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轨道车辆站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705216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4:06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涉及的一种轨道车辆站台,包括多组相同或不同形状、功能的模块,每组模块之间通过连接固件可拆卸固定。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功能性的双层布局为乘客定义了一种新的运载形态。不仅能够有力提升运力,并且轨道的横截面的创新性设计,使得在车辆曲线运行时,运行速度不损失。再结合与之配合的站台,能够满足未来大规模人员运输所提出来的舒适性、安全性、便捷性的用户体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轨道车辆站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列车站台,特别涉及一种轨道车辆站台。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传统的铁路列车都是依靠诸如蒸汽、燃油、电力等各种类型机车作为牵引动力,车轮和钢轨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运行导向,由铁路线路承受压力,借助于车轮沿着钢轨滚动前进的。而磁悬浮列车则是一种依靠电磁场特有的“同性相斥、异性相吸”的特性将车辆托起,使整个列车悬浮在线路上,利用电磁力进行导向,并利用直线电机将电能直接转换成推进力,来推动列车前进的最新颖的第五代交通运输工具。与传统铁路相比,磁悬浮列车有以下优点。(1)适于高速运行磁悬浮列车最大特点在于它没有通常的轮轨系统,由于消除了与轮轨之间的接触,不存在由于轮轨摩擦及黏着所造成的诸如极限速度等影响列车运行的问题,速度可达500km/h以上。(2)稳定安全列车运行平稳,能提高旅客舒适度,由于磁悬浮系统采用导轨结构,不会发生脱轨和颠覆事故,提高了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3)污染小,易维护磁悬浮列车在运行中既不产生机械噪声,也不排放任何废气、废物,对周边环境的污染极小,有利于环境保护,加上磁悬浮列车由于没有钢轨、车轮、接触导线等摩擦组件,可以省去大量维修工作和维修费用。(4)效率高能充分利用能源、获得较高的运输效率。另外,磁悬浮列车可以实现全自动化控制,因此将成为未来最具有竞争力的一种交通工具。但现有的磁悬浮列车在过弯时需要减速,极大的影响了运行速度,轨道需要倾斜,其下发土方工程成本较高。并且对于磁悬浮列车的站台也无法满足大规模进出站的需求,在站台施工中也存在成本高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满足大规模进出站要求、施工成本低的轨道车辆站台。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站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相同或不同形状、功能的模块,每组模块之间通过连接固件可拆卸固定。通过站台的模块化安排,可定制站台模块,根据不同模块的变化需求使整个站台客运系统能够增长、更换。并且在站台施工时,采用模块化安装也节省人力、经济成本。进一步,所述站台位于列车一侧设置或者位于列车两侧设置。进一步,所述模块的横截面为“U”形,开口方向面朝列车,站台由多组横截面为“U”形的所述模块横向拼接组成。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更容易地完成乘客疏散。进一步,列车轨道与地面具有一定高度,在所述轨道底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与地面固定的固定座,所述站台与固定座通过支撑架固定。轨道及站台具有高度,其下部允许在没有冲突的情况下进行其他交通运输,与其他运输方案相比,便于城乡或具有复杂地质结构的城市使用。站台固定在固定座上,与轨道形成一体结构,同时提高了两者之间的安装强度。另一个优点是,轨道的布置可以跨越底部景观,而不需要花费太多成本来密集地平整地面。进一步,所述连接固件向外侧延伸一定距离后与地面固定。采用连接固件向外侧延伸形成人员进出站台的通道,避免了在站台上开口设置通路与地面连接的工程,极大的减少了站台建设的成本。并且通过延伸处的连接固件形成人员上下通道,使得站台的底部也留出了足够的空间,再结合轨道底部的空间,可进行如陆路交通等其他交通运输,极大的提高了城市土地利用率。进一步,在所述模块与连接固件固定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接固件插入的凹槽,所述连接固件插入凹槽后与模块可拆卸固定。采用插接式固定不仅便于站台的现场施工,还能为站台各模块提供足够的结构强度。进一步,在所述模块的底面与列车相邻的一侧设置有防撞条。如果出现系统故障,由于有两侧管道式站台,列车会依靠在一侧站台上,而并不会脱轨后坠落,有效的避免了出现重大交通事故。同时设置防撞条以减少在列车依靠在站台上时对站台及列车的损伤。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技术方案是:一种轨道车辆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横截面为“U”形,开口方向面朝列车。采用管道或隧道式布局,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更容易地完成乘客疏散。进一步,分设两层,顶层对应列车顶层出口,底层对应列车底层出口。站台采用双层配合管道或隧道式格局,极大的提高了人员流通能力。