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炔-胺点击聚合的细胞内聚合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55964 阅读: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24
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生物化学的技术领域,公开了基于炔‑胺点击聚合的细胞内聚合方法。细胞内聚合方法:1)在细胞培养体系中,将二元胺基化合物与细胞共培养;2)去除未与细胞作用的二元胺基化合物,加入二元炔基化合物与细胞共培养;3)去除未与细胞作用的二元炔基化合物,加入培养基继续培养,获得细胞内聚合物。本发明专利技术成功在细胞内合成了聚烯胺类化合物,实现了细胞内聚合。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细胞内聚合方法,条件温和,反应迅速,操作简单。同时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细胞内聚合方法可实现细胞荧光成像;当在肿瘤细胞中进行聚合时,能够破坏肿瘤细胞的微管结构,导致肿瘤细胞的坏死,具有抗肿瘤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炔-胺点击聚合的细胞内聚合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高分子化学和化学生物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炔-胺点击聚合的细胞内聚合方法。
技术介绍
在生理环境中,可高效进行的化学反应将成为探索生命活动的有力工具。聚合物体系相对于小分子具有结构易修饰、协同放大效应和不易被细胞外排等优点,因此,聚合物体系在诊断、成像和治疗领域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基于小分子的细胞内反应目前研究较多,且取得了良好的成果,目前最经典的一类反应为生物正交反应,包括点击化学、Staudinger连接、Quadricylane连接、Diels-Alder反应等,已经被应用于细胞成像、示踪、疾病治疗、基因调控和生物大分子标记等。但是细胞内的聚合反应报道很少,主要是因为引入金属催化剂带来的细胞毒性和反应基团活性过高导致结构不稳定等问题,导致很少有聚合反应能够在生理环境中进行。为了解决细胞毒性问题,最近发展了基于生物酶的细胞内聚合体系用于原位制备寡聚物/聚合物。但是荧光标记以及反应基团的引入同样限制了体系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发展细胞内聚合需要更简单、高效的反应体系。2014年,唐本忠院士课题在扩展基于炔类单体的点击聚合过程中,建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基于炔‑胺点击聚合的细胞内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细胞培养体系中,将二元胺基化合物与细胞共培养;(2)去除未与细胞作用的二元胺基化合物,加入二元炔基化合物与细胞共培养;(3)去除未与细胞作用的二元炔基化合物,加入培养基继续培养,获得细胞内聚合物;所述二元炔基化合物的结构为式(Ⅱ)或(Ⅲ):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炔-胺点击聚合的细胞内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1)在细胞培养体系中,将二元胺基化合物与细胞共培养;(2)去除未与细胞作用的二元胺基化合物,加入二元炔基化合物与细胞共培养;(3)去除未与细胞作用的二元炔基化合物,加入培养基继续培养,获得细胞内聚合物;所述二元炔基化合物的结构为式(Ⅱ)或(Ⅲ):所述二元胺基化合物的结构为式(Ⅳ):细胞内聚合物的结构为式(Ⅰ):式(Ⅰ)~(Ⅳ)中,n为1~1000的整数,R1,R3为相同或不同的有机基团,R2,R4为氢原子或者有机基团。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炔-胺点击聚合的细胞内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式(Ⅰ)~(Ⅳ)中,R1,R3选自(1)~(18)中的任意一种;R2,R4选自氢原子或(19)~(22)中的任意一种;其中,m、h、k为1~100整数;X选自N、P、O、S或Si元素;*表示取代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炔-胺点击聚合的细胞内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体系为磷酸缓冲盐溶液、Hank’s缓冲液、Tris缓冲液、HEPES缓冲液、DMEM细胞培养基中的至少一种。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基于炔-胺点击聚合的细胞内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细胞培养体系为磷酸缓冲盐溶液或Hank’s缓冲液。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基于炔-胺点击聚合的细胞内聚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2)中所述共培养的温度各自独立地为4~37...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本忠胡蓉秦安军陈旭
申请(专利权)人:华南理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