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朱幕松专利>正文

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408272 阅读:38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3:39
一种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运行列车右侧设置站台列车,站台列车右侧设置候车站台,上车乘客进入站台列车内等候,运行列车进站后减速不停车,站台列车从变轨站台轨道出发,经过变轨并入运行轨道加速追赶接近运行列车,运行列车的前变形对接车厢与站台列车的后变形对接车厢进行串联式缓慢对接,对接口的电磁吸力锁将前、后车厢锁定,对接口通道宽敞,接口缝隙严密,运行列车和站台列车组成流线型的整体列车,上下车乘客在对接口通道处前后交换,运行列车和站台列车分离变成两个流线型的独立列车,站台列车后退回到变轨站台轨道将下车乘客送到候车站台,运行列车经过所有车站都不需要停车。

Series Inbound and Non-stop High-speed Railway Train

A tandem non-stop high-speed railway train is composed of a platform train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running train, a waiting platform on the right side of the platform train, passengers on board waiting inside the platform train, deceleration and non-stop of the running train after entering the station. The platform train starts from the track of the platform, and speeds up to approach the running train through the track change and merging into the running track, and the front deformed docking carriage and the front deformed docking carriage of the running train are connected with the running train. The rear deformation docking carriage of platform train is slowly docked in series. The electromagnetic suction lock of the interface locks the front and rear carriages. The interface channel is spacious and the interface gap is tight. The running train and platform train form a streamlined integral train. The passengers on and off the train exchange front and back at the interface channel. The running train and platform train are separated into two streamlined independent trains. The platform train retreats back to the track of the platform to deliver the disembarked passengers to the waiting platform. No parking is required for the running train to pass through all the stations.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进站不停车的高铁列车,确切地说是一种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
