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路燃气电磁阀控制电路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5624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9: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双路燃气电磁阀控制电路结构,由供电电源、三个MOS管、18个电阻、5个三极管、6个二极管、2个电容、2组电磁线圈绕组构成,元器件经布线方式构成控制电路,通过接受外部单片机控制信号所提供的指令,实现对两组线圈的单独或同步驱动控制。选用了可切换电路电流输入的方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应用可实现电磁线圈驱动双路燃气阀启动后,短时将线圈内部的吸合电流切换到保持电流,保持电流远远低于启动电流,在能够保证功能实现前提下,有效的将电磁线圈的电流降至最低,并且降低电磁线圈的发热量,避免电磁线圈长时间在高电流的环境下工作,延长电磁线圈的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双路燃气电磁阀控制电路结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双路燃气电磁阀控制电路结构。
技术介绍
:传统的燃气设备使用的电磁阀,普遍采用单一的模拟控制电路,使用的电磁线圈、启动电压、启动电流、保持电流在工作过程中都是恒定不变的。传统燃气设备电磁阀控制电路,实现的功能仅限于控制燃气阀的启闭。通过电磁控制启动燃气阀打开后,由于保持常开状态的阀体通路,阀体吸合的电路及电磁线圈与启动所需提供的电压电流为恒定值,则电磁线圈在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流过的电流与吸合电流相同,过大的电流导致线圈长时间工作温度上升,严重缩短线圈寿命,故而常规的电磁线圈控制阀的线圈部分寿命普遍偏低。单一的模拟控制电路,没有对电磁线圈电路做过流和过载的保护,在电磁线圈的保持工作过程中,不能在线圈电路电流陡然升高的过程中快速切断电源,容易造成线圈烧融的故障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保持电流远远低于启动电流,在能够保证低功耗的同时候,也能有效将高压电磁线圈的通过电流降至最低、发热量降至最低、延长电磁线圈的寿命的双路燃气电磁阀控制电路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双路燃气电磁阀控制电路结构:VCC(12V)电源分别连接三极管V9射极和电阻R31一端;电阻R31另一端连接电阻R32、R33以及MOS管S5源极的公共节点上;电阻R32另一端连接V9基极上,电阻R31上的电流输出大于0.5A时三极管V9导通,V9集电极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7正极,二极管D7为导通状态;二极管D7负极连接到电阻R33、R34和MOS管S5栅极的公共结点上;MOS管S5漏极连接电容C10正极和电阻R38、R37节点;电阻R38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C32管脚,输出电磁阀供电信号,R3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0集电极,三极管V10基极与电阻R35、电阻R36公共端连接,电阻R35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C31管脚接收电磁阀供电信号;电阻R36、电阻R37另一端均与电容C10负极、三极管V10射极共同接地;2KW电磁阀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中心抽头与二极管D8、二极管D9的负极公共点连接,二极管D8正极与电磁阀启动线圈另一端及MOS管S6漏极连接,MOS管S6栅极与电阻R41、R42连接,电阻R41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C33管脚,电阻R42另一端与MOS管S6源极共同接地,二极管D9正极与2KW电磁阀保持线圈另一端和V11集电极连接,V11基极连接电阻R43二极管D12正极,电阻R43另一端与单片机UC37管脚连接;4KW电磁阀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中心抽头与二极管D10及二极管D11负极公共点连接,D10正极与电磁阀启动线圈另一端及MOS管S7漏极连接,MOS管S7栅极与电阻R44、电阻R45连接,电阻R44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C36管脚,电阻R45另一端与MOS管S6源极共同接地,二极管D11正极与4KW电磁阀保持线圈另一端和V12集电极连接,V12基极连接电阻R46二极管D13正极,电阻R46另一端与单片机UC38管脚连接;VDD(5V)电源连接R47一端,电阻R47另一端与二极管D12负极、二极管D13负极、V13集电极、电阻R48一端连接,电阻R48另一端连接C11一端与单片机管脚UC39连接;三极管V11射极、三极管V12射极与电阻R62、电阻R63连接,电阻R62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3基极,电阻R62上的电流输出大干0.5A时三极管V13导通,电阻R63另一端与三极管V13射极电容C11另一端共同接地。本技术的工作原理:本技术工作时:当VCC提供12V启动电压时,V10接收到CPU管脚UC31提供的电磁阀的供电信号后V10导通,通过R34将MOS管S5的G位置电压拉低,形成通过S5的源极和漏极的导通,则VCC供电电压直接加载到C10的正极上,同时,通过R38把供电信息反馈给CPU的UC32管脚。C10正极端的电压,控制2KW和4KW两路电磁阀线圈,当启动2KW线圈组的时候,在电磁线圈两端的续流二极管D8、D9,给2KW电磁线圈反电动势提供了释放能量的回路。R42为S6提供下拉电阻保持2KW燃气电磁阀工作,此时启动电流为同时控制芯片加载驱动信号到R41、R43上让S6和V11导通。在电磁阀启动1秒钟后,启动信号断开。由保持信号单独维持电磁阀线圈工作。此电路可以用一个100mA电流维持电磁阀的导通,可以达到节电又可以不让电磁线圈过热的目的。4KW电磁阀与2KW电路启动运行方式相同。为保证电路正常工作及稳定,供电电源VDD通过R47后,在V11与V12的射极公共端通过取样电阻R63接地,当电磁阀保持电路出现过流(超过500MA),则R63上产生0.5A电流,则R62与R63公共点产生0.7V电压,该电压通过R62,达到V13基极,此时V13导通,则V13集电极电压为0,这时UC39通过R48所提供的电压变化,将信号反馈给CPU,识别为过流保护信号。由于V13集电极与D12及D13的负极相连通,当V13集电极电压下降时,则D12与D13分别将V11与V12强制关闭,使电磁线圈停止工作。