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导柱导套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9949 阅读: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12: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导柱导套结构,包括:导柱;以及设于导柱正上方的导套,其中,导套在竖直方向上周期性地升降以使得导套与导柱周期性地对接,导套与导柱的对接面上设有缓冲组件。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其结构紧凑,占用产地较少,通过设置肩部、定位槽及缓冲组件使得具备纵向限位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定位及缓冲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冲压加工精度,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导柱导套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冲压成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导柱导套结构。
技术介绍
在冲压成型零部件过程中,需要用到导柱导套结构,以对冲压模头及冲压模具进行引导,以减小加工误差,提高加工精度。现有的导柱导套结构存在以下问题:首先,现有的导柱导套结构仅仅起到导向作用,不能对冲压模头及冲压模具起到在竖直方向上的限位作用,需要配用额外的限位工具进行限位,从而使得冲压装置显得臃肿,占用的场地较多;其次,现有的导柱导套结构的定位精度较差,对于冲压一些精度要求较高的零部件时,其定位精度不能满足加工需求;再次,即使有些导柱导套结构具有限位功能,但是大多数采用刚性限位,在模头向下冲压的过程中,由于冲压力较大,导柱与导套间容易出现刚性弹跳的现象,具有较大的安全隐患,同时降低了冲压加工精度。有鉴于此,实有必要开发一种导柱导套结构,用以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导柱导套结构,其结构紧凑,占用产地较少,通过设置肩部、定位槽及缓冲组件使得具备纵向限位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定位及缓冲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冲压加工精度,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为了实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和其他优点,提供了一种导柱导套结构,包括:导柱;以及设于导柱正上方的导套,其中,导套在竖直方向上周期性地升降以使得导套与导柱周期性地对接,导套与导柱的对接面上设有缓冲组件。优选的是,导柱的顶端从下至上依次一体式地结合有竖直段与渐缩段,渐缩段的直径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呈逐渐缩小之势。优选的是,渐缩段的顶部呈水平台面状。优选的是,导套的底面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导向槽,该导向槽的几何特征与竖直段及渐缩段相适应。优选的是,导向槽的顶壁上固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定位销,渐缩段的顶面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定位槽,该定位槽的几何特征与定位销相适应。优选的是,定位槽的底壁连通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疏油孔。优选的是,竖直段的直径小于导柱的直径,从而使得导柱的顶端形成有位于其顶端边缘处的肩部。优选的是,缓冲组件包括:定位圈,该定位圈固接于导套下表面;以及缓冲圈,该缓冲圈设于所述肩部处并套设于竖直段之上,其中,定位圈由刚性材料制成,缓冲圈由弹性材料制成,定位圈与缓冲圈相对。优选的是,缓冲圈的顶面上环绕地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V型槽,定位圈的底面上一体式的结合有向下突出的V型定位圈,V型定位圈的几何特征与V型槽相适应。优选的是,缓冲圈的外侧壁上一体式地结合有水平向外凸起的第一缓冲唇及第二缓冲唇,第二缓冲唇位于第一缓冲唇的正下方,其中,第一缓冲唇与第二缓冲唇间开设有V型缓冲槽,第二缓冲唇的外侧壁上开设有V型让位槽,假定所述V型缓冲槽的角度为α,所述V型让位槽的角度为β,则有13°≤α≤61.2°,90°≤β≤130°。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是:其结构紧凑,占用产地较少,通过设置肩部、定位槽及缓冲组件使得具备纵向限位功能的同时还具有定位及缓冲的功能,大大提高了冲压加工精度,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附图说明图1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导柱导套结构的正视图;图2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导柱导套结构爆炸后的纵向剖视图;图3为根据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导柱导套结构中缓冲组件爆炸后的纵向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的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前述和其它目的、特征、方面和优点将变得更加明显,以令本领域技术人员参照说明书文字能够据以实施。在附图中,为清晰起见,可对形状和尺寸进行放大,并将在所有图中使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指示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下列描述中,诸如中心、厚度、高度、长度、前部、背部、后部、左边、右边、顶部、底部、上部、下部等用词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特别地,“高度”相当于从顶部到底部的尺寸,“宽度”相当于从左边到右边的尺寸,“深度”相当于从前到后的尺寸。