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508525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5 23:41
一种车身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和脊部。所述第一结构件具有第一线性膨胀系数并且设置有被接合部。所述第二结构件具有超过所述第一线性膨胀系数的第二线性膨胀系数并且在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外边缘部处设置有多个接合部,并且所述接合部被接合至所述被接合部。所述脊部形成在所述外边缘部中以在与所述接合部的接合表面相交的平面相交方向上突出,并且从所述接合部中的一个至所述接合部中的另一个连续。

Body structure

A body structure includes a first structural member, a second structural member and a ridge. The first structural member has a first 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 and is provided with a jointed part. The second structural member has a second 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 exceeding the first linear expansion coefficient and is provided with a plurality of joints at the outer edge of the second structural member, and the joints are joined to the jointed portion. The ridge is formed in the outer edge part to protrude in the direction of plane intersection intersecting with the joint surface of the joint part, and is continuous from one of the joint parts to another in the joint par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车身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车身结构。
技术介绍
日本未审查专利申请公开第2005-343295号(JP2005-343295A)公开了一种结构,其中,在车身的前后方向上延伸的多个突出肋(突条)一体地设置在由铝合金制成的顶盖板的凸缘部中,使得突出肋在车辆的前后方向上彼此间隔开并且凸缘部和侧构件外板在凸缘部的非肋平坦部处彼此接合。
技术实现思路
一种车身结构具有:第一结构件,其设置有被接合部;以及第二结构件,其具有超过所述第一结构件的线性膨胀系数的线性膨胀系数,并且设置有接合至所述被接合部的多个接合部。在上述车身结构中,在当例如在涂装后的干燥处理中执行加热时,由于线性膨胀系数的差异,所述第二结构件可相对于所述第一结构件浮动。可以想到如下结构:如在JP2005-343295A中,通过在第二结构中的肋形成,抑制第二结构件的浮动。然而,在如JP2005-343295A中在第二结构件中形成多个肋而避免了接合部件的结构中,作为归因于热应力的弯矩最大的部分的接合部及接合部的周边部未被加强。换言之,在具有接合部的第二结构件的线性膨胀系数超过具有被接合部的第一结构件的线性膨胀系数的车身结构中,在抑制第二结构件的浮动方面存在改善的空间。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身结构,借此,在具有多个接合部的第二结构件的线性膨胀系数超过具有被接合部的第一结构件的线性膨胀系数的车身结构中,能够抑制第二结构件的浮动。本专利技术的一方案涉及一种车身结构。所述车身结构包括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和脊部。所述第一结构件具有第一线性膨胀系数并且设置有被接合部。所述第二结构件具有超过所述第一线性膨胀系数的第二线性膨胀系数并且在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外边缘部处设置有多个接合部,并且所述接合部被接合至所述被接合部。所述脊部形成在所述外边缘部中以在与所述接合部的接合表面相交的平面相交方向上突出,并且从所述接合部中的一个至所述接合部中的另一个连续。第二结构件通过使接合部被接合至被接合部而接合至第一结构件。第二结构件具有超过第一结构件的第一线性膨胀系数的第二线性膨胀系数。在该车身结构中,一旦第一结构件和第二结构件通过涂装等而被加热,第二结构件的变形量就超过第一结构件的变形量。因此,第二结构件相对于第一结构件浮起。特别地,作用在接合部上的弯矩超过作用在其他部分上的弯矩。因此,第二结构件在接合部的周边部中更多地浮起。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形成在外边缘部中以在与接合部的接合表面相交的平面相交方向上突出的脊部从接合部中的一个至接合部中的另一个连续。因此,脊部抵抗作用在接合部的接合位置被互连的直线方向上的力。换言之,相较于缺乏脊部的构造,增强了相对于作用在接合部的接合位置被互连的直线方向上的力的刚性。而且,脊部还抵抗作用在接合部上的弯矩。结果,抑制了第二结构件在接合部的附近的变形,并因此在具有接合部的第二结构件的线性膨胀系数超过具有被接合部的第一结构件的线性膨胀系数的车身结构中,能够抑制第二结构件的浮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的车身结构中,所述外边缘部可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向远离所述第一结构件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壁沿着所述第一结构件从形成所述第一壁的边界的脊线朝向与所述脊线相交的相交方向上的外侧延伸,并且所述接合部可形成在所述第二壁中。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形成第一壁与第二壁以及脊部之间的边界的脊线部抵抗作用于形成在第二壁中的接合部的接合位置被互连的直线方向上的力。结果,抑制了第二结构件在接合部的附近的变形,并因此能够抑制第二结构件的浮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的车身结构中,所述脊部可相对于所述脊线形成在所述第二壁中的所述接合部的相反侧的部分处。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在与接合部的接合位置被互连的直线方向相交的相交方向上,脊线部形成在接合部的一侧上,而脊部形成在接合部的另一侧上。