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驱动桥和工程车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3608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9 06: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转向驱动桥和工程车辆,转向驱动桥包括:第一转轮(7);第二转轮(24),与第一转轮(7)并排设置;转向动力输入轴(2),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所述第一转轮(7)和所述第二转轮(24)沿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及行驶动力输入轴(13),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所述第一转轮(7)和所述第二转轮(24)沿相同的方向转动。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转向驱动桥包括转向动力输入轴,转向动力输入轴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沿相反的方向转动,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向时是单侧动力输出,不能很好地实现降速增扭、无法实现原地转向的问题。

Steering drive axle and engineering vehicle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steering driving axle and an engineering vehicle, which comprises a first runner (7); a second runner (24) arranged side by side with the first runner (7); a steering power input axle (2), which drives the first runner (7) and the second runner (24) to rotate in opposite directions through the first gear group; and a driving power input axle (13), which drives the first through the second gear group. The runner (7) and the second runner (24) rotate in the same direction. Applying the technical scheme of this application, the steering driving axle includes the steering power input axle, which drives the first runner and the second runner to rotate in the opposite direction through the first gear set, thus improving the problem of unilateral power output when steering in the prior art, and failing to achieve speed reduction, torsion increase and in situ steering.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转向驱动桥和工程车辆
本专利技术涉及工程设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转动驱动桥和工程车辆。
技术介绍
推土机是铲土运输机械类产品中的主要机种,广泛应用于矿山、水利、建筑、筑路、采煤、港口、农林及国防工程等领域,可完成开挖、堆积、回填、平整及压实等作业,是短距离运输的理想设备。一般履带式推土机的差速转向机构可分为两大类。其中一类是在两侧履带驱动轮各装有独立的转向机构,两侧履带的速度可以根据要求独立控制,从而实现推土机的转向,该种转向方式多用在军用履带装甲车辆及高端大马力履带式车辆上。图1示出了另一类履带式车辆的转向驱动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转向驱动桥包括动力输入轴1、与动力输入轴1连接的主轴2、连接在第一转轮4和主轴2之间的第一离合器3和连接在第二转轮6和主轴2之间的第二离合器5。第一转轮4和第二转轮6分别用于驱动车辆两侧的履带。可选地,第一离合器3和第二离合器5均为离合制动器。当左转时,通过操纵机构使左转向离合器松开,而右转向离合器压紧,则左驱动轮失去动力,从而实现左转,反之实现右转。当左右两个转向离合器同时压紧时,履带车辆前进或后退。现有技术的缺点如下:转向离合器和制动器的性能对转向有直接影响,转向离合器和制动器的可靠性直接影响履带车辆的转向性能,并且该种转向机构只差速不差力。这种转向机构在转向时是单侧动力输出,不能很好地实现降速增扭,无法实现原地转向。转向操纵费力、劳动强度大、不方便,无法实现方向盘或单手柄转向。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转向驱动桥和工程车辆,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向时是单侧动力输出,不能很好地实现降速增扭、无法实现原地转向的问题。根据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个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转向驱动桥,转向驱动桥包括:第一转轮;第二转轮,与第一转轮并排设置;转向动力输入轴,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沿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及行驶动力输入轴,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沿相同的方向转动。可选地,第一齿轮组包括:第一内齿圈,与转向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第一行星轮,与第一内齿圈啮合;第一行星轮架,用于在其上安装第一行星轮,第一行星轮架用于带动第一转轮沿第一方向转动;以及第一太阳轮,与第一行星轮啮合,用于带动第二转轮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可选地,第二齿轮组包括差速齿轮组.