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肿瘤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20601456 阅读: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20 0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肿瘤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涉及纳米医药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肿瘤纳米颗粒,包括核心、包覆核心的包裹层及包覆包裹层的免疫层。由免疫佐剂包裹纳米颗粒得到的抗肿瘤纳米颗粒能够达到同时具有光动力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效果,对靶组织及损伤程度具有可选择性,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同时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来治疗肿瘤,同时具有反应快、无副作用、疗效持久且对预防术后复发具有重要作用等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抗肿瘤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提供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光敏剂纳米颗粒,然后将免疫佐剂包覆于纳米颗粒外,得到抗肿瘤纳米颗粒。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普适性广。

Anti-tumor nanoparticles and their preparation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The invention provides an anti-tumor nanoparticle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and application,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nanomedicine technology. The anti-tumor nanoparticle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comprises a core, a core-coated coating and an immune layer coated with the coating. The anti-tumor nanoparticles wrapped by immune adjuvant can achieve the combined therapeutic effect of photodynamic therapy and immunotherapy. It can selectively treat target tissues and damage degree, and reduce the damage to normal tissues. At the same time, it can treat tumors by enhancing patients'autoimmunity. At the same time, it has fast response, no side effects, lasting curative effect and preventive surgery. Posterior recurrence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anti-tumor nanoparticles provided by the invention includes providing a macromolecule organic compound, a photosensitizer nanoparticle, and then coating the immune adjuvant outside the nanoparticles to obtain the anti-tumor nanoparticles. The method is simple to operate, easy to master and widely applicabl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肿瘤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本专利技术涉及纳米医药
,尤其是涉及一种抗肿瘤纳米颗粒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癌症是人类健康第一杀手。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世界癌症报告》数据显示,癌症的发病率、死亡率逐年攀升,是全球面临的最严峻的健康问题。中国2012年的发病数是307万,占全球的21%,死亡数是220万,占全球的27%,2014年的预测是到2030年中国的发病数和死亡数分别是500万和350万。但是实际上到2015年,《世界癌症报告》最新的数据显示,中国的情况是发病数已经上升到430万,而死亡数上升到280万。这个数据让人触目惊心。报告认为,全球癌症发病形势严峻,发病率与死亡率呈持续上升趋势,发展中国家首当其冲,占全球新增病例的6成,年度死亡病例的7成。这些地区的民众容易患上宫颈癌、肝癌和胃癌。癌症的传统治疗方式,包括手术、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均具有不同的局限性。手术对于肿瘤未转移患者来说是首选的治疗方式,能直接将肉眼所见的肿瘤组织切除,但对于转移性患者手术治疗无能为力。放化疗能大面积多点杀伤肿瘤细胞,但同时亦可伤及正常组织细胞,产生程度不同的不良反应。靶向药物治疗效果明显、见效快,但肿瘤细胞很快就产生耐药。因此,传统的治疗方式不但面临各种副作用,同时也无法防止肿瘤复发。迫切的癌症治疗形势要求研究人员综合运用生物材料、纳米技术、生物技术和生物医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其发生发展的原因和过程,寻找早期诊断方法和开发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靶向药物、生物制剂及生物免疫等综合治疗手段。有鉴于此,特提出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肿瘤纳米颗粒,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少能够安全、高效、稳定、可控的治疗肿瘤的药物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抗肿瘤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普适性广,能够产业化应用。本专利技术的第三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的抗肿瘤纳米颗粒在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中的应用,以缓解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治疗肿瘤的方式不但面临各种副作用,同时也无法防止肿瘤复发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肿瘤纳米颗粒,所述抗肿瘤纳米颗粒包括:核心、包覆所述核心的包裹层及包覆所述包裹层的免疫层;所述核心包括光敏剂,所述包裹层包括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所述免疫层包括免疫佐剂。进一步地,所述光敏剂为卟啉类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或荧光染料;优选地,所述光敏剂为卟啉衍生物、金属酞菁类化合物或氟硼类荧光染料;优选地,所述光敏剂为中-四(4-羧基苯基)卟吩、二氢卟吩、锌酞菁或氟硼二吡咯中的一种或多种。进一步地,所述包裹层包括生物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优选地,所述包裹层包括可降解的功能生物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优选地,所述包裹层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进一步地,所述免疫层具有肿瘤主动靶向性。进一步地,所述免疫层为免疫细胞的细胞膜,优选为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膜,更优选为人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膜。