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及汽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19884 阅读:21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6:5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及汽车。该传动机构包括:电吸锁主体;驱动拉线,其一端与电吸锁主体连接;驱动装置,至少包括电机及驱动器,驱动器分别与电机及驱动拉线的另一端连接,电机驱动驱动器工作,以使驱动器通过驱动拉线控制电吸锁关闭;复位拉线,其一端与电吸锁主体连接;复位装置,与复位拉线的另一端连接,复位装置通过复位拉线控制电吸锁开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简化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能够提高其安装、运输等的便捷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及汽车
本技术涉及汽车
,特别是涉及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及汽车。
技术介绍
现有的汽车尾门大多数采用手动开关门,但随着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用车观念的更新,配备电动尾门系统可使消费者更加能体验到汽车的档次、舒适性和方便性。因此,汽车尾门由手动操作改为电动操作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目前,市场上较为成熟的电动尾门所配备的电吸锁主要有如下两种:一种是门锁锁体自带电吸功能,即尾门在关门过程中,到达半锁紧位置后,门锁锁体自行实现尾门由半锁紧位置到完全锁紧位置的移动及上锁;另一种是门锁锁体仅实现上锁功能,尾门由半锁紧位置到完全贴合位置则由拉耳处的门锁锁体部分实现。本技术的专利技术人在长期的研发中发现,现有的门锁系统结构复杂,体积较大,导致其安装比较困难,其包装、运输不便,导致成本偏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及汽车,其结构简单,以提高其安装、运输的便捷性。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该传动机构包括:电吸锁主体;驱动拉线,其一端与电吸锁主体连接;驱动装置,至少包括电机及驱动器,驱动器分别与电机及驱动拉线的另一端连接,电机驱动驱动器工作,以使驱动器通过驱动拉线控制电吸锁关闭;复位拉线,其一端与电吸锁主体连接;复位装置,与复位拉线的另一端连接,复位装置通过复位拉线控制电吸锁开启。其中,电吸锁主体包括:门锁主体,设置有一凹槽,凹槽内设置有一开口,凹槽沿第一方向设置,开口沿第二方向设置,且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滑块,限位于凹槽内,其一端与驱动拉线连接,其另一端与复位拉线连接;滑块设有一斜槽;拉耳,设置于门锁主体远离滑块的一侧,拉耳的一端通过开口嵌于斜槽内;滑块在凹槽内沿第一方向运动,斜槽带动拉耳沿第二方向运动。其中,斜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在驱动装置驱动拉动拉线拉动滑块沿第一方向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滑块带动拉耳,拉耳嵌于斜槽内的一端限位于第一限位结构中,以使电吸锁处于关闭状态;在复位装置驱动复位拉线拉动滑块沿第一方向从第二位置运动至第一位置时,滑块带动拉耳,拉耳嵌于斜槽内的一端限位于第二限位结构中,以使电吸锁处于开启状态。其中,复位装置包括储能元件,储能元件与复位拉线连接;在驱动装置驱动驱动拉线时,驱动拉线带动复位拉线,以使储能元件储能;在储能元件释放储能时,储能元件驱动复位拉线,以控制电吸锁主体开启。其中,在储能元件驱动复位拉线时,复位拉线将储能传递给滑块,使滑块带动拉耳。其中,储能元件包括:腔体;第一磁性件及第二磁性件,均设置于腔体内,第一磁性件固定于腔体靠近滑块的一端,第二磁性件与复位拉线连接。其中,储能元件包括:腔体;弹性固体件,设置于腔体内,弹性固体件的一端固定于腔体靠近滑块的一侧,弹性固体件的另一端与复位拉线的另一端连接。其中,储能元件为密闭气缸或液压缸,密闭气缸或液压缸的活塞端与复位拉线的另一端连接。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汽车,该汽车包括上述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安装于汽车的尾门,用于控制汽车的后备箱的开启和关闭。其中,复位装置设置于汽车的后踏盖。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及汽车。该传动机构包括:电吸锁主体;驱动拉线,其一端与电吸锁主体连接;驱动装置,至少包括电机及驱动器,驱动器分别与电机及驱动拉线的另一端连接,电机驱动驱动器工作,以使驱动器通过驱动拉线控制电吸锁关闭;复位拉线,其一端与电吸锁主体连接;复位装置,与复位拉线的另一端连接,复位装置通过复位拉线控制电吸锁开启。本技术实施例通驱动装置能灵活的选择合适的位置安装驱动拉线及复位拉线,而不会严重弯折驱动拉线及复位拉线,且复位装置的尺寸较小,它可以隐藏放置于尾门的后踏盖内部,因此,本实施例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结构简单,可以提高其安装、运输等的便捷性。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本技术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汽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A是图1实施例的电吸锁主体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B是图3A实施例电吸锁主体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C是图3A实施例电吸锁主体又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3D是图3A实施例电吸锁主体对应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E是图3B实施例电吸锁主体对应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3F是图3C实施例电吸锁主体