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海上履带式行走作业平台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39131 阅读: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6 23:4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工程施工技术领域,具体地指一种海上履带式行走作业平台。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下端设置有四根支腿,四根支腿沿横向和纵向两两相对间隔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腿下端设置有可在海底行走的履带底盘,支腿下端通过铰接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履带底盘上。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履带式行走平台进行施工,履带直接附着于海床上,作业平台位于水面以上,水中受到波浪影响的仅有几根圆柱,因此在一定的波浪条件下,该平台仍然能够正常作业,并且,履带行走的精度可以受到控制,每次平台移动后的定位可以得到精确控制。

An offshore crawler-type walking platform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the field of marine engineering construction technology, in particular to an offshore crawler type walking platform. The lower end of the platform is provided with four legs, which are arranged at two relative intervals along the transverse and longitudinal direction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latform are as follows: the lower end of the legs is provided with a crawler chassis capable of walking on the seabed, and the lower end of the legs is rotatably connected to the crawler chassis through an articulated structure. The crawler type walking platform is used for construction. The crawler is directly attached to the seabed. The working platform is located above the water surface, and only a few cylinders are affected by waves in the water. Therefore, under certain wave conditions, the platform can still work normally,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crawler walking can be controlled. The positioning of each platform after moving can be accurately controll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海上履带式行走作业平台
本专利技术涉及海洋工程施工
,具体地指一种海上履带式行走作业平台。
技术介绍
海上码头、人工岛、防波堤等工程大都位于开阔海域,施工时面临着恶劣海况的干扰,以往常规施工方式采用驳船进行起重、打桩、钻孔等施工,但一般需要挑选合适的作业窗口期,海面相对较为平静,没有大的风浪干扰的条件下。这样的窗口条件非常少,导致作业的施工效率低下,一年之中没有多少时间可以正常施工,并且驳船在海中易产生摇晃,导致施工的精度较差或施工作业窗口减少,且容易发生安全事故,施工质量得不到保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要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的不足,提供一种海上履带式行走作业平台,该平台能够连续行走,移位不受风浪的影响。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海上履带式行走作业平台,包括操作平台;所述操作平台下端设置有四根支腿,四根支腿沿横向和纵向两两相对间隔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腿下端设置有可在海底行走的履带底盘,支腿下端通过铰接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履带底盘上。进一步的所述的铰接结构包括可改变支腿横向倾斜角度的横向铰支结构和可改变支腿纵向倾斜角度的纵向铰支结构。进一步的所述的纵向铰支结构包括固定在履带底盘上端面的支撑座以及沿水平横向布置的第一转轴;所述的支腿下端设置有支撑块;所述的支撑块上开设有供第一转轴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转轴穿过第一通孔其轴向两端固定在支撑座上。进一步的所述的横向铰支结构包括固定在支腿下端的底板;所述的底板下端纵向两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侧板,两块侧板分置于支撑块纵向两侧;所述的侧板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述的第二通孔内穿设有沿水平纵向布置的第二转轴;所述的第二转轴端部穿过第二通孔与支撑块的纵向侧部固定连接。进一步的所述四根支腿下端支撑于一个履带底盘上。进一步的所述每根支腿下端设置有与之对应的履带底盘,支腿下端支撑于与之对应的履带底盘上。进一步的所述支腿上设置有可调节操作平台竖向高度的竖向调节装置。进一步的所述竖向调节装置包括竖向布置的顶升油缸;所述顶升油缸的壳体固定在操作平台的下端面,其顶推端固定在支腿上端。进一步的相邻两根支腿之间设置有连杆;所述连杆两端分别可转动地铰接连接于相邻两根支腿上。进一步的所述的每根支腿上绑扎有至少一个气囊。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有:1、通过履带底盘实现整个操作平台的自由连续移动,规避了水中波浪对整个操作平台的影响,提高了整个作业平台的作业效率和安全性;2、履带底盘作为整个作业平台的动力输出设备在海底行走,实际受波浪影响的只有四根支腿,受力面积极小,能够大幅度提高作业平台的稳定性;3、通过设置竖向调节装置,能够在海底不平整时,调节整个操作平台的平整性,避免出现操作平台表面不平整,影响操作安全性和便利性的问题发生;4、履带底盘支撑于海底,操作平台是脱离水面的,因此操作平台实际上是不受波浪影响的,这样的结构能够有效保证整个操作平台的稳定性和安全性;5、通过在支腿上绑扎气囊,能够减小履带底盘在海底承受的压力,当履带底盘陷于淤泥时,还可以通过气囊将履带底盘拔出,增强了整个操作平台的使用便利性。