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15964 阅读: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6:0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应用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技术领域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的机油冷却器(1)的冷却器本体(2)上设置进水管(3)和出水管(4),进水管(3)和出水管(4)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路连通,冷却器本体(2)内的机油管路(6)的进油端口(7)和回油端口(8)分别与发动机润滑油路连通,机油温度传感器(9)与发动机ECU连接,进水管(3)上的节流电磁阀(10)与控制部件(5)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结构简单,控制可靠,通过发动机ECU的控制策略对调节进水管的节流面积,对进液流量进行比例调节,实现发动机油温在各工况下处于最合适的温度点,提高发动机整体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
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发动机零部件
,更具体地说,是涉及一种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
技术介绍
发动机正常运转时,需要保证润滑油路中的润滑油在正常工作油温下工作,这样才能满足发动机整个润滑系统的有效性及其节能性。现有技术中,发动机的润滑油温度控制主要是通过机油冷却器实现的,油温低时加热,油温高时降温。而现有技术中的机油冷却器的冷却效率主要受制于传统机械水泵的流量供应,对流量的分配不能做到按需供应,不能很好的根据工况来调节油温。因此,不能使发动机油温在各工况下处于最合适的温度点,无法达到最大润滑效率和压力。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通过发动机ECU的控制策略对调节进水管的节流面积,使得机油温度增高时节流电磁阀开度增加,冷却液可以更多地注入油冷器加速油温冷却,使得机油温度降低时节流电磁阀开度减小,从而对进液流量进行比例调节,实现发动机油温在各工况下处于最合适的温度点,达到最大润滑效率和压力,提高发动机整体性能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要解决以上所述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本专利技术为一种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包括机油冷却器(1),机油冷却器(1)包括冷却器本体(2),冷却器本体(2)上设置进水管(3)和出水管(4),进水管(3)和出水管(4)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路连通,冷却器本体(2)内还设置机油管路(6),机油管路(6)包括进油端口(7)和回油端口(8),进油端口(7)和回油端口(8)分别与发动机润滑油路连通,发动机润滑油路上设置机油温度传感器(9),机油温度传感器(9)与发动机ECU连接,进水管(3)上设置节流电磁阀(10),节流电磁阀(10)与控制部件(5)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包括机油冷却器(1),机油冷却器(1)包括冷却器本体(2),冷却器本体(2)上设置进水管(3)和出水管(4),进水管(3)和出水管(4)分别与发动机冷却水路连通,冷却器本体(2)内还设置机油管路(6),机油管路(6)包括进油端口(7)和回油端口(8),进油端口(7)和回油端口(8)分别与发动机润滑油路连通,发动机润滑油路上设置机油温度传感器(9),机油温度传感器(9)与发动机ECU连接,进水管(3)上设置节流电磁阀(10),节流电磁阀(10)与控制部件(5)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发动机机油冷热控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发动机ECU设置为能够控制节流电磁阀(10)的开度在完全打开和完全关闭之间进行调节的结构;机油温度传感器(9)设置为能够向发动机ECU实时反馈发动机润滑系统的机油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阳星张千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腾勒动力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