进一步,所述站台包括多组不同功能的模块,所述模块的横截面为“U”形,每组模块之间通过连接固件可拆卸固定。进一步,列车轨道与地面具有一定高度,在所述轨道底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与地面固定的固定座,所述站台与固定座通过支撑架固定。进一步,所述连接固件向外侧延伸一定距离后与地面固定。进一步,模块的顶面的长度长于底面的长度。使得列车顶面与站台顶面之间的间隙与列车底面与站台底面之间的间隙近乎相同,避免在天气不好的情况下,有雨雪淋湿站台内部以及上下车的乘客。进一步,在所述模块的底面与列车相邻的一侧设置有防撞条。综上内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站台,通过站台的模块化安排,可定制站台模块,根据不同模块的变化需求使整个站台客运系统能够增长、更换。再结合与之配合的列车,能够满足未来大规模人员运输所提出来的舒适性、安全性、便捷性的用户体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立体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的侧面示意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截面放大图。如图1至图4所示,车体1、轨道2、转向架3、限位块4、线性电机定子5、线性电机转子6、倾斜电磁铁7、导向电磁铁8、悬浮电磁铁9、限位电磁铁10、固定座11、支撑架12、模块13、连接固件14、天窗15、支撑柱16、支撑筋17、防撞条18。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为了使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轨道车辆站台,包括多组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模块13,每组模块13之间通过连接固件14可拆卸固定。不同功能的模块13可以是带有候车室的模块、带有商场的模块、带有进出列车闸口的模块、带有空调机组的模块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自由安排站台的布局。模块13可以为相同形状或不同形状,各模块13之间预留连接点,通过连接固件14可拆卸固定形成一个整体的站台建筑。或者,在一个整体站台建筑的内部、四周设置多组相同功能或不同功能的模块13,使站台形成一个可变化不同功能的站台。通过站台的模块化安排,可定制站台模块,根据不同模块的变化需求使整个站台客运系统能够增长、更换。并且在站台施工时,采用模块化安装也节省人力、经济成本。模块13的横截面可以是方形、菱形等,在本实施例中,模块13的横截面为“U”形,开口方向面朝列车,站台主体由多组横截面为“U”形的模块13横向拼接组成,站台的横截面形成“U”形结构,使得由多组模块13组成的站台形成管道或隧道式站台,每组模块13的横截面相同,但长度可变。在紧急情况下,可以更容易地完成乘客疏散。在每组模块13顶面设置有天窗15,以增加站台内的照明。在模块13内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支撑柱16,支撑柱16支撑“U”形模块13的上下面。在模块13横截面“U”形的拐角处设置有支撑筋17。通过设置支撑结构,提高站台的结构强度。在轨道车辆的一侧或者两侧设置有站台;或者两辆列车并列设置,在每辆列车的一侧设置有站台。如图3所示,列车的轨道2与地面具有一定高度,相应的站台也与地面具有一定高度,在轨道2底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与地面固定的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辆站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相同或不同形状、功能的模块,每组模块之间通过连接固件可拆卸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辆站台,其特征在于:包括多组相同或不同形状、功能的模块,每组模块之间通过连接固件可拆卸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站台位于列车一侧设置或者位于列车两侧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模块的横截面为“U”形,开口方向面朝列车,站台由多组横截面为“U”形的所述模块横向拼接组成。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站台,其特征在于:列车轨道与地面具有一定高度,在所述轨道底部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有与地面固定的固定座,所述站台与固定座通过支撑架固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站台,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固件向外侧延伸一定距离后与地面固定。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站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块与连接固件固定的位置设置有用于连接固件插入的凹槽,所述连接固件插入凹槽后与模块可拆卸固定。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轨道车辆站台,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恒志张春晔林蓝董青婧
申请(专利权)人:中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