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有连杆臂的宽松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97464 阅读: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3 01:3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载具座椅,包括座椅底座和靠背。座椅底座轨道装置具有固定轨道和可沿着固定轨道移动的可移动轨道。座椅底座固定轨道连接到载具座椅支撑件或前/后轨道,以调节整个载具座椅位置。座椅底座可移动轨道连接到座椅底座。靠背轨道装置具有靠背固定轨道和可沿靠背固定轨道移动的靠背可移动轨道。靠背固定轨道连接到载具靠背支撑件。连杆臂可枢转地连接座椅底座和靠背。座椅底座枢转连接形成在连杆臂和座椅底座之间。在连杆臂和靠背与可移动轨道之间形成连杆臂和靠背枢转连接。

Loose seat with connecting rod arm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 vehicle seat, which comprises a seat base and a backrest. The seat base track device has a fixed track and a movable track which can move along the fixed track. The fixed track of the seat base is connected to the support or front/rear track of the vehicle seat to adjust the position of the whole vehicle seat. The movable track of the seat base is connected to the seat base. The back-to-back track device has a back-to-back fixed track and a back-to-back movable track which can move along the back-to-back fixed track. The backrest fixed track is connected to the backrest support of the vehicle. The connecting rod arm pivotally connects the seat base and the backrest. The pivotal connection of the seat base is formed between the connecting rod arm and the seat base. A pivotal connection between the connecting rod arm and the backrest and the movable track is formed.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带有连杆臂的宽松座椅相关申请的交叉引用本专利申请要求于2016年7月14日递交的序列No.62/362,241的美国临时申请的优先权的权益。该专利申请的全部内容通过引用并入本文中。
本专利技术总体涉及一种载具座椅,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宽松座椅,特别是用于例如机动车辆和飞机的载具。
技术介绍
已知为宽松座椅的载具座椅已经用于机动车辆,特别是作为第二排或后排座椅。这些可以用于例如具有驾驶室的固定后壁的皮卡车,或者甚至可以用于具有固定隔板的轿车,该固定隔板将乘客舱与后行李箱分开。卡车驾驶室的这种后壁或轿车的后隔壁防止载具座椅的靠背(座椅后部)相对于座椅底座(座垫)的固定枢轴点倾斜。宽松座椅也可用于飞机和地面大众运输,例如电车和火车。这种宽松座椅可包括两个单独的后框架,即移动框架和固定框架。在将宽松座椅从直立位置定位到半倾斜位置期间在这两个框架之间发生相对运动。固定框架可以是载具的一部分或附接到载具,例如是卡车后壁的一部分或轿车的隔板。尽管存在提供宽松座椅的各种配置,但是许多宽松座椅配置提供了靠背,该靠背的下部随着上部向下滑动而向前滑动。这通常还包括座椅底座的向前移动。然而,靠背和座椅底座的运动可以产生关于座椅乘员的相对运动。这种相对运动有时被称为衬衫剪切(shirtsheer),靠背的前表面相对于乘员的滑动运动。在传统座椅中,调角器(枢轴配件)将放置在靠背(座椅靠背)的底部,并且靠背围绕枢轴配件向后旋转。当座椅靠背向后旋转时,座椅靠背表面和乘员背部之间存在相对运动,这会导致衬衫剪切。