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西华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轮履复合式管道机器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20385779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轮履复合式管道机器人,包括履带式行进驱动装置、两个从动轮装置和控制器,行进驱动装置上左右对称的设置两个L型支架,两个L型支架的一端固定在行进驱动装置上,另一端竖直向下,两个从动轮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L型支架上;从动轮装置包括从动轮,驱动从动轮升降的升降机构和驱动从动轮转向的转向机构;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丝杆和导杆;转向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转轴;从动轮上设置压力传感器;控制器与行进驱动装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压力传感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轮履复合式管道机器人具有优越的管径适应能力,越障能力和牵引能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轮履复合式管道机器人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道机器人
,具体涉及一种轮履复合式管道机器人。
技术介绍
随着管网的建设和发展,管道作为流体重要的输送工具,广泛应用于石油、化工、建筑、天然气、核工业等多个领域。管道内部输送的流体因高温、高压、高流速、腐蚀等特性,会对管壁造成损害。管道外部则容易受到水分、化学物质的侵蚀,挤压、撞击等物理损伤。管道一旦发生破坏,危险流体泄露,可能造成大量人员伤亡、重大财产损失和严重环境污染。为排除这些安全隐患,最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对管道进行定期的检测维护,针对大直径的长输管道,已有很多成熟的被动式管道机器人技术。然而针对300mm以下的小直径管道,由于尺寸和结构的限制无法采用被动式管道机器人进行检测维护,成为国内外亟待解决的重要难题。现有技术中,应用于小直径管道的管道机器人多采用轮式驱动机构,多个驱动轮环形分布,利用预紧机构使驱动轮与管道内壁贴合。但是,这类轮式管道机器人在复杂的管道环境内适应能力差、越障能力差,行进过程中常出现卡堵和倾翻。有管道机器人采用履带式驱动机构,多个履带式驱动机构在预紧机构的作用下组合,使管道机器人与管道内壁之间产生正压力,从而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轮履复合式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式行进驱动装置、两个从动轮装置和控制器,所述行进驱动装置上左右对称的设置两个L型支架,两个L型支架的一端固定在行进驱动装置上,另一端竖直向下,两个从动轮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L型支架上;所述从动轮装置包括从动轮,驱动该从动轮升降的升降机构和驱动该从动轮转向的转向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丝杆和导杆;第一电机固定于L型支架水平段,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丝杆和导杆设置在L型支架竖直段的外侧且与L型支架竖直段平行,丝杆顶端与第一从动齿轮固定连接,丝杆和导杆上同时套设有滑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轮履复合式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包括履带式行进驱动装置、两个从动轮装置和控制器,所述行进驱动装置上左右对称的设置两个L型支架,两个L型支架的一端固定在行进驱动装置上,另一端竖直向下,两个从动轮装置分别安装在两个L型支架上;所述从动轮装置包括从动轮,驱动该从动轮升降的升降机构和驱动该从动轮转向的转向机构;所述升降机构包括第一电机、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从动齿轮、丝杆和导杆;第一电机固定于L型支架水平段,第一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一主动齿轮,第一主动齿轮与第一从动齿轮啮合,丝杆和导杆设置在L型支架竖直段的外侧且与L型支架竖直段平行,丝杆顶端与第一从动齿轮固定连接,丝杆和导杆上同时套设有滑块,滑块可随丝杆的转动上下移动,滑块上固定托盘,托盘上设置转向机构;所述转向机构包括第二电机、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从动齿轮和转轴;第二电机固定在托盘上,第二电机的动力输出端连接第二主动齿轮,第二主动齿轮与第二从动齿轮啮合,转轴垂直于托盘设置,转轴底端连接第二从动齿轮,顶端通过从动轮支架固定连接从动轮,从动轮上设有压力传感器用以检测从动轮对管道内壁的压力;所述控制器与履带式行进驱动装置、第一电机、第二电机以及压力传感器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履复合式管道机器人,其特征在于,所述从动轮支架上端呈U形,U形内设置从动轮;从动轮支架底端设有至少一个凸出部,所述转轴的顶端开设至少一个凹槽,从动轮支架的凸出部与转轴的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涛张印张均富李雨佳
申请(专利权)人:西华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