本专利技术采用履带式行走平台进行施工,履带直接附着于海床上,作业平台位于水面以上,水中受到波浪影响的仅有几根圆柱,因此在一定的波浪条件下,该平台仍然能够正常作业,并且,履带行走的精度可以受到控制,每次平台移动后的定位可以得到精确控制。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气囊未打开,支腿和连杆充水);图2: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气囊打开,支腿和连杆未充水);图3:本专利技术的操作平台的俯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支腿下端与履带底盘连接结构示意图;其中:1—操作平台;2—支腿;3—履带底盘;4—支撑座;5—第一转轴;6—第二转轴;7—支撑块;8—底板;9—顶升油缸;10—连杆;11—气囊;12—侧板。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如图1~4,一种海上履带式行走作业平台,包括操作平台1,本实施例的操作平台1为桁架结构搭建而成的支撑平台,操作平台1上可以进行水面或是海底施工。如图3所示,本实施例的操作平台1为方形结构,操作平台1的四角设置有四根支腿2,四根支腿2沿横向和纵向两两相对间隔布置(本实施例的横向指图3中的上下方向,纵向指图3中的左右方向)。本实施例的行走设备为安装在支腿2下端的履带底盘3,本实施例的履带底盘3为襄阳威力特机械有限公司生产的70吨级履带底盘。实际使用时,可以是四条支腿2对应一个履带底盘3,也可以是一条支腿2对应一个履带底盘3,如图1~2所示。履带底盘3行进过程中,无法保证所有的履带底盘3始终处于同一水平面,为了维持操作平台1的平整,本实施例在支腿2上设置有竖向调节装置。如图1所示,竖向调节装置包括竖向布置的顶升油缸9,顶升油缸9的壳体固定在操作平台1的下端面,其顶推端固定在支腿2上端。另外,为了适应海底各种不同的地域情况,本实施例的履带底盘3与支腿2之间为铰接连接关系。如图1和4所示,履带底盘3的上端面安装有支撑座4,的支撑座4上穿设有沿水平横向布置的第一转轴5,第一转轴5的轴向两端固定在支撑座4上,第一转轴5上安装有支撑块7,支撑块7上开设有供第一转轴5穿过的第一通孔,支撑块7可沿第一转轴5轴线转动地铰接连接于第一转轴5上。通过这种铰接连接关系,支腿2可以在小范围内转动,适应纵向方向的海底高差变化。支撑块7的纵向两侧设置有沿水平纵向布置的第二转轴6,支腿2下端设置有底板8,底板8下端纵向两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侧板12,两块侧板12分置于支撑块7的两侧,两块侧板12与底板8形成夹持于支撑块7上的U型结构,侧板12上开设有供第二转轴6穿过的第二通孔,第二转轴6端部穿过第二通孔固定在支撑块7纵向侧部,第二转轴6可以是穿过支撑块7的一根轴也可以是固定在支撑块7侧部的两根轴。通过这种铰接连接关系,支腿2可以在小范围内转动,适应横向方向的海底高差变化。实际使用时,可以在支腿2下端设置万向节,即球头与球槽结构配合使用,实现支腿2与履带底盘3的铰接连接。支腿2上绑扎有气囊11,气囊11通过改变气囊11内的气体体积,从而调节气囊11对支腿2的作用力大小。如图1~2所示,气囊11为可收纳结构,组装时可以直接收纳在支腿2上,不侵占空间,使用时充气如图2所示。另外,相邻两根支腿2之间设置有连杆10,连杆10两端分别可转动地铰接连接于相邻两根支腿2上。连杆10将四根支腿2连接为整体的四边形,避免过度的移动导致四条支腿2出现稳定性降低的问题发生。本实施例的支腿2和连杆10为空心结构,使用时,可以根据整个平台的要求调节进入到支腿2和连杆10内的水量,提供一部分的浮力。使用时,包括以下步骤:1)、组装好作业平台后,通过驳船将其托运至施工点,然后使用大型吊装设备将作业平台下放到海底,或是直接在距离施工点很近的海岸组装好作业平台,驱动履带底盘3直接行进至施工点,使履带底盘3稳定的支承于海底上;2)、到达施工点后,调节支腿2上的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使支腿2绕第一转轴5和第二转轴6旋转,从而调节支腿2的倾斜角度使其保持竖直状态,实际使用时,通过操作平台1的重力作用即可使支腿2自动回正;3)、驱动支腿2上端的顶升油缸9,四条支腿2上的顶升油缸9同步运作,调整操作平台1上端面使其保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海上履带式行走作业平台,包括操作平台(1);所述操作平台(1)下端设置有四根支腿(2),四根支腿(2)沿横向和纵向两两相对间隔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腿(2)下端设置有可在海底行走的履带底盘(3),支腿(2)下端通过铰接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履带底盘(3)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海上履带式行走作业平台,包括操作平台(1);所述操作平台(1)下端设置有四根支腿(2),四根支腿(2)沿横向和纵向两两相对间隔布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腿(2)下端设置有可在海底行走的履带底盘(3),支腿(2)下端通过铰接结构可转动地连接于履带底盘(3)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海上履带式行走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铰接结构包括可改变支腿(2)横向倾斜角度的横向铰支结构和可改变支腿(2)纵向倾斜角度的纵向铰支结构。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上履带式行走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纵向铰支结构包括固定在履带底盘(3)上端面的支撑座(4)以及沿水平横向布置的第一转轴(5);所述的支腿(2)下端设置有支撑块(7);所述的支撑块(7)上开设有供第一转轴(5)穿过的第一通孔;所述的第一转轴(5)穿过第一通孔其轴向两端固定在支撑座(4)上。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海上履带式行走作业平台,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横向铰支结构包括固定在支腿(2)下端的底板(8);所述的底板(8)下端纵向两侧设置有沿竖直方向布置的侧板(12),两块侧板(12)分置于支撑块(6)纵向两侧;所述的侧板(12)上开设有第二通孔;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鸿杨秀礼翟世鸿华晓涛徐杰许磊磊夏昊刘修成
申请(专利权)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