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识别和/或控制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的耦联过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54862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11
用于控制牵引车(1)与构造为鞍式挂车(2)的挂车之间的耦联过程的方法,其中,牵引车(1)具有接合盘(3)并且鞍式挂车(2)具有带有鞍栓(5)的鞍式盘(4),鞍栓在接合状态下固定在接合盘(3)的锁定设备(22)中,并且其中,牵引车(1)具有气动水平调整设施(6),借助水平调整设施可以不同地调节出牵引车(1)的至少一个后桥(8、9)与锁定设备(22)之间的间距(H)。在此设置的是,牵引车(1)的接合盘(3)与鞍式挂车(2)的鞍式盘(4)的接触通过调节速度(v)的改变来获知,利用该调节速度来增大牵引车(1)的至少一个后桥(8、9)与接合盘(3)的锁定设备(22)之间的间距。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用于识别和/或控制牵引车与挂车之间的耦联过程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控制牵引车和构造为鞍式挂车的挂车之间的耦联过程的方法,其中,牵引车具有接合盘并且鞍式挂车具有带有鞍栓的鞍式盘,鞍栓在接合状态下固定在接合盘的锁定设备中,并且其中,牵引车具有气动水平调整设施,借助该气动水平调整设施可以不同地调节出牵引车的至少一个后桥与接合盘的锁定设备之间的间距。在这种方法中,牵引车的水平在与鞍式挂车接触之前下降,并且为了具体的耦联过程又升高。
技术介绍
这种方法由DE102006057610A1、DE102014110498A1、EP1740400B1和EP1874616B1已知。该现有技术应该通过本专利技术改进,其中,尤其是应该尽可能快速且柔和地实现自动的或通过人员远程控制的耦联过程,以便避免在鞍栓和/或接合盘处的损伤。
技术实现思路
该任务的解决利用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方法实现。从属权利要求说明了控制方法的有利的改进方案。此外,非常普遍地要求保护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在机动车的水平调整设施的控制设备中的使用,这是因为该方法可以有利地不仅使用在货车中,而且也使用在具有相应的水平调整设施的轿车中。最后要求保护一种货车,其构造为用于牵引构造为鞍式挂车的挂车的牵引车并且具有控制设备,该控制设备可以利用还将描述的方法运行。本专利技术因此涉及用于识别和/或控制牵引车与构造为鞍式挂车的挂车之间的耦联过程的方法,其中,牵引车具有接合盘并且鞍式挂车具有带有鞍栓的鞍式盘,鞍栓在接合状态下固定在接合盘的锁定设备中,并且其中,牵引车具有气动水平调整设施,借助该气动水平调整设施可以不同地调节出牵引车的至少一个后桥与接合盘的锁定设备之间的间距。在这种方法中,牵引车的水平在与鞍式挂车接触之前下降,并且为了具体的耦联过程又升高。为了解决提出的任务设置的是,牵引车的接合盘与鞍式挂车的鞍式盘的接触通过调节速度的改变来获知,利用该调节速度增大牵引车的至少一个后桥与接合盘的锁定设备之间的间距。在增大牵引车的至少一个后桥与接合盘的锁定设备之间的间距的情况下,即在牵引车的接合盘与鞍式挂车的鞍式盘的第一接触的情况下识别到这种机械阻力可以有利地通过测量调节速度,尤其是调节速度的改变来获知,利用该调节速度增大牵引车的至少一个后桥与接合盘的锁定设备之间的间距。该调节速度优选可以通过获知关于时间所经过的调节行程来确定。一旦调节速度突然改变,尤其是减小,那么可以推断出接合盘与鞍式盘之间的机械接触。