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在检测氟离子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19048 阅读:4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3:0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在检测氟离子中的应用,其是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氟离子,所述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作为电化学发光试剂。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氟离子的过程包括以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为电化学发光试剂,K2S2O8为共反应剂,检测氟离子与电化学发光试剂和共反应剂混合后的电化学发光强度,ECL强度与F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在检测氟离子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在检测氟离子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氟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氟化物是以氟离子的形式,调查显示,氟广泛分布于自然水体中,骨和牙齿中含有人体内氟的大部分,氟化物与人体生命活动及牙齿、骨骼组织代谢密切相关。氟是牙齿及骨骼不可缺少的成分,少量氟可以促进牙齿珐琅质对细菌酸性腐蚀的抵抗力,防止龋齿。但是,氟过量的摄入,氟离子会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生成不溶的氟化钙,从而进一步造成低血钙症,也就是常说的氟中毒。因此,快速准确的检测日常用品中氟离子的含量非常重要。近几年研究发现,有关电化学发光(ECL)传感器检测氟离子的文献少有报道,存在检测不灵敏,稳定性低等问题。环糊精与卟啉结合构筑的超分子因兼具卟啉优越的物理、化学及光学特征以及环糊精良好的水溶性、分子识别能力而在模拟酶催化、生命科学、药物控释、电子转移过程等方面有广泛的应用,如郭喜良(“光谱法研究卟啉生物大分子在有序介质中的组装”,山西大学,2004年6月)通过将meso-四(对-羟基苯基)卟啉(THPP)的DMSO溶液与β-环糊精、的溶液混合,用磷酸盐缓冲液控制酸度,静置30min,成功组装得到THPP-β-CD超分子。但没有有关将环糊精-卟啉超分子用于氟离子检测的报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根据上述
技术介绍
的现状,提供了一种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在检测氟离子中的应用。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在检测氟离子中的应用,其特点在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氟离子,其中,所述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作为电化学发光试剂。一种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氟离子的方法,包括:以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为电化学发光试剂,K2S2O8为共反应剂,检测氟离子与电化学发光试剂和共反应剂混合后的电化学发光强度。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1)配制系列浓度的氟离子标准溶液;(2)将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和K2S2O8加入磷酸盐缓冲液中,得到电化学发光试剂溶液;(3)将步骤(1)的氟离子标准溶液与步骤(2)的电化学发光试剂溶液混合,检测电化学发光强度,得到电化学发光强度与氟离子浓度的标准曲线或线性方程;(4)将待测氟离子溶液与步骤(2)的电化学发光试剂溶液混合,检测电化学发光强度,通过步骤(3)的标准曲线或线性方程得出待测氟离子溶液中氟离子的浓度。优选地,所述磷酸盐缓冲液的pH=7.0。优选地,检测电化学发光强度的电位窗为-0.2V~-1.6V。本专利技术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K2S2O8体系的ECL强度与F-的浓度在2~100μmol·L-1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lnI0/I=0.1083+0.0122C(F-),相关系数R2=0.9957。与现有氟离子检测方法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检测方法操作过程简单方便,灵敏度及选择性高。附图说明附图用来提供对本专利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图1是THPP-β-CD/K2S2O8体系与THPP/K2S2O8体系的ECL强度对比图。图2是THPP-β-CD/K2S2O8体系扫描23圈的ECL稳定性。图3是THPP-β-CD/K2S2O8体系加入F-前后的ECL强度对比图(插图是加入F-前后的ECL强度的自然对数之比与F-浓度之间的关系图)。