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贵火专利>正文

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773959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1-03-19 13: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其结构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取坯装置、投料装置以及第三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拼接,所述第三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右侧,所述第一输送带支架后端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输送带支架后端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送带主动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输送带主动辊传动连接,所述取坯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顶端后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实现了一人看管多台输送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适用范围广,可以配合各种机台工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
本技术是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属于陶瓷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陶瓷杯,是通过将陶瓷原料放置在陶瓷杯生产模具中,通过改变该陶瓷杯生产模具形状,压制该模具形成陶瓷杯,整个工艺过程是通过采用人力手工操作配合机械压制制备而成,但采用人工操作,工作人员需要同时负责将成型的陶胚从模具取出,同时还需要将陶泥放入到模具内,这容易导致工作人员手忙脚乱,同时增加了其工作量,虽然目前有些全自动的陶瓷生产线,但流水线的成本过于昂贵,部分小工厂无法承担其价格。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目的是提供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以解决现有的问题。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其结构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取坯装置、投料装置以及第三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与所述第二输送带拼接,所述第三输送带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右侧,所述第一输送带支架后端设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二输送带支架后端设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一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送带主动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输送带主动辊传动连接,所述取坯装置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顶端后侧,所述投料装置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顶端后侧。进一步地,所述取坯装置由两个支架、移动板、第一气缸、第二气缸、固定板组成,两个所述支架均安装于所述第一输送带两端,两个所述支架顶部横梁内侧均设有滑轨,所述移动板前后两端分别沿所述滑轨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设于两个所述支架左端之间,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固定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活塞杆与所述移动板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设于所述移动板底部,所述第二气缸活塞杆末端设有吸盘,后侧所述支架顶端设有复数个第一位置传感器,所述支架横梁向右延至所述第三输送带上方,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第一电机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移动板顶端设有抽气泵,所述吸盘底端为圆弧状,所述抽气泵抽气嘴与所述吸盘底端通过气管连通。进一步地,所述投料装置由支撑架、复数个第二位置传感器组成,所述支撑架安装于所述第二输送带顶端,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设于所述支撑架顶端前侧,所述支撑架顶端中心位置设有投料管,所述投料管贯穿所述支撑架顶壁并延伸至下,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与所述第二电机电连接。进一步地,所述投料管底部两侧均设有物料传感器。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装置通过多个传感器设置,自动检测模具位置状态,使得输送带能够根据模具位置自行停止,然后自动取坯、投料,无需人工操作,便能够将定型好杯坯取出,并向空的模具注入陶泥,本技术有效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实现了一人看管多台输送带,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且适用范围广,可以配合各种机台工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其它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图1为本技术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的投料装置结构剖视图;图3为本技术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的取坯装置结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的取坯装置结构图。图中:第一输送带-1、第二输送带-2、取坯装置-3、投料装置-4、第三输送带-6、第一电机-5、第二电机-201、支架-301、移动板-302、第一气缸-303、第二气缸-304、固定板-305、滑轨-306、吸盘-307、第一位置传感器-308、抽气泵-309、支撑架-401、第二位置传感器-402、投料管-403、物料传感器-404。