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片式电子组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461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20:08
本公开提供一种薄膜片式电子组件,所述薄膜片式电子组件包括:主体,包括包含通孔的支撑构件、被所述支撑构件在厚度方向上支撑的内部线圈及密封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内部线圈的磁性材料;以及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的多个外电极。所述内部线圈包括线圈主体、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每个包括从所述线圈主体延伸的连接部和从所述连接部延伸的接触部,所述连接部是所述线圈主体的缠绕方向改变的部分,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接触部分别直接连接到所述多个外电极中的相对应的外电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薄膜片式电子组件本申请基于于2017年9月20日提交到韩国知识产权局的第10-2017-0121295号韩国专利申请并且要求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所述韩国专利申请的全部公开内容通过引用被包含于此。
本公开涉及一种薄膜片式电子组件,更具体地,涉及一种薄膜功率电感器。
技术介绍
近来,为了在便携式装置中实现高性能和高功能,已经增大了在其中使用的功率电感器的数量以通过增大电流来增大无线访问接入点等的操作速度并且稳定电流。薄膜功率电感器包括:磁性主体,包括影响电感器性能的线圈;及外电极,安装在基板上。通常,外电极围绕具有长方体形状的主体,并且与主体中的线圈的引线部物理接触。因此,增大接触截面面积有利于增强线圈的引线部和外电极之间的接触。如上所述,为了增大接触截面面积,有必要增大线圈的引线部的线宽。然而,当线圈的引线部的线宽增大后,电流密度可在线圈的引线部的镀层生长时增大,从而引起过度生长。结果,在线圈的引线部中会出现线圈镀覆偏差的问题。为在解决线圈镀覆偏差的问题的同时增大线圈的引线部和外电极之间的接触面积,可以在线圈的引线部的中央形成狭缝。然而,在这种情况下,杂质会残留在狭缝内部,或者会出现在剥离干膜抗蚀剂(DFR)以形成狭缝结构时DFR没有被完全剥离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公开的一方面可提供一种薄膜片式电子组件,以确保内部线圈的引线部和外电极之间的有效接触面积,同时防止内部线圈的引线部的过度镀覆。根据本公开的一方面,一种薄膜片式电子组件可以包括:主体,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所述主体包括具有通孔的支撑构件、被所述支撑构件在厚度方向上支撑的内部线圈及密封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内部线圈的磁性材料;以及多个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内部线圈包括线圈主体、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暴露到所述第一端表面和所述第二端表面,并电连接到所述多个外电极,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每个包括从所述线圈主体延伸的连接部和从所述连接部沿着不同于所述线圈主体的缠绕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接触部,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接触部分别直接连接到所述多个外电极中的相对应的外电极,所述接触部的最大宽度Wmax等于或大于所述线圈主体的与所述连接部接触的最外层线圈图案的宽度Wo的0.8倍且等于或小于所述线圈主体的与所述连接部接触的最外层线圈图案的宽度Wo的1.2倍,并且位于所述接触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多个外电极的内表面彼此接触处的拐角边缘是利用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线段组成。根据本公开的另一方面,一种薄膜片式电子组件可以包括:主体,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所述主体包括具有通孔的支撑构件、被所述支撑构件在厚度方向上支撑的内部线圈及密封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内部线圈的磁性材料;以及多个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内部线圈包括线圈主体、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暴露到所述第一端表面和所述第二端表面,并电连接到所述多个外电极,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每个包括从所述线圈主体延伸的连接部和从所述连接部沿着不同于所述线圈主体的缠绕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接触部,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接触部分别直接连接到所述多个外电极中的相对应的外电极,并且所述接触部延伸到所述主体的在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至少一侧,所述接触部在在所述接触部的中央中不具有开口的情况下沿着直线延伸。附图说明通过下面结合附图进行的详细描述,本公开的以上和其他方面、特征及优点将被更加清楚地理解,在附图中: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薄膜片式电子组件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从图1的薄膜片式电子组件的上表面观察的内部线圈的平面图;图3是根据图2的内部线圈的变型的平面图;图4是从图1的薄膜片式电子组件的下表面观察的内部线圈的平面图;并且图5是从图3的薄膜片式电子组件的下表面观察的内部线圈的平面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参照附图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图1是根据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薄膜片式电子组件100的示意性透视图。图2是从图1的薄膜片式电子组件100的上表面观察的内部线圈的平面图。参照图1和图2,薄膜片式电子组件100是薄膜功率电感器。薄膜片式电子组件100包括主体1和设置在主体1的外表面上的第一外电极21和第二外电极22。主体1呈现线圈组件的外观,并且可以包括在厚度方向T上彼此面对的上表面和下表面、在长度方向L上彼此面对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以及在宽度方向W上彼此面对的第一侧表面和第二侧表面,以具有大体上六面体形状,但不限于此。