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槐泰专利>正文

个人用气体加热器具的阀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083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个人用气体加热器具,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把手;    一燃烧室设于把手;    一阀体结构设于把手内,该阀体结构内设有一通道,该通道可供一设于把手内的燃料槽内的燃料流动至燃烧室去燃烧;以及    一温控装置包括一记忆元件,该记忆元件至少有一部份设于燃烧室内,一控制杆连接在记忆元件与阀体结构间,用以控制通道的流量,可流经通道的燃料流量以燃烧室内的温度为基础。(*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阀体结构,尤指一种个人用气体加热器具的阀体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周休二日的实施,使得人们增加许多的空闲时间,可以来好好打扮自己,而当人们欲于头发的造形上作变化时,皆必需使用卷梳来卷曲头发形成一新潮流线的弧度,再用吹风机吹整造型,使整体造型更为光鲜亮丽,然现有的烫发器,请参阅美国专利公告编号第5800154号专利案,该现有烫发器的调节阀利用一温度致动器7感测燃烧室的温度,而以量测杆8的尖部19穿设于板片13的穿孔17而直接接触推抵密封件6的弹片37,使弹片37位移而达到调整气道中允许气体流动的截面积,然此一现有调节阀的弹片37仅有一小部份面积连接于密封件6,该弹片37的绝大部份周缘未与密封件6连接,故当长时间反复使用下极易造成弹性疲乏而失去弹性,从而丧失调整气体流量的功能,且其连通于燃烧室的温度致动器7,长时间承受高热而易造成故障,使量测件8推抵密封件6的弹片37的间隙不一,而造成气体流量的不稳定,此一现有调节阀具有诸多缺失,实有加以研发改良的必要。因此,本专利技术想排除或至少减轻现有技术所遭遇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与缺陷,其所欲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现有调节阀的弹片于长时间反复使用下极易造成弹性疲乏而失去弹性,从而丧失调整气体流量的功能,且其连通于燃烧室的温度致动器,长时间承受高热而易造成故障,使量测件推抵密封件的弹片的间隙不一,而造成气体流量的不稳定。为达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个人用气体加热器具的阀体结构,其温控装置的第一记忆元件及第二记忆元件由不同特性的记忆金属制成。当两记忆元件未受热变形时,下座的通道内的气体可大流量地流入上座的通道内。当两记忆元件受热变形后,两记忆元件可连动控制杆位移,使下座的通道内的气体仅可小流量地流入上座的通道内。且当燃烧室内的温度低于两记忆元件预先设定的变形温度时,两记忆元件即会连动控制杆回复至初始的位置,而达自动调整气体流量的功效。附图说明图1A为加热器的立体组合图;图1B为加热器的部份透视图;图2为阀体结构的剖视图;图3为阀体结构的放大剖视图,表气体留滞于下座的通道内;图4为图3的沿续,表下座的通道内的气体可大流量地流入燃烧室;图5为图4的沿续,表下座的通道内的气体仅可小流量地流入燃烧室;图6为第二个实施例阀体结构的剖视图,表气体留滞于下座的通道内;图7为图6的沿续,表下座的通道内的气体可大流量地流入燃烧室;图8为图7的沿续,表下座的通道内的气体仅可小流量地流入燃烧室。图中符号说明1 加热器具 11 开关 12 燃烧室2 阀体结构 3 上座 31 通道 4下座 41 通道 42 通道5密封件 51 孔6控制装置61 掣杆 62 连动板63 弹性体7温控装置 71 管72 控制杆721 凸部 722 挡缘 723 卡部73 第一记忆元件 74 第二记忆元件 8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参照图1A及图1B,根据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实施例,阀体结构2设于个人用气体加热器具1的把手内,该加热器具1的一端设有一燃烧室12,另端设有一燃料槽(图中未示),可通过操作加热器具1的开关11作动,而可选择性地控制阀体结构2的启闭。