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贵火专利>正文

一种陶瓷成型自动循环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56556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14 03:0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成型自动循环设备,其结构包括放置筒、第一烘炉、传感器、自动装置、进料带、进料轴、进料拨杆、滚压轴、滚压电机、出料轴、滚压连接块、磨塞、防沾筒、出料带、导热管、连通管、第二烘炉,在传送带上设有第一烘炉与第二烘炉使得膏模较为干燥加工较为方便,通过进料装置、出料装置、升降装置的机械摆臂动作,避免拨杆对膏模推送加工距离的不稳定性,还可通过调节进料固定螺丝在进料调节槽块的安装位置,改变进料拨杆的摆臂角度,在进料拨杆进行摆臂时,由出料拨杆带动的齿条在对膏模进行推送时,由于齿条的可伸缩性,使得进料拨杆不必等待出料拨杆的完全回拢,便可重新将新膏模推入放置筒内进行加工,增加了加工效率。

An Automatic Circulating Equipment for Ceramic Forming

The utility model discloses an automatic circulation device for ceramic forming, which comprises a placing cylinder, a first drying furnace, a sensor, an automatic device, a feeding belt, a feeding shaft, a feeding pole, a rolling shaft, a rolling motor, a discharging shaft, a rolling connecting block, an abrasive plug, an anti-sticking cylinder, a discharging belt, a heat conducting pipe, a connecting pipe and a second drying furnace. The conveyor belt is provided with a first drying furnace and a second drying furnace. It makes the paste mould more convenient for drying and processing. Through the action of mechanical swing arm of feeding device, discharging device and lifting device, the instability of the pulling rod on the distance of paste mould pushing and processing can be avoided. By adjusting the installation position of feeding fixed screw, the swing arm angle of feeding pulling rod can be changed. When the feeding pulling rod swings, the rack driven by the feeding pulling rod can be driven by the pulling rod. When pushing the paste mould, because of the retractility of the rack, the feed rod can be pushed back into the placing cylinder to process the new paste mould without waiting for the complete closure of the discharging rod, thus increasing the processing efficiency.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成型自动循环设备
本技术是一种陶瓷成型自动循环设备,属于陶瓷领域。
技术介绍
陶瓷加工是车间专门对陶瓷进行加工,陶瓷加工需要有特殊的加工刀具和加工工艺,对陶瓷材料的加工是机械加工的一个特例,一般的机加工车间并不具备陶瓷加工的能力。但是该现有技术使用气缸对膏模进行推送时,气压状态不够稳定,容易使得气缸推杆推送距离与设定距离产生偏差,膏模容易粘贴在磨塞上,造成加工废品率的上升,气缸推杆在推出后需要回收冲压,降低了生产效率,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力,而且效率低,成品率也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成型自动循环设备,以解决在使用气缸对膏模进行推送时,气压状态不够稳定,容易使得气缸推杆推送距离与设定距离产生偏差,膏模容易粘贴在磨塞上,造成加工废品率的上升,气缸推杆在推出后需要回收冲压,降低了生产效率,需要花费太多的人工,而且效率低,成品率也不高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陶瓷成型自动循环设备,其结构包括放置筒、第一烘炉、传感器、自动装置、进料带、进料轴、进料拨杆、滚压轴、滚压电机、出料轴、滚压连接块、磨塞、防沾筒、出料带、导热管、连通管、第二烘炉、加热器、底座、控制按钮、出料拨杆、齿条、齿轮箱,所述放置筒安装于磨塞上端,所述第一烘炉底端与进料带顶端相连接,所述传感器安装于进料带上端,所述进料轴与出料轴在同一平面上,所述进料拨杆与出料拨杆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滚压电机末端与滚压轴首端相连接,所述磨塞顶端嵌入安装于滚压连接块底端,所述防沾筒左端与滚压连接块右端相焊接,所述出料带与进料带