗高本旺王毅敏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植物园管理处宜昌市林业科学研究所宜昌市国有金银岗试验林场管理处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