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车体及电动塞拉门公交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65585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车体及公交车,包括车身、车身上设有用于安装单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一门洞和用于安装双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二门洞;第一门洞和第二门洞上方均设有机构安装部,用于安装电动塞拉门机构的吊架,吊架下方设有门框,门框内侧四周装有胶条或压紧条,门框上方设有用于稳定塞拉门门扇上端的平衡轮安装架,门框下方压紧条的一侧或两侧装有用于稳定门扇开启过程中的下部运动和关闭后门扇下端的摆臂安装架。本发明专利技术在车辆运动过程中较好地稳定门扇,结构设计合理、可靠,门洞附近不存在立柱,车门打开时向车体外进行塞拉运动,不影响车内乘客的站立,可有效提高车内的空间利用率,同时提高车体的密封性能并增强车体对噪声的屏蔽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车体及电动塞拉门公交车
本专利技术属于公交车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车体及电动塞拉门公交车。
技术介绍
随着石油资源的逐步枯竭,以及汽油、柴油使用过程中所引发的环境污染问题,而随着能源动力技术的不断进步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了一种有效解决该问题的方法。诸如混合动力、燃料电池等的新能源公交车,更是一种绿色、健康的出行方式,因此,国家正在逐步推广新能源公交汽车,各个城市也在逐步投入使用,以代替现有老旧的柴油公交车。虽然新能源公交车的动力已经得到升级换代,但大多数新能源汽车的车体依旧采用传统结构,安装的车门依旧为以下三种类型:折叠门、内摆门和外摆门。折叠门采用铰链连接各部分门扇,由气缸驱动门扇进行开、关运动,该种门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少,但该种折叠门无法与车体的外曲面良好衔接,在铰链连接处的缝隙较大、密封性较差。内摆门的门扇可以与车体曲面良好衔接,但其一般在门扇上、下两端采用毛刷密封,长时间使用之后,毛刷的密封性能会越来越差。而内摆门一般依靠左、右立柱的旋转,通过上、下摆臂带动门扇运动,该种运动方式导致其在车体内占用的运动空间较大。外摆门依靠立柱及立柱上的摆臂,由电机驱动门扇进行向内或外的平移运动,占用空间较大,不利于提高车内空间的利用率。另外,内摆门和外摆门目前多为气动驱动,需将电能转化为气能,能源利用率降低,无法充分体现绿色出行的理念。城市公交电动塞拉门作为一种新的城市公交门系统,其由电机驱动,密封性能好、安全可靠,符合绿色出行的要求,但由于其机构较重、门系统结构独特,现有的车体结构已经无法满足电动塞拉门的安装及使用要求。专利技术内容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是一种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车体及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该车体前上客车门可安装单开电动塞拉门,后下客车门可安装双开电动塞拉门,不仅可有效提高车内的空间利用率,还可提高车体的密封性、降低噪声并增强车体美观,且结构简单、强度大、刚度高,可以满足电动塞拉门的安装及使用要求。技术方案:一种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车体,包括车身、车身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单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一门洞和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双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二门洞;第一门洞和第二门洞上方均设有机构安装部,用于安装电动塞拉门机构的吊架,吊架下方设有门框,门框内侧四周装有胶条或压紧条,门框上方设有用于稳定塞拉门门扇上端的平衡轮安装架,门框下方压紧条的一侧或两侧装有用于稳定门扇开启过程中的下部运动和关闭后门扇下端的摆臂安装架。所述第一门洞机构安装部分别装有单门右机构吊架和单门左机构吊架,其均固定在第一门洞上方。所述单门右机构吊架和单门左机构吊架均为U形,在单门右机构吊架和单门左机构吊架的两侧各设置有3个折弯边,用于增强吊架刚度。所述第一门洞的门框为第一门框,第一门框内侧四周分别装有单门门扇压紧条、单门上压紧条、单门下压紧条、左侧胶条安装架,左侧胶条安装架上装有胶条,当门扇关闭并内嵌进车体内后,门扇外周的胶条会与四周压紧条及胶条相互压紧,形成4个内密封面。左侧胶条安装架(11)上的胶条具有缓冲作用,防止门扇关闭时将乘客夹伤所述第一门框上方设置的平衡轮安装架为单门平衡轮安装架,安装在第一门框的右上方;所述第一门框下方设置的摆臂安装架为单门摆臂安装架,单门摆臂安装架固定安装在单门下压紧条的右侧。所述第二门洞的机构安装部分别装有双门右机构吊架和双门左机构吊架,均其固定在第二门洞上方。所述双门右机构吊架和双门左机构吊架均为U型吊架,在单门右机构吊架和单门左机构吊架的两侧各设置有折弯边,折弯边处还设有加强筋,用于增强吊架刚度。所述第二门洞的门框为第二门框,第二门框内侧四周边分别装有左侧门扇胶条压紧条、右侧门扇胶条压紧条、双门上压紧条及双门下压紧条,当门扇关闭并内嵌进车体后,门扇外周的胶条会与四周压紧条相互压紧,形成4个内密封面。所述第二门框上方设置的平衡轮安装架包括右平衡轮安装架和左平衡轮安装架,分别安装在第二门框的右上方和左上方;所述第二门框的双门下压紧条两侧设置的摆臂安装架包括左摆臂安装架和右摆臂安装架,分别通过螺钉固定安装在双门下压紧条的左右两侧。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电动塞拉门公交车,采用上述的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车体。有益效果: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采用能同时安装单开塞拉门和双开塞拉门的车体结构,可使单开塞拉门和双开塞拉门分别采用四点安装和六点安装,在车辆运动过程中较好地稳定门扇,结构设计合理、可靠。门洞附近不存在立柱,车门打开时向车体外进行塞拉运动,不影响车内乘客的站立,可有效提高车内的空间利用率。两种塞拉门安装结构均采用内密封,通过门扇四周胶条与门洞周边压紧条或胶条外表面的接触、压紧,形成良好的密封结构,提高车体的密封性能并增强车体对噪声的屏蔽能力。