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新亚专利>正文

轨道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2040826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3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其含轨道(1)、轨道车,轨道车运行的全程中,除首发车站和终点车站外的途中各个车站均安装有n级加速电梯、n级加速电梯扶手、转移电梯(7)、转移电梯扶手(8)、m级减速电梯、m级减速电梯扶手。轨道车过站不停,乘客可安全上车或下车,显著节省能源;轨道车在相同时间内运送乘客的数量增加,人们出行时间缩短,工作效率提高;乘客上车或下车只需跨一步,控制乘客通过的感应门(15)密集,确保上车或下车有序和迅速;万一有乘客上不了车或下不了车,本发明专利技术均有相应安全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具有现实意义,实施本发明专利技术,全部轨道乘客运输可望再创先河,影响深远。

Passengers'boarding and disembarking methods without stopping at railway stations

The invention relates to a method for passengers to get on and off without stopping when a railway car passes through a station. The method comprises a rail (1), a rail car and an elevator handrail of N-level accelerating elevator, N-level accelerating elevator handrail, transfer elevator handrail (7), transfer elevator handrail (8), M-level decelerating elevator and M-level decelerating elevator handrail. Railway passengers can safely get on or off the train without stopping,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save energy; the number of passengers transported by rail cars in the same time increases, people travel time shortens and work efficiency improves; passengers only need to step on or off the train, control passengers through the induction door (15) intensive, to ensure orderly and rapid boarding or getting off; in case no passengers can get on or get off the train, The invention has corresponding safety equipment; the invention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invention is expected to create a pioneer in all rail passenger transport, with far-reaching impact.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轨道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轨道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尤其是轨道车过站不停乘客可上车或下车的轨道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
技术介绍
