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蓝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754247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2:0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蓝光薄膜,包括:热塑性基材;设置于热塑性基材上的功能涂层;所述热塑性基材与功能涂层相对的一面和/或所述热塑性基材与功能涂层之间设置有防蓝光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热塑性基材上设有两个UV固化的光学涂层,分别为防蓝光涂层与功能涂层;其中防蓝光涂层通过调配活性稀释剂中各组分的比例,使其兼具良好的柔韧性与再涂覆附着力,不易发生层间分离;功能涂层中不含蓝光阻隔剂,消除了蓝光阻隔剂对UV固化条件的影响,易于赋予功能涂层其他性能,且功能涂层也可通过调配主体树脂和活性稀释剂的种类与比例,使其兼具良好的柔韧性,在热压成型过程中不会引起涂层的龟裂和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蓝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光学薄膜
,尤其涉及一种防蓝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以智能手机、智能手表为代表的智能设备在人们的生活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为满足人们对显示效果和个性化的追求,以三星公司为代表所推出的2.5D、3D等曲面显示屏已经成为了智能设备未来发展的潮流。但曲面显示屏相比于平面显示屏,使用过程中更易被划伤或跌落致碎,因此需要在表面贴膜保护。目前市场上针对曲面显示屏的保护膜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方案:1)使用传统的平面保护膜只对曲面显示屏的平面部分进行保护;2)采用给平面保护膜加边框的方式对曲面显示屏进行全面贴合保护;3)采用平面TPU等软质薄膜对曲面显示屏进行全面贴合保护。但这些方案均存在着明显的缺陷:1)使用传统平面保护膜使得曲面部分暴露在外,易划伤和摔落破裂,平面保护膜还影响了曲面部分的操作手感;2)平面膜加边框的方式使得曲面部分无法使用,失去了曲面显示屏设计的意义;3)平面软质薄膜虽然可对曲面显示屏全面保护,但随着使用时间的延长,膜边缘容易出现翘边现象,而且软质薄膜的硬度相对较低,容易造成擦伤和划伤,影响透光率和美观。并且,液晶显示屏因其发光原理,光源发出大量的蓝光。蓝光波长介于380~495nm之间,长时间接触会造成使用者的视力损伤和生理时钟紊乱。为减少蓝光对人体尤其是眼睛的伤害,需要对显示屏进行蓝光阻隔处理。目前市场上用于显示屏的防蓝光薄膜从制造工艺上区分,主要有以下两种类型:1)将蓝光阻隔剂混入薄膜粒子原料,通过双向拉伸工艺,直接做成防蓝光薄膜,然后薄膜一面进行硬化、抗污、抗炫目、抗静电、高顺滑等表面处理。但薄膜双向拉伸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被Toray、3M等少数几家供应商垄断;2)将蓝光阻隔剂混入光学涂层硬化液,在薄膜一面涂覆防蓝光硬化液后UV固化,形成防蓝光硬化涂层,该工艺简单易行,成本较低,但蓝光阻隔剂对紫外线也有吸收,影响了硬化液的UV固化,对防蓝光涂层的配方调整和多功能化带来很大的限制。因此,开发一种具有防蓝光功能同时又适用于曲面显示屏的光学薄膜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用于曲面显示屏的防蓝光薄膜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防蓝光薄膜的层间结合力较好。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蓝光薄膜,包括:热塑性基材;设置于热塑性基材上的功能涂层;所述热塑性基材与功能涂层相对的一面和/或所述热塑性基材与功能涂层之间设置有防蓝光涂层;所述防蓝光涂层为具有防蓝光功能的丙烯酸酯类涂层;所述功能涂层为UV固化的丙烯酸酯类涂层。优选的,所述防蓝光涂层由以下组分形成,所述组分包括:20~80重量份的第一丙烯酸酯类树脂、1~50重量份的第一活性稀释剂、0~50重量份蓝光阻隔剂、0~1重量份的第一光引发剂与0~5重量份的第一助剂;当所述第一丙烯酸酯类树脂中不包含向列型液晶性化合物单体与手性化合物单体时,蓝光阻隔剂的含量不为0;所述活性稀释剂包括丙烯酸类单体A和/或丙烯酸酯单体B;所述丙烯酸类单体A选自含极性基团的丙烯酸酯单体;所述丙烯酸酯单体B选自多元醇丙烯酸酯;所述丙烯酸酯单体B的官能度为2或2以上。优选的,所述丙烯酸类单体A与丙烯酸酯单体B的质量比为1:(5~20)。优选的,所述丙烯酸类单体A选自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与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酯单体B选自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与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功能涂层由以下组分形成,所述组分包括:20~80重量份的第二丙烯酸酯类树脂、0~50重量份的第二活性稀释剂、0~1重量份的第二光引发剂、0~30重量份的功能化成分与0~5重量份的第二助剂;所述第二活性稀释剂为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优选的,所述第二活性稀释剂选自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与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第一丙烯酸酯类树脂选自丙烯酸树脂低聚体、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物、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聚氨酯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氨基甲酸酯丙烯酸树脂、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环氧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有机硅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聚酯改性丙烯酸低聚体、聚酯改性甲基丙烯酸低聚体、聚醚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聚醚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丙烯酸嵌段共聚物与包含向列型液晶性化合物单体及手性剂化合物单体的丙烯酸酯类树脂中的一种或多种;第二丙烯酸酯类树脂选自丙烯酸树脂低聚体、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