结果,相较于脊线部和脊部形成在相交方向上的一侧上的构造,抵抗作用在接合部的接合位置被互连的直线方向上的力的部分不太可能被偏置,并因此能够抑制第二结构件的变形。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的车身结构中,所述第二壁的位于所述接合部之间的部分可从所述接合部的直线互连末端向脊线侧移位;并且所述脊部可连续地形成至向所述脊线侧移位的所述部分的边缘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第二结构件的位于接合部之间的部分相比于接合部的末端更靠近脊线。换言之,从脊线至第二壁的未被接合的部分处的边缘的长度比在具有不向脊线侧移位的部分的构造中从脊线至该边缘的长度更短,并因此能够抑制第二壁的浮动。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的车身结构中,所述第一结构件可以是铁制框架构件并且所述第二结构件可以是铝制侧构件外板。铁包括铁合金以及单纯的铁物质。铝包括铝合金以及单纯的铝物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抑制了铝制侧构件外板相对于铁制框架构件的浮动,并因此能够抑制框架构件和侧构件外板之间的密封性的下降。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的车身结构中,所述第一结构件可以是形成车厢和行李箱的铁制车身后部构件,并且所述第二结构件可以是将所述车厢和所述行李箱彼此隔开的铝制分隔壁构件。铁包括铁合金以及单纯的铁物质。铝包括铝合金以及单纯的铝物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方案,抑制了铝制分隔壁构件相对于铁制车身后部构件的浮动,并因此能够抑制车身后部构件和分隔壁构件之间的密封性的下降。本专利技术的方案具有的效果在于:在具有多个接合部的第二结构件的线性膨胀系数超过具有被接合部的第一结构件的线性膨胀系数的车身结构中,能够抑制第二结构件的浮动。附图说明下面将参照附图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示例性实施例的特征、优势以及技术和工业意义,其中相同的附图标记表示相同的元件,并且其中:图1是图示出应用了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身结构的车辆的一部分的构造图;图2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身的分解立体图;图3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身的横剖面图(沿着图1的线III-III截取的剖面图);图4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身的纵剖面图(沿着图1的线IV-IV截取的剖面图);图5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身的纵剖面图(沿着图1的线V-V截取的剖面图);图6是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侧构件外板的一部分的立体图;图7A是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侧构件外板的紧固部的说明图;图7B是根据第一实施例的侧构件外板的紧固部的纵剖面图(沿着图7A的线VIIB-VIIB截取的剖面图);图8是图示出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身结构中的CAE分析测量位置的说明图;图9是图示出针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身结构和根据比较例的车身结构的基于CAE分析的浮动量测量的结果的图表;图10是图示出针对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身结构和根据比较例的车身结构的在不同温度下的浮动量的变化的曲线;图11是图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车厢和行李箱的说明图;并且图12是图示出根据第二实施例的车厢和行李箱由分隔壁构件分隔开的状态的说明图。具体实施方式在下文中,将描述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10和车身结构50。图1是图示出在从车辆宽度方向上的外侧的侧视图中观看根据第一实施例的车辆10的一部分的状态的图示。在下面的附图中示出的箭头“前”(FR)、“上”(UP)和“外”(OUT)分别表示车辆的向前方向(在下文中,称作“行驶方向”)、车辆的向上方向和车辆宽度方向外侧。除非另有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前后、上下侧和左右分别指的是车辆的前后方向上的前后、车辆的上下方向上的上下侧和朝着行驶方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构件,其具有第一线性膨胀系数并且设置有被接合部;第二结构件,其具有超过所述第一线性膨胀系数的第二线性膨胀系数并且在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外边缘部处设置有多个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被接合至所述被接合部;以及脊部,其形成在所述外边缘部中以在与所述接合部的接合表面相交的平面相交方向上突出,所述脊部从所述接合部中的一个至所述接合部中的另一个连续。

【技术特征摘要】
2017.09.05 JP 2017-1705431.一种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结构件,其具有第一线性膨胀系数并且设置有被接合部;第二结构件,其具有超过所述第一线性膨胀系数的第二线性膨胀系数并且在所述第二结构件的外边缘部处设置有多个接合部,所述接合部被接合至所述被接合部;以及脊部,其形成在所述外边缘部中以在与所述接合部的接合表面相交的平面相交方向上突出,所述脊部从所述接合部中的一个至所述接合部中的另一个连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身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边缘部具有凸缘部,所述凸缘部具有第一壁和第二壁,所述第一壁向远离所述第一结构件的一侧延伸,所述第二壁沿着所述第一结构件从形成所述第一壁的边界的脊线朝向与...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村田宗志朗匂坂享史各务绫加兵头裕树
申请(专利权)人:丰田自动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