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的改进方案设置的是,所提到的间距从第一间距值H1减小至尽可能小的第二间距值H2,牵引车随后向后如下程度地驶近鞍式挂车,即,直到接合盘和鞍式盘相互重叠,随后利用恒定的调节速度将间距从第二间距值H2增大到第三间距值H3,在所述第三间距值的情况下获知接合盘与鞍式盘之间的第一接触,间距随后进一步增大至第四间距值H4,所述第四间距值确保鞍栓与接合盘的锁定设备的安全的和对于鞍栓而言无损的连接,并且最后牵引车进一步向后如下地驶近鞍式挂车,即,直到鞍栓已经达到接合盘的锁定设备。通过描述的多级的耦联过程,该耦联过程可以与已知的耦联过程相比非常快速且非常柔和地实现,从而可以安全地避免尤其是对鞍栓的损伤。为此,如下方式做出贡献,即,在牵引车的底盘升高时可以使用比较大的调节速度,直到确定接合盘与鞍式盘之间的第一机械接触,并且在第一接触后,针对剩余的调节行程可以使用明显较小的调节速度。此外,通过所提到的第一机械接触,从相关的控制设备知晓鞍式挂车的鞍式盘相对于街道水平或相对于牵引车的至少一个后桥实际上处于哪个高度。该高度不仅依赖于鞍式挂车的桩移出多远,而是也依赖于桩的脚和/或牵引车的后桥的车轮是否处于凹地中或者车道凸起部上。所介绍的方法的改进方案设置了接下来的具体的方法步骤:a)通过操纵水平调整设施将在接合盘的锁定设备与牵引车的至少一个后桥之间的间距从第一间距值H1减小至第二间距值H2,其中,第二间距值H2确保牵引车的接合盘能够以非碰触的方式放置在鞍式挂车的鞍式盘下方。b)牵引车向后驶近鞍式挂车并且在此如下地以相叠的方式使接合盘置于鞍式盘下方,即,鞍栓与接合盘保持预设的安全距离。c)通过操纵水平调整设施将接合盘的锁定设备与牵引车的至少一个后桥之间的间距从第二间距值H2增大至第三间距值H3,在所述第三间距值的情况下确认接合盘与鞍式盘之间的机械接触。d)在第一接触位置中确定牵引车的至少一个后桥与接合盘的锁定设备之间的第三间距值H3。e)通过重新操纵水平调整设施将接合盘的锁定设备与牵引车的至少一个后桥之间的间距进一步增大至第四间距值H4,从达到第四间距值开始,确保了接合盘与鞍式盘上的鞍栓之间的无损且安全的连接。f)牵引车进一步如下程度地向后驶近鞍式挂车,即,直到鞍栓已经达到接合盘的锁定设备。进一步可以设置的是,牵引车至少如下程度地向后驶近鞍式挂车,即,使鞍式盘如下程度地搭接接合盘的边缘,即,能够在接合盘与鞍式盘之间发生力传递。因此,不需要存在接合盘与鞍式盘之间的大的重叠,有利的是,仅存在一个很小的重叠区域,该重叠区域可以使牵引车的水平调整设施的控制设备识别出沿调节方向存在的机械阻力。在以恒定的压缩空气体积流量对牵引车的至少一个后桥上的水平调整设施的空气弹簧气囊进行填充期间优选获知调节速度。在此,最迟在起初的正的加速阶段之后就能够开始恒定的调节速度。如果该调节速度减小,那么由此可以推断出接合盘与鞍式盘之间的机械接触。在第一间距增大H2/H3期间的调节速度优选比在最后的间距增大H3/H4时更高,从而比较快速地历经第一调节行程直至接合盘与鞍式盘之间发生第一机械接触,而比较缓慢且柔和地经过最后的、较小的调节行程。所阐述的方法可以通过控制设备自动执行。在此,仅通过控制设备不仅在其调度性能方面也在其结构框架的下降和升高方面控制牵引车。但也可能的是,所介绍的方法通过处于牵引车内或牵引车之外的人员以远程控制的方式执行。附图说明本专利技术随后借助在附图中示出的实施例详细阐述。在附图中,图1至5示出了在不同的控制情况下的牵引车和构造为鞍式挂车的挂车,在控制情况下,脱开过程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执行。图6示出路径时间图,在其中示出牵引车的两个后桥与接合盘的锁定设备之间的间距在执行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法期间的改变。具体实施方式因此,在图1至5中示出了牵引车1,其具有前桥11和两个后桥8、9,在这些车桥上可转动地紧固有充气轮胎的车轮7、12、13。牵引车1具有由车桥8、9、11承载的底盘10或车架,其具有带有未详细示出的驾驶室的结构和用于耦联构造为鞍式挂车2的挂车的联接设备。联接设备以简化示出的方式由接合盘3构成,接合盘具有锁定设备22。