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单阀门双尾管消声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74315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6: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单阀门双尾管消声器,包括外壳、进气管、调音阀门、三通管等,外壳所设中空腔体两侧分别固定的左侧隔板及右侧隔板把外壳所设中空腔体分为第一空腔A、第二空腔B、第三空腔C,调音阀门及三通管装在左侧隔板与右侧隔板之间的第二空腔B内,且三通管的第一接口与调音阀门连接,三通管的第二接口与左侧出气管连接,三通管的第三接口与右侧出气管连接,且左、右侧出气管分别固定在左、右侧隔板上,进气管的进气端与大气相通,进气管的出气端与第一空腔A相通,第一空腔A与第二空腔B之间通过左侧隔板所设的通孔相通,第二空腔B与第三空腔C之间通过右侧隔板所设的通孔相通。本发明专利技术有效降低发动机低转速时的低频声,且降低发动机中高转速时的背压。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单阀门双尾管消声器
本专利技术是一种降低噪声的消声器,特别是一种用于汽车的单阀门双尾管消声器,属于汽车用消声器的创新技术。
技术介绍
现有双排消声器类型可分为搭载双阀门的双模态消声器,和不搭载阀门的普通消声器。双模态消声器通过阀门的的开闭改变气体流通通路,从而实现降低低频声压,改善背压的作用。但由于采用了双阀门,导致成本上升,结构复杂的问题。而对于不搭载调音阀门的普通消声器,则无法降低低频率的声音,难以满足汽车厂降低低频声音的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考虑上述问题从而提出一种单阀门双尾管消声器,本专利技术可有效降低低频率段的声压级,改善发动机中高转速时的背压,从而达到降低声压,改善音质的调音作用。另外,本专利技术对双尾管消声器仅采用一个调音阀门,降低成本,结构简单。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本专利技术的单阀门双尾管消声器,包括有外壳、左侧隔板、右侧隔板、进气管、调音阀门、三通管、左侧出气管、右侧出气管,其中外壳所设中空腔体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左侧隔板及右侧隔板,左侧隔板及右侧隔板把外壳所设中空腔体分为第一空腔A、第二空腔B、第三空腔C,调音阀门及三通管装设在左侧隔板与右侧隔板之间的第二空腔B内,且三通管的第一接口与调音阀门连接,三通管的第二接口与左侧出气管连接,三通管的第三接口与右侧出气管连接,且左侧出气管固定在左侧隔板上,右侧出气管固定在右侧隔板上,进气管的进气端与大气相通,进气管的出气端与第一空腔A相通,第一空腔A与第二空腔B之间通过左侧隔板所设的通孔相通,第二空腔B与第三空腔C之间通过右侧隔板所设的通孔相通。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单阀门与低频旁通管的结构,进而实现不同排气压力下的气体流通通路不同,可有效实现低频率的声压级低减,改善发动机中高转速时的背压,从而达到降低声压,改善音质的调音作用。另外,本专利技术仅对双尾管消声器采用一个调音阀门,不仅降低成本,且结构简单,可广泛应用于不同容积消声器的消音结构。本专利技术是一种设计巧妙,性能优良的单阀门双尾管消声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的原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调音阀门的结构示意图;图9为图8的俯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单阀门双尾管消声器,包括有外壳1、左侧隔板4、右侧隔板5、进气管6、调音阀门7、三通管8、左侧出气管10、右侧出气管11,其中外壳1所设中空腔体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左侧隔板4及右侧隔板5,左侧隔板4及右侧隔板5把外壳1所设中空腔体分为第一空腔A、第二空腔B、第三空腔C,调音阀门7及三通管8装设在左侧隔板4与右侧隔板5之间的第二空腔B内,且三通管8的第一接口与调音阀门7连接,三通管8的第二接口与左侧出气管10连接,三通管8的第三接口与右侧出气管11连接,且左侧出气管10固定在左侧隔板4上,右侧出气管11固定在右侧隔板5上,进气管6的进气端与大气相通,进气管6的出气端与第一空腔A相通,第一空腔A与第二空腔B之间通过左侧隔板4所设的通孔相通,第二空腔B与第三空腔C之间通过右侧隔板5所设的通孔相通。本实施例中,上述进气管6的进气端固定在外壳1上,进气管6的出气端固定在左侧隔板4上。本实施例中,上述外壳1的两侧分别装设有左侧端盖2及右侧端盖3。本实施例中,上述调音阀门7包括有转轴14、支承座15、弹簧16、阀门盖板17、本体18,其中阀门盖板17装设在本体18的侧壁,转轴14支承在支承座15上,转轴14能带动阀门盖板17转动,弹簧16套装在转轴14上,且弹簧16的一端固定在支承座15上,弹簧16的另一端固定在本体18上。本实施例中,上述转轴14与阀门盖板17所设的铰接轴连接,阀门盖板17所设的铰接轴与转轴14联动。上述弹簧16是扭转弹簧。在发动机低转速,外壳1所设中空腔体的腔内压力不大,调音阀门7不工作。当外壳1所设中空腔体的腔内压力变大后,阀门盖板17将会被推开,从而降低外壳1所设中空腔体的腔内背压。上述调音阀门7由排气压力来打开,此外,可以由外部的力量来控制调音阀门7的阀门关闭。本实施例中,上述调音阀门7的本体18上还设置有通孔12。通孔12的作用是降低低频率的声压。此外,上述三通管8上还设置排气孔13。本实施例中,上述三通管8上还设置有第四接口,三通管8通过第四接口与低频旁通管9连接。上述低频旁通管9为直管或弯管。本实施例中,上述低频旁通管9为直管。低频旁通管9的长度可根据使用需要适当增加。