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度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角度调节装置的座椅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20378174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19 22:0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及座椅,该角度调节装置包括棘轮和滑块;锁定状态下的多个滑块中,至少两组滑块的外齿与棘轮的内齿间为部分啮合,并可分别防止棘轮的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棘轮作用于滑块产生转动趋势下的所述滑块,与滑槽板间的接触支点配置为:朝向转动趋势侧的第一接触支点,位于滑块与滑槽板径向适配区域的中部;远离转动趋势侧的第二接触支点,位于滑块与滑槽板径向适配区域的内侧端部;且,第一接触支点外侧的滑块与滑槽板的槽壁之间具有预定空间,以便与棘轮逆向接触的滑块上至少一半齿数的外齿与所述棘轮的内齿完全啮合。应用本方案,能够在较大冲击时获得较好的动态强度,为确保乘员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

Angle adjusting device and seat with the angle adjusting device

The invention discloses an angle adjusting device and a seat, which comprises a ratchet wheel and a slider; in a plurality of sliders in a locking state, at least two sets of sliders engage partially between the outer teeth and the inner teeth of the ratchet wheel, and can prevent the clockwise rotation and counter-clockwise rotation of the ratchet wheel, respectively; the slider under the rotating trend caused by the ratchet wheel acts on the slider, and the contact branch between the slider and the chute plate. Point configuration: the first contact fulcrum facing the rotating trend side is located in the middle of the radial matching area between the slider and the chute plate; the second contact fulcrum far from the rotating trend side is located at the inner end of the radial matching area between the slider and the chute plate; and there is a predetermined space between the slider on the outer side of the first contact fulcrum and the chute wall of the chute plate, so that the slider in reverse contact with the ratchet can go up to the chute. The outer teeth with less than half of the teeth are fully meshed with the inner teeth of the ratchet wheel. By using this scheme, better dynamic strength can be obtained in the case of large impact, which provides a reliable guarantee for the safety of passenger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角度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角度调节装置的座椅
本专利技术涉及机械设计
,具体涉及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及具有该角度调节装置的座椅。
技术介绍