技术介绍
未来的中国高铁为了提高运行效率,进站不停车,永不停止的运行,乘客仍旧在各地站台方便地上下车,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命题和设想,该设想目前已经有多种公开的设计方案,各种方案基本上都是由候车站台、站台列车和运行列车组成,站台列车与运行列车在运行中进行同步对接、合二为一,上下车的乘客在两个列车之间交换位置,然后两个列车分离,运行列车不停止运行,站台列车返回站台,这就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简单的基本原理,各种高铁进站不停车方案主要分两种形式,一种是并联式不停车高铁列车,站台列车和运行列车在各自的并列平行的两条轨道上行驶,运行列车追赶站台列车进行同步并联对接,上下车乘客在左右列车之间交换位置,然后站台列车沿着站台轨道返回站台,例如申请号为“2017105543309”名称为“一种旅客列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的公开专利技术,它属于并联式不停车高铁列车,并联式不停车高铁列车的缺陷在于:站台列车和运行列车在各自的并列平行的两条轨道上进行同步并联对接,对接过程的行驶距离较长,与运行轨道并列平行的站台轨道占用较大空间造成轨道资源浪费,另一种是串联式不停车高铁列车,站台列车和运行列车在同一条轨道上,站台列车加速行驶追赶运行列车,前后列车接近进行同步串联对接,上下车乘客在前后列车之间交换位置,然后站台列车返回站台旁变轨的站台轨道,串联式不停车高铁列车的优点在于:站台列车和运行列车在同一条运行轨道上进行同步串联对接,站台列车返回站台旁的变轨站台轨道较短占用空间小,节约了轨道资源,串联式不停车高铁列车的缺点在于对接机构复杂,上下车乘客交换通道小,交换时间长。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对接机构简单,上下车乘客交换通道宽敞的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所述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的技术方案由运行列车、站台列车、运行轨道、变轨站台轨道、候车站台、前变形对接车厢、后变形对接车厢、活门驱动机、电磁吸力锁、对接衔铁、触发按钮、测距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设置长距离的运行轨道,运行轨道上面承载运行列车,所述运行列车前端设置流线型的头厢,头厢后端设置若干连接仓和若干节车厢,车厢与车厢之间均由连接仓连接,运行列车后端设置末端车厢,末端车厢后端设置前连接仓,前连接仓后端设置前变形对接车厢;所述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设置短距离的变轨站台轨道,变轨站台轨道上面承载站台列车,变轨站台轨道位于运行轨道右侧,变轨站台轨道右侧设置候车站台,变轨站台轨道为S形,变轨站台轨道前端并入运行轨道,所述站台列车后端设置流线型的尾厢,尾厢前端设置若干连接仓和若干节车厢,车厢与车厢之间均由连接仓连接,站台列车前端设置首端车厢,首端车厢前端设置后连接仓,后连接仓前端设置后变形对接车厢,运行列车与站台列车前后对称,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运行列车乘客多,所述车厢数量多,站台列车乘客少,所述车厢数量少,站台列车在运行列车后面行驶进行对接;所述运行列车的末端车厢下端设置车底座,车底座后端设置上连接板,所述前连接仓设置在上连接板上面,上连接板下面设置中心轴,中心轴上松配合安装中心套,上连接板下面设置下连接板,中心套上端焊接下连接板,所述前变形对接车厢下端设置仓底座,仓底座前端焊接下连接板,所述末尾车厢设置仓前壁,仓前壁中间设置前通道口,所述前变形对接车厢设置仓后壁,仓后壁中间设置后通道口,前通道口与后通道口之间设置上波纹布、左波纹布和右波纹布围成连接仓,所述车底座后端设置前轮轴,前轮轴设置前左轮和前右轮,所述仓底座前端设置后轮轴,后轮轴设置后左轮和后右轮,所述4个车轮跟随轨道自动转向,成为连接仓的转向车轮,为了转向灵活,中心轴与前轮轴的距离等于中心