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脱硫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64546 阅读: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7 14:2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脱硫装置,包括塔体、三组喷淋组件、扩散组件及动力件,其中,塔体底部设有进烟口、顶部设有出烟口,且塔体的内底壁倾斜设置,塔体底部于内底壁的下游设有排液口;三组喷淋组件分别为第一喷淋组件、第二喷淋组件、第三喷淋组件,第一喷淋组件和第二喷淋组件相平行且横设在塔体内,第三喷淋组件设置在进烟口与第一喷淋组件之间的塔体的内壁上;扩散组件横设在塔体内,并位于第一喷淋组件和第二喷淋组件之间,扩散组件包括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上均设有多个贯穿的散烟孔,且第二孔板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孔板移动;动力件设置在塔体上,用于驱动第二孔板相对第一孔板移动,使上下两排散烟孔正对或错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脱硫装置
本技术涉及化学工艺生产
,尤其涉及一种脱硫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的工业生产中,湿法脱硫是技术最成熟的一种脱硫方式,但是在脱硫过程中,二氧化硫气体与碱液会生成固体物质,且碱液会进入至脱硫塔底部,在将脱硫塔底部的碱液排出的时候,因为底部为平面设置,因此无法完全将底部的碱液排除,会造成残留,长时间下,残留碱液会腐蚀脱硫塔,造成脱硫塔使用寿命短。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脱硫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脱硫装置,使用寿命长且脱硫效果好。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脱硫装置,包括塔体、三组喷淋组件、扩散组件及动力件,其中,所述塔体底部设有进烟口、顶部设有出烟口,且所述塔体的内底壁倾斜设置,所述塔体底部于所述内底壁的下游设有排液口;所述三组喷淋组件分别为第一喷淋组件、第二喷淋组件、第三喷淋组件,其中,所述第一喷淋组件和所述第二喷淋组件相平行且横设在所述塔体内,所述第三喷淋组件设置在所述进烟口与所述第一喷淋组件之间的所述塔体的内壁上;所述扩散组件横设在所述塔体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喷淋组件和所述第二喷淋组件之间,所述扩散组件包括第一孔板和第二孔板,所述第一孔板和所述第二孔板上均设有多个贯穿的散烟孔,且所述第二孔板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孔板移动;所述动力件设置在所述塔体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孔板相对所述第一孔板移动,使所述第二孔板上的各所述散烟孔正对或错开所述第一孔板上的各所述散烟孔。进一步的,所述出烟口的端部上设有除雾器,且所述出烟口的内壁上设有朝向所述除雾器的冲洗喷嘴。进一步的,所述冲洗喷嘴与所述出烟口的内壁转动连接。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喷淋组件、所述第二喷淋组件及所述第三喷淋组件均包括进液管、多个设置在所述进液管上的喷头。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孔板上设有两条相平行的滑槽,所述第二孔板上设有相平行的滑轨和齿条,所述滑轨与其中一个所述滑槽滑动连接,所述齿条置于另一个所述滑槽内。进一步的,所述动力件为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齿条相啮合。进一步的,所述塔体的内顶壁上设有倾斜朝向所述出烟口的导向板。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通过将塔体的内底壁设置为倾斜式的,并将排液口设置在内底壁的下游处,可使塔体内底部的液体全部从排液口排出,避免了积液导致的腐蚀,延长了使用寿命;且在进烟口与第一喷淋组件之间的塔体的内壁上设置第三喷淋组件,可全面的对从进烟口进入的烟气进行喷洒,避免烟气存留在死角,大大确保了脱硫效果。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提供的脱硫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中:10-塔体,11-进烟口,12-出烟口,13-排液口,14-导向板,20-第一喷淋组件,21-进液管,22-喷头,30-第二喷淋组件,40-第三喷淋组件,51-第一孔板,52-第二孔板,53-散烟孔,54-滑轨,55-齿条,56-齿轮,60-动力件,71-除雾器,72-冲洗喷嘴。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脱硫装置包括塔体10、三组喷淋组件、扩散组件及动力件60。