锁定设备22容纳鞍栓5,用于将鞍式挂车2耦联至牵引车1,鞍栓紧固在鞍式盘4上并且朝车道25的方向指向,其中,鞍式盘4紧固在鞍式挂车2的框架20上。鞍式挂车2的框架20由三个桥14、15、16承载,在所述桥上分别可转动地紧固有两个充气轮胎的车轮17、18、19。鞍式挂车2此外具有可升降地紧固在其框架20上的桩21,桩可在其长度方面调节并且可以利用桩脚停放在车道25上。桩21在鞍式挂车2的停放状态中在布置有鞍式盘5的区域附近承载鞍式挂车的一部分负载。牵引车1具有气动水平调整设施6,如已知的那样,控制设备23、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用于识别和/或控制牵引车(1)与构造为鞍式挂车(2)的挂车之间的耦联过程的方法,其中,牵引车(1)具有接合盘(3)并且鞍式挂车(2)具有带有鞍栓(5)的鞍式盘(4),所述鞍栓在接合状态下固定在接合盘(3)的锁定设备(22)中,并且其中,牵引车(1)具有气动水平调整设施(6),借助所述气动水平调整设施能够不同地调节出牵引车(1)的至少一个后桥(8、9)与接合盘(3)的锁定设备(22)之间的间距(H),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速度(v)的改变来获知牵引车(1)的接合盘(3)与鞍式挂车(2)的鞍式盘(4)的接触,利用所述调节速度来增大牵引车(1)的至少一个后桥(8、9)与接合盘(3)的锁定设备(22)之间的间距。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9.21 DE 102016011323.51.一种用于识别和/或控制牵引车(1)与构造为鞍式挂车(2)的挂车之间的耦联过程的方法,其中,牵引车(1)具有接合盘(3)并且鞍式挂车(2)具有带有鞍栓(5)的鞍式盘(4),所述鞍栓在接合状态下固定在接合盘(3)的锁定设备(22)中,并且其中,牵引车(1)具有气动水平调整设施(6),借助所述气动水平调整设施能够不同地调节出牵引车(1)的至少一个后桥(8、9)与接合盘(3)的锁定设备(22)之间的间距(H),其特征在于,通过调节速度(v)的改变来获知牵引车(1)的接合盘(3)与鞍式挂车(2)的鞍式盘(4)的接触,利用所述调节速度来增大牵引车(1)的至少一个后桥(8、9)与接合盘(3)的锁定设备(22)之间的间距。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提及的间距从第一间距值(H1)减小至尽可能小的第二间距值(H2),牵引车(1)随后向后如下程度地驶近鞍式挂车(2),即,直至接合盘(3)和鞍式盘(4)相互重叠,接着利用恒定的调节速度(v)将间距从所述第二间距值(H2)增大至第三间距值(H3),在所述第三间距值的情况下获知接合盘(3)与鞍式盘(4)之间的第一接触,随后进一步增大间距至第四间距值(H4),所述第四间距值确保鞍栓(5)与接合盘(3)的锁定设备(22)的可靠的且对于鞍栓而言无损的连接,并且最后牵引车(1)进一步向后如下程度地驶近鞍式挂车(2),即,直至鞍栓(5)已经达到接合盘(3)的锁定设备(22)。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具有如下的方法步骤:a)通过操纵水平调整设施(6)将接合盘(3)的锁定设备(22)与牵引车(1)的至少一个后桥(8、9)之间的间距从第一间距值(H1)减小至第二间距值(H2),其中,所述第二间距值(H2)确保牵引车(1)的接合盘(3)能够以非碰触的方式放置在鞍式挂车(2)的鞍式盘(4)下方,b)牵引车(1)向后地驶近鞍式挂车(2)并且在此如下地使接合盘(3)置于鞍式盘(4)下方,即,鞍栓(5)与接合盘(3)保持预设的安全距离(S),c)通过操纵水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芬恩·舍佩尔托马斯·沃尔夫
申请(专利权)人:威伯科欧洲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比利时,B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