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83441 阅读: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3-02 18: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属于增压器技术领域,包括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通过过渡管连接在一起,第一回油管的一端和第二回油管的一端均设有法兰,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均由若干节直管和若干节弯管连接而成,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均为一体化不锈钢管,过渡管为为PTFE软管或者不锈钢管,过渡管的一端与第一回油管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过渡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回油管的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强度高,抗渗漏好、耐磨性较好,能缓解发动机震动带来的冲击,防止接合部位松动,在装配的时候减少空间形位不良以及空间尺寸超差等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产品不良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
本技术涉及一种回油管总成,特别是涉及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属于增压器

技术介绍
现在多数汽车都有回油管,在燃油泵供油给发动机,形成一定压力除了正常供给燃油喷嘴喷油后,剩余的燃油通过回油管路送回到油箱,当然还有碳罐收集的多余的汽油蒸汽也通过回油管回到油箱回油管可以把多余的油回到油箱,可以起到排解汽油的压力,还可以减少油耗。回油管在汽车上的布置比较特殊,如果回油管发生泄漏或堵塞,将引起种种意想不到的故障。回油管是排除发动机故障的一个“窗口”,通过回油管可以巧妙地检查、判断发动机的不少故障,其基本检查方法如下:拆开回油管检查,快速判断燃油系统的工作状况,要想了解电喷发动机燃油系统的燃油压力是否正常,在没有燃油压力表或燃油压力表接入燃油管路有困难的情况下,可通过观察回油管的回油情况间接地加以判断。具体方法是:把回油管脱开,然后启动发动机,观察回油的情况。如果回油比较急,说明燃油压力基本正常;如果回油软弱或者没有回油,说明燃油压力不足,需要检查、修理电动燃油泵、燃油压力调节器等零部件,检查时,要用胶管将回油管流出的燃油导入容器内,防止污染环境和发生火灾,因此需要一种回油管,结构要简单,强度要高,还要方便拆卸维修,同时在发动机震动的时候,能够减小震动,防止结合部位脱落和磨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供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结构要简单,强度要高,还要方便拆卸维修,同时在发动机震动的时候,能够减小震动,防止结合部位脱落和磨损。本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采用如下技术方案达到: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包括第一回油管和第二回油管,所述第一回油管和所述第二回油管通过过渡管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回油管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回油管的一端均设有法兰。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油管和所述第二回油管均由若干节直管和若干节弯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回油管和所述第二回油管均为一体化不锈钢管。优选的,所述过渡管为PTFE软管或者不锈钢管。优选的,所述过渡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回油管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过渡管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油管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法兰的两端为半圆形,所述法兰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直管孔,所述法兰的中部设有一个直管孔。优选的,所述直管孔的最大直径与所述第一回油管的最大外径相适应,所述第一回油管穿进所述直管孔,所述第一回油管与所述直管孔通过螺纹连接。优选的,所述法兰的一侧设有卡槽,所述卡槽为半圆形。优选的,所述第一回油管和所述第二回油管的表面设有耐磨层,所述耐磨层包括酸洗层、环氧树脂涂层、磷化膜层和Ni-Al基合金涂层。本技术的有益技术效果:按照本技术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本技术提供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回油管表面设有耐磨层以提高其耐磨性能,采用一体化设计便于加工成型,提高装配效率,增大回油管的结构强度,两个进油管中间设置一节过渡管,过渡管采用橡胶管,在发动机震动的时候,能够减小震动,防止接合部位松动以及磨损,回油管两端采用法兰连接,结合比较稳固。附图说明图1为按照本技术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正视图;图2为按照本技术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俯视图;图3为按照本技术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右视图;图4为按照本技术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左视图;图5为按照本技术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法兰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按照本技术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过渡管的结构示意图;图7为按照本技术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A;图8为按照本技术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B;图9为按照本技术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C;图10为按照本技术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D;图11为按照本技术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的一优选实施例的另一角度的整体结构示意图E。图中:1-第一回油管,2-第二回油管,3-法兰,4-过渡管,5-直管,6-弯管,7-固定孔,8-直管孔,9-卡槽。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加清楚和明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如图1-图1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包括第一回油管1和第二回油管2,第一回油管1和第二回油管2通过过渡管4连接在一起,第一回油管1的一端和第二回油管2的一端均设有法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7-图11所示,第一回油管1和第二回油管2均由若干节直管5和若干节弯管6连接而成,第一回油管1和第二回油管2均为一体化不锈钢管,整体采用金属制成,适用于高温环境,具有较高的结构强度,由多节直管5通过弯管6连接而成,使得回油管适于进行让位布置,直管5和弯管6可一体化形成进油管,从而便于加工成型,提高装配效率,增大回油管的结构强度。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4、图6-图11所示,过渡管4为为PTFE软管或者不锈钢管或者橡胶管,过渡管4的一端与第一回油管1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过渡管4的另一端与第二回油管2的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在发动机震动的时候,两个回油管加设一节过渡管,过渡管采用PTfE管或者橡胶管,能够能够减小震动,缓解震动带来的冲击,防止结合部位松动,同时因为大部分安装位置空间狭小,不易安装,所以采用软管能保证空间位置的可借调性,使其在装配的时候减少空间形位不良以及空间尺寸超差等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产品不良率。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5、图7-图11所示,法兰3的两端为半圆形,法兰3的两端各设有一个直管孔8,法兰3的中部设有一个直管孔8,直管孔8的最大直径与第一回油管1的最大外径相适应,第一回油管1穿进直管孔8,第一回油管1与直管孔8通过螺纹连接,法兰3的一侧设有卡槽9,卡槽9为半圆形,回油管两端采用法兰的方式连接,能够加强连接处的稳定性。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图11所示,第一回油管1和第二回油管2的表面设有耐磨层,耐磨层包括酸洗层、环氧树脂涂层、磷化膜层和Ni-Al基合金涂层,可以增加耐磨性、抗酸性、抗氧化性等。综上所述,在本实施例中,按照本实施例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本实施例提供的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回油管表面设有耐磨层以提高其耐磨性能,采用一体化设计便于加工成型,提高装配效率,增大回油管的结构强度,两个进油管中间设置一节过渡管,过渡管采用橡胶管,在发动机震动的时候,能够减小震动,防止接合部位松动以及磨损,采用软管连接两个回油管保证空间位置的可借调性,使其在装配的时候减少空间形位不良以及空间尺寸超差等问题,提高了生产效率,减少了产品不良率,回油管两端采用法兰连接,结合比较稳固。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进一步的实施例,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所公开的范围内,根据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包括第一回油管(1)和第二回油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管(1)和所述第二回油管(2)通过过渡管(4)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回油管(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回油管(2)的一端均设有法兰。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包括第一回油管(1)和第二回油管(2),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管(1)和所述第二回油管(2)通过过渡管(4)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一回油管(1)的一端和所述第二回油管(2)的一端均设有法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回油管(1)和所述第二回油管(2)均由若干节直管(5)和若干节弯管(6)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回油管(1)和所述第二回油管(2)均为一体化不锈钢管。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4)为PTFE软管或者不锈钢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增压器润滑回油管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渡管(4)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回油管(1)的一端通过螺纹连接,所述过渡管(4)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回油管(2)的一端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剑锋王剑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腾驰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