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请参阅图1-图4,本技术提供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技术方案:其结构包括第一输送带1、第二输送带2、取坯装置3、投料装置4以及第三输送带6,所述第一输送带1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拼接,所述第三输送带7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右侧,所述第一输送带1支架后端设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二输送带2支架后端设有第二电机201,所述第一电机5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送带1主动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5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输送带6主动辊传动连接,所述取坯装置3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顶端后侧,所述投料装置4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2顶端后侧,所述取坯装置3由两个支架301、移动板302、第一气缸303、第二气缸304、固定板305组成,两个所述支架301均安装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两端,两个所述支架301顶部横梁内侧均设有滑轨306,所述移动板302前后两端分别沿所述滑轨306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305设于两个所述支架301左端之间,所述第一气缸303与所述固定板30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303活塞杆与所述移动板302左端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气缸304设于所述移动板302底部,所述第二气缸304活塞杆末端设有吸盘307,后侧所述支架301顶端设有复数个第一位置传感器308,所述支架301横梁向右延至所述第三输送带6上方,所述第一位置传感器308与所述第一电机5电连接,所述移动板302顶端设有抽气泵309,所述吸盘307底端为圆弧状,所述抽气泵309抽气嘴与所述吸盘307底端通过气管连通,所述投料装置4由支撑架401、复数个第二位置传感器402组成,所述支撑架401安装于所述第二输送带2顶端,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402设于所述支撑架401顶端前侧,所述支撑架401顶端中心位置设有投料管403,所述投料管403贯穿所述支撑架401顶壁并延伸至下,所述第二位置传感器402与所述第二电机201电连接,所述投料管403底部两侧均设有物料传感器404。例如,该输送带整体为环形结构,而本装置则是该输送带上的一部分,首先陶瓷杯的模具在第一输送带1上排列输送,而已经经过定型的模具随着第一输送带1输送至取坯装置3时,第一位置传感器308检测到模具到达吸盘307下方时,发送一道信息给第一电机5,使得第一输送带1减速停下,然后第二气缸304活塞杆向下延伸,将吸盘307深入到模具内的陶瓷杯坯内,而吸盘307能够恰好将抵住杯坯内壁,然后抽气泵309启动抽气,使得吸盘307与坯内壁之间形成负压,然后第一气缸303运行,带动移动板302向右移动,将杯坯带动右侧的第三输送带6上,然后抽气泵309送气,将吸盘307与杯坯分离,让杯坯落到第三输送带6上,然后被输送至烘烧机,而取出杯坯的模具随着第一输送带1继续运行输送至第二输送带上2,然后被第二位置传感器402检测到模具移动到投料管403下方,任何发送信息给第二电机201,使第二输送带2减速停止,而该投料管403可以与自动投料装置连通,也可通过人工从投料管403投入陶泥,当物料传感器404检测到模具内有陶泥时,则发送信息给第二电机201,让第二输送带2继续输送,将模具输送至定型机处。以上显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第一输送带(1)、第二输送带(2)、取坯装置(3)、投料装置(4)以及第三输送带(6),所述第一输送带(1)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拼接,所述第三输送带(6)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右侧,所述第一输送带(1)支架后端设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二输送带(2)支架后端设有第二电机(201),所述第一电机(5)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送带(1)主动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01)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主动辊传动连接,所述取坯装置(3)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顶端后侧,所述投料装置(4)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2)顶端后侧。/n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其特征在于:其结构包括第一输送带(1)、第二输送带(2)、取坯装置(3)、投料装置(4)以及第三输送带(6),所述第一输送带(1)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拼接,所述第三输送带(6)位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右侧,所述第一输送带(1)支架后端设有第一电机(5),所述第二输送带(2)支架后端设有第二电机(201),所述第一电机(5)输出轴与所述第一输送带(1)主动辊传动连接,所述第二电机(201)输出轴与所述第二输送带(2)主动辊传动连接,所述取坯装置(3)设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顶端后侧,所述投料装置(4)设于所述第二输送带(2)顶端后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陶瓷杯生产用自动投料取坯输送带,其特征在于:所述取坯装置(3)由两个支架(301)、移动板(302)、第一气缸(303)、第二气缸(304)、固定板(305)组成,两个所述支架(301)均安装于所述第一输送带(1)两端,两个所述支架(301)顶部横梁内侧均设有滑轨(306),所述移动板(302)前后两端分别沿所述滑轨(306)滑动连接,所述固定板(305)设于两个所述支架(301)左端之间,所述第一气缸(303)与所述固定板(305)固定连接,所述第一气缸(303)活塞杆与所述移动板(302)左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贵火
申请(专利权)人:张贵火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