通过上述采用两组电磁线圈控制的方式,在使用一个电源供电的前提下,可以在控制芯片的信号控制下,实现两组不同功率电磁线圈的切换或同时工作,达到三个功率输出的电磁阀控制目的。在电磁阀启动后,采用切换电磁线圈供电的方式,能在降低电磁阀维持动作功耗的同时,降低线圈温升,达到延长电磁线圈寿命的目的。通过单片机数字控制,在线圈启动及保持过程中,能根据电路反馈信号准确识别线圈通过的电流,当电流超过设定的临界值时,及时关闭电流输出,避免线圈过流烧毁。本技术的技术效果:采用本技术控制结构的电路,可以配合双路燃气阀的装配,在使用本技术进行控制过程中,可以实现2kw功率释放、4kw功率释放、6kw功率释放三个功率梯段。与常规的电磁线圈相比,本技术在启动1.5A电流工作1秒后,切换到保持电流100mA,保持电流远远低于启动电流,在能够保证低功耗的同时候,也能保证高压线圈的发热量最低,延长电磁线圈的寿命。为保证电路正常工作及稳定,供电电源VDD通过R47后,在V11与V12的射极公共端通过取样电阻R63接地,当电磁阀保持电路出现过流(超过500MA),则R63上产生0.5A电流,则R62与R63公共点产生0.7V电压,该电压通过R62,达到V13基极,此时V13导通,则V13集电极电压为0,这时UC39通过R48所提供的电压变化,将信号反馈给CPU,识别为过流保护信号。由于V13集电极与D12及D13的负极相连通,当V13集电极电压下降时,则D12与D13分别将V11与V12强制关闭,使电磁线圈停止工作。附图说明:图1是双路燃气电磁阀控制电路结构原理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技术是一种双路燃气电磁阀控制电路结构:VCC(12V)电源分别连接三极管V9射极和电阻R31一端;电阻R31另一端连接电阻R32、R33以及MOS管S5源极的公共节点上;电阻R32另一端连接V9基极上,电阻R31上的电流输出大于0.5A时三极管V9导通,V9集电极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7正极,二极管D7为导通状态;二极管D7负极连接到电阻R33、R34和MOS管S5栅极的公共结点上;MOS管S5漏极连接电容C10正极和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双路燃气电磁阀控制电路结构,其特征是:VCC(12V)电源分别连接三极管V9射极和电阻R31一端;电阻R31另一端连接电阻R32、R33以及MOS管S5源极的公共节点上;电阻R32另一端连接V9基极上,电阻R31上的电流输出大于0.5A时三极管V9导通,V9集电极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7正极,二极管D7为导通状态;二极管D7负极连接到电阻R33、R34和MOS管S5栅极的公共结点上;MOS管S5漏极连接电容C10正极和电阻R38、R37节点;电阻R38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C32管脚,输出电磁阀供电信号,R3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0集电极,三极管V10基极与电阻R35、电阻R36公共端连接,电阻R35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C31管脚接收电磁阀供电信号;电阻R36、电阻R37另一端均与电容C10负极、三极管V10射极共同接地;2KW电磁阀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中心抽头与二极管D8、二极管D9的负极公共点连接,二极管D8正极与电磁阀启动线圈另一端及MOS管S6漏极连接,MOS管S6栅极与电阻R41、R42连接,电阻R41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C33管脚,电阻R42另一端与MOS管S6源极共同接地,二极管D9正极与2KW电磁阀保持线圈另一端和V11集电极连接,V11基极连接电阻R43二极管D12正极,电阻R43另一端与单片机UC37管脚连接;4KW电磁阀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中心抽头与二极管D10及二极管D11负极公共点连接,D10正极与电磁阀启动线圈另一端及MOS管S7漏极连接,MOS管S7栅极与电阻R44、电阻R45连接,电阻R44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C36管脚,电阻R45另一端与MOS管S6源极共同接地,二极管D11正极与4KW电磁阀保持线圈另一端和V12集电极连接,V12基极连接电阻R46二极管D13正极,电阻R46另一端与单片机UC38管脚连接;VDD(5V)电源连接R47一端,电阻R47另一端与二极管D12负极、二极管D13负极、V13集电极、电阻R48一端连接,电阻R48另一端连接C11一端与单片机管脚UC39连接;三极管V11射极、三极管V12射极与电阻R62、电阻R63连接,电阻R62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3基极,电阻R62上的电流输出大干0.5A时三极管V13导通,电阻R63另一端与三极管V13射极电容C11另一端共同接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路燃气电磁阀控制电路结构,其特征是:VCC(12V)电源分别连接三极管V9射极和电阻R31一端;电阻R31另一端连接电阻R32、R33以及MOS管S5源极的公共节点上;电阻R32另一端连接V9基极上,电阻R31上的电流输出大于0.5A时三极管V9导通,V9集电极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7正极,二极管D7为导通状态;二极管D7负极连接到电阻R33、R34和MOS管S5栅极的公共结点上;MOS管S5漏极连接电容C10正极和电阻R38、R37节点;电阻R38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C32管脚,输出电磁阀供电信号,R34另一端连接三极管V10集电极,三极管V10基极与电阻R35、电阻R36公共端连接,电阻R35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C31管脚接收电磁阀供电信号;电阻R36、电阻R37另一端均与电容C10负极、三极管V10射极共同接地;2KW电磁阀启动线圈和保持线圈中心抽头与二极管D8、二极管D9的负极公共点连接,二极管D8正极与电磁阀启动线圈另一端及MOS管S6漏极连接,MOS管S6栅极与电阻R41、R42连接,电阻R41另一端连接单片机UC33管脚,电阻R42另一端与MOS...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英山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豪克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黑龙江,2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