中国铁路密布,大、中城市地铁纵横,为人们出行带来了极大方便。长期以来,人们忽视了一个问题。为了让乘客上车或下车,轨道车通过途中车站时需要停车。停车过程,轨道车的动能转化为内能浪费了。出站过程,轨道车的速度从零加速到原速,其他能量再转化为动能,又额外消耗了能量。沿途不断减速停车和加速启动,动能不断转化为内能,其他能量再不断转化为动能。全国每年因此浪费的能量,不算不知道,一算便是天文数字。现在的高铁,多次提速,能量浪费非常惊人。轨道车单纯提速是不可持续的。如何减少当前轨道乘客运输过程中的能量巨大浪费,当务之急。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省能源、提高运力的轨道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轨道车过站不停,乘客可安全上车或下车。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轨道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其含轨道和在该轨道上运行的轨道车;该轨道车运行的全程中,除首发车站和终点车站外的途中各个车站均安装有n级加速电梯、n级加速电梯扶手、转移电梯、转移电梯扶手、m级减速电梯、m级减速电梯扶手。该轨道车共有k个车厢,所述k为正整数;该轨道车通过途中各车站的速度均为v。车厢含底板、厢壁、端门、侧门、顶板和防护栏。车厢的底板上安装一纵列防护栏,该防护栏接近该底板一侧的边缘;该防护栏由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立柱和多个感应门组成;这多个立柱的下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该底板的上表面固紧连接;任意相邻两立柱之间安装一个感应门。车厢一侧的厢壁与该侧的防护栏之间的底板为该底板上的长条矩形转移通道,该车厢另一侧的厢壁的外侧向面与该侧的底板的外侧向面齐平。车站的转移电梯安装在该车站的站台上;该转移电梯,其和通过该车站站台的轨道车上车厢底板的转移通道平行且接近,其上表面与该底板的上表面齐平,其运动速度为v,其纵向长度等于该轨道车上k个车厢的纵向总长度。车站的转移电梯扶手,其安装在该车站转移电梯的外侧,其运行速度为v。车厢上的多个感应门中,任意一个感应门接近该转移电梯时自动打开,离开该转移电梯时自动关闭。车站的n级加速电梯安装在该车站的转移电梯和该车站入口之间的地面上,所述n为大于4的正整数;这n级加速电梯中,后级加速电梯的前端与相邻的前级加速电梯的后端相接,后级加速电梯的速度小于相邻的前级加速电梯的速度,后级加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大于相邻的前级加速电梯的横向宽度;这n级加速电梯从后到前依次为第一级加速电梯、第二级加速电梯、第n-1级加速电梯、第n级加速电梯,该第n级加速电梯的速度为vn,且vn<v,该第一级加速电梯的后端位于该车站的入口处,该第n级加速电梯的前端与该转移电梯的后端相接;这n级加速电梯中前级加速电梯与相邻的后级加速电梯的速度差,设置在人从该后级加速电梯跨到该前级加速电梯的安全范围内;该转移电梯与该第n级加速电梯的速度差v-vn,设置在人从该第n级加速电梯跨到该转移电梯的安全范围内;该第一级加速电梯与地面的速度差,设置在人从地面跨到该第一级加速电梯的安全范围内。这n级加速电梯的第一级加速电梯、第二级加速电梯、第n-1级加速电梯、第n级加速电梯的两侧,分别安装n级加速电梯扶手的第一级加速电梯扶手、第二级加速电梯扶手、第n-1级加速电梯扶手、第n级加速电梯扶手,且各级加速电梯的速度与对应级的加速电梯扶手的速度相同。车站的m级减速电梯安装在该车站的转移电梯和该车站出口之间的地面上,所述m为大于4的正整数;这m级减速电梯中,前级减速电梯的后端与相邻的后级减速电梯的前端相接,前级减速电梯的速度小于相邻的后级减速电梯的速度,前级减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大于相邻的后级减速电梯的横向宽度;这m级减速电梯从后到前依次为第m级减速电梯、第m-1级减速电梯、第二级减速电梯、第一级减速电梯,该第m级减速电梯的速度为vm,且vm<v,该第一级减速电梯的前端位于该车站的出口处,该第m级减速电梯的后端与该转移电梯的前端相接;这m级减速电梯中后级减速电梯与相邻的前级减速电梯的速度差,设置在人从该后级减速电梯跨到该前级减速电梯的安全范围内;该转移电梯与该第m级减速电梯的速度差v-vm,设置在人从该转移电梯跨到该第m级减速电梯的安全范围内;该第一级减速电梯与地面的速度差,设置在人从该第一级减速电梯跨到地面的安全范围内。这m级减速电梯的第m级减速电梯、第m-1级减速电梯、第二级减速电梯、第一级减速电梯的两侧,分别安装m级减速电梯扶手的第m级减速电梯扶手、第m-1级减速电梯扶手、第二级减速电梯扶手、第一级减速电梯扶手,且各级减速电梯的速度与对应级的减速电梯扶手的速度相同。使用该轨道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的方法是这样的:一.首发车站乘客上车:首发车站的乘客通过轨道车上车厢没有防护栏一侧的侧门进入该车厢内。二.终点车站乘客下车:轨道车到达终点车站后,该轨道车上车厢内的乘客通过该车厢没有防护栏一侧的侧门离开该车厢。三.途中车站乘客上车:轨道车快进途中车站时启动该车站的n级加速电梯、n级加速电梯扶手、转移电梯、转移电梯扶手、m级减速电梯和m级减速电梯扶手,且各达设定速度;然后适时放行该车站的上车乘客从该车站入口地面跨到该车站n级加速电梯的第一级加速电梯,并控制放行时间,使最先跨到该第一级加速电梯的上车乘客与该轨道车最前一节车厢的前端同时到达该转移电梯的后端,最后跨到该第一级加速电梯的上车乘客与该轨道车最后一节车厢的后端同时到达该转移电梯的后端。