这些相对术语是为了说明方便起见并且通常并不旨在需要具体取向。涉及附接、联接等的术语(例如,“连接”和“附接”)是指这些结构通过中间结构彼此直接或间接固定或附接的关系、以及可动或刚性附接或关系,除非以其他方式明确地说明。参照图1~图3,导柱导套结构1包括:导柱11;以及设于导柱11正上方的导套12,其中,导套12在竖直方向上周期性地升降以使得导套12与导柱11周期性地对接,导套12与导柱11的对接面上设有缓冲组件13。参照图2,导柱11的顶端从下至上依次一体式地结合有竖直段111与渐缩段112,渐缩段112的直径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呈逐渐缩小之势。进一步地,渐缩段112的顶部呈水平台面状。再次参照图2,导套12的底面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导向槽121,该导向槽121的几何特征与竖直段111及渐缩段112相适应。进一步地,导向槽121的顶壁上固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定位销122,渐缩段112的顶面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定位槽113,该定位槽113的几何特征与定位销122相适应。进一步地,定位槽113的底壁连通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疏油孔114。再次参照图2,竖直段111的直径小于导柱11的直径,从而使得导柱(11)的顶端形成有位于其顶端边缘处的肩部。参照图3,缓冲组件13包括:定位圈131,该定位圈131固接于导套12下表面;以及缓冲圈132,该缓冲圈132设于所述肩部处并套设于竖直段111之上,其中,定位圈131由刚性材料制成,缓冲圈132由弹性材料制成,定位圈131与缓冲圈132相对。进一步地,缓冲圈132的顶面上环绕地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V型槽1321,定位圈131的底面上一体式的结合有向下突出的V型定位圈1311,V型定位圈1311的几何特征与V型槽1321相适应。进一步地,缓冲圈132的外侧壁上一体式地结合有水平向外凸起的第一缓冲唇1322及第二缓冲唇1323,第二缓冲唇1323位于第一缓冲唇1322的正下方,其中,第一缓冲唇1322与第二缓冲唇1323间开设有V型缓冲槽,第二缓冲唇1323的外侧壁上开设有V型让位槽,假定所述V型缓冲槽的角度为α,所述V型让位槽的角度为β,则有13°≤α≤61.2°,90°≤β≤130°。在一实施方式中,α=13°,β=130°;在另一实施方式中,α=61.2°,β=90°;在优选的实施方式中,α=44°,β=118°。这里说明的设备数量和处理规模是用来简化本专利技术的说明的。对本专利技术的应用、修改和变化对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尽管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案已公开如上,但其并不仅限于说明书和实施方式中所列运用,它完全可以被适用于各种适合本专利技术的领域,对于熟悉本领域的人员而言,可容易地实现另外的修改,因此在不背离权利要求及等同范围所限定的一般概念下,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特定的细节和这里示出与描述的图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导柱导套结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柱(11);以及设于导柱(11)正上方的导套(12),其中,导套(12)在竖直方向上周期性地升降以使得导套(12)与导柱(11)周期性地对接,导套(12)与导柱(11)的对接面上设有缓冲组件(1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导柱导套结构(1),其特征在于,包括:导柱(11);以及设于导柱(11)正上方的导套(12),其中,导套(12)在竖直方向上周期性地升降以使得导套(12)与导柱(11)周期性地对接,导套(12)与导柱(11)的对接面上设有缓冲组件(13)。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导柱导套结构(1),其特征在于,导柱(11)的顶端从下至上依次一体式地结合有竖直段(111)与渐缩段(112),渐缩段(112)的直径在从下至上的方向上呈逐渐缩小之势。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柱导套结构(1),其特征在于,渐缩段(112)的顶部呈水平台面状。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柱导套结构(1),其特征在于,导套(12)的底面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导向槽(121),该导向槽(121)的几何特征与竖直段(111)及渐缩段(112)相适应。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导柱导套结构(1),其特征在于,导向槽(121)的顶壁上固接有竖直向下延伸的定位销(122),渐缩段(112)的顶面开设有向其内部凹陷的定位槽(113),该定位槽(113)的几何特征与定位销(122)相适应。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导柱导套结构(1),其特征在于,定位槽(113)的底壁连通有竖直向下延伸的疏油孔(114)。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导柱导套结构(1),其特征在于,竖直段(1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冼海胜
申请(专利权)人:菲斯达排放控制装置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