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9083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30 09: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附属装置的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耕地后,地垄顶侧壁较平整;地垄的宽度可调节;包括动力杆和连接杆;还包括一组过渡杆、支撑杆、前固定杆、后固定杆、中心转轴、前转盘、后转盘、一组抚平柱和一组右螺栓,一组卡装槽内分别设置有一组滚珠轴承;还包括一组下固定板、一组左螺栓、一组支撑腿和一组犁头,支撑杆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一组上旋转孔,一组下固定板中央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一组下旋转孔,一组上旋转孔和一组下旋转孔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与一组左螺栓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一组支撑腿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组犁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
本技术涉及农作物种植附属装置的
,特别是涉及一种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
技术介绍
众所周知,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是一种用于甘薯种植过程中,进行松土、除草和培土等作业的设备,其在农作物种植的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现有的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包括动力杆、连接杆和一组支腿,动力杆右侧壁与连接杆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一组支腿顶侧壁分别安装在连接杆底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一组支腿下半区域设置有一组犁头;现有的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使用时,使用者将动力杆与动力源输出端连接,从而拉动连接杆、一组支腿和一组犁头运动,在一组犁头的作用下将土壤翻起,并且一组犁头倾斜安装,使犁头右方的土壤呈现垄状,从而形成地垄;现有的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使用中发现,耕地后,地垄顶侧壁呈现尖状,种植前需要人为的铲平,使用局限性较高;地垄的宽度不易调节,使用便捷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耕地后,地垄顶侧壁较平整,降低使用局限性;地垄的宽度可调节,提高使用便捷性的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本技术的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包括动力杆和连接杆,动力杆右侧壁与连接杆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还包括一组过渡杆、支撑杆、前固定杆、后固定杆、中心转轴、前转盘、后转盘、一组抚平柱和一组右螺栓,所述一组过渡杆左侧壁分别与连接杆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右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一组过渡杆右侧壁分别与支撑杆左侧壁前半区域和左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前固定杆顶侧壁和后固定杆顶侧壁分别与支撑杆底侧壁前半区域和底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前固定杆后侧壁下半区域和后固定杆前侧壁下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卡装槽,所述一组卡装槽内分别设置有一组滚珠轴承,所述中心转轴前端和后端分别插入至一组滚珠轴承内部,并且中心转轴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一组滚珠轴承键连接,所述前转盘中央区域和后转盘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固定孔,所述中心转轴穿过一组固定孔,所述前转盘内侧壁和后转盘内侧壁分别与中心转轴外侧壁连接,所述前转盘边缘区域和后转盘边缘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卡位孔,所述一组抚平柱前侧壁中央区域和后侧壁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卡位槽,所述一组卡位孔内侧壁上和一组卡位槽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与一组右螺栓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一组右螺栓分别螺装穿过一组卡位孔并螺装至一组卡位槽内;还包括一组下固定板、一组左螺栓、一组支撑腿和一组犁头,所述支撑杆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一组上旋转孔,所述一组下固定板中央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一组下旋转孔,所述一组上旋转孔和一组下旋转孔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与一组左螺栓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一组左螺栓分别螺装穿过一组上旋转孔并螺装至一组下旋转孔内,所述一组支撑腿顶侧壁分别与一组下固定板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一组支撑腿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组犁头。