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载具宽松座椅,该座椅允许全范围调节,包括允许乘员以不引起任何类型的衬衫剪切的流体运动而倾斜(宽松乘坐)。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载具座椅,其允许基于坚固、稳定且易于制造的构造进行倾斜(宽松)调节。根据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载具座椅,其包括座椅底座;靠背;座椅底座轨道装置,其包括固定轨道以及可沿着固定轨道移动的可移动轨道,该固定轨道连接到载具座椅支撑件,并且该可移动轨道连接到座椅底座;以及靠背轨道装置,其包括靠背固定轨道以及靠背可移动轨道,该靠背可移动轨道可沿靠背固定轨道移动,该靠背固定轨道连接到载具靠背支撑件。连杆臂设置有连杆臂和座椅底座之间的座椅底座枢转连接,以及连杆臂和靠背与可移动轨道之间的连杆臂和靠背枢转连接。利用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载具座椅,避免了衬衫剪切。由于靠背(座椅靠背)和座椅底座(座垫)随着乘员的宽松乘坐/倾斜而随乘员的运动而滑动,因此载具座椅滑动系统减少或防止衬衫剪切。通过本专利技术,不需要传统的调角器(枢转固定装置),其通常位于靠背的底部或最下部。座椅结构也不需要向后移动。这对于靠近驾驶室后壁或靠近隔板的后座是特别有利的。更重要的是,当载具靠背从完全竖直移动到宽松位置时,由于载具座椅随着乘员的身体而移动,因此靠背和乘员的衬衫之间没有运动。座椅底座和座椅底座轨道装置是一个滑动系统的一部分,并且靠背和靠背轨道装置是另一个滑动系统的一部分。两个滑动系统一起工作,以像调角器一样使乘员宽松乘坐/滑动,但这两个运动与乘员身体的自然运动相匹配,从而防止衬衫剪切等问题。座垫轨道和靠背(座椅靠背)轨道之间的连杆臂提供所需的运动学运动。连杆臂枢转位置和载具座椅结构的总体设置产生座椅底座轨道装置轨道行程和靠背轨道装置轨道行程之间的移动比例,其与乘员在他或她倾斜/宽松乘坐时的自然运动相匹配。该系统在轨道之间足够平衡,使得不需要复位弹簧。座椅底座轨道装置轨道行程和靠背轨道装置轨道行程之间的行程比例可以有利地为大约2:1(座椅底座移动靠背移动的大约两倍距离)。不需要滑轮系统来保持这个比例。连杆臂提供建立该比例的连接。靠背可以是所谓的活动后背座椅靠背。这种活动后背包括塑料面板,该塑料面板随着乘员的向后运动而弯曲。活动后背座椅靠背可以独立于连杆臂和可移动轨道的枢转连接而可枢转地连接到可移动轨道。活动后背座椅靠背可以在下滑动连杆臂和靠背连接处可移动地连接到连杆臂。靠背还可包括传统的刚性座椅靠背结构、壳体或框架。座椅底座(座垫)处的连杆臂枢轴放置在乘员的髋部点或H点下方,以有助于在该倾斜(宽松乘坐)行程范围内为身体提供流体运动。H点(或臀点)是乘员髋部的理论相对位置:具体是,身体的躯干和上腿部之间的枢转点,如在载具设计、机动车辆设计和载具调节中所使用的。H点基于第50个百分位男性乘员的髋关节(侧向观察)。H点与全球技术法规(GTR)和机动车辆工程师协会(SAE)J1100内部测量指数有关,其将这些测量值的参数设置为H30(H点到载具地板);H5(H点到路面);H61(H点到内部顶板)和H25(H点到窗沿)。尽管连杆臂枢轴优选地放置在乘员的髋部点或H点下方的座椅底座(座垫)处,但对于不同的靠背构造,枢轴可以沿着髋部点线或H点平面(穿过H点的竖直延伸线或平面)设置得更高或更低。连杆臂靠背枢转位置根据靠背和座椅底座类型而可以处于不同位置,但是优选地,该位置沿着髋部点线或H点平面更低或更高。如果座椅底座轨道装置轨道行程和靠背轨道装置轨道行程之间的比例保持在约2:1,则枢轴的位置可以从H点线以某种程度移位。连杆臂和靠背枢转连接可包括连杆臂衬套、靠背衬套和固定到靠背可移动轨道的轨道支架。轨道支架具有枢转轴,其接合连杆臂衬套用于使连杆臂相对于轨道支架枢转运动并接合靠背衬套用于使靠背相对于轨道支架枢转运动。连杆臂可以连接到或可以限定连杆臂衬套和另一连杆臂衬套。靠背可以具有靠背衬套和另一靠背衬套。轨道支架可包括第一支架凸缘,其支撑接合连杆臂衬套、靠背衬套的枢转轴,以及第二支架凸缘,其支撑接合另一连杆臂衬套和另一靠背衬套的另一个枢转轴。连杆臂可包括右侧连杆臂部分,该右侧连杆臂部分具有右下连杆臂,该右下连杆臂沿着座椅底座的长度的一部分延伸至沿座椅底座的长度位于H点处的连杆臂右下枢轴衬套。连杆臂还可包括左侧连杆臂部分,该左侧连杆臂部分具有左下连杆臂,该左下连杆臂沿座椅底座的长度的一部分延伸至沿座椅底座的长度位于H点处的连杆臂左下枢轴衬套。座椅底座可包括框架部分,该框架部分具有连接的座椅底座右侧枢轴衬套以及连接的座椅底座左侧枢轴衬套。座椅底座枢转连接可包括右侧座椅底座枢转连接,其具有由连杆臂右下枢轴衬套和座椅底座右侧枢轴衬套所支撑的右枢转轴。