对应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A是图1实施例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第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B是图4A实施例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4C是图4A实施例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对应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4D是图4B实施例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对应的第二状态的结构示意图;图5A是本技术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的储能元件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5B是图5A实施例储能元件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6A是本技术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的储能元件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6B是图6A实施例储能元件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图7A是本技术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的储能元件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7B是图7A实施例储能元件另一侧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技术提出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101包括:电吸锁主体102、驱动拉线103、驱动装置104、复位拉线105及复位装置106,其中,驱动拉线103的一端与电吸锁主体102连接,驱动装置104与驱动拉线103的另一端连接,驱动装置104通过驱动拉线103控制电吸锁201(如图2所示)关闭,复位拉线105的一端与电吸锁主体102连接,复位装置106与复位拉线105的另一端连接,复位装置106通过复位拉线105控制电吸锁201开启。本实施例的传动机构应用于汽车等设备,如图2所示,电吸锁201设置于汽车202的尾门,用于控制汽车202的后备箱的开启和关闭。其中,分为两个部分,即电吸锁主体102及上门锁203。当汽车202的尾门关闭到半锁紧位置时,上门锁203扣紧到电吸锁主体102,实现电吸锁201的预锁;当驱动装置104接收到预锁完成的信号后,驱动装置104驱动驱动拉线103控制电吸锁201关闭,当驱动装置104接收电吸锁201开启信号后,停止对驱动拉线103的驱动,即放松驱动拉线103,此时,复位装置106驱动复位拉线105控制电吸锁201开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施例车载尾门电吸锁2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吸锁主体;驱动拉线,其一端与所述电吸锁主体连接;驱动装置,至少包括电机及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分别与所述电机及所述驱动拉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器工作,以使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驱动拉线控制所述电吸锁关闭;复位拉线,其一端与所述电吸锁主体连接;复位装置,与所述复位拉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复位装置通过所述复位拉线控制所述电吸锁开启。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车载尾门电吸锁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电吸锁主体;驱动拉线,其一端与所述电吸锁主体连接;驱动装置,至少包括电机及驱动器,所述驱动器分别与所述电机及所述驱动拉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电机驱动所述驱动器工作,以使所述驱动器通过所述驱动拉线控制所述电吸锁关闭;复位拉线,其一端与所述电吸锁主体连接;复位装置,与所述复位拉线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复位装置通过所述复位拉线控制所述电吸锁开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电吸锁主体包括:门锁主体,设置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置有一开口,所述凹槽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开口沿第二方向设置,且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二方向垂直;滑块,限位于所述凹槽内,其一端与所述驱动拉线连接,其另一端与所述复位拉线连接;所述滑块设有一斜槽;拉耳,设置于所述门锁主体远离所述滑块的一侧,所述拉耳的一端通过所述开口嵌于所述斜槽内;所述滑块在所述凹槽内沿第一方向运动,所述斜槽带动所述拉耳沿第二方向运动。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槽的一端设置有第一限位结构,另一端设置有第二限位结构;在所述驱动装置驱动所述驱动拉线拉动所述滑块沿第一方向从第一位置运动至第二位置时,所述滑块带动所述拉耳,所述拉耳嵌于所述斜槽内的一端限位于所述第一限位结构中,以使所述电吸锁处于关闭状态;在所述复位装置驱动所述复位拉线拉动所述滑块沿第一方向从所述第二位置运动至所述第一位置时,所述滑块带动所述拉耳,所述拉耳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伟大陈进夏炎华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东箭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