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导热管末端与加热器相连接,所述连通管设于第二烘炉与第一烘炉之间,所述第二烘炉与第一烘炉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底座安装于进料带下端,所述控制按钮嵌入安装于自动装置表面上,所述出料拨杆首端与出料轴表面相焊接,所述齿条与出料拨杆互相平行,所述齿条嵌入安装于齿轮箱内部,所述自动装置由进料装置、出料装置、升降装置组成,所述进料装置的驱动电机与出料装置的驱动电机放置于同一平面上,进料装置的顶端与进料轴底端相焊接,出料装置的顶端与出料轴底端相焊接,所述升降装置的右上端与放置筒的底端相连接,所述防沾筒由弹簧、内筒、外壳组成,所述弹簧的顶端与内筒相连接,弹簧与内筒共同安装于外壳内表面上,所述齿轮箱由齿条转轴、小型马达、齿轮组成,所述齿条转轴由小型马达进行驱动,齿条转轴将插入齿轮内部,齿轮与齿条相啮合。为优化上述技术方案,进一步采取的措施为:根据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进料装置由进料电机、进料固定螺丝、进料连接螺丝、进料转轴、第一螺丝、进料推杆、第一转轴、进料调节槽块、进料连杆组成,所述进料电机安装于第一转轴底端,所述进料固定螺丝嵌入进料调节槽块凹槽内,所述进料固定螺丝顶端与进料连接螺丝底端相焊接,所述进料转轴与进料轴在同一轴线上,所述进料转轴与进料推杆通过第一螺丝进行固定,所述第一转轴嵌入进料调节槽块内部,所述进料推杆连接第一螺丝与进料连接螺丝,所述进料转轴与进料拨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进料连杆顶端与进料转轴底端相焊接。根据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出料装置由出料电机、第二转轴、出料固定螺丝、出料连接螺丝、出料转轴、出料推杆、出料调节槽块、出料减速箱、第二螺丝组成,所述出料电机右端嵌入安装于出料减速箱左端,所述第二转轴与出料减速箱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出料固定螺丝嵌入安装于出料调节槽块内部,所述出料连接螺丝底端与出料固定螺丝顶端相焊接,所述出料推杆用于连接出料连接螺丝与第二螺丝,所述第二转轴嵌入安装于出料调节槽块内部,所述第二转轴与出料固定螺丝互相平行,所述出料转轴与出料轴在同一轴线上,所述出料转轴与出料拨杆为一体化结构,所述出料连杆顶端与出料转轴底端相焊接。根据一种优选方式,所述升降装置由升降转轴杆、升降减速箱、升降连接杆、第一固定轴、升降凸块、立杆、固定块、固定轴套、升降杆、升降电机、控制器、第二固定轴组成,所述升降转轴杆末端与升降连接杆相连接,所述升降减速箱安装于升降电机上端,所述升降连接杆用于连接升降转轴杆与升降杆,所述第二固定轴嵌入安装于升降转轴杆与升降连接杆之间,所述第一固定轴嵌入安装于升降连接杆与升降杆之间,所述升降杆右下端与立杆底端相焊接,所述控制器与升降电机通过导线电连接,所述升降凸块嵌入安装于与放置筒底端,所述立杆与放置筒在同一轴线上。本技术一种陶瓷成型自动循环设备的有益效果为:按下控制按钮启动传感器与自动装置,在第一烘炉右侧由人工对膏模进行填料,在让膏模通过第一烘炉进行烘干,当传感器检测至膏模在进料带上的一定位置时,进料拨杆将膏模推送至放置筒内,放置筒底盘受自动装置作用将下降,滚压电机将利用滚压轴使用磨塞对膏模进行加工,防沾筒避免膏模沾染上磨塞,加工完成后,自动装置将放置筒底盘重新抬高,安装于出料拨杆上的齿轮箱将延伸齿条,出料拨杆受自动装置影响,将加工好的膏模扫进出料带上,由出料带传送至第二烘炉进行第二烘干,加热器利用导入管与连通管实现第一烘炉与第二烘炉的热量循环。本技术一种陶瓷成型自动循环设备,在传送带上设有第一烘炉与第二烘炉使得膏模较为干燥加工较为方便,通过进料装置、出料装置、升降装置的机械摆臂动作,避免拨杆对膏模推送加工距离的不稳定性,还可通过调节进料固定螺丝在进料调节槽块的安装位置,改变进料拨杆的摆臂角度,在进料拨杆进行摆臂时,由出料拨杆带动的齿条在对膏模进行推送时,由于齿条的可伸缩性,使得进料拨杆不必等待出料拨杆的完全回拢,便可重新将新膏模推入放置筒内进行加工,增加了加工效率,通过防沾筒避免膏模附着于磨塞。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的附图作详细地介绍,以此让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陶瓷成型自动循环设备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陶瓷成型自动循环设备的A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自动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进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出料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升降装置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防沾筒的内部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齿轮箱的内部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放置筒-1、第一烘炉-2、传感器-3、自动装置-4、进料带-5、进料轴-6、进料拨杆-7、滚压轴-8、滚压电机-9、出料轴-10、滚压连接块-11、磨塞-12、防沾筒-13、出料带-14、导热管-15、连通管-16、第二烘炉-17、加热器-18、底座-19、控制按钮-20、出料拨杆-21、齿条-22、齿轮箱-23、进料装置-41、出料装置-42、升降装置-43、进料电机-411、进料固定螺丝-412、进料连接螺丝-413、进料转轴-414、第一螺丝-415、进料推杆-416、第一转轴-417、进料调节槽块-418、进料连杆-419、出料电机-421、第二转轴-422、出料固定