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包电池模块及具有该软包电池模块的电池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2869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9:4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软包电池模块及具有该软包电池模块的电池包。其中,软包电池模块,包括:软包电池模组;调温装置,与软包电池模组相连接,用于调节软包电池模组的侧部和底部的温度,以使软包电池模组的温度分布均匀。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通过调温装置对软包电池模组的侧部和底部的温度进行调节,使得软包电池模组各个部位的温度均匀分布,避免了软包电池模组仅仅单侧温度降低或者升高导致软包电池模组因各部位温度不均而出现温度差异,有效地保证了软包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确保了软包电池模组的性能,提高了车辆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软包电池模块及具有该软包电池模块的电池包
本技术涉及电池
,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软包电池模块及具有该软包电池模块的电池包。
技术介绍
随着国家政策的支持,锂离子电池大量应用于和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车辆上。锂离子电池在车辆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是考量锂离子电池的一个关键点,也是国家法规的一项硬性规定。锂离子电池的最佳使用温度在20℃~45℃之间,若锂离子电池太热,会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进而降低车辆的安全系数。因此,如何实现对锂离子电池温度的控制,以确保锂离子电池的正常使用,是至关重要的问题。其中,锂离子电池在严重异常时,能否避免热失控的传播也是评测锂离子电池优劣的标准。目前现有的软包锂离子电池模组,大多采用单侧水冷板散热的方式,即在软包锂离子电池模组的一侧设置水冷板,通过水冷板进行散热,这种散热方式容易导致锂离子电池的极耳部位、中部部位及底部部位出现温度差异,随着使用时间的增加,该温度差异会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寿命降低,进而影响锂离子电池的性能,从而降低了车辆的安全系数。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软包电池模块,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软包锂离子电池模组通过单侧水冷板散热易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各个部位出现温度差异进而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具有该软包电池模块的电池包。一个方面,本技术提出了一种软包电池模块,该软包电池模块包括:软包电池模组;调温装置,与软包电池模组相连接,用于调节软包电池模组的侧部和底部的温度,以使软包电池模组的温度分布均匀。进一步地,上述软包电池模块中,调温装置包括:底板、四个依次首尾连接的连接板和五个调温结构;其中,各连接板均垂直连接于底板,并且,各连接板与底板围设成用于容置软包电池模组的一端开口的容纳腔,至少一个连接板与软包电池模组相连接;底板和每个连接板均设置有一个调温结构,每个调温结构用于对软包电池模组的侧部或底部的温度进行调节。进一步地,上述软包电池模块中,底板和每个连接板均具有预设厚度且内部均为中空以形成空腔;每个调温结构均为底板或每个连接板的内部空腔内流通调温介质,通过调温介质与软包电池模组进行换热以调节软包电池模组的侧部或底部的温度。进一步地,上述软包电池模块中,任意相邻两个连接板的内部空腔之间相互连通,并且,底板的内部空腔与每个连接板的内部空腔之间均相互连通,以使四个连接板内部空腔内的调温介质和底板内部空腔内的调温介质相互流通。进一步地,上述软包电池模块中,任意两个连接板的外侧壁分别开设有介质进口和介质出口;每个连接板在与相邻连接板相接触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流通口,相邻两个连接板相接触处的各第一流通口一一对应连通,以使调温介质在各连接板之间流通;每个连接板在与底板相接触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二流通口,并且,底板在与每个连接板相接触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三流通口,每个连接板上的各第二流通口与底板的各第三流通口一一对应连通,以使调温介质在各连接板与底板之间流通。进一步地,上述软包电池模块中,各第一流通口沿连接板的高度方向均匀设置;和/或,每个连接板上的各第二流通口均沿连接板的底壁均匀设置,底板对应于每个连接板处的各第三流通口的设置位置均与对应的连接板上的各第二流通口的设置位置一一对应。进一步地,上述软包电池模块中,每个连接板的内部空腔内均设置有第一隔板,每个第一隔板均用于改变连接板内部空腔内的调温介质的流向;和/或,底板的内部空腔内设置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用于改变底板内部空腔内的调温介质的流向。进一步地,上述软包电池模块中,每个第一隔板在连接板的内部空腔内悬空且连续弯折设置;和/或,第二隔板在底板的内部空腔内悬空且连续弯折设置。进一步地,上述软包电池模块中,软包电池模组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组支架和至少三个电池电芯;其中,各电池模组支架依次并列设置,并且,相邻两个电池模组支架可拆卸连接,每个电池模组支架均置于相邻两个电池电芯之间;最外侧的两个电池模组支架的外侧壁与容纳腔宽度方向上的两个连接板一一对应地可拆卸连接。