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集成前后探头的曲面内后视镜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57356 阅读:3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3: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集成前后探头的曲面内后视镜,涉及汽车领域,包括壳体和后视镜片。壳体和后视镜片之间形成腔体。上述腔体内部装配有朝向后视镜片的后摄像头组件和朝向前壳体背面的摄像头组件。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产品将内后视镜内部结构重新设计,集成照车前、照车内双路摄像头,使内后视镜从原来单一照车内视野功能,又兼具双路的视频监控功能,符合当下客车集成化、少件化设计。本产品曲面镜片采用半透射镜,使安装在镜片内的后摄像头模组能透过镜片采集车内视野图像;夜间红外线也可透过镜片,实现对车内视频监控;前摄像头模组则作为行车记录仪使用。

A Surface Inner Rearview Mirror Integrated with Front and Back Probes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 curved surface inner rearview mirror integrated with front and rear probes, which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automobiles, including a shell and a rearview lens. A cavity is formed between the housing and the rearview lens. The inner part of the cavity is equipped with a rear camera component facing the rear view lens and a camera component facing the back of the front housing. The beneficial effect of the utility model is that the product redesigns the internal structure of the inner rearview mirror, integrates the two-way cameras in front of and inside the car, so that the inner rearview mirror has the function of single vision inside the car, and also has the function of two-way video surveillance, which conforms to the current bus integrated and fewer pieces design. The curved lens of this product adopts semi-transmissive lens, so that the rear camera module installed in the lens can collect the vision image of the car through the lens; the infrared ray can also pass through the lens at night to realize the video surveillance in the car; the front camera module is used as the driving recorder.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集成前后探头的曲面内后视镜
本技术涉及汽车领域,更具体地说是指一种集成前后探头的曲面内后视镜。
技术介绍
为了行车安全,通常会在汽车上安装车内监控摄像头和行车记录仪,现有车内监控摄像头、行车记录仪以及车内后视镜作为单独配件安装在汽车表面,目前的车内摄像头绝大多数都是裸露在车内顶部之外,影响整车美观。监控摄像头不仅会给乘客带来一定的心理压力,还会将监控摄像头一览无余的暴露在犯罪分子面前,为犯罪分子躲避和破坏监控摄像头提供便利。此外,车内后视镜功能较为单一。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迎合当前客车集成化、少件化的设计思路,需要设计一种带隐藏摄像头的多功能车内后视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集成前后探头的曲面内后视镜,其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集成前后探头的曲面内后视镜,包括壳体和后视镜片,上述壳体和后视镜片之间形成腔体,该腔体内部装配有后摄像头组件,上述后视镜片为半透射镜片,上述后摄像头组件包括后摄像头模组、第一活动内圈、第一固定座和操纵杆,上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安装于壳体,第一活动内圈的上下两端通过转轴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固定座,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基座固定安装于第一活动内圈,并且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朝向后视镜片地穿设于第一活动内圈;上述壳体设有条形通孔,上述操纵杆的一端连接于上述转轴,另一端通过条形通孔可左右摆动地延伸至壳体背部。进一步,上述后摄像头组件还包括呈圆环状的点阵式红外灯板,该点阵式红外灯板以灯头朝向后视镜片的方式固定安装于上述第一固定座,且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穿设于该点阵式红外灯板。进一步,上述第一活动内圈设有与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基座相适配的第一安装槽,上述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基座通过螺丝锁固于第一活动内圈,并且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基座前端嵌设于第一安装槽。进一步,上述第一固定座在上下两侧设有半圆形缺口,上述壳体设有两根自由端带弧形缺口的杆体,上述转轴的两端可转动地卡设于上述弧形缺口与半圆形缺口之间。进一步,上述腔体内部还装配有前摄像头组件,该前摄像头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二活动内圈和前摄像头模组,上述壳体设有安装孔,壳体的内表面在安装孔的周围复数个凸起,组成一个球状卡座,上述第二固定座设有与上述球状卡座相配合的卡槽,上述第二固定座固定安装于壳体,同时球状卡座与卡槽相嵌,将上述第二活动内圈可万向调节的卡设于球状卡座与第二固定座之间,上述前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基座固定安装于上述第二活动内圈,并且前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朝向壳体背部地穿设于第二活动内圈。进一步,上述第二活动内圈设有与前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基座相适配的第二安装槽,上述前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基座通过螺丝锁固于第二活动内圈,并且前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基座前端嵌设于第二安装槽。进一步,上述壳体包括安装壳和外框,上述安装壳通过复数个卡扣可拆卸地密封装嵌于外框内部,上述后视镜片密封覆盖于外框的正面,上述安装壳的中部设有装配槽,上述前摄像头组件和后摄像头组件均设置于装配槽内。进一步,上述前摄像头组件和后摄像头组件呈左右分布地设置于上述装配槽内。