可选地,差速齿轮组包括:第二行星轮架,与行驶动力输入轴传动连接;第二行星轮,安装在第二行星轮架上;第一齿轮,与第二行星轮啮合,用于带动第一转轮沿第一方向运动;以及第二齿轮,与第二行星轮啮合,用于带动第二转轮沿第一方向运动。可选地,第一齿轮与第一行星轮架连接在一起。可选地,第一齿轮包括第二内齿圈,第二齿轮包括第二太阳轮。可选地,第二齿轮与第一太阳轮连接在一起。可选地,转向驱动桥还包括与第二齿轮连接的第三太阳轮、与第三太阳轮啮合的第三行星轮和与第三行星轮啮合的第三内齿圈,第三内齿圈相对于转向驱动桥的桥壳固定。根据本申请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工程车辆,工程车辆包括上述的转向驱动桥。可选地,工程车辆为履带式工程车辆。应用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转向驱动桥包括转向动力输入轴,转向动力输入轴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转轮和第二转轮沿相反的方向转动,改善了现有技术中存在的转向时是单侧动力输出,不能很好地实现降速增扭、无法实现原地转向的问题。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的转向驱动桥的结构示意图;以及图2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的转向驱动桥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专利技术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图2示出了本实施例的转向驱动桥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的转向驱动桥包括桥壳、设在桥壳的第一端的第一转轮7、设在桥壳的第二端的第二转轮24、行驶动力输入轴13和转向动力输入轴2。在车辆转向的过程中,转向动力输入轴2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第一转轮7和第二转轮24沿相反的方向转动。在正常的行驶过程中,行驶动力输入轴13通过第二齿轮组带动第一转轮7和第二转轮24沿相同的方向转动。第一齿轮组包括由转向动力输入轴2驱动的第一内齿圈4、与第一内齿圈4啮合的第一行星轮10、用于承载第一行星轮10的第一行星轮架9和与第一行星轮10啮合的第一太阳轮6。第一行星轮架9与第一转轮7传动连接,第一太阳轮6与第二转轮24传动连接。其中,第一内齿圈4与第一转轮7同轴。第一太阳轮6与第二转轮24同轴。可选地。第一行星轮架9与第一内齿圈4同轴。第一齿轮组还包括与转向动力输入轴2连接的第一锥齿轮1、与第一锥齿轮1啮合的第二锥齿轮3,第二锥齿轮3与第一内齿圈4连接,以带动第一内齿圈转动。可选地,第二锥齿轮3与第一内齿圈4同轴。转向驱动桥还包括连接在第一行星轮架9和第一驱动轮7之间的第一轮边减速器8。转向驱动桥还包括第一轴6,第一轴6的第一端与第一行星轮架9连接,第一轴6的第二端用于带动第一转轮7转动。第一轴6的第二端与第一轮边减速器8连接。转向动力输入轴2通过第一锥齿轮1和第二锥齿轮3将动力传递给第一内齿圈4,第一内齿圈4驱动第一行星轮架9和第一太阳轮6沿相反的方向转动,第一行星轮架9通过第一轴6和第一轮边减速器8带动第一转轮7转动。第一太阳轮6带动第二转轮24转动。第二齿轮组为差速齿轮组。第二齿轮组包括第二行星轮架16、安装在第二行星轮架16上的第二行星轮17、与第二行星轮17啮合的第一齿轮11和与第二行星轮17啮合的第二齿轮15。第一齿轮11用于带动第一转轮7转动,第二齿轮15用于带动第二转轮24转动。其中,第一齿轮11包括第二内齿圈,第二齿轮15包括第二太阳轮。可选地,第一齿轮11与第一行星轮架9连接,以通过第一行星轮架9带动第一转轮7转动。第二齿轮组还包括与行驶动力输入轴13连接的第三锥齿轮14、与第四锥齿轮14啮合的第四锥齿轮12。可选地,第四锥齿轮12与第二行星轮架16连接,以带动第二行星轮架16转动。行驶动力输入轴13通过第三锥齿轮14和第四锥齿轮12带动第二行星轮架16转动,第二行星轮架16带动第一齿轮11和第二齿轮15沿相同的方向转动。第一齿轮11与第一行星轮架9连接在一起,以通过第一行星轮架9、第一轴6和第一轮边减速器8带动第一转轮7转动。第二齿轮15通过第二轴18带动第二转轮转动。第一太阳轮6和第二齿轮15均安装在第二轴18上。第一太阳轮6和第二齿轮15和第二轴均同轴。转向驱动桥还包括用于将第二齿轮15的动力传递给第二转轮24的第二轮边减速器23。转向驱动桥还包括用于将第二齿轮15的动力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轮(7);第二转轮(24),与所述第一转轮(7)并排设置;转向动力输入轴(2),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所述第一转轮(7)和所述第二转轮(24)沿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及行驶动力输入轴(13),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所述第一转轮(7)和所述第二转轮(24)沿相同的方向转动。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转轮(7);第二转轮(24),与所述第一转轮(7)并排设置;转向动力输入轴(2),通过第一齿轮组驱动所述第一转轮(7)和所述第二转轮(24)沿相反的方向转动;以及行驶动力输入轴(13),通过第二齿轮组驱动所述第一转轮(7)和所述第二转轮(24)沿相同的方向转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齿轮组包括:第一内齿圈(4),与所述转向动力输入轴(2)传动连接;第一行星轮(10),与所述第一内齿圈(4)啮合;第一行星轮架(9),用于在其上安装所述第一行星轮(10),所述第一行星轮架(9)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转轮沿第一方向转动;以及第一太阳轮(6),与所述第一行星轮(10)啮合,用于带动第二转轮(24)沿与第一方向相反的第二方向转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齿轮组包括差速齿轮组。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向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差速齿轮组包括:第二行星轮架(16),与所述行驶动力输入轴(13)传动连接;第二行星轮(17),安装在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孟祥伟鲁振李勇
申请(专利权)人:徐工集团工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