螺丝-423、出料连接螺丝-424、出料转轴-425、出料推杆-426、出料调节槽块-427、出料减速箱-428、第二螺丝-429、出料连杆-4210、升降转轴杆-431、升降减速箱-432、升降连接杆-433、第一固定轴-43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成型自动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由放置筒(1)、第一烘炉(2)、传感器(3)、自动装置(4)、进料带(5)、进料轴(6)、进料拨杆(7)、滚压轴(8)、滚压电机(9)、出料轴(10)、滚压连接块(11)、磨塞(12)、防沾筒(13)、出料带(14)、导热管(15)、连通管(16)、第二烘炉(17)、加热器(18)、底座(19)、控制按钮(20)、出料拨杆(21)、齿条(22)、齿轮箱(23)组成:所述放置筒(1)安装于磨塞(12)上端,所述第一烘炉(2)底端与进料带(5)顶端相连接,所述传感器(3)安装于进料带(5)上端,所述进料轴(6)与出料轴(10)在同一平面上,所述进料拨杆(7)与出料拨杆(21)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滚压电机(9)末端与滚压轴(8)首端相连接,所述磨塞(12)顶端嵌入安装于滚压连接块(11)底端,所述防沾筒(13)左端与滚压连接块(11)右端相焊接,所述出料带(14)与进料带(5)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导热管(15)末端与加热器(18)相连接,所述连通管(16)设于第二烘炉(17)与第一烘炉(2)之间,所述第二烘炉(17)与第一烘炉(2)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底座(19)安装于进料带(5)下端,所述控制按钮(20)嵌入安装于自动装置(4)表面上,所述出料拨杆(21)首端与出料轴(10)表面相焊接,所述齿条(22)与出料拨杆(21)互相平行,所述齿条(22)嵌入安装于齿轮箱(23)内部;所述自动装置(4)由进料装置(41)、出料装置(42)、升降装置(43)组成;所述进料装置(41)的驱动电机与出料装置(42)的驱动电机放置于同一平面上,进料装置(41)的顶端与进料轴(6)底端相焊接,出料装置(42)的顶端与出料轴(10)底端相焊接,所述升降装置(43)的右上端与放置筒(1)的底端相连接;所述防沾筒(13)由弹簧(131)、内筒(132)、外壳(133)组成;所述弹簧(131)的顶端与内筒(132)相连接,弹簧(131)与内筒(132) 共同安装于外壳(133)内表面上;所述齿轮箱(23)由齿条转轴(231)、小型马达(232)、齿轮(233)组成;所述齿条转轴(231)由小型马达(232)进行驱动,齿条转轴(231)将插入齿轮(233)内部,齿轮(233)与齿条(22)相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成型自动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设备本体,设备本体由放置筒(1)、第一烘炉(2)、传感器(3)、自动装置(4)、进料带(5)、进料轴(6)、进料拨杆(7)、滚压轴(8)、滚压电机(9)、出料轴(10)、滚压连接块(11)、磨塞(12)、防沾筒(13)、出料带(14)、导热管(15)、连通管(16)、第二烘炉(17)、加热器(18)、底座(19)、控制按钮(20)、出料拨杆(21)、齿条(22)、齿轮箱(23)组成:所述放置筒(1)安装于磨塞(12)上端,所述第一烘炉(2)底端与进料带(5)顶端相连接,所述传感器(3)安装于进料带(5)上端,所述进料轴(6)与出料轴(10)在同一平面上,所述进料拨杆(7)与出料拨杆(21)在同一平面上,所述滚压电机(9)末端与滚压轴(8)首端相连接,所述磨塞(12)顶端嵌入安装于滚压连接块(11)底端,所述防沾筒(13)左端与滚压连接块(11)右端相焊接,所述出料带(14)与进料带(5)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导热管(15)末端与加热器(18)相连接,所述连通管(16)设于第二烘炉(17)与第一烘炉(2)之间,所述第二烘炉(17)与第一烘炉(2)在同一平面上,所述底座(19)安装于进料带(5)下端,所述控制按钮(20)嵌入安装于自动装置(4)表面上,所述出料拨杆(21)首端与出料轴(10)表面相焊接,所述齿条(22)与出料拨杆(21)互相平行,所述齿条(22)嵌入安装于齿轮箱(23)内部;所述自动装置(4)由进料装置(41)、出料装置(42)、升降装置(43)组成;所述进料装置(41)的驱动电机与出料装置(42)的驱动电机放置于同一平面上,进料装置(41)的顶端与进料轴(6)底端相焊接,出料装置(42)的顶端与出料轴(10)底端相焊接,所述升降装置(43)的右上端与放置筒(1)的底端相连接;所述防沾筒(13)由弹簧(131)、内筒(132)、外壳(133)组成;所述弹簧(131)的顶端与内筒(132)相连接,弹簧(131)与内筒(132)共同安装于外壳(133)内表面上;所述齿轮箱(23)由齿条转轴(231)、小型马达(232)、齿轮(233)组成;所述齿条转轴(231)由小型马达(232)进行驱动,齿条转轴(231)将插入齿轮(233)内部,齿轮(233)与齿条(22)相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成型自动循环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装置(41)由进料电机(411)、进料固定螺丝(412)、进料连接螺丝(413)、进料转轴(414)、第一螺丝(415)、进料推杆(416)、第一转轴(417)、进料调节槽块(418)、进料连杆(419)组成,所述进料电机(411)安装于第一转轴(417)底端,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贵火
申请(专利权)人:张贵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