其中,塔体10底部设有进烟口11、顶部设有出烟口12,且塔体10的内底壁倾斜设置,塔体10底部于内底壁的下游设有排液口13;三组喷淋组件分别为第一喷淋组件20、第二喷淋组件30、第三喷淋组件40,其中,第一喷淋组件20和第二喷淋组件30相平行且横设在塔体10内,第三喷淋组件40设置在进烟口11与第一喷淋组件20之间的塔体10的内壁上;扩散组件横设在塔体10内,并位于第一喷淋组件20和第二喷淋组件30之间,扩散组件包括第一孔板51和第二孔板52,第一孔板51和第二孔板52上均设有多个贯穿的散烟孔53,且第二孔板52能够相对第一孔板51移动;动力件60设置在塔体10上,用于驱动第二孔板52相对第一孔板51移动,使第二孔板52上的各散烟孔53正对或错开第一孔板51上的各散烟孔53。本技术将塔体10的内底壁倾斜设置,便于塔体10内的液体完全从排液口13排出;利用第一喷淋组件20和第二喷淋组件30可对烟气进行两次脱硫;另外,设置第三喷淋组件40可对进烟口11处的烟气进行脱硫,避免烟气沿塔体10内壁直升,形成脱硫死角。另外,还可以在出烟口12的端部上设置除雾器71,且出烟口12的内壁上设置朝向除雾器71的冲洗喷嘴72。利用除雾器71可脱除脱硫后的烟气携带的液滴,利用冲洗喷嘴72可将除雾器71清洗干净。为了能够全面的清洗除雾器71,本技术将冲洗喷嘴72与出烟口12的内壁转动连接,使冲洗喷嘴72转动,从而可从不同的角度清洗除雾器71。具体的,第一喷淋组件20、第二喷淋组件30及第三喷淋组件40均包括进液管21、多个设置在进液管21上的喷头22。为了使第二孔板52可相对第一孔板51移动,本技术在第一孔板51上设有两条相平行的滑槽,第二孔板52上设有相平行的滑轨54和齿条55,滑轨54与其中一个滑槽滑动连接,齿条55置于另一个滑槽内;动力件60为电机,电机的输出轴上连接有齿轮56,齿轮56与齿条55相啮合。如此,电机启动,第二孔板52即可相对第一孔板51往复移动,使第二孔板52上的各散烟孔53正对或错开第一孔板51上的各散烟孔53,从而使经过第一次脱硫的烟气扩散至第二喷淋组件30所在的区域,且散烟孔53可将烟气驱动散开,避免烟气集中,减小烟气密度,进而可与第二喷淋组件喷下的碱液接触更充分,且第一孔板51与第二孔板52减缓了烟气的轴向运动速度,延长了与碱液的接触时间,增大了烟气内二氧化硫气体溶于碱液的量,增强了脱硫效果,提高了脱硫率。另外,为了便于脱硫后的烟气顺畅的排出,本技术在塔体10的内顶壁上设有倾斜朝向出烟口12的导向板14。综上,本技术的脱硫装置使用寿命长且脱硫效果好。以上结合具体实施例描述了本技术的技术原理。这些描述只是为了解释本技术的原理,而不能以任何方式解释为对本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基于此处的解释,本领域的技术人员不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即可联想到本技术的其它具体实施方式,这些方式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0)、三组喷淋组件、扩散组件及动力件(60),其中,所述塔体(10)底部设有进烟口(11)、顶部设有出烟口(12),且所述塔体(10)的内底壁倾斜设置,所述塔体(10)底部于所述内底壁的下游设有排液口(13);所述三组喷淋组件分别为第一喷淋组件(20)、第二喷淋组件(30)、第三喷淋组件(40),其中,所述第一喷淋组件(20)和所述第二喷淋组件(30)相平行且横设在所述塔体(10)内,所述第三喷淋组件(40)设置在所述进烟口(11)与所述第一喷淋组件(20)之间的所述塔体(10)的内壁上;所述扩散组件横设在所述塔体(10)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喷淋组件(20)和所述第二喷淋组件(30)之间,所述扩散组件包括第一孔板(51)和第二孔板(52),所述第一孔板(51)和所述第二孔板(52)上均设有多个贯穿的散烟孔(53),且所述第二孔板(52)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孔板(51)移动;所述动力件(60)设置在所述塔体(10)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孔板(52)相对所述第一孔板(51)移动,使所述第二孔板(52)上的各所述散烟孔(53)正对或错开所述第一孔板(51)上的各所述散烟孔(53)。...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脱硫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塔体(10)、三组喷淋组件、扩散组件及动力件(60),其中,所述塔体(10)底部设有进烟口(11)、顶部设有出烟口(12),且所述塔体(10)的内底壁倾斜设置,所述塔体(10)底部于所述内底壁的下游设有排液口(13);所述三组喷淋组件分别为第一喷淋组件(20)、第二喷淋组件(30)、第三喷淋组件(40),其中,所述第一喷淋组件(20)和所述第二喷淋组件(30)相平行且横设在所述塔体(10)内,所述第三喷淋组件(40)设置在所述进烟口(11)与所述第一喷淋组件(20)之间的所述塔体(10)的内壁上;所述扩散组件横设在所述塔体(10)内,并位于所述第一喷淋组件(20)和所述第二喷淋组件(30)之间,所述扩散组件包括第一孔板(51)和第二孔板(52),所述第一孔板(51)和所述第二孔板(52)上均设有多个贯穿的散烟孔(53),且所述第二孔板(52)能够相对所述第一孔板(51)移动;所述动力件(60)设置在所述塔体(10)上,用于驱动所述第二孔板(52)相对所述第一孔板(51)移动,使所述第二孔板(52)上的各所述散烟孔(53)正对或错开所述第一孔板(5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安全建苗树运徐琦张林生
申请(专利权)人:昆山市精细化工研究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