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组合光电耦合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91764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7: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组合光电耦合器,包括:本体、电极引脚、光电耦合结构、发光器件、第一灯杯、连接筒、光敏器件、第二灯杯;所述本体呈矩形状,且本体的内部通过植入焊接方式设置有光电耦合结构;所述光电耦合结构由电极引脚、发光器件、第一灯杯、连接筒、光敏器件及第二灯杯组成,且电极引脚呈矩形阵列方式设置在本体的前后两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对一种组合光电耦合器的改进,具有结构简单合理,具有聚光功能,光电转化效果好,光线传输的稳定性,抗干扰能力强等优点,从而有效的解决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背景技术一项中提出的问题和不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组合光电耦合器
本技术涉及电子元器件
,更具体的说,尤其涉及一种组合光电耦合器。
技术介绍
光电耦合器以光为媒介传输电信号。它的主要作用时隔离传输,在各种电路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目前它已成为种类最多、用途最广的光电器件之一。光电耦合器是把发光器件(如发光二极管)和光敏器件(如光敏三极管)封装在同一壳体内。工作原理是:输入的电信号驱动发光器件,使之发出一定波长的光,被光敏器件接收而产生光电流,再经过进一步放大后输出。这就完成了电—光—电的转换,从而起到输入、输出、隔离的作用。由于光耦合器输入输出间互相隔离,电信号传输具有单向性等特点,因而具有良好的电绝缘能力和抗干扰能力。传统的光电耦合器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较为分散,且光敏器件接收光线的效果较差,光电转化的效果不理想。有鉴于此,针对现有的问题予以研究改良,提供一种组合光电耦合器,旨在通过该技术,达到解决问题与提高实用价值性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合光电耦合器,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传统的光电耦合器发光器件发出的光线较为分散,且光敏器件接收光线的效果较差,光电转化的效果不理想的问题和不足。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组合光电耦合器,包括:本体(1)、电极引脚(2)、光电耦合结构(3)、发光器件(4)、第一灯杯(5)、连接筒(6)、光敏器件(7)、第二灯杯(8);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呈矩形状,且本体(1)的内部通过植入焊接方式设置有光电耦合结构(3);所述光电耦合结构由电极引脚(2)、发光器件(4)、第一灯杯(5)、连接筒(6)、光敏器件(7)及第二灯杯(8)组成,且电极引脚(2)呈矩形阵列方式设置在本体(1)的前后两侧。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组合光电耦合器,包括:本体(1)、电极引脚(2)、光电耦合结构(3)、发光器件(4)、第一灯杯(5)、连接筒(6)、光敏器件(7)、第二灯杯(8);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1)呈矩形状,且本体(1)的内部通过植入焊接方式设置有光电耦合结构(3);所述光电耦合结构由电极引脚(2)、发光器件(4)、第一灯杯(5)、连接筒(6)、光敏器件(7)及第二灯杯(8)组成,且电极引脚(2)呈矩形阵列方式设置在本体(1)的前后两侧。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组合光电耦合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灯杯(5)与第二灯杯(8)均呈碗状,且第一灯杯(5)与第二灯杯(8)的内侧壁均涂设有聚光涂层,且第一灯杯(5)与第二灯杯(8)碗状结构的碗底部中间位置均开设有贯通孔,且第一灯杯(5)与第二灯杯(8)的碗状结构的碗口相正对,且第一灯杯(5)的左侧及第二灯杯(8)的右侧均通过过渡配合方式镶嵌有电极引脚(2),并且电极引脚(2)的内侧一端分别贯穿第一灯杯(5)与第二灯杯(8)至所述贯通孔内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洪亮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维泰利特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