轴与后轮轴的距离,所述前变形对接车厢设置顶仓和底仓,顶仓和底仓与仓后壁连接,仓后壁后端设置仓左壁和仓右壁,仓左壁后端设置左活门,仓右壁后端设置右活门,仓左壁与左活门之间设置左上铰链和左下铰链,仓右壁与右活门之间设置右上铰链和右下铰链,左活门的上端和右活门的上端与顶仓下端严丝合缝,左活门的下端和右活门的下端与底仓上端严丝合缝,左活门和右活门打开后,左活门的上下端与顶仓和底仓的左边对齐,右活门的上下端与顶仓和底仓的右边对齐,左活门和右活门关闭后,左活门后端与右活门后端对齐,形成三角形车厢,三角形车厢类似机身,所述顶仓和底仓类似上下机翼,顶仓和底仓的后端形状均设置为三角形,所述前变形对接车厢以及顶仓和底仓均为流线型,在高速运行中气流阻力小,所述顶仓设置棚板,棚板上面设置活门驱动机,所述活门驱动机设置口字形支架,口字形支架上端设置减速电机,减速电机的驱动轴上设置驱动齿轮,驱动齿轮位于口字形支架中心,口字形支架内设置右拐臂和左拐臂,右拐臂前端设置前齿条,左拐臂后端设置后齿条,所述驱动齿轮位于前、后齿条之间,分别与前、后齿条啮合,减速电机顺时针旋转,驱动齿轮驱动前、后齿条,左拐臂和右拐臂左右撑开,减速电机逆时针旋转,驱动齿轮驱动前、后齿条,左拐臂和右拐臂左右收缩,口字形支架下端焊接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前连接板上设置前长孔,前长孔内设置前短轴,后连接板上设置后长孔,后长孔内设置后短轴,前、后短轴固定在棚板上面,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在棚板上面前后滑动,前、后长孔在前、后短轴的限制范围内在导向状态下前后滑动,前拐臂右端设置右驱动轴,后拐臂左端设置左驱动轴,所述左活门上端设置左连接耳,所述右活门上端设置右连接耳,左、右连接耳均设置轴孔,左驱动轴装进左连接耳轴孔,右驱动轴装进右连接耳轴孔,所述棚板设置左弧形孔和右弧形孔,左弧形孔是以左上铰链的轴心为圆心,以左连接耳轴孔为半径的弧形孔,右弧形孔是以右上铰链的轴心为圆心,以右连接耳轴孔为半径的弧形孔,前拐臂和后拐臂左右撑开时,左活门和右活门打开,口字形支架向后滑动,所述棚板上面设置后霍尔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所述后连接板后端设置后永磁体颗粒,后连接板向后滑动,后永磁体颗粒接近后霍尔传感器,后霍尔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到智能控制器输入端,智能控制器关断减速电机电源,左活门和右活门打开后停止在设定位置;前拐臂和后拐臂左右收缩时,左活门和右活门关闭,口字形支架向前滑动,所述棚板上面设置前霍尔传感器,所述前连接板前端设置前颗粒永磁体,前连接板向前滑动,前永磁体颗粒接近前霍尔传感器,前霍尔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到智能控制器输入端,智能控制器关断减速电机电源,左活门和右活门关闭后停止在设定位置;前变形对接车厢后上端和后下端共设置4个电磁吸力锁,后变形对接车厢前上端和前下端共设置4个对接衔铁,4个电磁吸力锁分别对应4个对接衔铁,前变形对接车厢与后变形对接车厢接近后,4个电磁吸力锁通电,4个电磁吸力锁分别吸引4个对接衔铁,前、后变形对接车厢吸合对接成整体车厢,4个电磁吸力锁断电后,前、后变形对接车厢自由分离,所述电磁吸力锁设置E形铁芯,E形铁芯由若干E形硅钢片叠加后焊接成型,E形铁芯的中间铁芯设置线圈骨架,线圈骨架内绕制电磁线圈,线圈骨架前端连接支架,支架中部设置固定螺丝钉;所述对接衔铁由若干T形硅钢片叠加为T形铁芯后焊接成型,对接衔铁左、右端分别设置左、右螺丝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1.