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54250 阅读: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包括: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上的硬化涂层;所述基材与硬化涂层相对的一面和/或所述基材与硬化涂层之间设置有防蓝光涂层;所述防蓝光涂层为具有防蓝光功能的丙烯酸酯类涂层;所述硬化涂层为UV固化的丙烯酸酯类硬化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基材上设有两个UV固化的光学涂层,其中防蓝光涂层能够有效的屏蔽电子产品屏幕发出的高能短波蓝光,防止用户眼睛受到伤害,同时通过调配活性稀释剂中各组分的比例,使其兼具良好的柔韧性、较高的表面能与再涂覆附着力,不易发生层间分离;硬化涂层中加入了硅烷改性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可提供超高的硬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薄膜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现代社会中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手机、电脑等诸多电子产品功能越来越强大,已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同时,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的显示屏所发出的可见光中有着大量的短波蓝光,特别是波长在385~495nm之间的高能短波蓝光对使用者有着不可逆的伤害,会引起视力减退、近视或黄斑病变等眼部疾病以及生物时钟紊乱。为减少蓝光对人体尤其是眼睛的伤害,需要对显示屏进行蓝光阻隔处理。另一方面,电子产品的屏幕普遍采用触摸式设计,用户在使用或携带过程中,容易对屏幕造成划伤、留下指纹等痕迹,严重影响屏幕的透光率和美观,因此,对于电子产品屏幕需要进行贴膜保护。目前市场上的防蓝光薄膜从制造工艺上区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基膜特别是钢化玻璃通过胶黏剂与具有防蓝光性能的光学薄膜进行复合得到的防蓝光薄膜,但是这种薄膜制备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且透光率低,严重影响了电子产品的感官体验;另一薄膜是将具有防蓝光功能的硬化液涂布于基膜,通过固化工艺制备得到,这种方法制备的薄膜虽然简化了工艺,且成本低,但同时存在着硬度低,不耐刮擦、附着力低等缺陷。因此,开发一种工艺简单,具有超高硬度防蓝光薄膜是该领域内亟待解决的一项技术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包括: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上的硬化涂层;所述基材与硬化涂层相对的一面和/或所述基材与硬化涂层之间设置有防蓝光涂层;所述防蓝光涂层为具有防蓝光功能的丙烯酸酯类涂层;所述硬化涂层为UV固化的丙烯酸酯类硬化涂层。优选的,所述防蓝光涂层由以下组分形成,所述组分包括:20~80重量份的第一丙烯酸酯类树脂、1~50重量份的第一活性稀释剂、0~50重量份蓝光阻隔剂、0~1重量份的第一光引发剂与0~5重量份的第一助剂;当所述第一丙烯酸酯类树脂中不包含向列型液晶性化合物单体与手性化合物单体时,蓝光阻隔剂的含量不为0;所述第一活性稀释剂包括丙烯酸类单体A和/或丙烯酸酯单体B;所述丙烯酸类单体A选自含极性基团的丙烯酸单体;所述丙烯酸酯单体B选自多元醇丙烯酸酯;所述丙烯酸酯单体B的官能度为2或2以上。优选的,所述丙烯酸类单体A与丙烯酸酯单体B的质量比为1:(5~20)。优选的,所述丙烯酸类单体A选自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与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酯单体B选自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与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硬化涂层由以下组分形成,所述组分包括:10~80重量份的第二丙烯酸酯类树脂、0~54重量份的第二活性稀释剂、5~40重量份的硅烷改性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0.1~1重量份的第二光引发剂、0~20重量份的功能组分与0~10重量份的第二助剂;所述第二活性稀释剂为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优选的,所述第二活性稀释剂选自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与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第一丙烯酸酯类树脂选自丙烯酸树脂低聚体、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物、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聚氨酯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氨基甲酸酯丙烯酸树脂、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环氧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有机硅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聚酯改性丙烯酸低聚体、聚酯改性甲基丙烯酸低聚体、聚醚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聚醚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丙烯酸嵌段共聚物与包含向列型液晶性化合物单体及手性剂化合物单体的丙烯酸酯类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丙烯酸酯类树脂选自丙烯酸树脂低聚体、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物、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聚氨酯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氨基甲酸酯丙烯酸树脂、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环氧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有机硅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聚酯改性丙烯酸低聚体、聚酯改性甲基丙烯酸低聚体、聚醚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聚醚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与丙烯酸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丙烯酸酯类树脂与第二丙烯酸酯类树脂的官能度各自独立地为3~12。