本技术中,通过调温装置对软包电池模组的侧部和底部的温度进行调节,使得软包电池模组各个部位的温度均匀分布,避免了软包电池模组仅仅单侧温度降低或者升高导致软包电池模组因各部位温度不均而出现温度差异,有效地保证了软包电池模组的使用寿命,确保了软包电池模组的性能,提高了车辆的安全系数,解决了现有技术中软包锂离子电池模组通过单侧水冷板散热易导致锂离子电池的各个部位出现温度差异进而降低使用寿命的问题。另一方面,本技术还提出了一种电池包,该电池包包括:多个上述的任一种软包电池模块。由于软包电池模块具有上述效果,所以具有该软包电池模块的电池包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技术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电池模块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电池模块中,软包电池模组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软包电池模块中,连接板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例,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例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技术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技术。软包电池模块实施例:参见图1至图3,图中示出了本实施例中该软包电池模块的优选结构。如图所示,软包电池模块包括:软包电池模组1和调温装置2。其中,软包电池模组1可以为现有技术中的软包电池模组,则相应的,软包电池模组的结构在此不再赘述。当然,软包电池模组1也可以包括:至少两个电池模组支架11和至少三个电池电芯12。其中,各电池模组支架11依次并列设置,并且,相邻两个电池模组支架11之间可拆卸连接,每个电池模组支架11均置于相邻两个电池电芯12之间。具体地,各电池模组支架11成排并列设置,则各电池模组支架11串联设置。任意相邻两个电池模组支架11之间均为可拆卸连接,以便于各电池模组支架11之间的组装和拆卸。任意相邻两个电池电芯12被一个电池模组支架11分隔开,这样,若电池模组支架11为N个,则电池电芯12为N+1个,其中N≥2,这样,电池模组支架11不仅起到对电池电芯12进行支撑的作用,还能起到对电池电芯12进行散热的作用。电池电芯12为锂离子电池电芯。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对于软包电池模组1的结构不作任何限制。调温装置2与软包电池模组1相连接,调温装置2用于调节软包电池模组1的侧部和底部的温度,以使软包电池模组1的温度分布均匀。具体地,调温装置2与软包电池模组1中的电池模组支架11相连接。由于电池电芯12在使用过程中会温度升高因而需要降温,当然,电池电芯12也会因自身温度较低而需要升温,则电池电芯12的温度变化即为软包电池模组1的温度变化,所以,调温装置2对软包电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软包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包电池模组(1);调温装置(2),与所述软包电池模组(1)相连接,用于调节所述软包电池模组(1)的侧部和底部的温度,以使所述软包电池模组(1)的温度分布均匀。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软包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包括:软包电池模组(1);调温装置(2),与所述软包电池模组(1)相连接,用于调节所述软包电池模组(1)的侧部和底部的温度,以使所述软包电池模组(1)的温度分布均匀。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软包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温装置(2)包括:底板(21)、四个依次首尾连接的连接板(22)和五个调温结构;其中,各所述连接板(22)均垂直连接于所述底板(21),并且,各所述连接板(22)与所述底板(21)围设成用于容置所述软包电池模组(1)的一端开口的容纳腔,至少一个所述连接板(22)与所述软包电池模组(1)相连接;所述底板(21)和每个所述连接板(22)均设置有一个所述调温结构,每个所述调温结构用于对所述软包电池模组(1)的侧部或底部的温度进行调节。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软包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21)和每个所述连接板(22)均具有预设厚度且内部均为中空以形成空腔;每个所述调温结构均为所述底板(21)或每个所述连接板(22)的内部空腔内流通调温介质,通过所述调温介质与所述软包电池模组(1)进行换热以调节所述软包电池模组(1)的侧部或底部的温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软包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任意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22)的内部空腔之间相互连通,并且,所述底板(21)的内部空腔与每个所述连接板(22)的内部空腔之间均相互连通,以使四个所述连接板(22)内部空腔内的调温介质和所述底板(21)内部空腔内的调温介质相互流通。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软包电池模块,其特征在于,任意两个所述连接板(22)的外侧壁分别开设有介质进口(221)和介质出口(222);每个所述连接板(22)在与相邻所述连接板(22)相接触的位置处均开设有至少一个第一流通口(223),相邻两个所述连接板(22)相接触处的各所述第一流通口(223)一一对应连通,以使所述调温介质在各所述连接板(22)之间流通;每个所述连接板(22)在与所述底板(21)相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陆群袁洪飞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