一种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由运行列车、站台列车、运行轨道、变轨站台轨道、候车站台、前变形对接车厢、后变形对接车厢、活门驱动机、电磁吸力锁、对接衔铁、触发按钮、测距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设置长距离的运行轨道(1),运行轨道上面承载运行列车,所述运行列车前端设置流线型的头厢(2),头厢后端设置若干连接仓和若干节车厢,车厢与车厢之间均由连接仓连接,运行列车后端设置末端车厢(3),末端车厢后端设置前连接仓(4),前连接仓后端设置前变形对接车厢(5);所述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设置短距离的变轨站台轨道(6),变轨站台轨道上面承载站台列车,变轨站台轨道位于运行轨道右侧,变轨站台轨道右侧设置候车站台(7),变轨站台轨道为S形,变轨站台轨道前端并入运行轨道,所述站台列车后端设置流线型的尾厢(8),尾厢前端设置若干连接仓和若干节车厢,车厢与车厢之间均由连接仓连接,站台列车设置首端车厢(9),首端车厢前端设置后连接仓(10),后连接仓前端设置后变形对接车厢(11),运行列车与站台列车前后对称,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运行列车乘客多,所述车厢数量多,站台列车乘客少,所述车厢数量少,站台列车在运行列车后面行驶进行对接;所述运行列车的末端车厢下端设置车底座(12),车底座后端设置上连接板(13),所述前连接仓设置在上连接板上面,上连接板下面设置中心轴(14),中心轴上松配合安装中心套(15),上连接板下面设置下连接板(16),中心套上端焊接下连接板,所述前变形对接车厢下端设置仓底座(17),仓底座前端焊接下连接板,所述末尾车厢设置仓前壁(18),仓前壁中间设置前通道口(19),所述前变形对接车厢设置仓后壁(21),仓后壁中间设置后通道口(20),前通道口与后通道口之间设置上波纹布(22)、左波纹布(23)和右波纹布(24)围成连接仓,所述车底座后端设置前轮轴(25),前轮轴设置前左轮和前右轮(26),所述仓底座前端设置后轮轴(27),后轮轴设置后左轮(28)和后右轮(29),所述4个车轮跟随轨道自动转向,成为连接仓的转向车轮,为了转向灵活,中心轴与前轮轴的距离等于中心轴与后轮轴的距离,所述前变形对接车厢设置顶仓(30)和底仓(31),顶仓和底仓与仓后壁连接,仓后壁后端设置仓左壁(32)和仓右壁(33),仓左壁后端设置左活门(34),仓右壁后端设置右活门(35),仓左壁与左活门之间设置左上铰链(36)和左下铰链,仓右壁与右活门之间设置右上铰链(37)和右下铰链(38),左活门的上端和右活门的上端与顶仓下端严丝合缝,左活门的下端和右活门的下端与底仓上端严丝合缝,左活门和右活门打开后,左活门的上下端与顶仓和底仓的左边对齐,右活门的上下端与顶仓和底仓的右边对齐,左活门和右活门关闭后,左活门后端与右活门后端对齐,形成三角形车厢,三角形车厢类似机身,所述顶仓和底仓类似上下机翼,顶仓和底仓的后端形状均设置为三角形,所述前变形对接车厢以及顶仓和底仓均为流线型,在高速运行中气流阻力小,所述顶仓设置棚板(39),棚板上面设置活门驱动机(40),所述活门驱动机设置口字形支架(41),口字形支架上端设置减速电机(42),减速电机的驱动轴上设置驱动齿轮(43),驱动齿轮位于口字形支架中心,口字形支架内设置右拐臂(44)和左拐臂(45),右拐臂前端设置前齿条(46),左拐臂后端设置后齿条(47),所述驱动齿轮位于前、后齿条之间,分别与前、后齿条啮合,减速电机顺时针旋转,驱动齿轮驱动前、后齿条,左拐臂和右拐臂左右撑开,减速电机逆时针旋转,驱动齿轮驱动前、后齿条,左拐臂和右拐臂左右收缩,口字形支架下端焊接前连接板(48)和后连接板(49),前连接板上设置前长孔(50),前长孔内设置前短轴(51),后连接板上设置后长孔(52),后长孔内设置后短轴(53),前、后短轴固定在棚板上面,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在棚板上面前后滑动,前、后长孔在前、后短轴的限制范围内在导向状态下前后滑动,前拐臂右端设置右驱动轴(54),后拐臂左端设置左驱动轴(55),所述左活门上端设置左连接耳(56),所述右活门上端设置右连接耳(57),左、右连接耳均设置轴孔,左驱动轴装进左连接耳轴孔,右驱动轴装进右连接耳轴孔,所述棚板设置左弧形孔(58)和右弧形孔(59),左弧形孔是以左上铰链的轴心为圆心,以左连接耳轴孔为半径的弧形孔,右弧形孔是以右上铰链的轴心为圆心,以右连接耳轴孔为半径的弧形孔,前拐臂和后拐臂左右撑开时,左活门和右活门打开,口字形支架向后滑动,所述棚板上面设置后霍尔传感器(60)和智能控制器(61),所述后连接板后端设置后永磁体颗粒(62),后连接板向后滑动,后永磁体颗粒接近后霍尔传感器,后霍尔传感器输出电压信号到智能控制器输入端,智能控制器关断减速电机电...