座椅底座枢转连接还可包括左侧座椅底座枢转连接,其具有由连杆臂左下枢轴衬套和座椅底座左侧枢轴衬套所支撑的左枢转轴。右侧连杆臂部分可以形成右侧承垫,其中,承垫泡沫和饰件部连接到右侧连杆臂部分。左侧连杆臂部分可以形成左侧承垫,其中,承垫泡沫和饰件部连接到左侧连杆臂部分。靠背具有侧型面形状。右侧连杆臂部分可具有遵循靠背的侧型面形状的轮廓的侧型面形状。左侧连杆臂部分可具有遵循靠背的侧型面形状的轮廓的侧型面形状。具有连杆臂和靠背枢转连接、右侧座椅底座枢转连接和左侧座椅底座枢转连接的连杆臂与座椅底座、座椅底座轨道装置、靠背和靠背轨道装置配合,以形成平衡系统。座椅轨道装置和靠背轨道装置之间的行程比例在1.8:1和2.2:1之间,并且优选地约为2:1。显而易见的是,在不超出本专利技术的范围的前提下,上述特征(也将在下面说明)不仅可以用于所描述的特定组合,而且可以用于其他组合或单独使用。附图中示出了本专利技术的优选示例性实施例,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载具座椅,包括:座椅底座;靠背;座椅底座轨道装置,其包括固定轨道和能够沿着所述固定轨道移动的可移动轨道,所述固定轨道连接到载具座椅支撑件并且所述可移动轨道连接到所述座椅底座;靠背轨道装置,其包括靠背固定轨道和靠背可移动轨道,所述靠背可移动轨道能够沿所述靠背固定轨道移动,所述靠背固定轨道连接到载具靠背支撑件;连杆臂;所述连杆臂和所述座椅底座之间的座椅底座枢转连接;以及所述连杆臂和所述靠背与所述可移动轨道之间的连杆臂和靠背枢转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6.07.14 US 62/362,2411.一种载具座椅,包括:座椅底座;靠背;座椅底座轨道装置,其包括固定轨道和能够沿着所述固定轨道移动的可移动轨道,所述固定轨道连接到载具座椅支撑件并且所述可移动轨道连接到所述座椅底座;靠背轨道装置,其包括靠背固定轨道和靠背可移动轨道,所述靠背可移动轨道能够沿所述靠背固定轨道移动,所述靠背固定轨道连接到载具靠背支撑件;连杆臂;所述连杆臂和所述座椅底座之间的座椅底座枢转连接;以及所述连杆臂和所述靠背与所述可移动轨道之间的连杆臂和靠背枢转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载具座椅,其中,所述连杆臂和靠背枢转连接包括:连杆臂衬套;靠背衬套;以及轨道支架,其固定到所述靠背可移动轨道,所述轨道支架具有枢转轴,所述枢转轴接合所述连杆臂衬套用于使所述连杆臂相对于所述轨道支架枢转运动并且接合所述靠背衬套用于使所述靠背相对于所述轨道支架枢转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具座椅,其中,所述连杆臂限定所述连杆臂衬套和另一连杆臂衬套;所述靠背具有所述靠背衬套和另一个靠背衬套;所述轨道支架包括第一支架凸缘,其支撑接合所述连杆臂衬套和所述靠背衬套的枢转轴;以及第二支架凸缘,其支撑接合所述另一连杆臂衬套和所述另一靠背衬套的另一枢转轴。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载具座椅,其中,所述连杆臂包括右侧连杆臂部分,所述右侧连杆臂部分具有右下连杆臂,所述右下连杆臂沿着所述座椅底座的长度的一部分延伸至沿所述座椅底座的所述长度邻近H点的连杆臂右下部枢轴衬套;所述连杆臂包括左侧连杆臂部分,所述左侧连杆臂部分具有左下连杆臂,所述左下连杆臂沿着所述座椅底座的长度的一部分延伸到沿所述座椅底座的所述长度邻近所述H点的连杆臂左下部枢轴衬套;所述座椅底座包括框架部分,所述框架部分具有连接的座椅底座右侧枢轴衬套和连接的座椅底座左侧枢轴衬套;所述座椅底座枢转连接包括右侧座椅底座枢转连接,所述右侧座椅底座枢转连接具有由所述连杆臂右下枢轴衬套和所述座椅底座右侧枢轴衬套所支撑的右枢转轴;以及所述座椅底座枢转连接包括左侧座椅底座枢转连接,所述左侧座椅底座枢转连接具有由所述连杆臂左下枢轴衬套和所述座椅底座左侧枢轴衬套所支撑的左枢转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具座椅,其中,所述右侧连杆臂部分形成右侧承垫,所述右侧承垫具有连接到所述右侧连杆臂部分的承垫泡沫和饰件部;以及所述左侧连杆臂部分形成左侧承垫,所述左侧承垫具有连接到所述左侧连杆臂部分的承垫泡沫和饰件部。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载具座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M·卡普斯基E·米夏拉克N·卡鲁斯J·卡尔森B·伯顿M·麦克莱兰
申请(专利权)人:安道拓卢森堡控股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卢森堡,LU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