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抗肿瘤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光敏剂纳米颗粒,然后将免疫佐剂包覆于所述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光敏剂纳米颗粒外,得到所述抗肿瘤纳米颗粒。进一步地,所述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光敏剂纳米颗粒中的光敏剂为卟啉类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或荧光染料,优选为卟啉衍生物、金属酞菁类化合物或氟硼类荧光染料,更优选为中-四(4-羧基苯基)卟吩、二氢卟吩、锌酞菁或氟硼二吡咯中的一种或多种;和/或,所述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光敏剂纳米颗粒中的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为生物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优选为可降解的功能生物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更优选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和/或,所述免疫佐剂为免疫细胞的细胞膜,优选为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膜,更优选为人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膜。进一步地,将光敏剂溶液和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溶液的混合溶液滴加到水中,经搅拌和透析后,得到所述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光敏剂纳米颗粒;优选地,所述光敏剂溶液为每1-10mg光敏剂在200-600μL有机溶剂中溶解得到,更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亚砜;优选地,所述高分子溶液为每60-100mg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在6-10mL有机溶剂中溶解得到,更优选地,所述有机溶剂为二甲基甲酰胺;优选地,每200-600μL光敏剂溶液与6-10mL高分子溶液的混合溶液滴加到20-60mL水中;优选地,所述搅拌的时间为3-4小时。进一步地,将所述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光敏剂纳米颗粒与免疫佐剂混合并挤压,使所述免疫佐剂包覆所述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光敏剂纳米颗粒,得到抗肿瘤纳米颗粒。另外,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上述的抗肿瘤纳米颗粒在制备治疗肿瘤的药物和/或作为抗肿瘤药物载体中的应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肿瘤纳米颗粒,包括核心、包覆核心的包裹层及包覆包裹层的免疫层。其中,核心包括光敏剂,具有成像引导光动力治疗的作用。包裹层包括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将其包覆于核心外形成纳米颗粒,使得纳米颗粒的粒径可调控,合成的纳米颗粒具有符合增强渗透滞留效应的粒径范围,稳定性更高。免疫层包括免疫佐剂,将免疫层包覆于纳米颗粒外,能够使纳米颗粒具有主动靶向性,并且,免疫佐剂还具有引起免疫反应的功能。由免疫佐剂包裹纳米颗粒得到的抗肿瘤纳米颗粒能够达到同时具有光动力治疗和免疫治疗的联合治疗效果,对靶组织及损伤程度具有可选择性,可控性强,可减少对正常组织的损伤,更安全,同时通过增强患者自身免疫力来治疗肿瘤,同时具有反应快、效率高、无副作用、疗效持久、稳定且对预防术后复发具有重要作用等特点。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上述抗肿瘤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包括合成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光敏剂纳米颗粒,将免疫佐剂包覆于纳米颗粒外,得到抗肿瘤纳米颗粒。该方法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普适性广,有效的降低了成本,容易实现规模化的生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抗肿瘤纳米颗粒的制备过程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抗肿瘤纳米颗粒,包括:核心、包覆核心的包裹层及包覆包裹层的免疫层。其中,核心包括光敏剂,具有成像引导光动力治疗的作用。光动力疗法是利用光源活化光敏剂进行疾病治疗的新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光敏剂输入人体,在一定时间后,以特定波长的光照射病变部位,通过一系列光化学和光生物学反应,在分子氧的参与下,产生大量的活性氧簇(reactiveoxygenspecies,ROS),氧化破坏组织和细胞中的各种生物大分子,使异常增生活跃的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伤,最终使细胞死亡,达到治疗目的。一般的抗癌药物进入人体后无需外加条件便具有细胞毒性,不但对靶细胞如此,对正常细胞也是如此,因此,不可避免地会对人体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抗肿瘤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肿瘤纳米颗粒包括:核心、包覆所述核心的包裹层及包覆所述包裹层的免疫层;所述核心包括光敏剂,所述包裹层包括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所述免疫层包括免疫佐剂。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抗肿瘤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抗肿瘤纳米颗粒包括:核心、包覆所述核心的包裹层及包覆所述包裹层的免疫层;所述核心包括光敏剂,所述包裹层包括高分子有机化合物,所述免疫层包括免疫佐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敏剂为卟啉类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或荧光染料;优选地,所述光敏剂为卟啉衍生物、金属酞菁类化合物或氟硼类荧光染料;优选地,所述光敏剂为中-四(4-羧基苯基)卟吩、二氢卟吩、锌酞菁或氟硼二吡咯中的一种或多种。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包裹层包括生物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优选地,所述包裹层包括可降解的功能生物高分子有机化合物;优选地,所述包裹层为聚乙二醇-聚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肿瘤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层具有肿瘤主动靶向性。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抗肿瘤纳米颗粒,其特征在于,所述免疫层为免疫细胞的细胞膜,优选为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膜,更优选为人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的自然杀伤细胞的细胞膜。6.如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抗肿瘤纳米颗粒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提供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光敏剂纳米颗粒,然后将免疫佐剂包覆于所述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光敏剂纳米颗粒外,得到所述抗肿瘤纳米颗粒。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分子有机化合物-光敏剂纳米颗粒中的光敏剂为卟啉类化合物、酞菁类化合物或荧光染料,优选为...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蔡林涛邓冠军孙枝红龚萍李三朋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