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性标记抗纳米抗体在癌症的预后、诊断中的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09949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9: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放射性标记抗纳米抗体在癌症的预后、诊断中的应用。具体地,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检测PD‑L1分子的免疫偶联物,所述的免疫偶联物包含特定的抗PD‑L1纳米抗体的VHH链和放射性核素,可以用于待测对象PD‑L1表达情况的非侵入性检测。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免疫偶联物具有小尺寸和高度特异性,适合同时靶向原发及转移肿瘤的全身检测,准确度高,辐射剂量小。

Application of radiolabeled anti-Nano antibodies in the prognosis and diagnosis of cancer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pplication of radiolabeled anti-Nano antibody in the prognosis and diagnosis of cancer. Specifically, the present invention discloses an immune conjugate for detecting PD L1 molecule, which contains specific VHH chains and radionuclides of anti-PD L1 nanoantibodies and can be used for non-invasive detection of the expression of PD L1 in the target. The immune conjugate of the invention has small size and high specificity, and is suitable for the whole body detection of targeting primary and metastatic tumors at the same time, with high accuracy and low radiation dos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放射性标记抗纳米抗体在癌症的预后、诊断中的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生物医学或生物显像
,更具体地涉及放射性标记抗纳米抗体在癌症的预后、诊断中的应用。
技术介绍
PD-1及其配体PD-L1是肿瘤免疫的重要靶点,利用单抗阻断PD-1、PD-L1通路近年受到人们广泛关注。PD-1、PD-L1是一对免疫抑制分子,是免疫系统防止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通路的激活具有抑制肿瘤免疫应答、诱导肿瘤特异性T细胞凋亡的作用,与肿瘤发展有密切关系。PD-1(CD279)是一种I型跨膜蛋白,属于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主要表达于活化的CD4+T细胞、CD8+T细胞及B细胞等免疫细胞上。其配体PD-L1(又名B7-H1,CD274)属于B7家族成员,在肿瘤浸润免疫细胞(TIC),以及多种恶性肿瘤细胞中高表达,如恶性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头颈鳞癌等。在临床试验中,PD-1、PD-L1单抗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美国FDA已批准多种抗PD-1、PD-L1单抗用于治疗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晚期肾细胞癌等,还有多项PD-1、PD-L1单抗的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肿瘤通过上调PD-L1的表达,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与杀伤,临床标本证明PD-L1在多种恶性肿瘤组织及TIC上的高表达均与癌症患者的不良预后高度相关。虽然PD-1、PD-L1单抗在各种恶性肿瘤临床试验中显示出良好治疗效果,但是总体反应率只有大约20%,出现临床反应的肿瘤患者多为在治疗前TIC或肿瘤细胞PD-L1高表达患者。因此各种PD-1、PD-L1单抗在肿瘤患者接受阻断治疗前,均须要对活检肿瘤组织检测PD-L1表达水平,以便对患者进行筛选,提高治疗临床效益。由于PD-L1是一个动态生物标志物,表达水平在治疗过程中随时间改变,传统组织穿刺检查方法在实践中有很多弊端。因此急需开发更有的效诊断方法,同时检测原发及转移肿瘤,实时及无创地检测及定量PD-L1这一个动态生物标志物,筛选合适病人进行治疗,监测治疗效果及优化治疗方案。另外,PD-1、PD-L1单抗与局部放疗联合应用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不但可以增强机体抗肿瘤免疫反应,还可产生远隔效应抑制远位肿瘤。利用抗体针对PD-L1进行靶向性放疗,能够提高治疗效率及减少毒性,但目前这治疗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其作用机制尚需进一步研究。纳米抗体是目前最小的抗体分子,其分子量是普通抗体的1/10,最初由比利时科学家Hamers,R在骆驼血液中发现,它是工程化抗体产品中备受关注的一类。纳米抗体除具备单克隆抗体的抗原反应性外,还拥有一些独特的功能特性,如分子质量小,稳定性强、可溶性好、易表达、免疫原性弱(与人蛋白序列有超过70%相似)、穿透性强、靶向性强、人源化简单,制备成本低廉等,几乎完美克服了传统抗体开发周期长,稳定性较低,保存条件苛刻等缺陷。纳米抗体因其结构特殊,作为放射性同位素靶向载体,能够快速、特异性地穿透肿瘤组织结合靶标,而无结合抗体能很快从血液清除,減低身体放射性剂量,对比传统抗体作为示踪剂具有众多明显优势。然而,目前本领域尚缺乏令人满意的针对PD-L1的纳米抗体。因此,本领域迫切需要开发新的有效针对PD-L1的特异性纳米抗体。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类有效针对PD-L1的特异性纳米抗体。更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针对于PD-L1的纳米抗体结合同位素标记非侵入性地检测PD-L1表达的应用。