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553546 阅读: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1:3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以5‑氟尿嘧啶为模型药物,纳米CaO与具有营养功效且可降解的聚谷氨酸的反应产物聚谷氨酸钙为固体模板,并以聚谷氨酸和岩藻多糖连同5‑氟尿嘧啶层层吸附于固体模板表面,以HCl/EDTA溶液去除CaCO3模板,制备出具有缓释抗肿瘤作用的层层自组装纳米粒子γ‑PGA‑5‑FU‑Fucoidan‑γ‑PGA‑5‑FU‑Fucoidan‑γ‑PGA‑Fucoidan。该方法利用模型药物参与自组装,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和重复,便于工业化。

A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ed nanocarrier containing 5-fluorouracil and its preparation method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preparation method of a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ed nanocarrier containing 5 fluorouracil, which belongs to the technical field of nanomaterial preparation. The present invention uses 5 fluorouracil as model drug, nano-CaO and poly-calcium glutamate as solid template, which is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nutritional and degradable polyglutamic acid, and adsorbs poly-glutamic acid and fucoidan together with 5 fluorouracil layer on the surface of solid template, removes CaCO_3 template with HCl/EDTA solution, and prepares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nanoparticles with sustained release and anti-tumor effect. PGA 5 FU Fucoidan gamma PGA 5 FU Fucoidan gamma PGA Fucoidan. The method uses model drugs to participate in self-assembly. The preparation method is simple, mild, easy to operate and repeat, and easy to industrialize.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及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及制备方法,属于纳米材料制备

技术介绍
随着靶向给药技术的深入研究及发展,表面修饰的药物载体技术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将药物通过增溶或枝接包覆于载体之内,不但可以缓解药物进入体内迅速降解或代谢,提高生物利用度,而且可以减少药物的用量,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提高药效,减少施药次数,改善患者的依从性。传统方法以磷脂为基质的脂质体作为药物载体,涉及到制备过程需要引入有机溶剂,且制备过程较为复杂;脂质体的渗透性也较差,从而具有药物缓释时间过长等缺点。而采用单碳链两亲物质所制备的囊泡药物载体虽然具有良好的药物渗透性,但其对环境的敏感性过高,pH值或离子强度的变化均会引起载体的变化或解体,所以此囊泡类载体目前仅具有潜在应用可能。层层自组装技术是利用分子间各种相互作用力实现不同分子间自组装的超分子技术,组装技术简单,可选用的材料范围较广。目前层层自组装技术主要利用静电沉积技术,所用固体模板包括纳米SiO2或CaCO3,所用材料多为嵌段共聚物或高分子物质,作为载体的生物相容性相对较差,且仅利用核壳结构内核载药,载药量相对较小;此外SiO2或CaCO3相比于纳米CaO缺少抗菌特性,且CaO可先于水分子结合为Ca(OH)2而有利于后续与酸性基团的进一步反应,从而改性为其他固体模板。利用固体模板事先吸附所包埋药物,可进一步减少传统技术载体成型后再包埋、包埋效率低以及仅包埋单层药物的劣势,提高包埋效率,简化工艺过程。因此发展具有生物活性物质为囊材的包含药物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及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思路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了解决现有层层自组装载药量低、药物缓释时间短及载药体系耐酸性差的问题。[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具体地说是同时包含药物进行的超分子自组装过程,所形成的纳米载体具有药物载体应用价值;并且该纳米载体的原料易得,制备方法简单,条件温和,易于操作和重复,便于工业化。首先,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所述自组装纳米载体最内层为聚谷氨酸,向外依次为5-氟尿嘧啶、岩藻多糖、聚谷氨酸、5-氟尿嘧啶、岩藻多糖、聚谷氨酸,其中,最内层的聚谷氨酸的制备方法是将纳米CaO和聚谷氨酸交联后得到聚谷氨酸钙再去除CaO得到聚谷氨酸。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自组装纳米载体的粒径为50~100nm。