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三峡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岩样端面精细打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607750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8:55
一种岩样端面精细打磨装置,包括固定板、把手、主动齿轮,所述的把手的一端与转轴连接,转轴转动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的主动齿轮固定安装在转轴远离把手的一端,主动齿轮的一侧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从动齿轮的另一端套装在固定杆上,固定杆远离从动齿轮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一锥齿轮固定安装在磨盘的外圈上,磨盘套装在支撑杆的一端,支撑杆的另一端于固定臂固定连接,固定臂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采用上述结构,实现了精确控制岩样切割面打磨程度,整个装置通过齿轮结构传动,稳定性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岩样端面精细打磨装置
本技术涉及力学试验装置领域,特别是一种岩样端面精细打磨装置。
技术介绍
岩石力学实验过程中,需要将岩样制作成固定尺寸的试件,方可更好的实现对岩体力学性质的测试。制备过程中,磨石机在进行岩样端面的切割过程中时常出现抖动、偏移等情况,因此生产出来的岩样端面会出现凹凸不平的情况。例如型号为SCM-200的磨石机,需要在试件制备过后通过人工将岩样在砂轮上进行打磨,此过程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需要人主观对式样两端的光滑程度进行判断,误差较大,为了得到更加准确有效的实验结果,需要研制一种手动岩样端面精细打磨装置来实现对岩样制备过程中对岩样的后续端面精细磨平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岩样端面精细打磨装置,实现了精确控制岩样切割面打磨程度,整个装置通过齿轮结构传动,稳定性高,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岩样端面精细打磨装置,包括固定板、把手、主动齿轮,所述的把手的一端与转轴连接,转轴转动安装在固定板上;所述的主动齿轮固定安装在转轴远离把手的一端,主动齿轮的一侧与从动齿轮啮合,从动齿轮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固定连接,从动齿轮的另一端套装在固定杆上,固定杆远离从动齿轮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上,第二锥齿轮与第一锥齿轮啮合,第一锥齿轮固定安装在磨盘的外圈上,磨盘套装在支撑杆的一端,支撑杆的另一端于固定臂固定连接,固定臂远离支撑杆的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的主动齿轮的两侧结构相同。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固定板上还设有护臂,护臂上设有松紧旋钮。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护臂上设有软垫。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杆上还套装有压缩弹簧,压缩弹簧的一端与固定臂接触,压缩弹簧的另一端与磨盘接触。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主动齿轮、从动齿轮、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均为合金渗碳钢材质。本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岩样端面精细打磨装置,通过采用上述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1)实现了岩样切割面的精细打磨;(2)通过齿轮结构传动,提升了稳定性,保证了打磨精度;(3)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实用性强。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正视图。图中:固定板1,固定臂2,把手3,支撑杆4,压缩弹簧5,磨盘6,第一锥齿轮7,主动齿轮8,第二锥齿轮9,从动齿轮10,护臂11,松紧旋钮12,转轴13,固定杆14。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中,一种岩样端面精细打磨装置,包括固定板1、把手3、主动齿轮8,所述的把手3的一端与转轴13连接,转轴13转动安装在固定板1上;所述的主动齿轮8固定安装在转轴13远离把手3的一端,主动齿轮8的一侧与从动齿轮10啮合,从动齿轮10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9固定连接,从动齿轮10的另一端套装在固定杆14上,固定杆14远离从动齿轮10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1上,第二锥齿轮9与第一锥齿轮7啮合,第一锥齿轮7固定安装在磨盘6的外圈上,磨盘6套装在支撑杆4的一端,支撑杆4的另一端于固定臂2固定连接,固定臂2远离支撑杆4的一端与固定板1固定连接;所述的主动齿轮8的两侧结构相同。本技术的使用方法为:先松开松紧旋钮12,将需要打磨的岩样放入护臂11中,使岩样顶端与底端的切割面与磨盘6接触,扭紧松紧旋钮12,固定岩样,转动把手3,把手3带动主动齿轮8转动,通过主动齿轮8传动,从动齿轮10,第二锥齿轮9和第一锥齿轮7转动,第一锥齿轮7带动磨盘6转动,进行打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装置通过齿轮结构传动,打磨过程更加稳定,实现了对岩样切割面的精细打磨,方便后续试验,整个装置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固定板1上还设有护臂11,护臂11上设有松紧旋钮12。这种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方便固定岩样,避免了岩样在打磨过程中大幅晃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护臂11上设有软垫。这种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了护臂11对岩样的紧固程度,避免了岩样在打磨过程中大幅晃动。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支撑杆4上还套装有压缩弹簧5,压缩弹簧5的一端与固定臂2接触,压缩弹簧5的另一端与磨盘6接触。这种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保证了磨盘6与岩样切割面的紧密接触,提高了打磨精度。优选的方案中,所述的主动齿轮8、从动齿轮10、第一锥齿轮7和第二锥齿轮9均为合金渗碳钢材质。这种结构的有益效果在于:提高了整个装置的耐用性和稳定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岩样端面精细打磨装置,包括固定板(1)、把手(3)、主动齿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3)的一端与转轴(13)连接,转轴(13)转动安装在固定板(1)上;所述的主动齿轮(8)固定安装在转轴(13)远离把手(3)的一端,主动齿轮(8)的一侧与从动齿轮(10)啮合,从动齿轮(10)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9)固定连接,从动齿轮(10)的另一端套装在固定杆(14)上,固定杆(14)远离从动齿轮(10)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1)上,第二锥齿轮(9)与第一锥齿轮(7)啮合,第一锥齿轮(7)固定安装在磨盘(6)的外圈上,磨盘(6)套装在支撑杆(4)的一端,支撑杆(4)的另一端于固定臂(2)固定连接,固定臂(2)远离支撑杆(4)的一端与固定板(1)固定连接;所述的主动齿轮(8)的两侧结构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岩样端面精细打磨装置,包括固定板(1)、把手(3)、主动齿轮(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把手(3)的一端与转轴(13)连接,转轴(13)转动安装在固定板(1)上;所述的主动齿轮(8)固定安装在转轴(13)远离把手(3)的一端,主动齿轮(8)的一侧与从动齿轮(10)啮合,从动齿轮(10)的一端与第二锥齿轮(9)固定连接,从动齿轮(10)的另一端套装在固定杆(14)上,固定杆(14)远离从动齿轮(10)的一端固定在固定板(1)上,第二锥齿轮(9)与第一锥齿轮(7)啮合,第一锥齿轮(7)固定安装在磨盘(6)的外圈上,磨盘(6)套装在支撑杆(4)的一端,支撑杆(4)的另一端于固定臂(2)固定连接,固定臂(2)远离支撑杆(4)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克辉晏斌朱千凡胡鹏郭永成
申请(专利权)人:三峡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