本技术的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还包括一组螺母,所述一组螺母分别螺装至一组左螺栓下半区域。本技术的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还包括一组圆形盖,所述一组圆形盖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保护孔,所述中心转轴穿过一组保护孔,一组圆形盖前侧壁和后侧壁分别与前固定杆后侧壁和后固定杆前侧壁连接。本技术的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还包括横梁、一组滚轮和一组固定腿,所述动力杆中央区域设置有连通孔,所述横梁后半区域穿过连通孔,所述一组固定腿顶侧壁分别与横梁底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所述一组滚轮分别安装在一组固定腿下半区域。本技术的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还包括橡胶垫,所述橡胶垫顶侧壁与支撑杆底侧壁连接。本技术的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还包括加固杆,所述加固杆前侧壁和后侧壁分别与前固定杆后侧壁和后固定杆前侧壁连接。本技术的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还包括“7”字形杆和画线杆,所述“7”字形杆左侧壁与支撑杆右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画线杆顶侧壁与“7”字形杆底侧壁连接。本技术的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还包括防滑垫,所述防滑垫安装在一组支撑腿外侧壁上。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一组过渡杆将支撑杆和连接杆连接起来,从而当连接杆运动时,支撑杆会随之运动,前固定杆和后固定杆分别与支撑杆底侧壁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连接,左固定杆和右固定杆分别设置有一组卡装槽,一组卡装槽内分别设置有一组滚珠轴承,一组滚珠轴承外侧壁分别与一组卡装槽内侧壁连接,中心转轴穿过前转盘和后转盘,并且前转盘和后转盘均与中心转轴连接,中心转轴前端和后端分别插入至一组滚珠轴承内部,并且中心转轴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一组滚珠轴承键连接,从而中心转轴在一组滚珠轴承的支撑下可转动,一组右螺栓分别螺装穿过前转盘或后转盘并螺装至一组抚平柱上,中心转轴转动时,带动前转盘和后转盘转动,从而带动一组抚平柱转动,一组抚平柱交替与土壤接触,使呈尖状的地垄变得平整,降低使用局限性;一组犁头分别固定安装在一组支撑腿上,一组下固定板上分别设置有一组下旋转孔,支撑杆顶侧壁设置有一组上旋转孔,并且一组下旋转孔和一组上旋转孔一一对应,一组左螺栓分别螺装穿过一组上旋转孔并且螺装至一组下旋转孔内,从而将一组支撑腿的位置固定,需要调节一组犁头角度时,使用者使一组左螺栓分别脱离一组上旋转孔和一组下旋转孔,然后转动一组支撑腿使犁头角度发生变化,角度调整完毕后,使用者将一组左螺栓分别螺装穿过一组上旋转孔并螺装至一组下旋转孔内,从而固定一组犁头的角度,地垄宽度方便调节,提高使用便捷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支撑杆、前固定杆、后固定杆、加固杆、中心转轴、前转盘、后转盘、一组抚平柱、一组右螺栓、一组滚珠轴承和一组圆形盖的连接示意右视图;图3是动力杆、连接杆、过渡杆、支撑杆、横梁和一组滚轮连接示意俯视图;图4是图1中A部的局部放大图;附图中标记:1、动力杆;2、连接杆;3、过渡杆;4、支撑杆;5、前固定杆;6、后固定杆;7、中心转轴;8、前转盘;9、后转盘;10、抚平柱;11、右螺栓;12、滚珠轴承;13、下固定板;14、左螺栓;15、支撑腿;16、犁头;17、螺母;18、圆形盖;19、横梁;20、滚轮;21、固定腿;22、橡胶垫;23、加固杆;24、“7”字形杆;25、画线杆;26、防滑垫。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包括动力杆1和连接杆2,动力杆右侧壁与连接杆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还包括一组过渡杆3、支撑杆4、前固定杆5、后固定杆6、中心转轴7、前转盘8、后转盘9、一组抚平柱10和一组右螺栓11,一组过渡杆左侧壁分别与连接杆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右侧壁后半区域连接,一组过渡杆右侧壁分别与支撑杆左侧壁前半区域和左侧壁后半区域连接,前固定杆顶侧壁和后固定杆顶侧壁分别与支撑杆底侧壁前半区域和底侧壁后半区域连接,前固定杆后侧壁下半区域和后固定杆前侧壁下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卡装槽,一组卡装槽内分别设置有一组滚珠轴承12,中心转轴前端和后端分别插入至一组滚珠轴承内部,并且中心转轴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一组滚珠轴承键连接,前转盘中央区域和后转盘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固定孔,中心转轴穿过一组固定孔,前转盘内侧壁和后转盘内侧壁分别与中心转轴外侧壁连接,前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包括动力杆(1)和连接杆(2),动力杆(1)右侧壁与连接杆(2)