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模四次下模两次开模结构复合瓶盖注塑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48506 阅读: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4-03 10:5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上模四次下模两次开模结构复合瓶盖注塑模具,包括定位圈、浇口套、面板、流道板、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上模仁、下模仁、动模板、模脚、底板、一次顶出板、二次推板底板、二次推板盖板、第一定距顺序开闭器、第二定距顺序开闭器、第三定距顺序开闭器、限位杆、小拉杆、第一定距拉杆、第二定距拉杆、复位弹簧、拉杆套、拉料杆、流道镶件、第一圆环镶件、第二圆环镶件、第三圆环镶件、外层型芯镶件、中层型芯镶件、内层型芯镶件、顶针板、顶针板导套、第一先复位杆、第二先复位杆、第三先复位杆、模架导柱、流道板导套、第一板导套、第二板导套、第三板导套、动模板导套,增加成型件的冷却,提高塑件的成型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上模四次下模两次开模结构复合瓶盖注塑模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注塑模具机构设计领域,尤其涉及上模四次下模两次开模结构复合瓶盖注塑模具。
技术介绍
瓶盖生产中,自带盖帽的瓶盖称为复合瓶盖,复合瓶盖注塑成型时,由于盖帽的翻开,造成塑件成型面的双面性,即型芯面一侧有型腔面,型腔面一侧有型芯面,因而,塑件的脱模较为特殊,不同的瓶盖,模具结构基于多方面综合因素的考虑,结构不一样。带翻盖的塑料瓶盖注塑成型时,现有模具技术存在的问题是翻盖粘模、顶出时不能全自动自动全部完全顶出,需人工辅助脱模,从而导致模具生产效率低下,须设计特殊的开模结构、顶出机构以及模具结构以完成产品的自动化注塑生产。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专利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上模四次下模两次开模结构复合瓶盖注塑模具。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上模四次下模两次开模结构复合瓶盖注塑模具,包括定位圈、浇口套、面板、流道板、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上模仁、下模仁、动模板、模脚、底板、一次顶出板、二次推板底板、二次推板盖板、第一定距顺序开闭器、第二定距顺序开闭器、第三定距顺序开闭器、限位杆、中托司、小拉杆、第一定距拉杆、第二定距拉杆、复位弹簧、拉杆套(23)、拉料杆、流道镶件、第一圆环镶件、第二圆环镶件、第三圆环镶件、外层型芯镶件、中层型芯镶件、内层型芯镶件、顶针板、顶针板导套、第一先复位杆、第二先复位杆、第三先复位杆、模架导柱、流道板导套、第一板导套、第二板导套、第三板导套、动模板导套,工作时,流道板和第一板分型,面板和流道板分型,第一板和第二板分型,第二板与第三板分型,第三板和动模板分型,使瓶盖三次强制脱模,动模板向下移动,一次顶出板、二次推板底板和二次推板盖板为第一次顶出,二次推板底板和二次推板盖板为第二次顶出。比上述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模架结构组件包括定位圈、浇口套、面板、流道板、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上模仁、下模仁、动模板、模脚、底板、一次顶出板、二次推板底板、二次推板盖板、模架导柱、流道板导套、第一板导套、第二板导套、第三板导套、动模板导套。比上述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模架结构组件包括定位圈、浇口套、面板、流道板、第一板、第二板、第三板、上模仁、下模仁、动模板、模脚、底板、一次顶出板、二次推板底板、二次推板盖板、模架导柱、流道板导套、第一板导套、第二板导套、第三板导套、动模板导套。