物、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聚氨酯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氨基甲酸酯丙烯酸树脂、氨基甲酸酯甲基丙烯酸树脂、环氧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环氧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有机硅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有机硅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聚酯改性丙烯酸低聚体、聚酯改性甲基丙烯酸低聚体、聚醚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聚醚改性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体与丙烯酸嵌段共聚物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第一丙烯酸酯类树脂与第二丙烯酸酯类树脂的官能度各自独立地为3~12。优选的,所述第一光引发剂与第二光引发剂各自独立地选自安息香类光引发剂、α-羟基酮类引发剂与二苯甲酮类引发剂中的一种或多种。优选的,所述防蓝光涂层的厚度为0.1~10μm;所述功能涂层的厚度为2~15μm。优选的,所述热塑性基材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热塑性聚氨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烯酸酯与聚烯烃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热塑性基材的厚度为10~500μ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上述的防蓝光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将防蓝光涂布液涂布于热塑性基材上,固化后,得到涂覆有防蓝光涂层的热塑性基材;所述防蓝光涂布液为具有防蓝光功能的丙烯酸酯类涂布液;将功能化涂布液涂布于防蓝光涂层上,固化后得到涂覆有功能涂层的热塑性基材;所述功能化涂布液为UV固化的丙烯酸酯类涂布液;将所述涂覆有功能涂层的热塑性基材热压成型后得到防蓝光薄膜;或者将防蓝光涂布液涂布于热塑性基材上,固化后,得到涂覆有防蓝光涂层的热塑性基材;所述防蓝光涂布液为具有防蓝光功能的丙烯酸酯类涂布液;将功能化涂布液涂布于涂覆有防蓝光涂层的热塑性基材不含防蓝光涂层的一侧,固化后得到涂覆有功能涂层的热塑性基材;所述功能化涂布液为UV固化的丙烯酸酯类涂布液;将涂覆有功能涂层的热塑性基材热压成型后得到防蓝光薄膜。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防蓝光薄膜,包括:热塑性基材;涂覆于热塑性基材上的功能涂层;所述热塑性基材与功能涂层相对的一面和/或所述热塑性基材与功能涂层之间设置有防蓝光涂层;所述防蓝光涂层为具有防蓝光功能的丙烯酸酯类涂层;所述功能涂层为UV固化的丙烯酸酯类涂层。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在热塑性基材上设有两个UV固化的光学涂层,分别为防蓝光涂层与功能涂层;其中防蓝光涂层通过调配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塑性基材;设置于热塑性基材上的功能涂层;所述热塑性基材与功能涂层相对的一面和/或所述热塑性基材与功能涂层之间设置有防蓝光涂层;所述防蓝光涂层为具有防蓝光功能的丙烯酸酯类涂层;所述功能涂层为UV固化的丙烯酸酯类涂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塑性基材;设置于热塑性基材上的功能涂层;所述热塑性基材与功能涂层相对的一面和/或所述热塑性基材与功能涂层之间设置有防蓝光涂层;所述防蓝光涂层为具有防蓝光功能的丙烯酸酯类涂层;所述功能涂层为UV固化的丙烯酸酯类涂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防蓝光涂层由以下组分形成,所述组分包括:20~80重量份的第一丙烯酸酯类树脂、1~50重量份的第一活性稀释剂、0~50重量份蓝光阻隔剂、0~1重量份的第一光引发剂与0~5重量份的第一助剂;当所述第一丙烯酸酯类树脂中不包含向列型液晶性化合物单体与手性化合物单体时,蓝光阻隔剂的含量不为0;所述第一活性稀释剂包括丙烯酸类单体A和/或丙烯酸酯单体B;所述丙烯酸类单体A选自含极性基团的丙烯酸单体;所述丙烯酸酯单体B选自多元醇丙烯酸酯;所述丙烯酸酯单体B的官能度为2或2以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类单体A与丙烯酸酯单体B的质量比为1:(5~2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丙烯酸类单体A选自丙烯酸、丙烯酰胺、丙烯酸羟乙酯、丙烯酸羟丙酯、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甲基丙烯酸羟丙酯、季戊四醇三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五丙烯酸酯、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与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所述丙烯酸酯单体B选自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与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涂层由以下组分形成,所述组分包括:20~80重量份的第二丙烯酸酯类树脂、0~50重量份的第二活性稀释剂、0~1重量份的第二光引发剂、0~30重量份的功能化成分与0~5重量份的第二助剂;所述第二活性稀释剂为多官能度丙烯酸酯单体。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性稀释剂选自二乙二醇二丙烯酸酯、1,6-己二醇二丙烯酸酯、三丙二醇二丙烯酸酯、二季戊四醇六丙烯酸酯、季戊四醇四丙烯酸酯、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与丙氧基三羟甲基丙烷三丙烯酸酯中的一种或多种。7.根据权利要求2或5所述的防蓝光薄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丙烯酸酯类树脂选自丙烯酸树脂低聚体、甲基丙烯酸树脂低聚物、聚氨酯改性丙烯酸树脂低聚体、聚氨酯改性甲基丙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滕超王国伟李言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屹珹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