为了适应不同乘员的使用需求,现有座椅利用角度调节装置进行调整,以增强座椅的舒适性。中国专利文献CN206252159U公开了一种可无级调节靠背倾斜角度的角度调节装置,该方案采用N组存在相位差的滑块的齿与棘轮的齿形成不同程度的啮合(完全啮合、半啮合或齿对齿),每组滑块有独立的楔形块和复位弹簧驱动,半啮合的滑块中至少有一组在消除一侧纵向间隙后能防止棘轮顺时针旋转,同时也至少有一组滑块在消除另一侧纵向间隙后能防止棘轮逆时针旋转,具体如图1所示。无论座椅靠背处于任何角度,靠背均能保持稳定状态。众所周知,实际应用过程中存在发生意外冲击的可能性。上述角度调节装置存在至少两组半啮合的滑块,实际啮合的齿数较少,当座椅靠背受到较大的冲击载荷时,半啮合的齿无法及时进入完全啮合,调角器齿的总体啮合强度差,给乘员带来安全隐患。具体来说,假设发生冲击时棘轮逆时针转动,滑块A处于完全啮合,而滑块B、滑块C、滑块D、滑块E则与棘轮均处于半啮合,棘轮的齿与滑块的齿的接触有两种:根据棘轮旋转方向是否有利于滑块啮合可分为顺向接触(有利于滑块齿与棘轮齿啮合的接触)和逆向接触(不利于滑块齿与棘轮齿啮合的接触);图中滑块B、滑块D为逆向接触;滑块C和滑块E为顺向接触。当靠背加载速度缓慢时,顺向接触的滑块在锁止凸轮的驱动下逐步进入完全啮合;如图2所示,逆向接触情况下,棘轮转动时,受到冲击作用于滑块齿部的作用力将导致断齿或滑齿,角度调节装置的动态强度稳定性较低,无法确保乘员安全。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靠背受到较大冲击时,棘轮转动的角速度很大,顺向接触的滑块的齿与棘轮的齿未能完全啮合也会变为逆向接触,进一步导致调角器的动态强度较差。有鉴于此,亟待针对现有角度调节装置作进一步的优化改进,以在出现较大冲击时克服动态强度较低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结构优化的角度调节装置及座椅,能够在较大冲击时获得较好的动态强度,为确保乘员安全提供了可靠保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具有内齿的棘轮和多个具有外齿的滑块,所述滑块可相对于滑槽板径向位移,以便所述外齿与所述内齿啮合或脱离;锁定状态下的多个所述滑块中,至少两组所述滑块的外齿与所述棘轮的内齿间为部分啮合,并可分别防止所述棘轮的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所述棘轮作用于所述滑块产生转动趋势下的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板间的接触支点配置为:朝向转动趋势侧的第一接触支点,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板径向适配区域的中部;远离转动趋势侧的第二接触支点,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板径向适配区域的内侧端部;且,所述第一接触支点外侧的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板的槽壁之间具有预定空间,以便与所述棘轮逆向接触的所述滑块可绕所述第一接触支点转动至其上至少一半齿数的所述外齿与所述棘轮的内齿完全啮合。优选地,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板的槽壁均相对于所述滑块的径向位移方向对称设置。优选地,沿所述滑块的径向位移方向,所述第一接触支点和所述第二接触支点的位置满足(1/3)L<L1<3L,式中,L1为所述第一接触支点至所述滑块的外齿节圆的距离,L为所述第一接触支点至所述第二接触支点的距离。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支点形成于所述滑槽板的槽壁,所述第二接触支点形成于所述滑槽板的槽壁或者所述滑块的侧面。优选地,沿所述滑块的径向位移方向,所述第一接触支点外侧的所述滑块的本体段截面尺寸大于其内侧的所述滑块的本体段截面尺寸。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支点外侧的所述滑块的本体段侧面与相对侧所述槽壁具有间隙S,所述间隙S形成所述预定空间并满足0.2mm<S<3mm。优选地,所述第一接触支点形成于所述滑块的侧面,所述第二接触支点形成于所述滑槽板的槽壁或者所述滑块的侧面。优选地,沿所述滑块的径向位移方向,所述第一接触支点外侧的所述滑块的本体段截面尺寸小于其内侧的所述滑块的本体段截面尺寸。优选地,所述滑槽板的材料选择满足:所述棘轮转动作用于所述滑块产生转动趋势时,所述第一接触支点和/或所述第二接触支点位置处的所述滑槽板本体产生局部形变。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座椅,包括设置在靠背与椅座之间的如前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方案另辟蹊径针对滑块及与其适配的滑槽板进行了结构优化,发生较大冲击时棘轮转动将作用于滑块产生转动趋势,并与滑槽板间形成接触支点,沿滑块相对于滑槽板径向位移方向,本方案第一接触支点设置在滑槽板的槽壁中部或者滑块的侧面中部,其第二接触支点位于滑块与滑槽板径向适配区域的内侧端部;同时,该第一接触支点外侧的滑块与槽壁之间具有预定空间,以便与棘轮逆向接触的滑块能够绕该接触支点转动至其上至少一半齿数的外齿与棘轮的内齿完全啮合。由此,使得与棘轮逆向接触的不完全啮合的滑块外齿自动补位进入棘轮齿部与棘轮啮合,实现至少一半齿数的完全啮合,从而有效提高调角器的动态强度,保护乘员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技术中一种典型角度调节装置的配合原理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角度调节装置的与棘轮逆向接触的滑块状态示意图;图3为实施例一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装配爆炸示意图;图4为实施例一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构件配合关系剖视图;图5a-图5e分别示出了滑块A、滑块B、滑块C、滑块D和滑块E外齿与棘轮的内齿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6为冲击发生后滑块B的外齿与棘轮的内齿的配合关系示意图;图7为实施例二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构件配合关系剖视图;图8为实施例三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构件配合关系剖视图。