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安装单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一门洞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安装单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一门洞左侧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安装单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一门洞右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安装双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二门洞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安装双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二门洞单侧示意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中用于安装双开电动塞拉门第二门洞单侧下端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案例进行详细的描述;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车体,包括车身1、车身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单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一门洞2和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双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二门洞3,本实施例中,分别为一个第一门洞2和一个第二门洞3。第一门洞2和第二门洞3上方均设有机构安装部,用于安装电动塞拉门机构的吊架,吊架下方设有门框,门框内侧四周装有胶条或压紧条,门框上方设有用于稳定塞拉门门扇上端的平衡轮安装架,门框下方为下压紧条,其一侧或两侧装有用于稳定门扇开启过程中的下部运动和关闭后门扇下端的摆臂安装架。如图2至4所示,用于安装单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一门洞2的吊架包括单门右机构吊架6和单门左机构吊架7,均固定在第一门洞2上方。用于吊装电动塞拉门机构的单门右机构吊架6和单门左机构吊架7为U形,在单门右机构吊架6和单门左机构吊架7各个吊架的两侧各设置有3个折弯边,以增强吊架刚度。第一门洞2的门框为第一门框4,第一门框4四周安装有单门侧压紧条8、单门上压紧条9、单门下压紧条10及左侧胶条安装架11,以车体外表面为基准,单门下压紧条10、单门侧压紧条8、单门上压紧条9均内嵌一定距离。当门扇关闭并内嵌进车体后,门扇四周胶条会与单门下压紧条10、单门侧压紧条8、单门上压紧条9和左侧胶条安装架11上的胶条等相互压紧,形成内密封面。第一门框4右上方安装有单门平衡轮安装架12,第一门框4右下方安装有单门摆臂安装架13,单门平衡轮安装架12用于安装单门的平衡轮组件,可稳定关闭后门扇的上端,单门摆臂安装架13用于安装单门的摆臂组件,即可用于稳定门扇开启过程中的下部运动,也可稳定关闭后门扇的下端。如图5至7所示,所述用于安装双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二门洞3的吊架包括双门右机构吊架14和双门左机构吊架15,均安装在第二门洞3上方。用于吊装双开塞拉门机构的双门右机构吊架14和双门左机构吊架15形状为U形,但鉴于双门机构重量更大,双门右机构吊架14和双门左机构吊架15在两端增加了折弯边,以增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1)、车身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单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一门洞(2)和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双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二门洞(3);第一门洞(2)和第二门洞(3)上方均设有机构安装部,用于安装电动塞拉门的机构吊架,吊架下方设有门框,门框内侧四周装有胶条或压紧条,门框上方设有用于稳定塞拉门门扇上端的平衡轮安装架,门框下方压紧条的一侧或两侧装有用于稳定门扇开启过程中的下部运动和关闭后门扇下端的摆臂安装架。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车体,其特征在于,包括车身(1)、车身上设有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单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一门洞(2)和至少一个用于安装双开电动塞拉门的第二门洞(3);第一门洞(2)和第二门洞(3)上方均设有机构安装部,用于安装电动塞拉门的机构吊架,吊架下方设有门框,门框内侧四周装有胶条或压紧条,门框上方设有用于稳定塞拉门门扇上端的平衡轮安装架,门框下方压紧条的一侧或两侧装有用于稳定门扇开启过程中的下部运动和关闭后门扇下端的摆臂安装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洞(2)的机构安装部分别装有单门右机构吊架(6)和单门左机构吊架(7),其均固定在第一门洞(2)上方。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单门右机构吊架(6)和单门左机构吊架(7)均为U形,在单门右机构吊架(6)和单门左机构吊架(7)的两侧各设置有3个折弯边,用于增强吊架刚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洞(2)的门框为第一门框(4),第一门框(4)内侧四周分别装有单门侧压紧条(8)、单门上压紧条(9)、单门下压紧条(10)、左侧胶条安装架(11),左侧胶条安装架(11)上装有胶条,当门扇关闭并内嵌进车体后,门扇外周的胶条会与四周压紧条及胶条相互压紧,形成4个内密封面。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动塞拉门公交车车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门框(4)上方设置的平衡轮安装架为单门平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远红王家富刘建军史翔黄东盛葛汉青史旭东
申请(专利权)人:金龙联合汽车工业苏州有限公司南京康尼机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