比上述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开模控制组件包括小拉杆、第一定距拉杆、第二定距拉杆、复位弹簧、拉杆套、拉料杆、流道镶件、第一圆环镶件、第二圆环镶件、第三圆环镶件、外层型芯镶件、中层型芯镶件、内层型芯镶件、顶针板、顶针板弹簧、限位杆、中托司。比上述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模具开模顺序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定距顺序开闭器、第二定距顺序开闭器、第三定距顺序开闭器、第一先复位杆、第二先复位杆、第三先复位杆。比上述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浇注系统设计为产品中央点浇口进料,模具布局为一模十六腔。比上述方案更进一步的,所述该模具采用五次分型,三次强制脱模,两次顶出的结构。有益效果:分次分步骤对塑件进行脱模,降低由于包紧力而产生的塑件粘模可能性,分次脱模设计,可保证冷却水道的开设,增加成型件的冷却,提高塑件的成型质量。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模具剖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先复位杆装配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顶出局部视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动模俯视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定模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具体见图1、图2、图3、图4和图5,上模四次下模两次开模结构复合瓶盖注塑模具,包括定位圈1、浇口套2、面板3、流道板4、第一板5、第二板6、第三板7、上模仁43、下模仁44、动模板8、模脚9、底板10、一次顶出板11、二次推板底板12、二次推板盖板13、第一定距顺序开闭器14、第二定距顺序开闭器15、第三定距顺序开闭器16、限位杆17、中托司18、小拉杆19、第一定距拉杆20、第二定距拉杆21、复位弹簧22、拉杆套23、拉料杆24、流道镶件25、第一圆环镶件26、第二圆环镶件27、第三圆环镶件28、外层型芯镶件29、中层型芯镶件30、内层型芯镶件31、顶针板32、顶针板导套33、第一先复位杆34、第二先复位杆35、第三先复位杆36、模架导柱37、流道板导套38、第一板导套39、第二板导套40、第三板导套41、动模板导套42。所述模架结构组件包括定位圈1、浇口套2、面板3、流道板4、第一板5、第二板6、第三板7、上模仁43、下模仁44、动模板8、模脚9、底板10、一次顶出板11、二次推板底板12、二次推板盖板13、模架导柱14、流道板导套15、第一板导套16、第二板导套17、第三板导套18、动模板导套19。所述开模控制组件包括包括小拉杆19、第一定距拉杆20、第二定距拉杆21、复位弹簧22、拉杆套23、拉料杆24、流道镶件25、第一圆环镶件26、第二圆环镶件27、第三圆环镶件28、外层型芯镶件29、中层型芯镶件30、内层型芯镶件31、顶针板32、顶针板导套33、限位杆17、中托司18。所述模具开模顺序控制组件包括第一定距顺序开闭器14、第二定距顺序开闭器15、第三定距顺序开闭器16、第一先复位杆34、第二先复位杆35、第三先复位杆36。所述浇注系统设计为产品中央点浇口进料,模具布局为一模十六腔。所述该模具采用五次分型,三次强制脱模,两次顶出的结构。该注塑模具工作时经过五次,三次强制脱模,两次顶出,第一次分型为流道板4和第一板5分型,第二次分型为面板3和流道板4分型,第三次分型为第一板5和第二板6分型,第四次分型为第二板6与第三板7分型,第五次分型为第三板7和动模板8分型,使瓶盖三次强制脱模,动模板8向下移动,一次顶出板11、二次推板底板12和二次推板盖板13为第一次顶出,二次推板底板12和二次推板盖板13为第二次顶出。第一次分型,模具打开后,流道板4与第一板5进行第一次分型,第一次分型时,跟普通三板模一样,在小拉杆19的推开作用下,将流道板4与第一板5界面处分开,流道废料在其固定于面板3的拉料杆24的作用下,在点浇口处与产品分离。