最先跨到该n级加速电梯的第一级加速电梯的上车乘客,运动到该第一级加速电梯的前端时,从该第一级加速电梯跨到该n级加速电梯的第二级加速电梯,该乘客的速度随之增大,经过该n级加速电梯如此逐级加速后到达该车站站台的转移电梯的后端,该乘客的速度为v,此时该轨道车最前一节车厢的前端刚好同时到达该转移电梯的后端,位于该乘客侧旁的该车厢转移通道的感应门自动打开,该乘客通过该感应门或后方的后续打开的感应门,从该转移电梯跨一步转移到该车厢的转移通道,再通过该车厢上相应一侧的侧门进到该车厢内。最后跨到该第一级加速电梯的上车乘客,经过该n级加速电梯逐级加速后到达该转移电梯后端,该乘客的速度为v,此时该轨道车最后一节车厢的后端刚好同时到达,位于该乘客侧旁的该车厢转移通道的感应门自动打开,该乘客通过该感应门或前方的早已打开的感应门,从该转移电梯跨一步转移到该车厢的转移通道,再通过该车厢上相应一侧的侧门进到该车厢内。介于最先和最后跨到该第一级加速电梯的上车乘客,则从该转移电梯进到该轨道车最前一节车厢,或该轨道车中部的车厢,或该轨道车最后一节车厢。万一有上车乘客上不了该轨道车,该乘客随该转移电梯运动到该转移电梯的前端时,从该转移电梯跨到该车站m级减速电梯的第m级减速电梯,其速度随之减小,再经过该m级减速电梯逐级减速后,其最后从该车站出口出站。四.途中车站乘客下车:轨道车车厢内有乘客需要在下一个途中车站下车,该乘客须提前走到该车厢的转移通道,待该乘客在该转移通道站立的位置进到该车站的转移电梯的后端时,位于该乘客侧旁的该车厢转移通道的感应门自动打开,该乘客通过该感应门或相邻的打开的感应门,从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轨道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其含轨道(1)和在所述轨道(1)上运行的轨道车;所述轨道车共有k个车厢(2),所述k为正整数;所述车厢(2)含底板(9)、厢壁(10)、端门(11)、侧门(12)和顶板;其特征在于:车厢(2)的底板(9)上安装一纵列防护栏(13),所述防护栏(13)接近所述底板(9)一侧的边缘;所述防护栏(13)由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立柱(14)和多个感应门(15)组成;这多个立柱(14)的下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底板(9)的上表面固紧连接;任意相邻两立柱(14)之间安装一个感应门(15);车厢(2)一侧的厢壁(10)与该侧的防护栏(13)之间的底板(9)为所述底板(9)上的长条矩形转移通道(9a),所述车厢(2)另一侧的厢壁(10)的外侧向面与该侧的底板(9)的外侧向面齐平;所述轨道车运行的全程中,除首发车站和终点车站外的途中各个车站均安装有n级加速电梯、n级加速电梯扶手、转移电梯(7)、转移电梯扶手(8)、m级减速电梯、m级减速电梯扶手;所述轨道车通过途中各车站的速度均为v;车站的转移电梯(7)安装在所述车站的站台上;所述转移电梯(7),其和通过所述车站站台的轨道车上车厢(2)底板(9)的转移通道(9a)平行且接近,其上表面与所述底板(9)的上表面齐平,其运动速度为v,其纵向长度等于所述轨道车上k个车厢(2)的纵向总长度;车站的转移电梯扶手(8),其安装在所述车站的转移电梯(7)的外侧,其运行速度为v;车厢(2)上的多个感应门(15)中,任意一个感应门(15)接近所述转移电梯(7)时自动打开,离开所述转移电梯(7)时自动关闭;车站的n级加速电梯安装在所述车站的转移电梯(7)和所述车站入口之间的地面上,所述n为大于4的正整数;这n级加速电梯中,后级加速电梯的前端与相邻的前级加速电梯的后端相接,后级加速电梯的速度小于相邻的前级加速电梯的速度,后级加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大于相邻的前级加速电梯的横向宽度;这n级加速电梯从后到前依次为第一级加速电梯(31)、第二级加速电梯(32)、第n‑1级加速电梯(3n‑1)、第n级加速电梯(3n),所述第n级加速电梯(3n)的速度为vn,且vn<v,所述第一级加速电梯(31)的后端位于所述车站的入口处,所述第n级加速电梯(3n)的前端与所述转移电梯(7)的后端相接;这n级加速电梯中前级加速电梯与相邻的后级加速电梯的速度差,设置在人从所述后级加速电梯跨到所述前级加速电梯的安全范围内;所述转移电梯(7)与所述第n级加速电梯(3n)的速度差v‑vn,设置在人从所述第n级加速电梯(3n)跨到所述转移电梯(7)的安全范围内;所述第一级加速电梯(31)与地面的速度差,设置在人从地面跨到所述第一级加速电梯(31)的安全范围内;这n级加速电梯的第一级加速电梯(31)、第二级加速电梯(32)、第n‑1级加速电梯(3n‑1)、第n级加速电梯(3n)的两侧,分别安装n级加速电梯扶手的第一级加速电梯扶手(41)、第二级加速电梯扶手(42)、第n‑1级加速电梯扶手(4n‑1)、第n级加速电梯扶手(4n),且各级加速电梯的速度与对应级的加速电梯扶手的速度相同;车站的m级减速电梯安装在所述车站的转移电梯(7)和所述车站出口之间的地面上,所述m为大于4的正整数;这m级减速电梯中,前级减速电梯的后端与相邻的后级减速电梯的前端相接,前级减速电梯的速度小于相邻的后级减速电梯的速度,前级减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大于相邻的后级减速电梯的横向宽度;这m级减速电梯从后到前依次有第m级减速电梯(5m)、第m‑1级减速电