参照图2,该阀体结构2包括一上座3、一下座4、一密封件5、一控制装置6及一温控装置7。密封件5具有弹性,设于上座3与下座4间。控制装置设于上座3,可选择性的限制气体于下座4。温控装置7的一端设于加热器具1的燃烧室12内,另端设于上座3内,可选择性地控制下座4的气体进入上座3的流量。该上座3与密封件5间形成有一通道31,该通道31内的气体可经由管8进入燃烧室12内。该下座4的通道41连通于燃料槽,且下座4与密封件5间形成有一通道42。该通道42内的气体可经密封件5的孔51而进入上座3内。该控制装置6包括有一掣杆61、一连动板62及一弹性体63。掣杆61的一端凸露于上座3外,并结合于连动板62的一端。掣杆61的另端位于上座3与密封件5间,且掣杆61与上座3间设一弹性体63。连动板62的另端受开关11的连动,而可选择性地带动掣杆61与上座3产生纵向的位移。该温控装置7包括有一管71、一控制杆72、第一记忆元件73及第二记忆元件74。管71设于上座3。控制杆72设于管71内,控制杆72的一端设于上座3内,其端部设一凸部721,该凸部721对应于密封件5的孔51。控制杆72的另端设一挡缘722。挡缘722与管71间设一第一记忆元件73,该第一记忆元件73由受热收缩的记忆金属制成。挡缘722与燃烧室12的壁面121间设一第二记忆元件74,该第二记忆元件74由受热膨胀的记忆金属制成。参照图3,当加热器具10的开关11位于OFF位置时,控制装置6的掣杆61的另端受到弹性体63的弹抵,而压迫密封件5弹性变形,且同时封闭下座4的通道41。燃料槽内的气体留滞于通道41内,并无法进入通道42。参照图4,当加热器具10的开关11位于ON位置时,控制装置6的连动板62受开关11的连动,而带动掣杆61上移。密封件5不再受到压迫而回弹,此时,下座4的通道41内的气体可进入通道42,经密封件5的孔51而进入上座的通道31内,最后气体经管8而进入燃烧室12内。值得注意的是,由于燃烧室12内的气体尚未被点燃,因此位于燃烧室12内的第一记忆元件73及第二记忆元件74未受热而不会变形。所以温控装置7的控制杆71一端的凸部721与密封件5的孔51间形成一较大的间隙。通道42内的气体可大流量地流入通道31内,从而使燃烧室12内可快速地充满可燃气体。参照图5,当使用者操作点火装置(图中未示)点燃加热器具10的燃烧室12内的气体,燃烧室12内的温度随之升高。温控装置7的第一记忆元件73于受热后产生收缩,此一长度的缩短造成控制杆71下移。温控装置7的第二记忆元件74于受热后产生膨胀,此一长度的增加会推抵控制杆71下移。所以温控装置7的控制杆71一端的凸部721与密封件5的孔51间形成一较小的间隙。通道42内的气体仅可小流量地流入通道31内,而达自动调整气体流量的功效。值得注意的是,该第一记忆元件73及第二记忆元件74由记忆元件制成,故当燃烧室12内的温度低于两记忆元件预先设定的变形温度时,该第一记忆元件73及第二记忆元件74即会回复至原始长度。如此,可连动控制杆71回复至初始的位置,可快速地供给燃烧室12内燃烧所需的气体。图6显示本专利技术第二个实施例的阀体结构。第二个实施例和第一个实施例相同,仅有下座3、密封件5和温控装置7实施上的不同。温控装置7的控制杆72的一端设一卡部723,该卡部723相对于下座3与密封件5间。重要的是,温控装置7的第一记忆元件73与第二记忆元件74设置的位置对调。该第一记忆元件73设于挡缘722与燃烧室12的壁面121间,第二记忆元件74设于挡缘722与管71间。图6进一步显示,当加热器具10的开关11位于OFF位置时,控制装置6的掣杆61的另端压迫密封件5弹性变形,而封闭了下座4的通道41。燃料槽内的气体留滞于通道41内,并无法进入通道42。参照图7,当加热器具10的开关11位于ON位置时,控制装置6的连动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槐泰
申请(专利权)人:林槐泰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