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压铸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60627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8:2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压铸模具涉及模具加工领域,包括定模和动模,定模与动模的交界面形成有模腔,定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圆筒;模腔的一侧形成有浇流道,浇流道的一端通过浇口与模腔相连通,且浇流道的一端与圆筒的内腔相连通,动模的底部且位于模腔的一侧与定模的顶部之间形成有溢流槽,溢流槽靠近模腔的一侧通过溢流浇口与模腔连通,溢流槽的顶部开设有排气通道,且排气通道的顶端与定模的外部连通。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开设了排气通道,并在排气通道的内部设置了第一透气块和第二透气块,使该压铸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排除金属液中的气泡,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产品的合格率;带有伸缩性的弹簧还可以减缓第二透气块的损耗,这样也就减少了维护成本。

A Die Casting Die

The utility model provides a die casting die,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die processing, including a fixed die and a movable die. The interface between the fixed die and the movable die forms a die cavity, and the top of the fixed die is fixed with a first cylinder; a runner is formed on one side of the die cavity, one end of the runn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ylinder through a gate, and one end of the runner is connected with the inner cavity of the cylinder, and the bottom of the movable die is located in the die cavity. An overflow groove is formed between one side of the overflow groove and the top of the fixing die. The side of the overflow groove near the die cavity is connected with the die cavity through the overflow gate. The top of the overflow groove is provided with an exhaust passage, and the top of the exhaust passage is connected with the outside of the fixing die. By opening the exhaust passage and installing the first and second air permeable blocks inside the exhaust passage, the die casting die can eliminate the bubbles in the liquid metal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so that the design can increase the qualified rate of the product, and the spring with flexibility can also reduce the loss of the second air permeable block, thus reducing the maintenance cos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压铸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制造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压铸模。
技术介绍
压铸模具是铸造液态模锻的一种方法,一种在专用的压铸模锻机上完成的工艺;它的基本工艺过程是:金属液先低速或高速铸造充型进模具的型腔内,模具有活动的型腔面,它随着金属液的冷却过程加压锻造,既消除毛坯的缩孔缩松缺陷,也使毛坯的内部组织达到锻态的破碎晶粒。现有的压铸模具一般不设置排除气泡的装置,这样的设计可能使成品出现空洞,今儿造成产品不合格,为了应对这种情况,需要设计一种可以排除金属液体中气泡的结构,来帮助提高产品的合格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压铸模具,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定模和动模,所述定模与动模的交界面形成有模腔,所述定模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圆筒;所述模腔的一侧形成有浇流道,浇流道的一端通过浇口与模腔相连通,且浇流道的一端与圆筒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动模的底部且位于模腔的一侧与定模的顶部之间形成有溢流槽,溢流槽靠近模腔的一侧通过溢流浇口与模腔连通,所述溢流槽的顶部开设有排气通道,且排气通道的顶端与定模的外部连通;所述排气通道的内腔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透气块,排气通道的内腔下部滑动设置有第二透气块,第二透气块的顶部与第一透气块之间通过弹簧连接,且在自然状态下,第二透气块的底端位于排气通道内部。进一步,还包括横杆和第二圆筒,第二圆筒的一侧为开口式设计,另一侧开设有圆口,所述横杆的一端贯穿第一圆筒的一侧并通过第二圆筒的开口一侧延伸至第二圆筒的内部,横杆的周侧面位于第二圆筒的内部的部分通过滑块与第二圆筒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横杆位于第二圆筒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板,圆板的直径大于圆口的直径。进一步,所述第一圆筒的顶部开设有浇注口。进一步,所述动模的内部滑动贯穿有顶出销。进一步,所述定模靠近动模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且限位杆靠近动模的一端贯穿动模并延伸至动模的另一侧。进一步,所述浇流道的远离模腔的一侧连通有排液管,且排液管远离模腔的一侧位于定模的外部。进一步,所述第一透气块与第二透气块的材质为限位强化金属复合材料。