主体1包括磁性材料11,并且可以利用例如铁氧体或者金属基软磁材料形成。铁氧体可包括诸如Mn-Zn铁氧体、Ni-Zn铁氧体、Ni-Zn-Cu铁氧体、Mn-Mg铁氧体、Ba铁氧体或者Li铁氧体等已知的铁氧体。金属基软磁材料可以是包括从由Fe、Si、Cr、Al和Ni组成的组中选择的至少一种金属的合金,并且可以包括例如Fe-Si-B-Cr基非晶金属颗粒,但不限于此。金属基软磁材料可以具有0.1μm至20μm的粒径,并且可以分散在诸如环氧树脂或聚酰亚胺树脂的聚合物上。主体1还包括被磁性材料11密封的内部线圈13和用于支撑内部线圈13的支撑构件12。首先,支撑构件12的功能是容易地形成内部线圈13和适当地支撑内部线圈13。优选地,支撑构件12按照具有绝缘性能的薄板的形式构造,并且可以是例如CCL(覆铜层压板)或者PCB,但不限于此。支撑构件12可以是能够表现出所述功能的薄板。支撑构件12的厚度(在这种情况下,意指支撑构件12的最大厚度)足以能够支撑内部线圈13,并且可以为例如20μm至80μm,但不限于此。通孔H形成在支撑构件12的中央处并且填充有磁性材料11。通孔H可提高薄膜功率电感器的磁导率。接下来,由支撑构件12支撑的内部线圈13包括整体上具有螺旋形形状的线圈主体131以及分别连接到第一外电极21和第二外电极22的第一端部132和第二端部133。线圈主体131的外边界表面的整体形状可以是椭圆形形状或者矩形形状,但没有具体地限制。内部线圈13的第一端部132和第二端部133可以分别暴露到主体1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上。第一端部132包括直接连接到线圈主体131的连接部132a和连接到连接部132a并且直接连接到第一外电极的接触部132b。类似地,第二端部133包括直接连接到线圈主体131的连接部(未示出)和连接到连接部并且直接连接到第二外电极的接触部(未示出)。第一端部132的连接部132a和接触部132b的描述可以大体上应用于第二端部133的连接部和接触部的描述,因此为了便于说明,将省略第二端部133的详细描述。第一端部132的连接部132a可以定义为内部线圈13的在线圈主体131的最外层线圈图案的缠绕方向开始改变以将内部线圈13暴露到主体1的第一端表面的点处的部分。连接部132a的具体形状没有限制,连接部132a在长度-宽度(L-W)方向上的截面的至少一个拐角可以形成为垂直于主体1的第一端表面。连接部132a大体上不物理地接触第一外电极,是改变内部线圈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薄膜片式电子组件,包括:主体,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所述主体包括具有通孔的支撑构件、被所述支撑构件在厚度方向上支撑的内部线圈及密封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内部线圈的磁性材料;以及多个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内部线圈包括线圈主体、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暴露到所述第一端表面和所述第二端表面,并电连接到所述多个外电极,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每个包括从所述线圈主体延伸的连接部和从所述连接部沿着不同于所述线圈主体的缠绕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接触部,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接触部分别直接连接到所述多个外电极中的相对应的外电极,所述接触部的最大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线圈主体的与所述连接部接触的最外层线圈图案的宽度的0.8倍且等于或小于所述线圈主体的与所述连接部接触的所述最外层线圈图案的宽度的1.2倍,并且位于所述接触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多个外电极的内表面彼此接触处的拐角边缘是利用在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线段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20 KR 10-2017-01212951.一种薄膜片式电子组件,包括:主体,具有在长度方向上彼此面对的第一端表面和第二端表面,所述主体包括具有通孔的支撑构件、被所述支撑构件在厚度方向上支撑的内部线圈及密封所述支撑构件和所述内部线圈的磁性材料;以及多个外电极,设置在所述主体的外表面上,其中,所述内部线圈包括线圈主体、第一端部和第二端部,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分别暴露到所述第一端表面和所述第二端表面,并电连接到所述多个外电极,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中的每个包括从所述线圈主体延伸的连接部和从所述连接部沿着不同于所述线圈主体的缠绕方向的方向延伸的接触部,并且所述第一端部和所述第二端部的所述接触部分别直接连接到所述多个外电极中的相对应的外电极,所述接触部的最大宽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线圈主体的与所述连接部接触的最外层线圈图案的宽度的0.8倍且等于或小于所述线圈主体的与所述连接部接触的所述最外层线圈图案的宽度的1.2倍,并且位于所述接触部的上表面和所述多个外电极的内表面彼此接触处的拐角边缘是利用在垂直于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厚度方向的宽度方向上的一个线段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片式电子组件,其中,所述接触部垂直于所述连接部。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片式电子组件,其中,所述接触部在长度-宽度方向上的截面形状是矩形形状。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片式电子组件,其中,所述接触部的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延伸的长度等于或大于所述线圈主体的在所述主体的所述宽度方向上的最外层线圈图案之间的最大距离的1/2。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片式电子组件,其中,所述接触部相对于所述连接部延伸到所述主体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背对的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薄膜片式电子组件,其中,所述连接部的在所述宽度方向上的线宽大于所述线圈主体的与所述连接部接触的所述最外层线圈图案的所述宽度。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薄膜片式电子组件,其中,所述接触部连接到所述连接部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金昤志具珍浒吴烋灿
申请(专利权)人: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韩国,KR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