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碟刹前减震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1805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12: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双碟刹前减震器装置,属于减震器技术领域,包括活塞杆、储油缸、工作缸筒以及油封装置,工作缸筒固定于储油缸内,活塞杆位于工作缸筒内且一端伸出工作缸筒,位于工作缸筒内的一段活塞杆端部连有活塞体,活塞体上安装有伸张阀和补偿阀。油封装置包括导向座以及防尘盖,导向座固定在油缸顶部,防尘盖固定在导向座顶部,导向座内开有第一隔腔与第二隔腔,第一隔腔内设有第一密封圈,第二隔腔内设有密封座,第二隔腔内壁面上向外凸出形成多根导向柱,多根导向柱上均套设有导向管,导向管与导向柱之间套设有弹簧,弹簧使导向管一端抵持在密封套筒上。该前减震器装置油封效果良好,不易漏油,使用寿命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碟刹前减震器装置
本技术涉及减震器
,更具体的,涉及双碟刹前减震器装置。
技术介绍
减震器(Absorber),是安装在车体与负重轮之间的一个阻尼元件,用来抑制弹簧吸震后反弹时的震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包括有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通过性等性能的要求。减震器能衰减车体的振动并阻止共振情况下车体振幅的无限增大,能减小车体振动的振幅和振动次数,从而能延长弹性元件的疲劳寿命和提高乘客的舒适性,因此,市场上对减震器的需求也越来越高。根据安装位置分,有前减震器和后减震器,前减震器一般由支耳、支座、筒身、托盘、油封以及活塞杆等组成。然而现在的前减震器存在着油封效果不好导致漏油的缺陷,前减震器漏油不但会影响汽车的稳定性,更严重地甚至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前减震器容易漏油这个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出双碟刹前减震器装置,该前减震器装置油封效果良好,不易漏油,使用寿命长。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本技术提供了双碟刹前减震器装置,包括活塞杆、储油缸、工作缸筒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双碟刹前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1)、储油缸(2)、工作缸筒(3)以及油封装置(4),所述工作缸筒(3)固定于所述储油缸(2)内并与所述储油缸(2)同轴设置,所述活塞杆(1)位于所述工作缸筒(3)内且一端伸出所述工作缸筒(3),外露于所述工作缸筒(3)的一段所述活塞杆(1)端部固定有第一支座(5),所述工作缸筒(3)底部固定有第二支座(6),位于所述工作缸筒(3)内的一段所述活塞杆(1)端部连有活塞体(8),所述活塞体(8)上安装有伸张阀(81)和补偿阀(72),所述活塞体(8)的形状与所述工作缸筒(3)内壁形状相适配,所述工作缸筒(3)底部安装有底阀(7),所述底阀(7)上安...

【技术特征摘要】
1.双碟刹前减震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杆(1)、储油缸(2)、工作缸筒(3)以及油封装置(4),所述工作缸筒(3)固定于所述储油缸(2)内并与所述储油缸(2)同轴设置,所述活塞杆(1)位于所述工作缸筒(3)内且一端伸出所述工作缸筒(3),外露于所述工作缸筒(3)的一段所述活塞杆(1)端部固定有第一支座(5),所述工作缸筒(3)底部固定有第二支座(6),位于所述工作缸筒(3)内的一段所述活塞杆(1)端部连有活塞体(8),所述活塞体(8)上安装有伸张阀(81)和补偿阀(72),所述活塞体(8)的形状与所述工作缸筒(3)内壁形状相适配,所述工作缸筒(3)底部安装有底阀(7),所述底阀(7)上安装有压缩阀(71)和补偿阀(72),所述工作缸筒(3)通过所述底阀(7)与所述储油缸(2)连通;所述油封装置(4)固定在所述储油缸(2)和所述工作缸筒(3)顶部且与所述储油缸(2)密封连接,所述油封装置(4)包括导向座(42)以及防尘盖(41),所述导向座(42)固定在所述储油缸(2)顶部且与所述储油缸(2)密封连接,所述防尘盖(41)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导向座(42)顶部,所述导向座(42)内开有第一隔腔(423)与第二隔腔(424),所述第一隔腔(423)位于所述第二隔腔(424)下方,且所述第一隔腔(423)的直径小于所述第二隔腔(424)直径,所述第一隔腔(423)与所述第二隔腔(424)相连通;所述第一隔腔(423)内设有第一密封圈(421),所述第一密封圈(421)内壁与所述活塞杆(1)外壁贴合,外壁与所述第一隔腔(423)侧壁贴合;所述第二隔腔(424)内设有密封座(422),所述密封座(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义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西巨晟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