梯(5m‑1)、第二级减速电梯(52)、第一级减速电梯(51),所述第m级减速电梯(5m)的速度为vm,且vm<v,所述第一级减速电梯(51)的前端位于所述车站的出口处,所述第m级减速电梯(5m)的后端与所述转移电梯(7)的前端相接;这m级减速电梯中后级减速电梯与相邻的前级减速电梯的速度差,设置在人从所述后级减速电梯跨到所述前级减速电梯的安全范围内;所述转移电梯(7)与所述第m级减速电梯(5m)的速度差v‑vm,设置在人从所述转移电梯(7)跨到所述第m级减速电梯(5m)的安全范围内;所述第一级减速电梯(51)与地面的速度差,设置在人从所述第一级减速电梯(51)跨到地面的安全范围内;这m级减速电梯的第m级减速电梯(5m)、第m‑1级减速电梯(5m‑1)、第二级减速电梯(52)、第一级减速电梯(51)的两侧,分别安装m级减速电梯扶手的第m级减速电梯扶手(6m)、第m‑1级减速电梯扶手(6m‑1)、第二级减速电梯扶手(62)、第一级减速电梯扶手(61),且各级减速电梯的速度与对应级的减速电梯扶手的速度相同。...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轨道车过站不停的乘客上下车方法,其含轨道(1)和在所述轨道(1)上运行的轨道车;所述轨道车共有k个车厢(2),所述k为正整数;所述车厢(2)含底板(9)、厢壁(10)、端门(11)、侧门(12)和顶板;其特征在于:车厢(2)的底板(9)上安装一纵列防护栏(13),所述防护栏(13)接近所述底板(9)一侧的边缘;所述防护栏(13)由多个沿纵向均匀分布的立柱(14)和多个感应门(15)组成;这多个立柱(14)的下端分别与相应位置的所述底板(9)的上表面固紧连接;任意相邻两立柱(14)之间安装一个感应门(15);车厢(2)一侧的厢壁(10)与该侧的防护栏(13)之间的底板(9)为所述底板(9)上的长条矩形转移通道(9a),所述车厢(2)另一侧的厢壁(10)的外侧向面与该侧的底板(9)的外侧向面齐平;所述轨道车运行的全程中,除首发车站和终点车站外的途中各个车站均安装有n级加速电梯、n级加速电梯扶手、转移电梯(7)、转移电梯扶手(8)、m级减速电梯、m级减速电梯扶手;所述轨道车通过途中各车站的速度均为v;车站的转移电梯(7)安装在所述车站的站台上;所述转移电梯(7),其和通过所述车站站台的轨道车上车厢(2)底板(9)的转移通道(9a)平行且接近,其上表面与所述底板(9)的上表面齐平,其运动速度为v,其纵向长度等于所述轨道车上k个车厢(2)的纵向总长度;车站的转移电梯扶手(8),其安装在所述车站的转移电梯(7)的外侧,其运行速度为v;车厢(2)上的多个感应门(15)中,任意一个感应门(15)接近所述转移电梯(7)时自动打开,离开所述转移电梯(7)时自动关闭;车站的n级加速电梯安装在所述车站的转移电梯(7)和所述车站入口之间的地面上,所述n为大于4的正整数;这n级加速电梯中,后级加速电梯的前端与相邻的前级加速电梯的后端相接,后级加速电梯的速度小于相邻的前级加速电梯的速度,后级加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大于相邻的前级加速电梯的横向宽度;这n级加速电梯从后到前依次为第一级加速电梯(31)、第二级加速电梯(32)、第n-1级加速电梯(3n-1)、第n级加速电梯(3n),所述第n级加速电梯(3n)的速度为vn,且vn<v,所述第一级加速电梯(31)的后端位于所述车站的入口处,所述第n级加速电梯(3n)的前端与所述转移电梯(7)的后端相接;这n级加速电梯中前级加速电梯与相邻的后级加速电梯的速度差,设置在人从所述后级加速电梯跨到所述前级加速电梯的安全范围内;所述转移电梯(7)与所述第n级加速电梯(3n)的速度差v-vn,设置在人从所述第n级加速电梯(3n)跨到所述转移电梯(7)的安全范围内;所述第一级加速电梯(31)与地面的速度差,设置在人从地面跨到所述第一级加速电梯(31)的安全范围内;这n级加速电梯的第一级加速电梯(31)、第二级加速电梯(32)、第n-1级加速电梯(3n-1)、第n级加速电梯(3n)的两侧,分别安装n级加速电梯扶手的第一级加速电梯扶手(41)、第二级加速电梯扶手(42)、第n-1级加速电梯扶手(4n-1)、第n级加速电梯扶手(4n),且各级加速电梯的速度与对应级的加速电梯扶手的速度相同;车站的m级减速电梯安装在所述车站的转移电梯(7)和所述车站出口之间的地面上,所述m为大于4的正整数;这m级减速电梯中,前级减速电梯的后端与相邻的后级减速电梯的前端相接,前级减速电梯的速度小于相邻的后级减速电梯的速度,前级减速电梯的横向宽度大于相邻的后级减速电梯的横向宽度;这m级减速电梯从后到前依次有第m级减速电梯(5m)、第m-1级减速电梯(5m-1)、第二级减速电梯(52)、第一级减速电梯(51),所述第m级减速电梯(5m)的速度为vm,且vm<v,所述第一级减速电梯(51)的前端位于所述车站的出口处,所述第m级减速电梯(5m)的后端与所述转移电梯(7)的前端相接;这m级减速电梯中后级减速电梯与相邻的前级减速电梯的速度差,设置在人从所述后级减速电梯跨到所述前级减速电梯的安全范围内;所述转移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新亚
申请(专利权)人:李新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