优选的,所述硅烷改性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选自烷氧基硅烷改性的水软铝石、烷氧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钛与烷氧基硅烷改性的二氧化硅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烷氧基硅烷含有不饱和键。优选的,所述烷氧基硅烷含有丙烯酰基和/或乙烯基。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防蓝光涂布液涂布于基材上,固化后,得到涂覆有防蓝光涂层的基材;所述防蓝光涂布液为具有防蓝光作用的丙烯酸酯类涂布液;将硬化涂布液涂布于防蓝光涂层上,固化后得到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所述硬化涂布液为UV固化的丙烯酸酯类硬化涂布液;或者将防蓝光涂布液涂布于基材上,固化后,得到涂覆有防蓝光涂层的基材;所述防蓝光涂布液为具有防蓝光作用的丙烯酸酯类涂布液;将硬化涂布液涂布于涂覆有防蓝光涂层的基材不含防蓝光涂层的一侧,固化后得到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所述硬化涂布液为UV固化的丙烯酸酯类硬化涂布液。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包括: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上的硬化涂层;所述基材与硬化涂层相对的一面和/或所述基材与硬化涂层之间设置有防蓝光涂层;所述防蓝光涂层为具有防蓝光功能的丙烯酸酯类涂层;所述硬化涂层为UV固化的丙烯酸酯类硬化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基材上设有两个UV固化的光学涂层,分别为防蓝光涂层与硬化涂层;其中防蓝光涂层能够有效的屏蔽电子产品屏幕发出的高能短波蓝光,防止用户眼睛受到伤害,同时通过调配活性稀释剂中各组分的比例,使其兼具良好的柔韧性、较高的表面能与再涂覆附着力,不易发生层间分离;硬化涂层中加入了硅烷改性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可提供超高的硬度,最高可达9H,同时具有较好的附着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包括: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上的硬化涂层;所述基材与硬化涂层相对的一面和/或所述基材与硬化涂层之间设置有防蓝光涂层;所述防蓝光涂层为具有防蓝光功能的丙烯酸酯类涂层;所述硬化涂层为UV固化的丙烯酸酯类硬化涂层。参见图1与图2,图1与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上的硬化涂层;所述基材与硬化涂层相对的一面和/或所述基材与硬化涂层之间设置有防蓝光涂层;所述防蓝光涂层为具有防蓝光功能的丙烯酸酯类涂层;所述硬化涂层为UV固化的丙烯酸酯类硬化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具有超高硬度的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基材;设置于所述基材上的硬化涂层;所述基材与硬化涂层相对的一面和/或所述基材与硬化涂层之间设置有防蓝光涂层;所述防蓝光涂层为具有防蓝光功能的丙烯酸酯类涂层;所述硬化涂层为UV固化的丙烯酸酯类硬化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蓝光涂层由以下组分形成,所述组分包括:20~80重量份的第一丙烯酸酯类树脂、1~50重量份的第一活性稀释剂、0~50重量份蓝光阻隔剂、0~1重量份的第一光引发剂与0~5重量份的第一助剂;当所述第一丙烯酸酯类树脂中不包含向列型液晶性化合物单体与手性化合物单体时,蓝光阻隔剂的含量不为0;所述第一活性稀释剂包括丙烯酸类单体A和/或丙烯酸酯单体B;所述丙烯酸类单体A选自含极性基团的丙烯酸单体;所述丙烯酸酯单体B选自多元醇丙烯酸酯;所述丙烯酸酯单体B的官能度为2或2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类单体A与丙烯酸酯单体B的质量比为1:(5~2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类单体A选自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与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酯单体B选自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与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硬化涂层由以下组分形成,所述组分包括:10~80重量份的第二丙烯酸酯类树脂、0~54重量份的第二活性稀释剂、5~40重量份的硅烷改性的金属氧化物纳米颗粒、0.1~1重量份的第二光引发剂、0~20重量份的功能组分与0~10重量份的第二助剂;所述第二活性稀释剂为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性稀释剂选自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与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超王国伟李言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屹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