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渗油的减震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8194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9: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防渗油的减震器,包括有减震器本体,所述减震器本体的油封和导向器之间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采用石棉垫圈,所述垫圈套设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活塞杆上,且所述垫圈与所述活塞杆过盈配合;石棉垫圈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并有一定的韧劲,这样在活塞杆往复工作运动时,活塞杆需要先经过石棉垫圈的刮油后在经过油封的唇口,这样活塞杆带出的油量就微乎其微了,即使在油封唇口有一定磨耗的情况下,由于活塞杆上的大部分油膜先经过了垫圈的刮油,活塞杆能够带出的油量已经极小,从而起到防渗油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渗油的减震器
本技术属于减震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防渗油的减震器。
技术介绍
减震器的密封主要是靠油封与活塞杆过盈配合,油封抱紧活塞杆达到密封的。油封下端为导向器起导向作用,由于减震工作时活塞杆的往复的活塞运动,活塞杆表面处理为微裂纹镀铬,这样减震器油液就会在活塞杆表面形成一道油膜,从而带出减震器外挥发,挥发的油气会凝聚在筒臂上,尤其是减震器工作一定时间后,随着油封的逐渐磨损,活塞杆带出的油液会越来越多,久而久之筒臂上就会有渗油现象(俗称假性漏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防渗油的减震器。本技术所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防渗油的减震器装置,包括有减震器本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本体的油封和导向器之间设置有垫圈,所述垫圈套设在所述减震器本体的活塞杆上,且所述垫圈与所述活塞杆过盈配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垫圈采用石棉垫圈。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垫圈与所述活塞杆的过盈量为0.5mm-1mm。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垫圈的厚度不小于1mm。有益效果:石棉垫圈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并有一定的韧劲,这样在活塞杆往复工作运动时,活塞杆需要先经过石棉垫圈的刮油后在经过油封的唇口,这样活塞杆带出的油量就微乎其微了,即使在油封唇口有一定磨耗的情况下,由于活塞杆上的大部分油膜先经过了垫圈的刮油,活塞杆能够带出的油量已经极小,从而起到防渗油的效果。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A处局部放大图图中:1-减震器本体,2-油封,3-导向器,4-垫圈,5-活塞杆。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例。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中的一种防渗油的减震器装置,包括有减震器本体(1);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油封2和导向器3之间设置有垫圈4,所述垫圈4套设在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活塞杆5上,且所述垫圈4与所述活塞杆5过盈配合。本实施例中,所述垫圈4采用石棉垫圈,石棉垫圈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并有一定的韧劲;所述垫圈4与所述活塞杆5的过盈量为1mm,所述垫圈4的厚度为1mm。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在减震器本体1的油封2与导向器3之间添加一个垫圈4,垫圈4采用石棉垫圈,石棉垫圈的内径与活塞杆5为过盈配合,过盈量为1mm,垫圈4厚度根据减震器本体1实际情况而定,本实施例中的垫圈4的厚度为1mm;同时石棉垫圈具有一定的吸附作用并有一定的韧劲,这样在活塞杆5往复工作运动时,活塞杆5需要先经过石棉垫圈的刮油后在经过油封2的唇口,这样活塞杆5带出的油量就微乎其微了,即使在油封2唇口有一定磨耗的情况下,由于活塞杆5上的大部分油膜先经过了垫圈4的刮油,活塞杆5能够带出的油量已经极小。从而起到防渗油的效果。为表述方便,本文所称的“上”、“下”、“左”、“右”、“前”、“后”等代表方向的描述与附图本身的左右方向一致,但并不对本技术的结构起限定作用;此外,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还可据此做出多种变化,但任何与本技术等同或者类似的变化都应涵盖在本技术权利要求的范围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防渗油的减震器装置,包括有减震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油封(2)和导向器(3)之间设置有垫圈(4),所述垫圈(4)套设在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活塞杆(5)上,且所述垫圈(4)与所述活塞杆(5)过盈配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渗油的减震器装置,包括有减震器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油封(2)和导向器(3)之间设置有垫圈(4),所述垫圈(4)套设在所述减震器本体(1)的活塞杆(5)上,且所述垫圈(4)与所述活塞杆(5)过盈配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渗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付小仔邓清华胡哲张振江刘朝晖周源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五十铃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