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多交叉恒温扩增结合纳米生物传感技术检测白色念珠菌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87298 阅读:11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6 05: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应用多交叉恒温扩增结合纳米生物传感技术检测白色念珠菌的方法,提供了所述白色念珠菌ITSII扩增引物组:CP1、CP2、F1、F2、C1、C2、D1、D2、R1和R2,所述方法在多交叉恒温扩增中的扩增引物C1的5’端标记半抗原,在扩增引物D1的5’端标记生物素,所述方法针对白色念珠菌特异序列区间ITSII的扩增产物能被金纳米生物传感器可视化检测,所述方法便捷、快速、敏感、特异,适宜于推广至白色念珠菌的临床检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应用多交叉恒温扩增结合纳米生物传感技术检测白色念珠菌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微生物检测
,具体涉及一种应用多交叉恒温扩增结合纳米生物传感技术检测白色念珠菌的方法。
技术介绍
白色念珠菌(Candidaalbicans,Ca)是人体肠道菌群中的一员,不会在体外繁殖。同时白色念珠菌也是一种机会致病性酵母。50%以上的人类念珠菌病因它而起。白色念珠菌是侵袭性念珠菌病最常见的病原之一,据报道全身念珠菌病患者的死亡率为40%。根据一份估计报告,在美国,医院感染的侵袭性念珠菌病每年可能导致11,200人死亡。然而,目前用于白色念珠菌检测的金标准方法是基于包括培养、显微镜检查和生化鉴定在内表型鉴定方法,通常需要耗费2天以上。因此,阳性鉴定可能发生在感染的晚期。这种延迟诊断可能导致系统性真菌疾病患者预后不良。随着核酸诊断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以PCR为基础的诊断技术(如普通PCR技术,荧光PCR技术)被用于白色念珠菌的快速诊断,然而这些方法依赖于昂贵复杂的仪器设备及高成本的探针合成,且需要后续的电泳步骤及熟练的操作人员。一些基层实验室无法满足上述条件,因此限制了这些技术在基层的应用。此外,目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白色念珠菌的多交叉恒温扩增引物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识别白色念珠菌ITSII的10条引物,所述10条引物分别为:如SEQ ID NO:1所示的交叉引物CP1,如SEQ ID NO:2所示的交叉引物CP2,如SEQ ID NO:3所示的置换引物F1,如SEQ ID NO:4所示的置换引物F2以及如SEQ ID NO:5‑10所示的扩增引物C1、C2、D1、D2、R1和R2。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白色念珠菌的多交叉恒温扩增引物组,其特征在于:包括识别白色念珠菌ITSII的10条引物,所述10条引物分别为:如SEQIDNO:1所示的交叉引物CP1,如SEQIDNO:2所示的交叉引物CP2,如SEQIDNO:3所示的置换引物F1,如SEQIDNO:4所示的置换引物F2以及如SEQIDNO:5-10所示的扩增引物C1、C2、D1、D2、R1和R2。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白色念珠菌的多交叉恒温扩增引物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引物C1*或C2*,以及引物D1*或D2*;所述扩增引物C1或C2的5’端标记半抗原,得到C1*或C2*;所述扩增引物D1或D2的5’端标记生物素,得到D1*或D2*。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白色念珠菌的多交叉恒温扩增引物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半抗原为异硫氰酸荧光素或地高辛。4.一种应用多交叉恒温扩增结合纳米生物传感技术检测白色念珠菌的方法,步骤包括:S1、提取待检测白色念珠菌样品基因组;S2、提供所述白色念珠菌的多交叉恒温扩增引物组:CP1、CP2、F1、F2、C1、C2、D1、D2、R1和R2,同时提供在扩增引物C1或C2的5’端标记半抗原的扩增引物C1*或C2*,在扩增引物D1或D2的5’端标记生物素的扩增引物D1*或D2*;S3、在包括步骤S2所述白色念珠菌的多交叉恒温扩增引物组、甜菜碱、MgSO4、dNTP、10×BstDNA聚合酶缓冲液和链置换DNA聚合酶的多交叉恒温扩增反应体系下,使用待检测白色念珠菌样品基因组核酸作为模板进行多交叉恒温扩增,所述多交叉恒温扩增条件为:恒温在60~65℃30min,85℃5min,终止反应得到扩增产物;S4、采用金...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守奎赵帆牛莉娜闫琳琳农金轻郑凤芝高乃姝朱晓雪吴蕾王春梅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