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是:当外壳1所设中空腔体的腔内压力小时(低转速),向箭头方向进行排气,如图2所示,降低低频成分噪音。当外壳1所设中空腔体的腔内压力变大时(中高转速),第二空腔B的阀门打开,气体不经过低频旁通管9,直接从阀门排到左侧出气管10及右侧出气管11,降低背压,保证发动机功率输出。实施例2: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根据消声量的目标值不同,也可以在上述三通管8上设置排气孔13,排气孔13作为消声孔,用排气孔13替代低频旁通管9,不用连接低频旁通管9,降低成本。使用低频旁通管9时,低频消声量会更大。实施例3: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上述调音阀门7上还设置有通孔12。实施例4: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5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上述低频旁通管9为弯管。实施例5: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6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上述低频旁通管9为弯管,低频旁通管9由第三空腔C弯折穿过右侧隔板5进入第二空腔B,增长低频旁通管9的长度,有效降低低频声压的频率。实施例6: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如图7所示,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是上述低频旁通管9为弯管,低频旁通管9由第三空腔C弯折穿过右侧隔板5进入第二空腔B,再穿过左侧隔板4进入第一空腔A。上述调音阀门7的阀门盖板17可由排气压力打开。上述带通孔12的调音阀门7的阀门盖板17也可由排气压力打开,也可以由外部的力量来控制阀门盖板17的关闭。本专利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发动机做功所产生的气体由进气管6进入消声器左侧的第一个空腔A,扩张消音后,气体透过左侧隔板4的孔进入第一个空腔B再次扩张消音。当消声器内部的气体压力小的时候,气体透过右侧隔板5所设通孔进入第一个空腔C扩张消音之后通过低频旁通管9进入三通管8,在三通管8分成两部分,分别从左侧出气管10和右侧出气管11排出。当消声器内的气体达到一定的压力时,在压力的作用下,调音阀门7或带通孔12的调音阀门7的阀门盖板17被推开,气体不经过低频旁通管9,直接流经三通管8后,分别从左侧出气管10和右侧出气管11排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单阀门双尾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1)、左侧隔板(4)、右侧隔板(5)、进气管(6)、调音阀门(7)、三通管(8)、左侧出气管(10)、右侧出气管(11),其中外壳(1)所设中空腔体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左侧隔板(4)及右侧隔板(5),左侧隔板(4)及右侧隔板(5)把外壳(1)所设中空腔体分为第一空腔A、第二空腔B、第三空腔C,调音阀门(7)及三通管(8)装设在左侧隔板(4)与右侧隔板(5)之间的第二空腔B内,且三通管(8)的第一接口与调音阀门(7)连接,三通管(8)的第二接口与左侧出气管(10)连接,三通管(8)的第三接口与右侧出气管(11)连接,且左侧出气管(10)固定在左侧隔板(4)上,右侧出气管(11)固定在右侧隔板(5)上,进气管(6)的进气端与大气相通,进气管(6)的出气端与第一空腔A相通,第一空腔A与第二空腔B之间通过左侧隔板(4)所设的通孔相通,第二空腔B与第三空腔C之间通过右侧隔板(5)所设的通孔相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单阀门双尾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有外壳(1)、左侧隔板(4)、右侧隔板(5)、进气管(6)、调音阀门(7)、三通管(8)、左侧出气管(10)、右侧出气管(11),其中外壳(1)所设中空腔体的两侧分别固定有左侧隔板(4)及右侧隔板(5),左侧隔板(4)及右侧隔板(5)把外壳(1)所设中空腔体分为第一空腔A、第二空腔B、第三空腔C,调音阀门(7)及三通管(8)装设在左侧隔板(4)与右侧隔板(5)之间的第二空腔B内,且三通管(8)的第一接口与调音阀门(7)连接,三通管(8)的第二接口与左侧出气管(10)连接,三通管(8)的第三接口与右侧出气管(11)连接,且左侧出气管(10)固定在左侧隔板(4)上,右侧出气管(11)固定在右侧隔板(5)上,进气管(6)的进气端与大气相通,进气管(6)的出气端与第一空腔A相通,第一空腔A与第二空腔B之间通过左侧隔板(4)所设的通孔相通,第二空腔B与第三空腔C之间通过右侧隔板(5)所设的通孔相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阀门双尾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上述进气管(6)的进气端固定在外壳(1)上,进气管(6)的出气端固定在左侧隔板(4)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阀门双尾管消声器,其特征在于上述外壳(1)两侧分别装设有左侧端盖(2)及右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滝本柱吴冠文张约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三五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