图4是THPP-β-CD/K2S2O8体系对F-检测的选择性。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优选实施例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实施例1(1)THPP-β-CD超分子材料的制备将四(对羟基苯基)卟啉(THPP)溶于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中,得到0.1mmol·L-1的THPP溶液。将β-CD粉末溶解在水中配制成溶液,得到0.9mmol·L-1的β-CD溶液。500μL上述配制好的THPP溶液在500μL、pH=7.0、0.1mol·L-1磷酸盐缓冲溶液中质子化后,加入150μL、0.9mmol·L-1的β-CD,摇匀,静置15min,得到THPP-β-CD超分子,备用。(2)F-浓度检测①.将玻碳电极依次用0.3μm和0.05μm的三氧化二铝粉打磨抛光,然后用二次蒸馏水冲洗,待用。②.实验室采用传统的三电极体系:裸的玻碳电极(GCE,直径3.0mm)作为工作电极,Ag/AgCl电极(含饱和KCl溶液)作为参比电极,铂柱电极作为对电极。MPI-A型毛细管电泳-电化学发光分析仪(购买于西安瑞迈分析仪器有限责任公司)用于电化学以及电化学发光实验。③.F-标准溶液的配制:称取准确量的KF溶解在水中,配制成1mmol··L-1的KF溶液,再稀释成系列不同浓度的标准溶液,备用。④.以pH=7.0的PBS缓冲溶液作为支持电解质,移液枪准确移取100μL上述成功制备的THPP-β-CD超分子材料加入5mL磷酸盐缓冲液(含0.1mol·L-1的K2S2O8)中,得到电化学发光试剂溶液,K2S2O8作为共反应剂,THPP-β-CD超分子作为电化学发光试剂,检测电化学发光时,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的光电倍增管偏压设置为800V,扫速0.1V··S-1、电位窗在-0.2~-1.6V。如图1所示,在相同条件下,THPP-β-CD/K2S2O8体系的ECL强度是THPP/K2S2O8体系的6倍。如图2所示,THPP-β-CD/K2S2O8体系连续扫描23圈的ECL强度并无变化,表明THPP-β-CD/K2S2O8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发光稳定性。⑤.将一定体积的F-标准溶液与一定体积的电化学发光试剂溶液混合,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加入前后的电化学发光(ECL)强度,电化学发光分析仪的光电倍增管偏压设置为800V,扫速0.1V··S-1、电位窗在-0.2~-1.6V。如图3所示,氟离子对THPP-β-CD/K2S2O8体系的ECL信号具有淬灭作用,且ECL强度与F-的浓度在2~100μmol·L-1之间存在良好的线性关系:1nI0/I=0.1083+0.0122C(F-),相关系数R2=0.9957。I0为加入F-前THPP-β-CD/K2S2O8体系的ECL强度,I为加入F-后THPP-β-CD/K2S2O8体系的ECL强度,C(F-)为F-的浓度。⑥.按步骤⑤相同的条件,将待测氟离子溶液与电化学发光试剂溶液混合,检测电化学发光强度,利用ECL强度与F-的标准曲线(或线性方程)得出待测氟离子溶液中氟离子的浓度。⑦.用浓度为10mmol.L-1的干扰离子(Na+、Fe3+、K+、Ca2+、Cl-、Br-、I-等)溶液替代F-溶液,检测干扰离子加入前后的电化学发光(ECL)强度。由图4可以看出,尽管干扰离子的浓度是10mmol·L-1·,目标检测物F-的浓度为20μmol·L-1,但是F-对THPP-β-CD/K2S2O8体系ECL信号的淬灭效率远远大于Na+、Fe3+、K+、Ca2+、Cl-、Br-、I-等离子,也就是THPP-β-CD/K2S2O8体系对F-检测具有很高的选择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在检测氟离子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氟离子,其中,所述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作为电化学发光试剂。

【技术特征摘要】
1.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在检测氟离子中的应用,其特征在于: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氟离子,其中,所述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作为电化学发光试剂。2.一种电化学发光法检测氟离子的方法,包括:以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为电化学发光试剂,K2S2O8为共反应剂,检测氟离子与电化学发光试剂和共反应剂混合后的电化学发光强度。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的具体步骤包括:(1)配制系列浓度的氟离子标准溶液;(2)将四(对羟基苯基)卟啉-β-CD超分子和K2S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小泉吴艳霞魏丽萍王铁英孙和水张银潘胥亚丽李金芳陕多亮陈晶韩振刚
申请(专利权)人:西北师范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甘肃,6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