图中:护套1、棘轮2、内齿21、解锁凸轮3、滑块4、外齿41、侧面42、弹性件5、楔形块6、中心轴7、滑槽板8、滑槽81、槽壁82、凸台83、凸缘82;图4和图8中,A为A滑块,B为B滑块,C为C滑块,D为D滑块,E为E滑块。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不失一般性,本实施方式以图中所示外形的角度调节装置作为描述主体,详细说明内部结构及动态配合关系,应当理解,非本申请核心专利技术点的构件形状对于本申请请求保护的角度调节装置未构成实质性的限制。实施例一:请参见图3,该图为本实施方式所述角度调节装置的装配爆炸示意图。该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内圈设有内齿21的棘轮2、设有外齿41的多个滑块4、涨缩机构和与棘轮2同轴设置且可相对转动的滑槽板8,棘轮2外侧设置有护套1,以便保护棘轮2的转动。其中,涨缩机构用于控制滑块4沿滑槽板8的滑槽81径向移动,以使外齿41与内齿21啮合和脱离,且涨缩机构可锁定和解锁各滑块4。其中,各滑块4可分别组成的m个滑块组,具体包括一个基础滑块组和m-1个偏移滑块组,具体地,偏移滑块组的外齿相对于基础滑块组的外齿具有绕棘轮2的中心轴的角度偏移量,该角度偏移量为(Z+k/m)360/n度,Z、m、n和k均为整数,且1≤k≤m-1,且各个偏移滑块组计算所述角度偏移量的k取值不同;涨缩机构可同时推动各滑块4沿径向伸出,以使外齿41与内齿21相抵接或相卡接,并锁定所述滑块。这里,由解锁凸轮3、弹性件5、与滑块4适配的楔形块6、滑槽板8的凸缘82等构成的涨缩机构,使得滑块4不会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具有内齿的棘轮和多个具有外齿的滑块,所述滑块可相对于滑槽板径向位移,以便所述外齿与所述内齿啮合或脱离;锁定状态下的多个所述滑块中,至少两组所述滑块的外齿与所述棘轮的内齿间为部分啮合,并可分别防止所述棘轮的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作用于所述滑块产生转动趋势下的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板间的接触支点配置为:朝向转动趋势侧的第一接触支点,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板径向适配区域的中部;远离转动趋势侧的第二接触支点,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板径向适配区域的内侧端部;且,所述第一接触支点外侧的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板的槽壁之间具有预定空间,以便与所述棘轮逆向接触的所述滑块可绕所述第一接触支点转动至其上至少一半齿数的所述外齿与所述棘轮的内齿完全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角度调节装置,包括具有内齿的棘轮和多个具有外齿的滑块,所述滑块可相对于滑槽板径向位移,以便所述外齿与所述内齿啮合或脱离;锁定状态下的多个所述滑块中,至少两组所述滑块的外齿与所述棘轮的内齿间为部分啮合,并可分别防止所述棘轮的顺时针旋转和逆时针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作用于所述滑块产生转动趋势下的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板间的接触支点配置为:朝向转动趋势侧的第一接触支点,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板径向适配区域的中部;远离转动趋势侧的第二接触支点,位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板径向适配区域的内侧端部;且,所述第一接触支点外侧的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板的槽壁之间具有预定空间,以便与所述棘轮逆向接触的所述滑块可绕所述第一接触支点转动至其上至少一半齿数的所述外齿与所述棘轮的内齿完全啮合。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滑块与所述滑槽板的槽壁均相对于所述滑块的径向位移方向对称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角度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滑块的径向位移方向,所述第一接触支点和所述第二接触支点的位置满足(1/3)L<L1<3L,式中,L1为所述第一接触支点至所述滑块的外齿节圆的距离,L为所述第一接触支点至所述第二接触支点的距离。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贤虎黄正坤李双强江冲雷利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北航嘉麦格纳座椅系统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