进一步,还包括连接杆,上述连接杆的一端通过连接座可调节地设置于车厢的内表面,另一端通过球形万向节可调节地安装于上述壳体;上述连接座包括连接座本体、圆柱体、限位螺丝和卡座,上述连接座本体的上端面设有U形槽,并在下端面设有与U形孔相通的通孔,上述卡座可拆卸地设置于U形槽,将上述圆柱体可转动地封装于U形槽内,上述连接杆穿过通孔螺纹连接于圆柱体的弧面,上述圆柱体的弧面还设有复数个限位孔,上述连接座本体还设有限位通孔,上述限位螺丝穿过限位通孔与其中一上述限位孔相连接。和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本技术包括壳体和后视镜片。壳体和后视镜片之间形成腔体。上述腔体内部装配有朝向后视镜片的后摄像头组件和朝向前壳体背面的摄像头组件。本产品将内后视镜内部结构重新设计,集成照车前、照车内双路摄像头,使内后视镜从原来单一照车内视野功能,又兼具双路的视频监控功能,符合当下客车集成化、少件化设计。本产品曲面镜片采用半透射镜,使安装在镜片内的后摄像头模组能透过镜片采集车内视野图像;夜间红外线也可透过镜片,实现对车内视频监控;前摄像头模组则作为行车记录仪使用。此外由于本技术的连接座采用了特别设计的可调节结构,使本产品可实现多个角度调节,可适用不同车型前内顶安装位置角度的不同。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二(不包括外框和后视镜片)。图5为后摄像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6为前摄像头组件的分解示意图。图7为连接座的分解示意图一。图8为连接座的分解示意图二。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参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全面理解本技术,下面描述到许多细节,但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无需这些细节也可实现本技术。参照图1至图3,一种集成前后探头的曲面内后视镜,包括壳体1和后视镜片2。壳体1和后视镜片2之间形成腔体。上述腔体内部装配有后摄像头组件4和前摄像头组件5。参照图1至图4,具体地,壳体1包括安装壳11和外框12。其中,安装壳11通过复数个卡扣100可拆卸地密封装嵌于外框12的内部。后视镜片2则密封覆盖于外框12的正面,安装壳11的中部设有装配槽110,后摄像头组件4和前摄像头组件5均设置于装配槽110内。作为优选方案,后摄像头组件4和前摄像头组件5呈左右分布地装配于装配槽110内。参照图2、图3、图7和图8,具体地,本技术还包括连接杆3,该连接杆3的一端通过连接座31可调节地设置于车厢的内表面,另一端通过球形万向节32可调节地安装于安装壳11。更具体地,连接座31包括连接座本体311、圆柱体312、限位螺丝314和卡座313。连接座本体311的上端面设有U形槽3111,并在下端面设有与U形孔3111相通的通孔3112。卡座313可拆卸地设置于U形槽3111,并将圆柱体312可转动地封装于U形槽3111内,更具体地,卡座313朝U形槽3111内部的端面为圆弧曲面;卡座313设有复数个卡件3132,连接座本体311设有复数个与U形槽3111相通的卡槽3113,卡座313通过卡件3132和卡槽3113相互配合,可拆卸地装配于连接座本体311的U形槽3111内。连接杆3穿过通孔3112螺纹连接于圆柱体312的弧面,更具体地,圆柱体312的弧面设有螺孔3121,连接杆3穿过通孔3112之后以螺纹连接的方式旋合于螺孔3121。圆柱体312的弧面还设有复数个限位孔3122,连接座本体还设有限位通孔3114,限位螺丝314穿过限位通孔3114与其中一个限位孔3122相连接。在安装车内后视镜之前,根据安装车型和安装位置的不同,先通过连接杆3转动圆柱体312,将连接杆3与连接座本体311之间的夹角调整好,再利用限位螺丝314固定圆柱体312与连接座本体311。参照图2、图3、图7和图8,作为优选方案:连接杆3为中空管件,其内部布设有后摄像头组件4和前摄像头组件5的电缆。卡座313还设有镂空部3131,电缆穿过连接杆3、螺孔3121和镂空部3131连接至汽车控制电路。参照图1和图3,具体地,后视镜片2为半透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集成前后探头的曲面内后视镜,包括壳体和后视镜片,所述壳体和后视镜片之间形成腔体,该腔体内部装配有后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片为半透射镜片,所述后摄像头组件包括后摄像头模组、第一活动内圈、第一固定座和操纵杆,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安装于壳体,第一活动内圈的上下两端通过转轴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固定座,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基座固定安装于第一活动内圈,并且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朝向后视镜片地穿设于第一活动内圈;所述壳体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操纵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另一端通过条形通孔可左右摆动地延伸至壳体背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集成前后探头的曲面内后视镜,包括壳体和后视镜片,所述壳体和后视镜片之间形成腔体,该腔体内部装配有后摄像头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视镜片为半透射镜片,所述后摄像头组件包括后摄像头模组、第一活动内圈、第一固定座和操纵杆,所述第一固定座固定安装于壳体,第一活动内圈的上下两端通过转轴可旋转地设置于第一固定座,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基座固定安装于第一活动内圈,并且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朝向后视镜片地穿设于第一活动内圈;所述壳体设有条形通孔,所述操纵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转轴,另一端通过条形通孔可左右摆动地延伸至壳体背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前后探头的曲面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后摄像头组件还包括呈圆环状的点阵式红外灯板,该点阵式红外灯板以灯头朝向后视镜片的方式固定安装于所述第一固定座,且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穿设于该点阵式红外灯板。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前后探头的曲面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内圈设有与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基座相适配的第一安装槽,所述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基座通过螺丝锁固于第一活动内圈,并且后摄像头模组的镜头基座前端嵌设于第一安装槽。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集成前后探头的曲面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座在上下两侧设有半圆形缺口,所述壳体设有两根自由端带弧形缺口的杆体,所述转轴的两端可转动地卡设于所述弧形缺口与半圆形缺口之间。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一种集成前后探头的曲面内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腔体内部还装配有前摄像头组件,该前摄像头组件包括第二固定座、第二活动内圈和前摄像头模组,所述壳体设有安装孔,壳体的内表面在安装孔的周围复数个凸起,组成一个球状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俊洪王偲卓全良张途昆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金龙联合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