在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免疫偶联物,所述的免疫偶联物含有:(a)抗PD-L1纳米抗体的VHH链或具有所述的VHH链的抗PD-L1纳米抗体,其中,所述的VHH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7中任一所示;和(b)选自下组的偶联部分:可检测标记物、药物、毒素、细胞因子、放射性核素、酶抗体、抗体Fc片段、抗体scFv片段、金纳米颗粒/纳米棒、病毒颗粒、脂质体、纳米磁粒、或细胞。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偶联部分为放射性核素。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放射性核素包括:(i)诊断用同位素,所述的诊断用同位素选自下组:Tc-99m、Ga-68、F-18、I-123、I-125、In-111、Ga-67、Cu-64、Zr-89、C-11、或其组合;和/或(ii)治疗用同位素,所述的治疗用同位素选自下组Lu-177、Y-90、Ac-225、As-211、Bi-212、Bi-213、Cs-137、Cr-51、Co-60、Dy-165、Er-169、Fm-255、Au-198、Ho-166、I-125、I-131、Ir-192、Fe-59、Pb-212、Mo-99、Pd-103、P-32、K-42、Re-186、Re-188、Sm-153、Ra223、Ru-106、Na24、Sr89、Tb-149,、Th-227、Xe-133Yb-169、Yb-177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药物为细胞毒性药物。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细胞毒性药物选自下组:抗微管蛋白药物、DNA小沟结合试剂、DNA复制抑制剂、烷化试剂、抗生素、叶酸拮抗物、抗代谢药物、化疗增敏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长春花生物碱等。特别有用的细胞毒性药物类的例子包括,例如,DNA小沟结合试剂、DNA烷基化试剂、和微管蛋白抑制剂、典型的细胞毒性药物包括、例如奥瑞他汀(auristatins)、喜树碱(camptothecins)、多卡霉素/倍癌霉素(duocarmycins)、依托泊甙(etoposides)、美登木素(maytansines)和美登素类化合物(maytansinoids)(例如DM1和DM4)、紫杉烷(taxanes)、苯二氮卓类(benzodiazepines)或者含有苯二氮卓的药物(benzodiazepinecontainingdrugs)(例如吡咯并[1,4]苯二氮卓类(PBDs),吲哚啉苯并二氮卓类(indolinobenzodiazepines)和噁唑烷并苯并二氮卓类(oxazolidinobenzodiazepines))、长春花生物碱(vincaalkaloids)、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毒素选自下组:耳他汀类(例如,耳他汀E、耳他汀F、MMAE和MMAF)、金霉素、类美坦西醇、篦麻毒素、篦麻毒素A-链、考布他汀、多卡米星、多拉司他汀、阿霉素、柔红霉素、紫杉醇、顺铂、cc1065、溴化乙锭、丝裂霉素、依托泊甙、替诺泊甙(tenoposide)、长春新碱、长春碱、秋水仙素、二羟基炭疽菌素二酮、放线菌素、白喉毒素、假单胞菌外毒素(PE)A、PE40、相思豆毒素、相思豆毒素A链、蒴莲根毒素A链、α-八叠球菌、白树毒素、迈托毒素(mitogellin)、局限曲菌素(retstrictocin)、酚霉素、依诺霉素、麻疯树毒蛋白(curicin)、巴豆毒素、卡奇霉素、肥皂草(Sapaonariaofficinalis)抑制剂、糖皮质激素、或其组合。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免疫偶联物含有:多价(如二价)的所述VHH链或具有所述的VHH链的抗PD-L1纳米抗体。所述多价是指,在所述免疫偶联物的氨基酸序列中包含多个重复的所述VHH或所述的抗PD-L1纳米抗体。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免疫偶联物用于癌症的预后、诊断中的PD-L1表达的检测。在另一优选例中,所述的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免疫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免疫偶联物含有:(a)抗PD‑L1纳米抗体的VHH链或具有所述的VHH链的抗PD‑L1纳米抗体,其中,所述的VHH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 ID NO.:1‑7中任一所示;和(b)选自下组的偶联部分:可检测标记物、药物、毒素、细胞因子、放射性核素、酶抗体、抗体Fc片段、抗体scFv片段、金纳米颗粒/纳米棒、病毒颗粒、脂质体、纳米磁粒、或细胞。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免疫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免疫偶联物含有:(a)抗PD-L1纳米抗体的VHH链或具有所述的VHH链的抗PD-L1纳米抗体,其中,所述的VHH链的氨基酸序列如SEQIDNO.:1-7中任一所示;和(b)选自下组的偶联部分:可检测标记物、药物、毒素、细胞因子、放射性核素、酶抗体、抗体Fc片段、抗体scFv片段、金纳米颗粒/纳米棒、病毒颗粒、脂质体、纳米磁粒、或细胞。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放射性核素包括:(i)诊断用同位素,所述的诊断用同位素选自下组:Tc-99m、Ga-68、F-18、I-123、I-125、In-111、Ga-67、Cu-64、Zr-89、C-11、或其组合;和/或(ii)治疗用同位素,所述的治疗用同位素选自下组Lu-177、Y-90、Ac-225、As-211、Bi-212、Bi-213、Cs-137、Cr-51、Co-60、Dy-165、Er-169、Fm-255、Au-198、Ho-166、I-125、I-131、Ir-192、Fe-59、Pb-212、Mo-99、Pd-103、P-32、K-42、Re-186、Re-188、Sm-153、Ra223、Ru-106、Na24、Sr89、Tb-149,、Th-227、Xe-133Yb-169、Yb-177或其组合。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偶联物,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药物为细胞毒性药物,较佳地,所述的细胞毒性药物选自下组:抗微管蛋白药物、DNA小沟结合试剂、DNA复制抑制剂、烷化试剂、抗生素、叶酸拮抗物、抗代谢药物、化疗增敏剂、拓扑异构酶抑制剂、长春花生物碱等。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免疫偶联物,其特征在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丁航海黄仲廉
申请(专利权)人:和迈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