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过渡杆(3)、支撑杆(4)、前固定杆(5)、后固定杆(6)、中心转轴(7)、前转盘(8)、后转盘(9)、一组抚平柱(10)和一组右螺栓(11),所述一组过渡杆(3)左侧壁分别与连接杆(2)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右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一组过渡杆(3)右侧壁分别与支撑杆(4)左侧壁前半区域和左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前固定杆(5)顶侧壁和后固定杆(6)顶侧壁分别与支撑杆(4)底侧壁前半区域和底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前固定杆(5)后侧壁下半区域和后固定杆(6)前侧壁下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卡装槽,所述一组卡装槽内分别设置有一组滚珠轴承(12),所述中心转轴(7)前端和后端分别插入至一组滚珠轴承(12)内部,并且中心转轴(7)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一组滚珠轴承(12)键连接,所述前转盘(8)中央区域和后转盘(9)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固定孔,所述中心转轴(7)穿过一组固定孔,所述前转盘(8)内侧壁和后转盘(9)内侧壁分别与中心转轴(7)外侧壁连接,所述前转盘(8)边缘区域和后转盘(9)边缘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卡位孔,所述一组抚平柱(10)前侧壁中央区域和后侧壁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卡位槽,所述一组卡位孔内侧壁上和一组卡位槽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与一组右螺栓(11)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一组右螺栓(11)分别螺装穿过一组卡位孔并螺装至一组卡位槽内;还包括一组下固定板(13)、一组左螺栓(14)、一组支撑腿(15)和一组犁头(16),所述支撑杆(4)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一组上旋转孔,所述一组下固定板(13)中央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一组下旋转孔,所述一组上旋转孔和一组下旋转孔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与一组左螺栓(14)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一组左螺栓(14)分别螺装穿过一组上旋转孔并螺装至一组下旋转孔内,所述一组支撑腿(15)顶侧壁分别与一组下固定板(13)底侧壁中央区域连接,所述一组支撑腿(15)前侧壁和后侧壁上分别设置有一组犁头(16)。...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助力式甘薯中耕机械,包括动力杆(1)和连接杆(2),动力杆(1)右侧壁与连接杆(2)左侧壁中央区域连接;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组过渡杆(3)、支撑杆(4)、前固定杆(5)、后固定杆(6)、中心转轴(7)、前转盘(8)、后转盘(9)、一组抚平柱(10)和一组右螺栓(11),所述一组过渡杆(3)左侧壁分别与连接杆(2)右侧壁前半区域和右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一组过渡杆(3)右侧壁分别与支撑杆(4)左侧壁前半区域和左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前固定杆(5)顶侧壁和后固定杆(6)顶侧壁分别与支撑杆(4)底侧壁前半区域和底侧壁后半区域连接,所述前固定杆(5)后侧壁下半区域和后固定杆(6)前侧壁下半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卡装槽,所述一组卡装槽内分别设置有一组滚珠轴承(12),所述中心转轴(7)前端和后端分别插入至一组滚珠轴承(12)内部,并且中心转轴(7)前端和后端分别与一组滚珠轴承(12)键连接,所述前转盘(8)中央区域和后转盘(9)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固定孔,所述中心转轴(7)穿过一组固定孔,所述前转盘(8)内侧壁和后转盘(9)内侧壁分别与中心转轴(7)外侧壁连接,所述前转盘(8)边缘区域和后转盘(9)边缘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卡位孔,所述一组抚平柱(10)前侧壁中央区域和后侧壁中央区域分别设置有一组卡位槽,所述一组卡位孔内侧壁上和一组卡位槽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与一组右螺栓(11)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一组右螺栓(11)分别螺装穿过一组卡位孔并螺装至一组卡位槽内;还包括一组下固定板(13)、一组左螺栓(14)、一组支撑腿(15)和一组犁头(16),所述支撑杆(4)前半区域和后半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一组上旋转孔,所述一组下固定板(13)中央区域分别纵向设置有一组下旋转孔,所述一组上旋转孔和一组下旋转孔内侧壁上均设置有与一组左螺栓(14)外螺纹相对应的内螺纹,所述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亚楠马志民王鑫白萃玲彭秀国张尚卿胡亚亚白雅雯许文超于丽娜赵满李艳陈彦杞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