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维磁负刚度机构及其构成的多维磁负刚度减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20385510 阅读: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9-02-20 01: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减振领域,公开了一种多维磁负刚度机构及其构成的多维磁负刚度减振系统。该多维减振系统由正刚度机构、多维负刚度机构、浮动框架、被减振体和安装基座构成。其中,正刚度机构是传统的弹性元件,连接被减振体和安装基座,提供X向、Y向和Z向的支撑力和基本减振功能。多维负刚度机构由至少两个负刚度磁组构成,每个负刚度磁组可以提供一维或者二维的负刚度,通过至少两个负刚度磁组的串联,可以实现二维或者三维的负刚度效果,提升系统多个维度上的减振性能。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供的一种多维磁负刚度机构及由其构成的多维磁负刚度减振系统,利用多维磁负刚度机构,既实现了对被减振体的大承载力,又实现了多维高性能减振的功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维磁负刚度机构及其构成的多维磁负刚度减振系统
本专利技术属于减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多维磁负刚度机构及由其构成的多维减振系统。
技术介绍
振动问题普遍地存在于工业生产和工程的各个领域,随着各种机械设备向着高速、高精、高稳定性发展,它们对振动的要求越来越严格。需要利用减振器隔离设备向其固定支座的传递,或者需要利用减振器隔离机械结构的振动向相关设备的传递。减振器的性能主要有承载性能和减振性能。传统形式的减振器,如金属弹簧、橡胶结构、金属-橡胶复合结构、气体弹簧等,都存在承载性能和减振性能互相矛盾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减小系统刚度时,可以提高系统的减振性能,但是会降低系统的承载性能。目前较好的解决方法是在减振系统中引入磁负刚度机构,其有以下主要优点:1)在保证系统承载性能不降低的情况下提升系统的减振性能;2)磁场力为非接触力,不会引入摩擦及其带来的非线性问题。但是,目前磁负刚度技术应用于减振领域尚存在一些技术难点,例如难以实现较大的负刚度,难以实现稳定线性的负刚度,难以实现多维度的负刚度等,这限制了磁负刚度技术在减振系统中的应用。针对难以实现多维负刚度这一技术难点,减振领域存在着发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1.一种多维磁负刚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座(1)、浮动框架(4)、二维磁负刚度单元和一维磁负刚度单元;二维磁负刚度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二维负刚度磁组(6),一维磁负刚度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一维负刚度磁组(5);浮动框架包括直线导轨(41)和永磁体安装架(42);永磁体安装架(42)沿直线导轨(41)做一维直线运动;以主承载方向为Z向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OXYZ,则直线导轨(41)沿Z向布置,二维负刚度磁组(6)的两个负刚度方向分别沿X向和Y向布置,一维负刚度磁组(5)的负刚度方向沿Z向布置;二维负刚度磁组(6)包括沿Z向直线排布的两个二维动磁铁(62)和位于其间的一个二维定磁铁(61);二维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维磁负刚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安装基座(1)、浮动框架(4)、二维磁负刚度单元和一维磁负刚度单元;二维磁负刚度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二维负刚度磁组(6),一维磁负刚度单元包括至少一个一维负刚度磁组(5);浮动框架包括直线导轨(41)和永磁体安装架(42);永磁体安装架(42)沿直线导轨(41)做一维直线运动;以主承载方向为Z向建立三维直角坐标系OXYZ,则直线导轨(41)沿Z向布置,二维负刚度磁组(6)的两个负刚度方向分别沿X向和Y向布置,一维负刚度磁组(5)的负刚度方向沿Z向布置;二维负刚度磁组(6)包括沿Z向直线排布的两个二维动磁铁(62)和位于其间的一个二维定磁铁(61);二维定磁铁(61)和二维动磁铁(62)均沿Z向充磁,两个二维定磁铁(61)充磁方向相同且与二维动磁铁(62)充磁方向相反;一维负刚度磁组(5)包括垂直于Z向直线排布的两个一维定磁铁(52)和位于其间的一个一维动磁铁(51);直线导轨(41)和两个一维定磁铁(52)均固定于安装基座(1)上,两个二维定磁铁(61)均固定于被减振体(3)上;或者,直线导轨(41)和两个一维定磁铁(52)均固定于被减振体(3)上,两个二维定磁铁(61)均固定于安装基座(1)上;一维动磁铁(51)和一维动磁铁(62)均固定于永磁体安装架(42)上,以随永磁体安装架(42)一同沿直线导轨(41)做Z向的一维直线运动;整个多维磁负刚度机构在Z向上的等效刚度kz满足如下关系:其中,kZZ是二维磁负刚度单元在Z向产生的正刚度,kZF是一维磁负刚度单元在Z向产生的负刚度;kZF<0<-kZF<kZZ时,kz<0,整个多维磁负刚度机构为三维磁负刚度机构;kZF<0<kZZ≤-kZF时,kz≥0,整个多维磁负刚度机构为X向和Y向的二维磁负刚度机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维磁负刚度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两个二维负刚度磁组(6)和一个一维负刚度磁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伟陈学东戴鹏辉吴九林
申请(专利权)人:华中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