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通过开设了排气通道,并在排气通道的内部设置了第一透气块和第二透气块,使该压铸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排除金属液中的气泡,这样的设计可以增加产品的合格率;另外,排气通道的内部设置了第一透气块和第二透气块,双重过滤就防止了过滤失效,同时,带有伸缩性的弹簧还可以减缓第二透气块的损耗,这样也就减少了维护成本。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图3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附图标记:1-定模;2-动模;3-模腔;4-第一圆筒;5-浇流道;6-浇口;7-溢流槽;8-溢流浇口;9-排气通道;10-第一透气块;11-第二透气块;12-弹簧;13-横杆;14-第二圆筒;15-圆口;16-排液管;17-圆板;18-滑块;19-浇注口;20-顶出销;21-限位杆。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进一步阐述本技术,但下述实施例仅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全部。基于实施方式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下面结合附图描述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如图1-3所示,一种压铸模具,包括定模1和动模2,定模1与动模2的交界面形成有模腔3,定模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圆筒4;模腔3的一侧形成有浇流道5,浇流道5的一端通过浇口6与模腔3相连通,且浇流道5的一端与圆筒4的内腔相连通,动模2的底部且位于模腔3的一侧与定模1的顶部之间形成有溢流槽7,溢流槽7靠近模腔3的一侧通过溢流浇口8与模腔3连通,溢流槽7的顶部开设有排气通道9,且排气通道9的顶端与定模1的外部连通;排气通道9的内腔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透气块10,排气通道9的内腔下部滑动设置有第二透气块11,第二透气块11的顶部与第一透气块10之间通过弹簧12连接,且在自然状态下,第二透气块11的底端位于排气通道9内部。其中还包括横杆13和第二圆筒14,第二圆筒14的一侧为开口式设计,另一侧开设有圆口15,横杆13的一端贯穿第一圆筒4的一侧并通过第二圆筒14的开口一侧延伸至第二圆筒14的内部,横杆13的周侧面位于第二圆筒14的内部的部分通过滑块18与第二圆筒14的内壁滑动连接,且横杆13位于第二圆筒14内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圆板17,圆板17的直径大于圆口15的直径。其中第一圆筒4的顶部开设有浇注口19。其中动模2的内部滑动贯穿有顶出销20,顶出销20的作用是使操作者方便快速的取出产品。其中定模1靠近动模2的一侧固定安装有限位杆21,且限位杆21靠近动模2的一端贯穿动模2并延伸至动模2的另一侧。其中浇流道5的远离模腔3的一侧连通有排液管16,且排液管16远离模腔3的一侧位于定模1的外部,这样的设计科排除圆筒内多余的原料液体。其中第一透气块10与第二透气块11的材质为限位强化金属复合材料,该材料可有效地使气体通过并保留原料液体。工作时,通过浇注口19将原料液体浇注到第一圆筒4内,推动横杆13,横杆13通过圆板17和第二圆筒14迫使液体进入浇流道5内,再通过浇口6进入模腔3,模腔3中的气体依次通过溢流浇口8,溢流槽7和排气通道9排出,排气通道9的内部设置了第一透气块10和第二透气块11,双重过滤就防止了过滤失效,同时,带有伸缩性的弹簧12还可以减缓第二透气块11的损耗,这样也就减少了维护成本,待产品成型后,打开动模2,取出产品,这样就完成了压铸的整个过程。在本技术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或之“下”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也可以包括第一和第二特征不是直接接触而是通过它们之间的另外的特征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和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包括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和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仅为本技术的优选例,并不用来限制本技术,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1)和动模(2),所述定模(1)与动模(2)的交界面形成有模腔(3),所述定模(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圆筒(4);所述模腔(3)的一侧形成有浇流道(5),浇流道(5)的一端通过浇口(6)与模腔(3)相连通,且浇流道(5)的一端与圆筒(4)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动模(2)的底部且位于模腔(3)的一侧与定模(1)的顶部之间形成有溢流槽(7),溢流槽(7)靠近模腔(3)的一侧通过溢流浇口(8)与模腔(3)连通,所述溢流槽(7)的顶部开设有排气通道(9),且排气通道(9)的顶端与定模(1)的外部连通;所述排气通道(9)的内腔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透气块(10),排气通道(9)的内腔下部滑动设置有第二透气块(11),第二透气块(11)的顶部与第一透气块(10)之间通过弹簧(12)连接,且在自然状态下,第二透气块(11)的底端位于排气通道(9)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定模(1)和动模(2),所述定模(1)与动模(2)的交界面形成有模腔(3),所述定模(1)的顶部固定安装有第一圆筒(4);所述模腔(3)的一侧形成有浇流道(5),浇流道(5)的一端通过浇口(6)与模腔(3)相连通,且浇流道(5)的一端与圆筒(4)的内腔相连通,所述动模(2)的底部且位于模腔(3)的一侧与定模(1)的顶部之间形成有溢流槽(7),溢流槽(7)靠近模腔(3)的一侧通过溢流浇口(8)与模腔(3)连通,所述溢流槽(7)的顶部开设有排气通道(9),且排气通道(9)的顶端与定模(1)的外部连通;所述排气通道(9)的内腔上部固定安装有第一透气块(10),排气通道(9)的内腔下部滑动设置有第二透气块(11),第二透气块(11)的顶部与第一透气块(10)之间通过弹簧(12)连接,且在自然状态下,第二透气块(11)的底端位于排气通道(9)内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压铸模具,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横杆(13)和第二圆筒(14),第二圆筒(14)的一侧为开口式设计,另一侧开设有圆口(15),所述横杆(13)的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汪帮友
申请(专利权)人:滁州质顶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