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含以下步骤:(1)将纳米CaO在600~800℃干燥1~2h后,在干燥器中冷却;(2)称取步骤(1)中干燥后的纳米CaO,按CaO:聚谷氨酸溶液=(1~3):1的质量比体积的比例(mg/mL)加入到0.5~1mg/mL的聚谷氨酸溶液中混匀并稳定0.5~1h,固液分离,水洗2~3次,得聚谷氨酸钙颗粒,再将聚谷氨酸钙颗粒按照与5-氟尿嘧啶溶液的质量比体积的比例为(1~3):1比例加入到0.5~1mg/mL的5-氟尿嘧啶溶液中混匀并稳定0.5~1h,得到吸附有5-氟尿嘧啶5-FU和聚谷氨酸γ-PGA的双层纳米颗粒,再将双层纳米颗粒的悬浮液加入到与5-FU溶液等体积的0.5~1mg/mL的岩藻多糖Fucoidan溶液中混匀并稳定0.5~1h,固液分离,水洗2~3次,得到以聚谷氨酸钙为核心从内到外依次吸附5-FU和岩藻多糖的纳米颗粒;(3)按照步骤(2)中所述的方法,将步骤(2)得到的纳米颗粒加入到0.5~1mg/mL的聚谷氨酸溶液中混匀并稳定0.5~1h,固液分离,水洗2~3次,再将得到的颗粒按照与5-氟尿嘧啶溶液的质量比(mg/mL)体积比为(1~3):1的比例加入到0.5~1mg/mL的5-氟尿嘧啶溶液中混匀并稳定0.5~1h,再将得到的悬浮液加入到与5-FU溶液等体积的0.5~1mg/mL的岩藻多糖溶液中混匀并稳定0.5~1h,固液分离,水洗2~3次,再将纳米颗粒加入到0.5~1mg/mL的聚谷氨酸溶液中混匀并稳定0.5~1h,固液分离,水洗2~3次,再将纳米颗粒加入到0.5~1mg/mL的岩藻多糖溶液中混匀并稳定0.5~1h,固液分离,水洗2~3次,最终得到以聚谷氨酸钙为核心,表面依次吸附5-FU-Fucoidan-γ-PGA-5-FU-Fucoidan-γ-PGA-Fucoidan的层层自组装纳米颗粒,将此颗粒加入到按与CaO的化学计量比配制的摩尔比为(2~4):1的HCl和EDTA二钠溶液中,去除聚谷氨酸钙模板,调节溶液pH值为7~8,得到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表示为γ-PGA-5-FU-Fucoidan-γ-PGA-5-FU-Fucoidan-γ-PGA-Fucoidan。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岩藻多糖的分子量8000~10000。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聚谷氨酸的分子量为70~100万。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固液分离为离心分离。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纳米氧化钙的粒径为20~30nm。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所述HCl溶液的浓度为0.01~0.02mol/L,所述EDTA二钠溶液的浓度为0.0025~0.01mol/L。在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实施方式中,反应均在室温下进行。[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原料廉价易得,制备方法采用层层自组装技术,药物包埋和载体自组装一体化,方法简单,不涉及较复杂设备,具有潜在的药物控释体系应用价值,解决了载体生物相容性差并有效防止所包含的药物突释。(2)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纳米载体的粒径为50~100nm,相较现有技术更小,但具有更好的渗透性,药物载药量为9.1~11.0%,包封率是70.2~75.0%,载药量比传统单层药物包埋技术提高了约30~50%,包封率提高了约16~25%。(3)本专利技术制备得到的“夹心饼干”结构的纳米载体能够缩短药物初始释放时间,药物释放平衡之前达到相同浓度所需的释放时间短,但同时满足药物缓释要求;此外,制备得到的纳米载体能够延长送药时间、增大送药浓度,相比于传统单层药物包埋技术,药物释放平衡时间可延后近1小时,平衡时药物累计释放率可提高15%以上,从而减少送药次数;本专利技术在pH=2.5的酸性溶液中在1.5h的累计释放率为89%,说明其有一定的耐酸性能。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中一种包含5-FU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的动态光散射(DLS)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中纳米载体在pH为7.4缓冲液中的药物控释曲线(1-实施例7;2-对比例1)。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的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以任何方式对本专利技术加以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教导所作的任何变换或替换,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实施例1:将1g纳米CaO(平均粒径为20~30nm)于马弗炉中600℃干燥2h后干燥器中冷却,称取干燥后的纳米CaO30mg,按照CaO:聚谷氨酸(γ-PGA)溶液=2:1的质量比体积的比例(mg/mL)加入到15mL0.5mg/mL的γ-PGA溶液中充分混匀并稳定0.5h,固液分离,水洗2-3次,得到纳米聚谷氨酸钙颗粒,再将此颗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组装纳米载体最内层为聚谷氨酸,向外依次为5‑氟尿嘧啶、岩藻多糖、聚谷氨酸、5‑氟尿嘧啶、岩藻多糖、聚谷氨酸,其中,最内层的聚谷氨酸的制备方法是将纳米CaO和聚谷氨酸交联后得到聚谷氨酸钙再去除CaO得到聚谷氨酸。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组装纳米载体最内层为聚谷氨酸,向外依次为5-氟尿嘧啶、岩藻多糖、聚谷氨酸、5-氟尿嘧啶、岩藻多糖、聚谷氨酸,其中,最内层的聚谷氨酸的制备方法是将纳米CaO和聚谷氨酸交联后得到聚谷氨酸钙再去除CaO得到聚谷氨酸。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自组装纳米载体的粒径为50~100nm。3.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包含5-氟尿嘧啶的层层自组装纳米载体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以下步骤:(1)将纳米CaO在600~800℃干燥1~2h后,在干燥器中冷却;(2)称取步骤(1)中干燥后的纳米CaO,按CaO与聚谷氨酸溶液质量比体积比(mg/mL)为(1~3):1的比例加入到0.5~1mg/mL的聚谷氨酸溶液中混匀并稳定0.5~1h,固液分离,水洗2~3次,得聚谷氨酸钙颗粒,再将聚谷氨酸钙颗粒按照与5-氟尿嘧啶溶液的质量比(mg/mL)体积比为(1~3):1的比例加入到0.5~1mg/mL的5-氟尿嘧啶溶液中混匀并稳定0.5~1h,得到吸附有5-氟尿嘧啶和聚谷氨酸的双层纳米颗粒,再将双层纳米颗粒的悬浮液加入到与5-FU溶液等体积的0.5~1mg/mL的岩藻多糖溶液中混匀并稳定0.5~1h,固液分离,水洗2~3次,得到以聚谷氨酸钙为核心从内到外依次吸附5-FU和岩藻多糖的纳米颗粒;(3)按照步骤(2)中所述的方法,将步骤(2)得到的纳米颗粒加入到0.5~1mg/mL的聚谷氨酸溶液中混匀并稳定0.5~1h,固液分离,水洗2~3次,再将得到的颗粒按照与5-氟尿嘧啶溶液的质量比(mg/mL)体积比为(1~3):1的比例加入到0.5~1mg/mL的5-氟...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樊晔方云李磊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