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由运行列车、站台列车、运行轨道、变轨站台轨道、候车站台、前变形对接车厢、后变形对接车厢、活门驱动机、电磁吸力锁、对接衔铁、触发按钮、测距传感器和智能控制器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设置长距离的运行轨道(1),运行轨道上面承载运行列车,所述运行列车前端设置流线型的头厢(2),头厢后端设置若干连接仓和若干节车厢,车厢与车厢之间均由连接仓连接,运行列车后端设置末端车厢(3),末端车厢后端设置前连接仓(4),前连接仓后端设置前变形对接车厢(5);所述串联式进站不停车高铁列车设置短距离的变轨站台轨道(6),变轨站台轨道上面承载站台列车,变轨站台轨道位于运行轨道右侧,变轨站台轨道右侧设置候车站台(7),变轨站台轨道为S形,变轨站台轨道前端并入运行轨道,所述站台列车后端设置流线型的尾厢(8),尾厢前端设置若干连接仓和若干节车厢,车厢与车厢之间均由连接仓连接,站台列车设置首端车厢(9),首端车厢前端设置后连接仓(10),后连接仓前端设置后变形对接车厢(11),运行列车与站台列车前后对称,结构基本相同,不同之处在于:运行列车乘客多,所述车厢数量多,站台列车乘客少,所述车厢数量少,站台列车在运行列车后面行驶进行对接;所述运行列车的末端车厢下端设置车底座(12),车底座后端设置上连接板(13),所述前连接仓设置在上连接板上面,上连接板下面设置中心轴(14),中心轴上松配合安装中心套(15),上连接板下面设置下连接板(16),中心套上端焊接下连接板,所述前变形对接车厢下端设置仓底座(17),仓底座前端焊接下连接板,所述末尾车厢设置仓前壁(18),仓前壁中间设置前通道口(19),所述前变形对接车厢设置仓后壁(21),仓后壁中间设置后通道口(20),前通道口与后通道口之间设置上波纹布(22)、左波纹布(23)和右波纹布(24)围成连接仓,所述车底座后端设置前轮轴(25),前轮轴设置前左轮和前右轮(26),所述仓底座前端设置后轮轴(27),后轮轴设置后左轮(28)和后右轮(29),所述4个车轮跟随轨道自动转向,成为连接仓的转向车轮,为了转向灵活,中心轴与前轮轴的距离等于中心轴与后轮轴的距离,所述前变形对接车厢设置顶仓(30)和底仓(31),顶仓和底仓与仓后壁连接,仓后壁后端设置仓左壁(32)和仓右壁(33),仓左壁后端设置左活门(34),仓右壁后端设置右活门(35),仓左壁与左活门之间设置左上铰链(36)和左下铰链,仓右壁与右活门之间设置右上铰链(37)和右下铰链(38),左活门的上端和右活门的上端与顶仓下端严丝合缝,左活门的下端和右活门的下端与底仓上端严丝合缝,左活门和右活门打开后,左活门的上下端与顶仓和底仓的左边对齐,右活门的上下端与顶仓和底仓的右边对齐,左活门和右活门关闭后,左活门后端与右活门后端对齐,形成三角形车厢,三角形车厢类似机身,所述顶仓和底仓类似上下机翼,顶仓和底仓的后端形状均设置为三角形,所述前变形对接车厢以及顶仓和底仓均为流线型,在高速运行中气流阻力小,所述顶仓设置棚板(39),棚板上面设置活门驱动机(40),所述活门驱动机设置口字形支架(41),口字形支架上端设置减速电机(42),减速电机的驱动轴上设置驱动齿轮(43),驱动齿轮位于口字形支架中心,口字形支架内设置右拐臂(44)和左拐臂(45),右拐臂前端设置前齿条(46),左拐臂后端设置后齿条(47),所述驱动齿轮位于前、后齿条之间,分别与前、后齿条啮合,减速电机顺时针旋转,驱动齿轮驱动前、后齿条,左拐臂和右拐臂左右撑开,减速电机逆时针旋转,驱动齿轮驱动前、后齿条,左拐臂和右拐臂左右收缩,口字形支架下端焊接前连接板(48)和后连接板(49),前连接板上设置前长孔(50),前长孔内设置前短轴(51),后连接板上设置后长孔(52),后长孔内设置后短轴(53),前、后短轴固定在棚板上面,前连接板和后连接板在棚板上面前后滑动,前、后长孔在前、后短轴的限制范围内在导向状态下前后滑动,前拐臂右端设置右驱动轴(54),后拐臂左端设置左驱动轴(55),所述左活门上端设置左连接耳(56),所述右活门上端设置右连接耳(57),左、右连接耳均设置轴孔,左驱动轴装进左连接耳轴孔,右驱动轴装进右连接耳轴孔,所述棚板设置左弧形孔(58)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幕松
申请(专利权)人:朱幕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