第二次分型,在小拉杆19的作用下,在流道板4与面板3之间将进行第二次分型,将冷料从流道板4上拉出,自动脱落。第三次分型,在限位杆17的作用下,第一板5和第二板6进行第三次分型,使流道镶件先行打开,为下一步的分型做准备。第四次分型,第二板6和第三板7之间进行第四次分型,因为盖帽的结构上有个凸起块,导致盖帽必须强制脱模,也是上述的第一次强制脱模,第二圆环镶件27和第三圆环镶件28的向上移动,使镶件从凸起块中强制脱模。第五次分型,第三板7和动模板8之间进行第五次分型,第五次分型过程中,伴有第二次强制脱模和第三次强制脱模,在瓶盖上有两处凸起,在外层型芯镶件29、中层型芯镶件30和内层型芯镶件31作用下,使两处凸起处强制脱模,在不改变塑件形状的前提下可以使塑件从模具上顶出。第一次顶出,在注塑机顶杆的作用下,带动顶杆、二次推板底板12和二次推板盖板13向上移动,使塑件顶出。第二次顶出,顶杆在移动到一定位置时停下,二次推板底板12和二次推板面板13继续向上移动,使盖帽顶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上模四次下模两次开模结构复合瓶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四次下模两次开模结构复合瓶盖注塑模具,包括定位圈(1)、浇口套(2)、面板(3)、流道板(4)、第一板(5)、第二板(6)、第三板(7)、上模仁(43)、下模仁(44)、动模板(8)、模脚(9)、底板(10)、一次顶出板(11)、二次推板底板(12)、二次推板盖板(13)、第一定距顺序开闭器(14)、第二定距顺序开闭器(15)、第三定距顺序开闭器(16)、限位杆(17)、中托司(18)、小拉杆(19)、第一定距拉杆(20)、第二定距拉杆(21)、复位弹簧(22)、拉杆套(23)、拉料杆(24)、流道镶件(26)、第一圆环镶件(25)、第二圆环镶件(27)、第三圆环镶件(28)、外层型芯镶件(29)、中层型芯镶件(30)、内层型芯镶件(31)、顶针板(32)、顶针板导套(33)、第一先复位杆(34)、第二先复位杆(35)、第三先复位杆(36)、模架导柱(37)、流道板导套(38)、第一板导套(39)、第二板导套(40)、第三板导套(41)、动模板导套(42),工作时,流道板(4)和第一板(5)分型,面板(3)和流道板(4)分型,第一板(5)和第二板(6)分型,第二板(6)与第三板(7)分型,第三板(7)和动模板(8)分型,使瓶盖三次强制脱模,动模板(8)向下移动,一次顶出板(11)、二次推板底板(12)和二次推板盖板(13)为第一次顶出,二次推板底板(12)和二次推板盖板(13)为第二次顶出。...

【技术特征摘要】
1.上模四次下模两次开模结构复合瓶盖注塑模具,其特征在于,上模四次下模两次开模结构复合瓶盖注塑模具,包括定位圈(1)、浇口套(2)、面板(3)、流道板(4)、第一板(5)、第二板(6)、第三板(7)、上模仁(43)、下模仁(44)、动模板(8)、模脚(9)、底板(10)、一次顶出板(11)、二次推板底板(12)、二次推板盖板(13)、第一定距顺序开闭器(14)、第二定距顺序开闭器(15)、第三定距顺序开闭器(16)、限位杆(17)、中托司(18)、小拉杆(19)、第一定距拉杆(20)、第二定距拉杆(21)、复位弹簧(22)、拉杆套(23)、拉料杆(24)、流道镶件(26)、第一圆环镶件(25)、第二圆环镶件(27)、第三圆环镶件(28)、外层型芯镶件(29)、中层型芯镶件(30)、内层型芯镶件(31)、顶针板(32)、顶针板导套(33)、第一先复位杆(34)、第二先复位杆(35)、第三先复位杆(36)、模架导柱(37)、流道板导套(38)、第一板导套(39)、第二板导套(40)、第三板导套(41)、动模板导套(42),工作时,流道板(4)和第一板(5)分型,面板(3)和流道板(4)分型,第一板(5)和第二板(6)分型,第二板(6)与第三板(7)分型,第三板(7)和动模板(8)分型,使瓶盖三次强制脱模,动模板(8)向下移动,一次顶出板(11)、二次推板底板(12)和二次推板盖板(13)为第一次顶出,二次推板底板(12)和二次推板盖板(13)为第二次顶出。2.根据权利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志敏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