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耐承载支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7868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5:1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高强度耐承载支座,其特征在于:由基体、滑座和顶靠头部组成,基体、滑座和顶靠头部采用整体锻压成型结构,基体具有相同的厚度尺寸,基体的顶部平面左高右低,在左顶部平面上设置左安装通孔,在右顶部平面上设置右安装通孔,滑座连接于基体的底部,滑座由基体底部的前后两侧铣扁后所形成,顶靠头部以外伸方式设于基体的左上方,顶靠头部通过上弧形面连接基体的左上角、通过下弧形面连接基体的左下角,上下弧形面之间离开的距离随着靠近基体而逐渐变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高强度、耐承载的优点,可保证使用安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高强度耐承载支座
本技术涉及一种高精度加工设备,具体涉及一种高精度加工设备的承载支座。
技术介绍
高精度加工设备包括一些大型的多轴数控车床,其刀座一般也同时作为承载支座使用,承载支座的顶靠头部一般要求能够承受较大的载荷。现有技术的承载支座,其顶靠头部与承载支座的基体之间采用螺钉固定连接,需要多个零件进行组装,顶靠头部的顶头远离基体,并且因为承载支座的外形尺寸小,所以难以适应高强度、耐承载的使用要求,影响使用安全可靠性。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目前公知技术存在的问题,本技术的目的旨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强度、耐承载的优点,可保证使用安全的高强度耐承载支座。本技术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来完成的:高强度耐承载支座,其特征在于:由基体、滑座和顶靠头部组成,基体、滑座和顶靠头部采用整体锻压成型结构,基体具有相同的厚度尺寸,基体的顶部平面左高右低,在左顶部平面上设置左安装通孔,在右顶部平面上设置右安装通孔,滑座连接于基体的底部,滑座由基体底部的前后两侧铣扁后所形成,顶靠头部以外伸方式设于基体的左上方,顶靠头部通过上弧形面连接基体的左上角、通过下弧形面连接基体的左下角,上下弧形面之间离开的距离随着靠近基体而逐渐变大。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首先,承载支座采用整体锻压成型结构,减少现有技术连接产生的松动和连接孔加工产生的影响强度因素,另外,顶靠头部通过上下弧形面与基体的左上、左下角连接,并且上下弧形面之间离开的距离随着靠近基体而逐渐变大,使顶靠头部在保证与基体连接的前提下保证连接的高强度;还有,基体的顶部平面左高右低,左高可以保证基体与顶靠头部的连接尺寸大,右低则使承载支座的重心降低,同时右安装通孔的长度可以缩短,使安装螺钉与支座联接件的连接更为可靠,同时能够腾出一定的让位空间以满足安装需要,使承载支座的外形尺寸最优化,从而实现高强度、耐承载设计,保证使用安全。作为优选,所述顶靠头部具有三角形顶头,三角形顶头的最左端为尖端,尖端具有圆角设计。附图说明本技术有如下附图:图1为本技术的外形结构图,图2为图1的俯视图,图3为图1的右视图,图4为图1的仰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所示,本技术的高强度耐承载支座,由基体1、滑座3和顶靠头部2组成,基体1、滑座3和顶靠头部2采用整体锻压成型结构,基体1具有相同的厚度尺寸,基体1的顶部平面左高右低,在左顶部平面11上设置左安装通孔6,在右顶部平面12上设置右安装通孔7,滑座3连接于基体1的底部,滑座3由基体1底部的前后两侧铣扁后所形成,顶靠头部2以外伸方式设于基体1的左上方,顶靠头部2通过上弧形面4连接基体1的左上角、通过下弧形面5连接基体1的左下角,上、下弧形面之间离开的距离B随着靠近基体1而逐渐变大,所述顶靠头部2具有三角形顶头,三角形顶头的最左端为尖端,尖端具有圆角设计。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高强度耐承载支座,其特征在于:由基体、滑座和顶靠头部组成,基体、滑座和顶靠头部采用整体锻压成型结构,基体具有相同的厚度尺寸,基体的顶部平面左高右低,在左顶部平面上设置左安装通孔,在右顶部平面上设置右安装通孔,滑座连接于基体的底部,滑座由基体底部的前后两侧铣扁后所形成,顶靠头部以外伸方式设于基体的左上方,顶靠头部通过上弧形面连接基体的左上角、通过下弧形面连接基体的左下角,上下弧形面之间离开的距离随着靠近基体而逐渐变大。

【技术特征摘要】
1.高强度耐承载支座,其特征在于:由基体、滑座和顶靠头部组成,基体、滑座和顶靠头部采用整体锻压成型结构,基体具有相同的厚度尺寸,基体的顶部平面左高右低,在左顶部平面上设置左安装通孔,在右顶部平面上设置右安装通孔,滑座连接于基体的底部,滑座由基体底部的前后两侧铣扁后所形成,顶...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陈立新周鹏
申请(专利权)人:温州天和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